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全詩為什麼反覆詠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請簡析其作用

2021-04-21 15:47:08 字數 1551 閱讀 4956

1樓:韓筱湮

這是一首樂來府詩,雖然沒有了源樂律可依,但卻自成一格,具有歌行體的特點,即音韻流暢激揚,節奏迴環往復,情感逐次昇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既是作者詠歎的主題,也是詩意轉折和抒情變化的標誌。它在第一段出現,像邢臺資訊港www,jinshixun,com nn01晴天霹靂震撼人心,開啟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現,承前啟後:

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巖不可攀」,引發後面的「其險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現,曲終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關心之意,溢於言表。從形式上看,每次撥出這句話,都完成了一種韻律的轉換,即抒情、議論和描寫之間的交替。

全詩反覆詠歎"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請簡析其作用

《蜀道難》中三次重複反覆永寫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有什麼作用

2樓:康康楹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

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

3樓:電腦玩家周邊

個人意見:李白的詩,恣意狂放,多次的重複一方面強調,另一方面有層次遞進的作用。

4樓:匿名使用者

增加感情的傾訴,更加突出作者想要表達的事情與感情

《蜀道難》中反覆三次出現「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有什麼作用?

5樓:小薇薇

1、作用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間隔反覆。一唱三嘆。發揮了承上啟下的作用。作者感情逐步加深。

第一次出現,是寫蜀道開闢之難;第二次出現,是寫蜀道行走之險;第三次出現,是寫國情之險惡。

2、原文簡介

《蜀道難》是中國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詩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險言蜀道之難,給人以迴腸蕩氣之感,充分顯示了詩人的浪漫氣質和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詩中諸多的畫面此隱彼現,無論是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觀,林木之荒寂,連峰絕壁之險,皆有逼人之勢,其氣象之巨集偉,其境界之闊大,確非他人可及。

3、創作背景

這首詩最早見錄於唐人殷璠所編的《河嶽英靈集》,該書編成於唐玄宗天寶十二年(753年),由此可知李白這首詩的寫作年代最遲也應該在《河嶽英靈集》編成之前。而那時,安史之亂尚未發生,唐玄宗安居長安,房(琯)、杜甫也都還未入川,所以,甲、乙兩說顯然錯誤。至於諷刺章仇兼瓊的說法,從一些史書的有關記載來看,也缺乏依據。

章仇兼瓊鎮蜀時一直理想去長安做官。相對而言,還是最後一種說法比較客觀,接近於作品實際。

一般認為,這首詩很可能是李白於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寶一年至天寶三年)身在長安時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寫的,目的是規勸王炎不要羈留蜀地,早日迴歸長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測之手。

6樓:殘冥不碎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在開頭、中間、結尾各出現一次。反覆詠歎,內容逐次加深,使人產生「一嘆不足而至於再,再嘆不足而至於三」的感受,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推陳出新形式、豐富的想像、奔放的語言、雄健的筆調讓我們領略了「詩仙」李白的才情.

將進酒全詩是什麼,將進酒 全詩是什麼 作者的意境是什麼?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君莫停。君一作杯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一作鐘鼎玉帛豈足貴 但願長醉不願醒。不願一作...

《清明》全詩的意思是什麼杜牧的《清明》全詩的意思是什麼?

清明節的古詩都向我們傳達了一箇中心思想 追思先人。清明節是新年後第一個以祭祀為主題的節日,每到清明節時,人們會來到家鄉進行祭拜,以清明節為主題的詩歌往往都是非常悲傷或者憂鬱的詩句,在字裡行間流露出一些追思和傷感來。清明 原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 江南...

總是喜歡反反覆覆刪說說的人什麼性格

想被人關注,但是隨後的反響不好,覺得留著那些說說尷尬,所以就刪除了,大概這樣吧 我就是喜歡反反覆覆刪說說。昨天晚上夢見總是一個畫面反反覆覆重複就是這個人一直在那說說說,而且這個人我還不認識,感覺這人長的很 大概是你生活中就有那麼一個很煩的人,你很討厭他。所以在你的夢裡他就會很醜,說話很反覆。這個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