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的每句意思

2021-05-05 14:50:41 字數 6167 閱讀 3482

1樓:知為行行為之

一、解題 淮上:即揚州.「淮上與友人別」點出了地點、人物,告訴我們是一首離別詩.(為什麼不說是送別詩?)

(明確:「君向瀟湘我向秦」,分別+送別).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

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二、作者簡介

鄭谷(約848—約909),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屬江西宜春)人.光啟三年進士.曾任右拾遺,都官郎中等職,世稱鄭都官,又因《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

其詩多寫景詠物之作,風格清新通俗.有《雲臺編》三卷.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

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三、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揚子江、楊柳、楊花、渡江人、風笛、離亭」

揚子江:指今江蘇儀徵、揚州的一段長江.楊花:柳絮風笛:風中傳來的笛聲

離亭:驛亭.古人往往在驛亭送別,所以又稱「離亭」.

楊柳:「柳」與「留」諧音,表示挽留之意

古時柳樹又稱小楊或楊柳.離別贈「柳」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捨的心意.

這首送別詩,一句一景,一景一情.首句「揚子江頭楊柳春」,繪春意盎然之美景,隱含內心的喜悅之情.「揚子江頭」是地點,「春」是時間,「楊柳」是眼前景.

在春和景明的日子,佇立揚子江頭,放眼望去,但見楊柳青青,婷婷嫋嫋,柳絲輕拂,婀娜多姿.於楊柳柔情萬千的風姿中,自可想見詩人的欣喜、留戀之情.

次句「楊花愁殺渡江人」,繪楊花零亂飄飛的迷濛之景,言離別在即的愁情.「楊花」是狀物繪景,「渡江人」扣題寫別,「愁殺」是抒寫愁情.承首句所見青青柳絲隨風飄搖,自然過渡到寫楊花.

因風而起的楊花零亂飄飛,煙蒙迷漫,觸動了詩人與友人繚亂的離緒.沐浴駘蕩的春風,玩賞著江頭柳色,詩人陡生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因為詩人雖知千萬縷嫩綠的楊柳輕拂,千萬朵雪白的楊花飄舞確是難得一見的美景,怎奈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自己面臨著與友人的分別時刻,愁緒禁不住湧上心頭.

第三句「數聲風笛離亭晚」,寫晚風吹送「愁殺行客兒」的笛音,引起詩人與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送友人過了揚子江,在長亭話別,不覺天已近黑,觸景生情,離愁倍增,難捨難分.

詩筆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直寫分別情景.驛亭餞別,酒酣情濃,江風吹送悽清幽怨的笛曲.賓主耳接神馳,寂然相對,愁思縈繞,隨風飄蕩.

賓主沉浸在這離笛聲中,意猶未盡之時,天色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雙方不由自主地倒抽了一口涼氣,一股難言的離愁滾湧心頭.

末句「君向瀟湘我向秦」,寫暮色蒼茫中的分別情景,表達出對朋友的祝福與慰勉之情.沉沉暮靄中,詩人與朋友不得不分手上路,各奔前程了.瀟湘在南,秦在西,詩人與朋友在這揚州一別,從此天高路遠,音耗難託,更不知何時再能相會.

想到這裡,茫茫別意,湧上心頭,令人黯然銷魂.兩個「向」字,不僅寫出彼此一步一回頭,舉步不前的難捨離情,更傳達出朋友之間互道珍重的真誠祝福與深情慰勉之意.總之,全詩因情即景,見景生情,景美而情悲,富有無限韻味.

2樓:逃跑吧少年

淮上與友人別

[唐]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註釋〕

①淮(huái):淮河。

②揚子江:長江在江蘇鎮江、揚州一帶的幹流,古稱揚子江。

③離亭:亭是古代路旁供人休息的地方,人們常在此送別,所以稱為離亭。

④瀟湘(xiāo xiāng):瀟水和湘水,流經今湖南境內。秦:今陝西境內。

翻譯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風陣陣,從驛亭裡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

3樓:匿名使用者

揚子江的岸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遊子。

晚風陣陣,從驛亭裡飄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水和湘水流經的城鎮,而我要去京城長安。

鄭谷寫的《淮上與友人別》這首詩中採用了哪些詩歌意象?這些意象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

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5樓:匿名使用者

意象:楊柳,楊花 情感見下文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

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6樓:

意象:楊柳,江頭,風笛,離亭

感情: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

7樓:淺顏悲傷

楊柳,江頭,風笛,離亭

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

8樓:終結阿布聖龍

淮上與友人別

【唐】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解說〕

瀟湘在南,秦在西,詩人與朋友從此分別,誰知何時再能相會?暮春的楊花,更增添了詩人的愁思。

詩詞大意:

揚子江渡口,岸邊的楊柳枝葉青翠,一派濃郁的春色,時近暮春,天空瀰漫著如絮般的楊花,像我心頭滋長的愁緒,煎熬著即將分手渡江遠去的人。晚風中,傳來幾聲短促悽清的竹笛曲調,暮色蒼茫,渡口旁的離亭裡兩位朋友正在告別。從今後你走向遙遠的南方,那瀟水湘江之畔;而我卻要向北旅行,到三秦之地去。

作者簡介:

鄭谷,唐代詩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光啟三年擢第,官右拾遺,歷都官郎中。幼即能詩,名盛唐末。有《雲臺編》三卷,《宜陽集》三卷,《外集》三卷,今編詩四卷。

賞析: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

g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疊,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鷓鴣》鄭谷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什麼?也就是他為什麼要寫,他寫

以下回答僅為自己的觀點 鄭谷在做過青草湖邊時,聽到黃陵廟裡鷓鴣的叫聲,以及自己複雜的心情 鷓鴣叫聲的悲傷,自己遠離家鄉的鄉愁,對封建思想與冷酷刑罰的失望。於是提筆寫出了這一首詩。僅供自己的觀點,僅供參考!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人常借其聲以抒寫逐客流人之情,詩人也許遊黃陵廟,想起因黃陵廟的傳奇故事,又聽...

進退維谷與騎虎難下的區別,進退維谷的意思是什麼

朋友,下面我給你仔細講解一下 進退維谷 和 騎虎難下 的區別 一 騎虎難下 比喻做某件事,進行有困難,但又不能停下來。例如 1.事到如今,已經是騎虎難下了。姚雪垠 李自成 2.兩樣中間,只好挑定一樣來幹。然而為難的是現在兩樣都弄成騎虎難下。茅盾 子夜 二 進退維谷 的 維 是 是 谷 是 窮盡 指困...

淮上漁者第三四句展現了怎樣的情景

激動 幸福的感受。老人家剛剛釣獲一條尺長的鱸魚淮 huai 上漁者。唐 鄭谷。白頭波上白頭翁,家逐船移浦浦風。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 d 花中。一尺鱸魚新釣得,兒孫吹火荻花中 詩句又把讀者帶入了欣喜歡快的垂釣畫面,給人一種嚮往,只見老人家的兒孫倆用一把帶花的荻葉裹起從灶灰中刨出的火炭埋頭吹火,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