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道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指的是什麼

2021-05-01 17:57:44 字數 5361 閱讀 8440

1樓:柒月茶話會

三墳,有兩種說法,一種是指易經之三易,即連山,歸藏,周易,合稱為三墳;還有一種說法,是指三皇之書,也就是伏羲,神農,黃帝天地人三皇。

五典,指的是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這五帝時代的檔案。

八索,是指八卦之書。

九丘,就是九州的記錄。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的出處,有這樣一個故事,據說在清朝乾隆年間,有一個名叫袁枚的才子,買下了曹雪芹家的大觀園改名為隨園,然後自稱為隨園老人,他曾在隨園門口掛了這樣一幅對聯「 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斯人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幅對聯的上聯取自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佳句,下聯意指自己才高八斗,博覽群書。

當時有個叫趙翼的名士,他是乾隆二十六年的探花郞,在看到袁枚這幅對聯後,覺得他出口狂妄,於是想要莎莎他的銳氣,於是他就來到隨園,向袁枚借閱三墳五典八索九丘,袁枚無奈之下,只好取下了對聯。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雖然只有寥寥幾字,但是卻是上古時期智慧的結晶。

關於三墳有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是易經之三易,即連山,歸藏,周易,合稱為三墳,現在連山、歸藏兩部已經失傳,而易經,指的也就是周易,易經號稱為百經之首,可謂中國傳統文化的鼻祖。而另一種說法中的三墳,指的是三皇之書,也就是伏羲,神農,黃帝天地人三皇,伏羲是我們的人文始祖,神農就是炎帝,炎黃二祖指的就是神農和黃帝。

五典指的是五帝之書,五帝分別為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

八索指的是八卦之書,而八卦的首創者,也就是三皇中的天皇伏羲氏。

九丘,指的是九州之志,九州,指的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在大禹時期,他命人用青銅鑄造了九個大鼎,而每個大鼎即代表一個州,但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這九鼎卻不知蹤跡,但是,鼎代表天下的意思卻被流傳了下來。

2樓:墨陌老師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四本書的名字。 這四本書相傳都是**於上古時期,具體寫成書的年代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並且這些書已經散軼,消失在歷史的長河裡面了。

《三墳》,它的來歷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它是易經的三易,即連山,歸藏,周易的合稱。另外一種則是認為是關於三皇,伏羲、炎帝、皇帝的書。在歷史上後面一種則更被大家所接受。

孔安國《尚書序》雲:『伏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 。』 孔安國認為三墳這本書講得是三皇治理天下的內容。

《五典》,即五帝之書。五帝分別都是,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 。所謂的《五典》所記載的就是五帝時期的檔案。

當然也有人認為《五典》其實是一本制度之書。 五典。典,鎮也。

製法所以鎮定上下,其等有五也。

《八索》 ,孔安國《尚書序》雲 :「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 。」也就是說,《八索》裡面的都是關於八卦的內容。

八卦,是中國道家文化的深奧概念,象徵天、地、雷、風、水、火、山、澤八種自然現象 ,古時候的人們經常通過八卦來解釋社會上面的一些事情,《八索》裡面所記載的也許就是古人通過八卦對社會的一些解釋。

《九丘》,九洲之志或者說九洲亡國之戒。孔穎達解釋為:「九州之志,謂之九丘。

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而鄭玄則說:「九丘者,九洲亡國之志也。

」其實這兩種說法可能都沒有錯,《九丘》裡面所記載的可能既有九洲的地理也有九洲的社會人情。

由於這四本古書早就已經散軼了,所以現在也只能根據書名來猜測它們書中的具體內容。雖然歷史上許許多多大學者對這個問題做出過一些解釋,但是大多都是這些學者憑著想象的看法,並沒有什麼實在的根據。因為這四本書的散軼,造成了中國上古歷史到先秦之間出現了一個空白期。

3樓:angel的音符

在中華民族的記憶中,先夏時期中國有四部非常著名的著作,它們分別被稱為《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有楚靈王稱讚左史倚相說:

「良史也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歷代注家都說是「古書名」,賈逵說:「三墳,三皇之書;五典,五帝之典;八索,八王之法;九丘,九州亡國之戒。

」鄭玄說,「三墳五典」就是「三皇五帝之書」。楚靈王說這話的「昭公十二年」是公元前530年。可否由「能讀」,推斷「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是前代的文字讀物。

據說是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

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問題是,為什麼三皇時代的書稱為「墳」、五帝時代的書稱為「典」、伏羲時代的書稱為「索」、帝禹時代的書稱為「丘」?《尚書序》的回答是「墳」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據說是孔子撰寫的《尚書序》則稱:

「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

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

問題是,為什麼三皇時代的書稱為「墳」、五帝時代的書稱為「典」、伏羲時代的書稱為「索」、帝禹時代的書稱為「丘」?《尚書序》的回答是「墳」有大的意思,「典」有常的意思,「索」有求的意思,「丘」有聚的意思。顯然,這是從上述用字的含義上來解釋的,並沒有涉及這些遠古典籍所使用的載體是什麼材質。

在相當一段時間裡,筆者都不假思索地接受了《尚書序》的說法,或者說根本就沒有去追究這種說法是否合理,更不用說去**是否還有其它的解釋了。然而,隨著對符號學的深入思考(參閱筆者所著《符號之謎》一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特別是2023年以來對《山海經》的考證,以及對帝禹時代繪製《山海圖》可能採用的資訊載體的思索(目的是在今天重新繪製山海經藝術地理復原圖,這項工作已完成,包括42平方米的《帝禹山河圖》),筆者開始意識到「墳」、 「典」、「索」、「丘」可能是指不同的圖書符號載體。

眾所周知,「墳」的正體字由土和賁構成,異體字由土和文構成。根據《辭海》,它有多種含義:墓,土之高者,水涯,大,順貌,土鬆而起貌,書籍的一種。

因此,《尚書序》將《三墳》的墳字解釋為大,頗為勉強。在筆者看來,《三墳》裡的「墳」字,其實是指當時的圖書載體和文字載體是用土製成的,它可能是一種類似兩河流域的泥版,也可能是陶版(包括陶製器皿)。從廣義的角度來說,土也包括石頭,因此《三墳》之書,也可能採用石板載體。

事實上,人類很早就在泥土上和石頭上作畫寫字了,例如,直接在泥地上刻畫(中國文字的發明,就曾受到鳥獸足跡的啟發),在洞穴上和岩石上作畫,在卵石上寫字(這種有字的石頭,被稱為會說話的石頭),而古希臘人所說的象形文字的本意是指埃及人刻在石頭上的聖字,摩西在西奈山從上帝那裡獲得的《十戒》,也是刻寫在石板上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漢字的墳,也可以解釋為有文字的泥版。

「典」字的含義有:常規,法典,典章,主其事也,質物(典當),姓(太昊娶少典氏),典籍(原特指五帝之書,我們今天知道其內容的只有堯典和舜典)。那麼,這種被稱為「典」的書,到底是一種什麼模樣呢?

這就要從典字的象形來追溯了。在漢字裡,典、共、供、具、兵、其、六等字,以及冀、黃、翼和異的原形正體字,都有一種共同的符號,即一橫下面加兩個支撐狀的點,這種符號的象形含義乃是一個陳列架或陳列物品的有腿的桌几;當然,這不是普通的桌几,而是用於陳列重要物品的器具,通常都用於重大儀式或宗教巫術儀式上。

因此,「典」的原義是指一種陳列或安置在桌几上的具有重要意義的文書,它的作用相當於公告牌、公約板、神諭碑、法規文書和行為規範告示。它可能是從契約演化來的,即把小巧的便於收藏的契約大型化、公開化、莊嚴化,其材質可以是木板、竹板、石板,也可能是皮革、絲帛(附著在硬質材料上)。典這種文書的發明者,應當就是少典氏部落。

典的進一步演化就是冊,史載殷先人「有典有冊」,冊就是後來的竹簡或木簡,它們是由典的不斷小型化、輕便化、摺疊化、捲曲化而形成的。

「索」字的含義有:大繩,絞,法,獨,盡,搜求,牽引,願欲,須要,涕流貌。但是,索作為一種文書或資訊載體,應當是指結繩紀事符號體系,或許還包括以絲帛或其它編織物為載體的文書(在絲帛上寫字繪畫,或者編織出能夠傳遞資訊的圖案符號)。

事實上,中國人最先發明瞭養蠶和絲帛,因此也就有條件用絲帛作為資訊載體;類似的例子是,由於中國製造出了又細又長又輕又結實的繩子,以及又輕又薄又結實的絲綢和紙,因此中國人才能率先發明風箏。從這個角度來說,八卦原名八索,也就順理成章了。所謂《八索》就是絲帛文書,它源於結繩紀事和結繩占卜(卦的字形含義原指測時,結繩符號的功能之一也是計時);這就是《尚書序》稱「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的由來。

「丘」字的含義有:阜,山,土之高者(或曰,四方高,**低為丘),墟,大冢,墓,空,大,聚,區域(四邑為丘)。從字形來說,丘指有平緩坡度的地形地貌。

問題是,兵字為什麼也要用丘字元呢?其實,兵字實際上是斤和陳列桌几的合形,即把「斤」這種兵器(斤就是斧,具有斜面形狀)陳列在桌几上,相傳這是由蚩尤最先發明的,所謂「蚩尤作兵」即蚩尤部落最先把兵器作為神器來供奉。

那麼,《九丘》這部書,為什麼偏偏要選擇用丘字來形容或指稱呢?《尚書序》取其「聚」的含義,應當說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並不完全。這是因為,丘還有山川的意思、區域的意思、龐大的意思、空墟的意思和大冢(通常都有豐富的隨葬品)的意思。

有趣的是,上述含義綜合起來,很像是一種模擬的實物地圖,即在不同模擬區域上有著象徵該地理方位的物產,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在社稷壇的五色土上陳列著相應方位的物產。更深一層地說,「丘」字在《九丘》中的使用,還表示**的統治權力遍佈天下東西南北中的所有區域。

有鑑於此,《尚書序》所謂「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實際上正是《山海經。五藏山經》的另一種說法,或者是《五藏山經》的另一種版本。根據筆者對《山海經》二十餘年的研究,認識到《山海經》一書系由帝禹時代《五藏山經》、夏代《海外四經》、商代《大荒四經》、周代《海內五經》合輯而成,時在春秋末年,編輯改寫者為公元前516年追隨王子朝攜周室典籍奔楚的原周王室圖書檔案館的學者或其後裔。

而且《五藏山經》具有地理實測和國土資源考察基礎,其地理方位基本可尋,其地形地貌基本符合2023年前的中國景觀,實乃中華文明與文化第一歷史寶典,亦為人類文明的共同文化遺產。

因此,《九丘》是一部實物地圖地理書,它平鋪在一處聖潔的地面上(不需要桌几或支架),有點象今天的模型沙盤,也可能是一幅巨畫,畫有五區九州的山川地貌和物產,以及那裡的人文景觀。或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吧,2023年9月9日,筆者和夫人孫曉琴歷時多年,終於創作完成42平方米的巨畫《帝禹山河圖》,將《五藏山經》所記載的東、西、南、北、中五個區域的447座山,以及河流258處、地望348處、礦物673處、植物525處、動物473處(其中許多神奇的動物都是由人裝扮的)、人文活動場景95處等等內容全部繪出。為此,筆者曾欣然作詩曰:

「功成洪水退,帝禹定九州,踏勘海內外,千古一圖收。」大禹若有靈,當驚圖復出矣!

綜上所述,可知《三墳》、《五典》、《八索》、《九丘》確實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典籍,繼承中國傳統文化,有必要從源頭抓起,弘揚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必要從一點一滴做起,是為此文。

三墳五典是什麼,其中都記載了一些什麼內容

三墳五典 都是上古時期的書籍,只存在於歷史記載之中,也沒有什麼人記載過 三墳五典 的內容,後世的人們大多都是根據書名去推測。說白了,雖然幾千年來無數人把 三墳五典 說的煞有其事,但是實際上可能這是並不存在的東西。關於 三墳五典 最早的記載是在 左傳 昭公十二年 中 王曰 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 ...

誰知道三常五綱是什麼啊,過去所說的三常五綱是指什麼

三綱五常,三綱指君,父,夫 五常指仁,義,禮,智,信。三常五綱指什麼?古代的 三常五綱 為何意?古代有三常五綱,你知道古代女子受到的壓迫有多嚴重嗎?在古代封建社會有三常五綱,對於女子來說相當於一個牢籠,沒有任何地位,僅僅是一個男人生孩子的物品,用來傳宗接代,古代對於女子壓迫特別嚴重,尤其是一些特別看...

誰知道三味書屋的平面圖,誰知道三味書屋的平面圖

正中牆上 一幅畫 畫前正中 先生的座位 周 圍 學生的座位 東北角 魯迅的座位 提示 這表示三味書屋的平面圖,四面是牆,表示中牆,表示門。作者站在稈玄通方看三味書屋?門口是立足點 作者首先看到的是什麼地方?正中牆上是著眼點,其它方位都是由這個方位引出來的 如果要真的平面圖,去搜就好了。小學課本里頭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