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出土的古代冷兵器有那些,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冷兵器

2021-04-24 04:50:27 字數 5035 閱讀 8379

1樓:匿名使用者

0)軒轅劍 黃帝所鑄。首山之銅,天文古字。《廣黃帝東行紀》雲:帝崩葬喬山,五百年後山崩室空,惟劍在焉。一旦,亦失去畫影。

(1)騰空 顓頊所有。《拾遺記》曰:顓頊高陽氏有此劍,若四方有兵。此劍飛赴指其方則克,在匣中常如龍吟虎嘯。

(2)禹劍 夏禹所鑄。腹上刻二十八宿,面文明星晨,背記山川,藏之會稽山。

(3)啟劍 夏王啟鑄。銅,三尺九寸。後藏之秦望山。

(4)太康劍 夏王太康鑄。銅,三尺二寸。太康在位二十九年辛卯三日鑄。

(5)夾劍 夏王孔甲鑄。牛首山之鐵,銘曰:夾,四尺一寸。孔甲在位三十一年,以九年甲辰鑄一劍,銘曰:夾。

(6)定光 殷太甲鑄。文曰:定光。古文篆書,二尺。太甲在位三十二年,以四年甲子鑄一劍,曰:定光。

(7)照膽 殷武丁鑄。銘曰:照膽。古文篆書,三尺。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以元年戊午鑄一劍,曰:照膽。

(8)含光、承景、脊練 殷代。《列子》曰:衛周孔其得殷之寶劍,童子服之,卻三軍之眾。一曰:含光,二曰:承景,三曰:脊練。

(9)鎮嶽尚方 周昭王鑄。銘曰:鎮嶽尚方。古文篆書,五尺。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二年壬年鑄五劍,各投五嶽,銘曰:鎮嶽尚方。

(10)昆吾劍 周穆王時西戎獻。鏈鋼,長欠有咫。用之切玉如泥。

(11)駿 周簡王鑄。銘曰:駿。大篆書,三尺。簡王在位十四年,以元年癸酉鑄。

(12)干將、莫邪 吳人干將、莫邪所造。鐵。《吳越春秋》載:吳王闔廬(闔閭)使干將作二劍,其妻莫邪斷髮翦爪,投爐中,劍成。雄號干將,雌號莫邪。

(13)越五劍 越歐冶子造。銅錫。《越絕書》載:

歐冶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鑄成五劍。一曰:湛盧,二曰:

純鈞,三曰:勝邪,四曰:魚腸,五曰:

巨闕。(14)越八劍 越王使工人所鑄。採金。《拾遺記》載:越王以白牛白馬祀昆吾之神,以成八劍。名曰:掩日、斷水、轉魄、懸翦、驚鯢、滅魂、卻邪、真剛。

(15)龍淵 楚命歐冶、干將所造。鐵英。《越絕書》載:楚王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命風胡子往見之,使作鐵劍。因成「龍淵」。

(16)太阿工布鐵劍三枚 《太阿工布誡》秦昭王鑄。銘曰:誡。大篆書,三尺。昭王在位五十二年,以元年丙午鑄。

(17)定秦 秦始皇鑄。採北祗銅,銘曰:定秦。小篆書李斯刻,三尺六寸。始皇在位三十七年,以三年丁巳鑄。

(18)神劍 漢太公所得。《命訣》載:太公微時,有冶為天子鑄劍,指太公腰間佩刀,曰:若得雜冶,即成神劍,可以克天下。太公解投冶中,劍成授太公。

(19)赤霄 漢高帝所得。鐵,銘曰:赤霄。大篆書,三尺。高帝以秦始皇三十四年,得於南山。及貴常服之,斬蛇即此劍。

(20)神龜 漢文帝鑄。三尺六寸。同時鑄三劍刻龜形。故名。帝崩,命入劍玄武宮。

(21)八服 漢武帝鑄。銘曰:八服。小篆書,三尺六寸。以元光五年鑄,凡八劍,五嶽皆埋之。

(22)茂陵劍 漢昭帝所得。上銘:直千金壽萬歲。昭帝時,茂陵人獻一寶劍,故名。

(23)毛 漢宣帝鑄。二劍銘皆小篆書,三尺。以本始四年鑄。一曰:毛,二曰:貴,以足下有毛故為之貴。

(24)衍 漢平帝所得。上有帝名。大篆書。平帝在位五年,以元始元年辛酉掘得。上有帝名「衍」,因服之。

(25)乘勝萬里伏 王莽鑄。銘曰:乘勝萬里伏。小篆書, 三尺六寸。 莽造威鬥及神劍,皆鏈五色石為之。

(26)更國 更始劉聖公鑄。銘曰:更國。小篆書。

(27)秀霸 漢光武所得。銘曰:秀霸。小篆書。未貴時,在南陽鄂山得之。

(28)玉具劍 光武以賜馮異。七尺。《馮異傳》:赤眉**三輔,以馮異為徵西將軍討之。車駕送至河南,

賜以乘輿、七尺玉具劍。

(29)龍彩 漢明帝鑄。永平元年鑄,上作龍形。沉之洛水中,水清時常有見之者。

(30)金劍 漢章帝鑄。金質。建初八年鑄,投入伊水中。

(31)安漢 漢順帝鑄。銘曰:安漢。小篆書,三尺四寸,永建元年鑄。

(32)中興 漢靈帝鑄。文曰:中興。小篆書,建寧三年鑄。同時鑄四劍,銘文皆同。後一劍無故自失。

(33)孟德 曹操所得。上有金字,銘曰:孟德。三尺六寸,獻帝建安二十年,操於幽谷得之。

(34)思召 袁紹所得。上銘曰:思召。《古今注》:袁紹在黎陽,夢神人授一寶劍。及覺,果在臥所。銘曰:思召。

解「思召」為「紹」字。

(35)蜀八劍 蜀昭烈帝鑄。採金牛山鐵,三尺六寸。一備自服,餘賜:太子禪,樑王理,魯王永。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各一。

(36)鎮山劍 蜀後帝禪造。一丈二尺。廷熙二年造此巨劍,以鎮劍口山,故名。

(37)倚天 其利斷鐵如泥,一自佩,一賜夏侯恩,青虹。魏武帝鑄魏。

(38)三劍 魏太子丕造。一曰:飛星,一曰:流採,一曰:華鋌。

(39)文士劍 楊修獻魏文帝。《文士傳》:楊修以寶劍與魏文帝。帝佩之,語人曰:此楊修劍也。

(40)吳六劍 吳大帝所有。《古今注》載:吳大皇帝有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41)大吳 吳大帝孫權鑄。採武昌銅鐵。文曰:大吳。小篆書,各三尺九寸。黃武五年,共作劍千口。

(42)流光 吳王孫高鑄。文曰:流光。小篆書,建興二年鑄。

(43)皇帝吳王 吳主孫皓鑄。文曰:皇帝吳王。小篆書, 建衡元年鑄。)

(44)步光 晉懷帝鑄。銘曰:步光。小篆書,五尺,永嘉元年鑄。

(45)五方單符 晉穆帝鑄。銘曰:五方單符。

(46)隸書 以永和五年,於房山,造劍五口。 神劍,晉孝帝鑄。銘曰:神劍。隸書,以太元元年,埋此於華山頂。

(47)定國 宋武帝鑄。銘曰:定國。小篆書,永初元年鑄此劍,後入於樑。

(48)永昌 宋廢帝昱造。銘曰:永昌。篆書,元徽二年,造於蔣山之巔。

(49)樑神劍 陶弘景造。金銀銅錫鐵五色,合為之。文曰:

服之者永治四方。小篆書,長短各依劍術法,梁武帝依普通中庚子,命弘景造神劍十三口。(鎮山 北魏道武帝造。

隸書,登國元年,帝於嵩阿,鑄此二劍。)

(50)沉水龍雀 夏赫連氐造。銘曰:大夏龍雀。《魏志》:赫連百鏈為劍號曰:大夏龍雀。銘其背。

(51)太常 北魏明元帝造。銘背,曰:太常。

(52)四尺千金劍 唐晉公王鐸所有。《劍俠傳》:唐晉公有千金劍,以獲李龜壽。

(53)火精劍 唐德宗所有。《杜陽雜綿》載:夜見數尺光明,斫鐵即碎。

(54)酉蕃寶劍 宋。《宋監》載:右相都督張浚,請御前降西蕃寶劍。給賜有功將士,以為激勸。

(55)古銅劍 宋蘇軾所得。《東坡集》載:郭祥正遺古銅劍,東坡謝以詩云:一雙銅劍秋水色,兩首新詩爭劍。

(56)楚銅劍 宋鄭文所得。《方輿志》載:宋奉官鄭文嘗官楚武昌,江岸裂,出古銅劍,文得之。冶鑄精巧,非人工所能成者。

(57)安定劍 明初安定王所貢。《鹹賓集》載:洪武甲寅安定王,遣使貫異劍。賜以織金文綺,命其酋長立為四部,歲入貫為常。

中國古代十大冷兵器有哪些啊

2樓:花飛花上

1、 銅鈹:

鈹(皮),金屬元素,符號be,灰白色,質硬而輕,用於原子能工業中,鈹鋁合金用來製造飛機、火箭等;鈹(批),做長針、長矛講,屬於矛的一種變形兵器,也是一種銳利的刺殺兵器。

銅鈹,首為尖鋒,平脊兩刃,通常長30cm左右,形制極象短劍;後端為扁形或矩形的莖,用以裝柄,一般在莖的近端處開有圓孔,以便穿釘固定。它和矛的區別,除頭的形制不同外,主要是裝柄方法不同:矛是將柄納入矛筒中,而鈹是鈹莖插入木柄中,外用繩等**。

秦俑坑中的銅鈹,其首和短劍相同,長約30釐米,後裝長約3.5米的木柄,柄末端裝有銅樽,還有保護刃部的鞘。西漢時改為鐵製,西漢中期以後逐漸消失。

鈹是古代長兵器之一,秦俑坑中出土的這件銅鈹鑄造工藝極為精緻,鈹身柄同模合鑄,鈹格分鑄,格含於鈹身,並有刻銘。

此種兵器似乎當時的中下級軍官頗愛使用。

2、 吳鉤:

銅製,長約65cm左右,寬2.2-2.5cm。

其形如彎月,齊頭無鋒,兩邊有刃,是一種推、鉤兩用的兵器。因出現在「吳國」,故稱之為「吳鉤」。以前筆者一直以為吳鉤是一種寶劍的別稱,現在看來應該兩種意思兼有。

此種兵器筆者推測似乎在攻城時作用比較大,可以很方便地鉤傷城頭守軍。

3、 鉤鑲:

是一種漢代常見的、鉤、盾結合的複合兵器,上下有鉤,上鉤約長25cm,下鉤約長15cm,中為後有把手的小型鐵盾;盾為圓角方形薄鐵板,前面有突出的尖;鉤為圓柱形的長鐵鋌,均稍向後彎;上鉤頂端為銳尖,下鉤末端為小球;兩鉤中間連線盾後的把手;盾用以推擋,鉤用以鉤束。此種兵器兼具防、鉤、推三種功用,一般配合環首刀使用:戰鬥時一般用左手的鉤鑲將敵方長兵器鉤住(對戟頭橫出的小枝特別有效),同時右手環首刀揮向敵面門。

有的武俠**中將它描述為護手鉤類的兵器,則純屬無稽之談了。

4、 戚:

戚,俗稱小斧子,屬於體形比較窄小的鉞;其體窄長,鉞刃略成弧形,後有方形的內,比鉞體略窄,在鉞體與鉞內之間有微凸的闌(橫擋),因其刃較長而常用於做斬首的刑具,有時做儀仗用,但它在格鬥中的效果不如戈、矛(實戰中的鉞通常稱做斧)。戚還用作樂舞時的道具,《禮記·文王世子》中說:「大樂正舞干鏚」,又《祭統》:

「朱干玉鏚以舞」(幹指盾)。

5、 鉞戟:

近年來,河南考古出土了漢代一些頂上帶刺的鐵鉞,形制和西方斧矛一體的「戟」非常相似,但古文獻中從無記載,故專家暫定名為「鉞戟」。現一般認為這是一種鈹與鉞結合的鐵兵器,屬於戟類;它刺長25cm、鉞寬10cm、鉞長15cm左右,可劈可刺,而以劈砍為主要功能。

6、 鎩:

由鈹演變而成,與鈹的區別是鎩在莖與刃之間加有兩端上翹呈銳尖狀的、具有格架功能的鐔。鎩有長柄也有短柄,流行於漢代,鎩長一般25~30cm,鐔寬約10cm,東漢以後絕跡。鎩也屬於矛類兵器。

7、 啄:

屬於戈類兵器,主要流行於先秦時期的西南地區,僅具有啄擊功能,晉代未見記載,但唐代又成為騎兵的制式兵器之一。先秦時期為青銅質地,用銎孔裝柄,啄體較戈援窄,長約25cm。

8、 鋋:

音「蟬」,形似小型矛,鐵柄,屬於矛類兵器,《埤蒼》雲「鋋,小矛鐵矜(音「秦」)」。其形制較一般矛頭稍微細長,,其身扁平,兩側有刃,下有鐵柄,柄下再接積竹矜,流行於西漢,刃長25~30cm,柄長120~180cm,筆者竊以為其戰鬥作用應如標槍。

9、 鐮:

屬於戈類兵器,具有鉤割功能,鐮身微曲,平頂、雙刃,長約40cm、寬約3cm,下有橢圓形的銎孔用來裝柄。戰國及唐時稱為「長鐮」,主要用於守城戰,鉤擊攀登城頭的敵人,似乎與吳鉤的作用相反。

10、(癸+戈),音「葵」,(這個字打不出來)屬於戈的一種變形兵器,商周時期主要流行於四川等西部地區,青銅製,也稱為戳,援部較寬,呈等腰三角形。

古代的冷兵器到底有多重,中國古代的冷兵器 到底是有多重呢

實戰 單手刀劍根據型別不同,年代不同,從古至今基本在500克到1500克之間,些許個回 例會超出。其實排 答除掉幾個特例 1500克已經是怪力 了。單手打砸器,基本也是以上區間,上限會不那麼清晰。單手斧類也同刀劍,多在1000克左右。雙手刀劍從800克到5000克皆有,實戰重量集中在900克到300...

中國的冷兵器時代究竟是何時結束的

太平天國前後開始,袁世凱小站練兵後逐步結束。宋朝以前是中國的冷兵器時代,中國冷兵器鼎盛時期是在宋朝為止。希望可以幫到您,望採納,謝謝 冷兵器時代什麼時候結束的 冷兵器時代在清朝末年逐漸的退出了,袁世凱的新兵用槍,就是一個例子,也有武功再好,一槍幹倒的原因在內。隨著清 倒下,孫中山 的建立,槍逐漸佔了...

中國歷史上最具威力的冷兵器是什麼

說起冷兵器,首先我們需要明白它的定義是不依靠火藥等化學能量的物理攻擊 從原始的石頭骨刀刀當代的各式各樣的軍刀都算是冷兵器,那麼殺傷力最大的冷兵器是什麼呢?首先我們需要將它分為兩類,遠距離殺傷,和近距離殺傷,遠距離殺傷的冷兵器通常是弓箭一類,相比於普通弓箭弩的殺傷力是最大的,看過張藝謀電影 英雄 的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