青銅器如何儲存,古代是如何存放青銅器的。

2021-03-20 02:49:33 字數 5448 閱讀 9008

1樓:匿名使用者

說到青銅器的儲存,環境是影響青銅器保藏壽命的首要因素,遠離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硫化氫、氯氣、二氧化氮等強氧化物,以及防止粉塵對青銅器的侵害。青銅器的儲存溫度控制在18℃至25℃之間為好,而溼度最好掌握在45度左右。另外,收藏家常常因衷愛自己的所得,而愛不釋手。

告訴您,拿取時一定要戴上細棉手套,以防止手上汗漬和汙物的侵蝕,當然更要輕拿輕放。手握的部位要避開耳、環、樑,更不能對其邊沿進行大力拉扯,正確的方法是一手託底,一手護住器身。

2樓:弘易居士

交給博物館,個人很難儲存,還不安全。是吧?

青銅器如何儲存?

3樓:住歸為

找專家或者交博物館,獨樂樂亦眾樂樂?

4樓:延陵浪子

原理講很簡單,就是防止非氧化.

那麼圍繞這個原理可以隔離氧化的源頭即氧氣.比如放置在密封的環境下,用惰性氣體填充.或者可以在青銅器上塗上氧化鋁防止氧化.

真空是不現實的,哪有那麼好的玻璃櫃能承受那麼大的壓強

5樓:賽餘兮

最好存放在密封或者真空地方。

若需要展示,可放在密封的玻璃櫃裡。

民間收藏的青銅器是如何儲存的?

古代是如何存放青銅器的。

6樓:記憶打卡機

一般有三種用途 各有各的存放方式

1 實用器物 就是使用時 拿出來實用 不用的時候 放庫房2 祭祀器 一般是祭祀用的供器 放在宗廟供桌上3 葬器 隨棺槨一起下葬 深埋地下望採納

我國古代是怎麼存放青銅器的?

7樓:匿名使用者

隨便放置

青銅器在發展到頂峰的時代基本上能用的地方都用上了禮器,兵器,貨幣,車馬,工具,印璽,日用品(杯子,碗,鍋)等等,所有通用的東西。

在當時的時代能用青銅的都是貴族,士兵,祭祀之類的。

青銅器雖然稀少貴重,但對於他們來說不算什麼,所以他們也不會太過於在意。不會過度保護。

像禮器一類的大而笨重,還有血祭之類的,根本無法良好的存放。

青銅耐磨,耐腐蝕,是穩定的合金,不用過度的保護,經過幾千年依舊能夠留下許多完好的器具。

現村最長時間的好像是把2023年前的刀,這玩意基本沒人會刻意存放。

8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器的定義: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製成的器具,誕生於人類文明時期的青銅時代,青銅器的存放根據其用途,所處時代不同,存放的方式不一;

我國青銅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銅錫合制的青銅器物,簡稱「銅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樂器、車馬飾、銅鏡、帶鉤、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根據考古發現,青銅器主要存放於三個地方,1是墓葬陪葬品,2是文化遺址中,即生活區域,3是祭祀,太廟之類的。

9樓:無邪就是我

考古青銅器表面腐蝕很複雜,用xps分析表面化組成,發現是一些氧化物、氯化物,這些腐蝕表層是在地下埋藏上千年的環境下形成的。其結構鬆散,孔隙分佈廣,對水、氣都具有吸附作用。一旦文物出土,這個鏽層暴露在大氣環境下,空氣中的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等都在表面有強附作用,那麼表面不僅存在電化學,而且發生化學腐蝕和光腐蝕。

從以上分析,影響青銅文物腐蝕取決於兩方面因素:即文物材料自身的特性和文物所處的環境。考古青銅文物能儲存下來,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它的抗腐蝕性及所處的環境。

環境中有能影響考古青銅文物腐蝕因素,如溫度、溼度、氣體酸、鹼、鹽、有機體、光等。腐蝕的產生往往是各種環境因素並存時產生的協同效應。

(1)溫度、溼度。文物在自然環境中起化學反應這就意味著文物受到損害。而化學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有關。

arrhenius經驗公式,以活化能相關溫度,反應速度表示其關係式為:log10r1/r2=52e(1/t2/1/t1)式中,r1、r2分別為t1、t2溫度時的反應速率。e為活化能:

kj/mol溫度升高10℃,反應速度成倍增長。溼度與「青銅病」:青銅器潛伏的「粉裝鏽」其儲存的臨界狀態相對溼度為42%rh—46%rh,相對溼度超過55%rh,氯化亞銅迅速與空氣中的水反應:

cucl+h2o←→cu2o+hcl.隨著溼度的加大,其反應速度加快。不同相對溼度的實驗結果是氯化亞銅在97%、78%、58%rh環境中分別經2、4、24h反應生成鹼式氯化銅。

而在此35%rh中氯化物是無限穩定。實驗還證明相對溼度rh為55%時,氯化亞銅將非常快地反應。然而潮溼的空氣含水率高達80%-90%以上,水分常被稱為「通用催化劑」,它不但可以促使許多化學反應發生,同時還能使有機體滋生。

(2)氣體:氧氣佔大氣含量的21%,氧作為一種氣體主要存留在存放考古青銅器的環境中,被發掘出來的考古青銅器平衡破環後,不穩定的氯化亞銅與潮溼的空氣中的水、氧相互作用會立即和新的銅體表面發生反應形成白色粉狀鏽[cucl2 3cu(oh)2]。反應式:

4cucl(s)+4h2o+02(g)→cucl2 3cu(oh)2(s)+ 2hcl(aq),白綠色的粉狀鏽cucl2 3cu(oh)2俗稱「青銅病」又叫「粉狀鏽」。粉狀鏽在形成初期,其顆粒度極為微小,略近於球形的鏽體顆粒徑大約為0.8—1.

2nm,均勻一致。此微小的粒子有兩個突出特點:基本可擺脫重力場的影響而隨空氣的流動遷移,在適當的條件下,落在其他銅器上可進行下述反應:

2cu2(oh)3cl+cu+6h+→2cucl+3cu++6h2o(酸性環境),4cucl+o2+4h2o→2cu2(oh)3cl+2h++2cl-(鹼性或中性環境)這就是為什麼稱「青銅病」像瘟疫一樣的傳染和蔓延的原因。

利用co2、o2和h2o以及一些可利用的微量元素,微生物菌體增殖繁衍。在這一過程中,將其代謝產物逐步釋放出來,堆積在青銅表面,代謝產物有微酸性,能在漫長的歲月裡對青銅進行腐蝕形成鏽狀物。微生物菌體在乾燥的環境中一般是呈孢子狀態存在,一旦條件適宜,特別是環境溼度增大的條件,微生物容易隨空氣飄浮和流動在青銅器上大量滋生。

這可能是「青銅病」傳染和蔓延的另一個原因。

氮氧化物:氮氧化物是主要**於汽車排放的廢氣。發動機高速運轉時排放出的nox含量高。no2氣體在空氣中或物體表面形成硝酸、亞硝酸、硝酸鹽。加速青銅腐蝕。

二氧化硫:so2氣體在溫度、溼度適宜的條件下腐蝕青銅器。實驗表明當rh75%-96%時青銅腐蝕速度顯著增加,這是so2參與陰極去極化作用使鬆散腐蝕產物吸溼能力加快所致。

(3)光:考古青銅器表面緊貼基體部位有氧化亞銅存在,在光的照射下產生光生空穴和光生電子,高能量的光生空穴可以從金屬原子得到電子發生腐蝕。同時在光的照射下,氧化亞銅可吸附氧,高活性的吸附氧就會沿著鬆散的孔隙向銅合金基體接近,腐蝕合金組份,使表面鏽刨層不斷增厚。

二、考古青銅器鏽色辯析

考古青銅器年代不同,鑄造工藝不同及所處的環境不同,形成的鏽層很複雜。常見的有:黑色的氧化銅:

cuo(黑銅礦);紅色的氧化亞銅:cu2o(赤銅礦);靛藍色的硫化銅:cus(靛銅礦、方藍銅礦);黑色的硫化亞銅:

cu2s(輝銅礦);鹼式碳酸銅(有三種):暗綠色的cuco3 cu(oh)2(孔雀石、石綠);藍色的2cuco3 cu(oh)2(藍銅礦、石青);藍色的2cuco3 3cu(oh)2;鹼式氯化銅(有兩種同分異構體):綠至墨綠色的cu2(oh)3cl(氯銅礦);淡綠色的cu2(oh)3cl(副綠銅礦);藍色的硫酸銅cuso4 5h2o(膽礬);綠色的鹼式硫酸銅:

cuso4 3cu(oh)2(水硫酸銅礦);白色的氯化亞銅:cucl(氯化亞銅礦);白色的氧化錫:sno2(錫石)等。

這些組成各異的青銅鏽分為有害鏽和無害鏽兩種。無害鏽,又稱元素鏽或非活性鏽,主要為銅的氧化物、鹼式碳酸銅等。這些鏽無害,又古香古色,是年代久遠的象徵。

有害鏽,也稱「粉狀鏽」,是鹼式氯化銅、氯化亞銅、氧化鉛、二氧化錫等的混合物。

青銅器為什麼能儲存一千年

10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器物是銅錫合金,有較強的硬度,不像瓦當磚瓦、甲骨陶瓷及書畫碑帖等易於破碎,而是便於長期收藏。再則青銅器皿形態各異古樸典雅,線條暢達,這也是其他古玩所無法企及的。

青銅,是指銅錫、鉛等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因顏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銅器在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已經被製造出來,之後中國經歷了長達十六個世紀的青銅時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千年古城,不等於一千年前的模樣全部儲存下來。不可能,也沒有必要。...

青銅器的儲存有什麼重大意義

12樓:匿名使用者

青銅器是指以青銅為基本原料加工而製成的器皿、用器等。青銅,古稱金或吉金,是紅銅與其它化學元素(錫、鎳、鉛、磷等)的合金,其銅鏽呈青綠色,因而得名。史學上所稱的「青銅時代」是指大量使用青銅工具及青銅禮器的時期。

保守的估計,這一時期主要從夏商周直至秦漢,時間跨度約為兩千年左右,這也是青銅器從發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輝煌期。

由於青銅器以其獨特的器形、精美的紋飾、典雅的銘文向人們揭示了先秦時期的鑄造工藝,文化水平和歷史源流,因此被史學家們稱為「一部活生生的史書」。中國的古文明悠久而又深遠,青銅器則是其縮影與再現。

首先,中國青銅器數量大,種類繁多。究竟中國有多少件青銅器物,這是誰也無法統計的數字。有人統計過,僅以有銘文的青銅器物而論,從漢代到今天,出土就達一萬件以上。

若加上無銘文的銅器,其數量之多就可想而知了。正因為數量大,中國青銅器的品種也極其豐富,不僅有酒器、水器、食器、兵器、禮器,還有車馬器、農具、工具及各類生活用具等一應器物。眾多的青銅器皿,造型生動、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接。

數量大、品種繁的中國青銅器無疑增加了鑑定的難度,這是中國青銅器的特點之一。

其二,中國青銅器分佈地區廣,且質量上乘。中國青銅器出土較為集中的地區是中原,但它的分佈範圍遠遠超出中原地區,東北、西北、巴蜀、嶺南甚至**及東海漁島上都發現有青銅器。這些青銅器造型生動、精美,風格各異,呈現出各自不同的藝術風格。

中國商周時代的青銅器,製作精湛、形狀瑰異、花紋隨意、富麗典雅,其精品不勝列舉,如司母戊方鼎、虎食人卣、雙羊尊、大克鼎、毛公鼎、蓮鶴方壺、雙雄寶劍、勾踐劍、長信宮燈、嵌綠松石臥鹿、銅車馬一流,鑄造精緻,具有撼人心魄的藝術感染力,當然深受國內外藏家鍾愛。其他各類青銅器物,鑄造者根據不同的硬度要求,準確把銅錫比例,使器皿質量優良,這是國外青銅器鑄品望塵莫及的。

其三,器物銘文可以說是中國青銅器最大的特點。世界各地古青銅器絕大多數沒有銘文,只有印度出土的少量青銅器或鑄有很短的銘文。中國古銅器有銘文者僅出土的就達一萬餘件,且名文長篇鉅製不少,如毛公鼎銘文長達497字。

這些銘文字型,或粗獷放達,或蒼勁有力,具有很高的很高的書法欣賞價值。這些銘文也是鑑定中最難把握的一環。

其四,以容器為主的中國青銅器也在世界青銅文化中獨樹一幟。就世界範圍而言,從印度河流域到巴爾幹半島,從米諾斯文明到邁錫尼文明,其青銅器的代表作大多為**,如戈、矛、刀、箭、劍、戟、鏃等,而中國卻以鑄造難度較大、紋飾複雜的容器為主。這些容器,尤其鼎,是為國家重器。

其寓意深奧、內涵豐富,與政治糾纏在一起的神祕性始終是鑑定家及藏家們感興趣的問題。另外,歐洲青銅文化以**為代表,中國青銅文化以容器為代表,這是不是前者富於侵略性,而後者安於保守性就不得而知了。中國青銅器的四大特點,是鑑定者應當瞭解的基本常識。

如何鑑定青銅器,怎樣鑑別青銅器的真假?

摘自秦衛中著 先秦講壇 2008 9 14 以前的老古董商鑑別銅器,靠眼看 手摸 耳聞 鼻嗅 舌舔來加以斷 推理,辨別其年代與真偽,這完全憑長期積累的實踐經驗。而現在的專家則擁先進的科學儀器,甚至可用鐳射測定。可是作為一般的古銅愛好者,要識別一件青銅器的真假,到底該從何入手呢?應該掌握古銅器鑑別的要...

剛出土青銅器怎麼清理,青銅器如何清洗?怎樣才可以有效清洗?

方法 步驟 1 將食鹽和醋混在。2 把來醋和食鹽倒在銅器的表面。3 用力擦拭銅器。不停地zd擦拭銅器,直到除去銅器表面的銅鏽為止。除去銅鏽後,它的表面會恢復原有光澤。4 沖洗銅器。用一塊乾淨 柔軟的乾布擦亮銅器,同器清洗完畢。擴充套件資料 青銅器幾種型別 1,食器 鼎 相當於如今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

古代青銅器上紋飾是如何印上去的

我來給你慢慢解答,可別忘記加分啊 謝謝!這個問題表面上看很簡單,但是回答起來卻很具體 細緻!分為以下幾種具體方法 一.塊範法 塊範法 或稱土範法 是商周時代最先採用的,是應用最廣的青銅器鑄造法。此方法簡單介紹如下 以鑄造容器為例,先製成欲鑄器物的模型。模型在鑄造工藝上亦稱作模或母範 再用泥土敷在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