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蕩識誠臣出自哪首詩?全詩是什麼

2021-03-05 22:51:50 字數 6465 閱讀 1211

1樓:沉土

板蕩識誠臣出自李世民《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贈蕭瑀》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寫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是唐太宗李世民賜給蕭瑀的一首詩。這首詩盛讚蕭瑀的仁德。

前兩句寫識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後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譯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板蕩識誠臣」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賦蕭瑀》這首詩。

全詩內容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背景:唐高祖李淵在位期間,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帝位,進行了一場異常激烈的宮廷鬥爭。在這場關於皇位的爭鬥中,被李淵所重用的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幫助他奪得了最後的皇位。

李世民把這首詩送給蕭瑀,講述忠臣的定義,是對蕭瑀的肯定與感激。

釋義:在猛烈的風中,才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只有經過危難,才能分辨出誰是忠臣。勇猛的人,怎麼會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懷有仁愛。

詩人簡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他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

他在位期間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是明君之典範。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3樓:草莓味de哦

翻譯為:只有在猛烈強勁的大風中才能識別出是不是挺拔堅韌的草,在動盪不安的年代裡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子。

心裡只有勇敢無智謀的人怎麼會懂得為社稷獻身的忠義之理,而智勇雙全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愛國愛民的仁愛之心。

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但由於蕭瑀性情過於剛直,李世民把蕭瑀改任為太子太傅。而蕭瑀毫無怨言,盡職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在貞觀九年時封蕭瑀為「特進」,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讚賞他說:

「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4樓:輕靈觸動

翻譯:在疾風之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動盪的時局中才能看出誰是忠臣。只知道武力的莽夫怎麼會知道什麼是忠義,有智慧的人心中一定有仁德。

註釋:1.蕭瑀:字時文,隋朝將領,被李世民俘後歸唐,封宋國公。

2.疾風:大而急的風。勁草:強勁有力的草。

3.板蕩:動亂之世。

4.勇夫:有膽量的人。

5.智者:有見識的人。

出處典故:

1.這首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賜蕭瑀》,出自《舊唐書·蕭瑀傳》。

2.其中「疾風知勁草」的典故出自《東觀漢記·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舊唐書·蕭瑀傳》:

太宗嘗從容謂房玄齡曰:「蕭瑀大業之日,進諫隋主,出為河池郡守。應遭剖心之禍,翻見太平之日,北叟失馬,事亦難常。

」瑀頓首拜謝。太宗又曰:「武德六年以後,太上皇有廢立之心而不之定也,我當此日,不為兄弟所容,實有功高不賞之懼。

此人不可以厚利誘之,不可以刑戮懼之,真社稷臣也。」

因賜瑀詩曰:「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又謂瑀曰:

「卿之守道耿介,古人無以過也。然而善惡太明,亦有時而失。」瑀再拜謝曰:

「臣特蒙誡訓,又許臣以忠諒,雖死之日,猶生之年也。」魏徵進而言曰:「臣有逆眾以執法,明主恕之以忠;臣有孤特以執節,明主恕之以勁。

昔聞其言,今覩其實,蕭瑀不遇明聖,必及於難!」太宗悅其言。

文學賞析

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疾風知勁草」一語,出自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

此語原為漢光武帝劉秀讚譽王霸之言。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

」後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詩中用此讚美蕭瑀。

次句的「板蕩」乃《詩經·大雅》中兩篇作品的名稱。《板》、《蕩》二詩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後以「板蕩」代指政局變亂。

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5樓:夢斷華容道

《板》、《蕩》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經典《詩經.大雅》中的兩篇。舊說《板》、《蕩》二詩皆諷刺周厲王時代的政局混亂、危機四伏,後以此二詩篇名「板」、「蕩」借代局勢危難、社會動盪。

唐太宗李世民《賜蕭禹》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後漢演義》第六十三回:「見危授命,大義凜然,雖死且不朽矣!語云:

『板蕩識忠臣!』信然!」此後「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成為中國古訓名言、名聯

6樓:家鄉的人山水

出處:李世民《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賞釋:勁草:挺拔的草。板蕩:指社會上的大動亂。誠臣:忠誠的臣。這話富有哲理,也是名聯。只有在大的危難中才能顯現出一個人是忠是奸。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是什麼意思?

7樓:千山鳥飛絕

意思是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出處:唐·李世民《賜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

譯文: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擴充套件資料

《賜蕭瑀》創作背景

是李世民賜給蕭瑀的一首詩,這首詩盛讚蕭瑀的仁德。前兩句寫識人,句用恰切的比喻,頌揚蕭瑀在動亂和危難時刻經受住了考驗,表現出一個臣子的忠誠和立場。後兩句寫知人善用,以反襯正,欲揚先抑,著意突出蕭瑀作為一個智者所具備的仁義之心。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8樓:查無此人

就是說在大風中吹不倒的草才是好草,在朝代更替或者動亂下還很忠心的人才是忠臣

9樓:匿名使用者

李世民寫過一首有名的詩《贈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在強烈的大風中,才可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在動湯不安的時局,才能辨別出臣子是不是對國家忠心.性情勇猛的人,又如何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必定心中懷有仁愛。這首詩對蕭瑀的評價很高,對他的忠心進行了充分的肯定,而蕭瑀起初也是隋朝的官吏,後來投降了李世民,受到了重用,得到了李世民的賞識。

注:「板蕩」,為《詩經》裡兩篇文章之名,反映的是時代動盪之局勢。

10樓:匿名使用者

在風中吹不倒的草才是好草,遇到困難還忠心的人才是忠臣

11樓:冬陽下的梅

在狂風中才能看出草的堅韌,在亂世裡方能顯出忠臣的赤誠之心。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解釋下這句詩詞?

12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唐太宗李世民〈贈蕭瑀〉詩中的名句∶「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它極富有哲理性的啟示,與鮑照詩中的「時危見臣節,亂世識忠良」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風平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們∶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總之,這首詩形象而深刻地說明∶禁受得住大風摧折的草,才稱得上強勁;只有在嚴峻危急的關頭,才能考察出一個人的真**性和節操;只有經過血與火的洗禮,才能識別出誰是堅定的忠臣。

疾風知勁草是哪古詩裡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唐·李世民《贈蕭瑀》)

14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東觀漢記·王霸傳》:「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 (劉秀的話)

15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東觀漢記·王霸傳》

板蕩識誠臣出自哪首詩 全詩是什麼

16樓:柯玉

」板蕩識誠臣「出自李世民所作:《贈蕭瑀》。

全詩原文: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

註釋:①蕭瑀:字時文,隋朝將領,被李世民俘後歸唐,封宋國公。

②疾風:大而急的風。

③勁草:強勁有力的草。

④板蕩:動亂之世。

⑤勇夫:有膽量的人。

⑥智者:有見識的人。

寫作背景: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李建成和李元吉密**害李世民未成,又向李淵誣陷李世民。李淵聽信後,打算懲處李世民。在蕭瑀的據理力勸下,才打消了懲處他的念頭。

不久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中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李淵在蕭瑀的勸解下,才把政權交給了李世民。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封蕭瑀為宰相。

但由於蕭瑀性情剛直,與房玄齡、魏徵等大臣合不來,李世民便把蕭瑀改任太子太傅。蕭瑀毫無怨言,來到東宮任職,輔導太子十分盡職,李世民對他對太子的教導十分滿意,於貞觀九年(653),封蕭瑀為「特進」,參預政事,並贈此詩給他,還說:「卿之忠直,古人不過。」

17樓:匿名使用者

「板蕩識誠臣」出自唐代李世民的《賦蕭瑀》這首詩。

全詩內容為: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背景:唐高祖李淵在位期間,他的兒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帝位,進行了一場異常激烈的宮廷鬥爭。在這場關於皇位的爭鬥中,被李淵所重用的蕭瑀堅定地站在李世民一邊,幫助他奪得了最後的皇位。

李世民把這首詩送給蕭瑀,講述忠臣的定義,是對蕭瑀的肯定與感激。

釋義:在猛烈的風中,才看得出小草堅強的韌性。只有經過危難,才能分辨出誰是忠臣。勇猛的人,怎麼會懂得道義?而有智慧的人,心中必定懷有仁愛。

詩人簡介: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號貞觀。他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書法家和詩人。

他在位期間開創了著名的「貞觀之治」,為唐朝全盛時期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礎,是明君之典範。

18樓:匿名使用者

唐太宗李世民 《賜蕭禹》

《板》、《蕩》是春秋戰國時期儒家經典《詩經.大雅》中的兩篇。舊說《板》、《蕩》二詩皆諷刺周厲王時代的政局混亂、危機四伏,後以此二詩篇名「板」、「蕩」借代局勢危難、社會動盪。

唐太宗李世民《賜蕭禹》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後漢演義》第六十三回:「見危授命,大義凜然,雖死且不朽矣!語云:

『板蕩識忠臣!』信然!」此後「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成為中國古訓名言、名聯

疾風勁草

西漢末年,有個名叫王霸的,字元伯,潁川郡潁陽(今河南許昌縣附近)人。劉秀起兵反抗王莽,部隊經過潁陽時,王霸帶領了一幫朋友去拜見劉秀,請求入伍,劉秀歡迎他們參加了。從此,王霸忠心耿耿,為劉秀出力,打了多次勝仗。

特別是在昆陽(今河南葉縣)大破王莽的戰役中,立下了功勞,取得了劉秀的信任。王霸曾請他父親也參加劉秀的部隊,他父親說:「我老了,不宜過軍事生活,你好好幹吧!

」不久,劉秀當了「大司馬」,王霸就當了「功曹史」。

可是劉秀的部隊渡過黃河,在河北一帶鎮壓各路起義軍時,戰事卻並不順利。當初和王霸一同入伍的那幫朋友,原有幾十人,都一個個悄悄地溜了,只有王霸還是死心塌地為劉秀效勞。劉秀因此更加信任他,對他說:

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在潁川投奔我的人現在都**了,只剩你還留下為我出力,真是疾風知勁草!)

劉秀做了皇帝(東漢光武帝)之後,即以王霸為偏將軍,又任命他為「上谷太守」(上谷郡,在今河北中部和西部地區)。王霸在上谷二十多年,始終是光武帝劉秀的心腹將領之一。

上述故事,見《後漢書·王霸傳》。劉秀說的「疾風知勁草」,後來就作為成語流傳了。《宋書·顧覬之傳》說:

「鬆柳異質,薺荼殊性,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唐太宗李世民也有詩道:「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疾風知勁草」的意思是說經過了猛烈的大風,才知道哪些草是頑強有力而摧折不了的。人們用它來比喻立場堅定不移,即使遇到大難也決不變節。就是說:能經得起最嚴重的考驗。

「疾風知勁草」,也作「疾風勁草」。

露今也為霜出自哪首詩?全詩是什麼

不知道這句出自哪首詩。不知道是不是你弄錯了?唐朝詩人顏粲有一首 白露為霜 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全文如下 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應鐘鳴遠寺,擁雁度三湘。氣逼襦衣薄,寒侵宵夢長。滿庭添月色,拂水斂荷香。獨念蓬門下,窮年在一方。有一首七言絕句寫節氣的詩,有露為霜三字,誰知道?誰...

此岸紅塵彼岸花出自哪首詩?全詩是什麼

法華經 彼岸花開,花開彼岸。花開時看不到葉子,有葉子時看不到花,花葉兩不相見,生生相錯。1 彼岸花的日文別名叫做 曼珠沙華 是來自於 法華經 中梵語 摩訶曼珠沙華 的音譯。原意為天上之花,大紅花,是天降吉兆四華 曼珠沙華 摩訶曼殊沙華 曼陀羅華 摩訶曼陀羅華 之一,典稱見此花者,惡自去除。彼岸花學名...

得幸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出自哪首詩,求全詩

出自 出自北大女生節標語,並無全詩。原文如下 中意也,盈盈紅袖誰家女 文質何,鬱郁青衿是吾生。幸得識卿桃花面,從此阡陌多暖春。意思是 有幸看見她桃花般的容貌,從此我在路上走過時,感覺每個春天都很溫暖。女生節 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末,一般定義在3月7日這一天,三八婦女節前一天。由山東大學在國內首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