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在古代漢語中有幾種稱謂,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2021-04-11 19:25:55 字數 3462 閱讀 3436

1樓:我家有個花仙子

你說的bai古代漢語的du時間範圍很大,語言學和文學zhi一般是先dao秦、遠古、內

中古、近古來劃容分,

我就說比較常見的第一人稱稱謂:

比較正式的有:餘、予、吾,卬,在古漢語和各種古代文獻典籍中常見,特定的自稱:皇帝自稱朕,諸侯和君主自稱 寡人,皇太后自稱哀家等

古代口頭語和方言,如:俺、灑家,明清**中很常見表示自謙:

在下、小人、小可小弟、愚兄、小妹、愚姊/姐:對朋友自謙之詞小生、晚生、後學、不才:青年學子對前輩的自謙之詞老夫、老朽:年老男性自稱

老身:年老女性自稱

老奴、老僕:男、女僕人和自稱,一般老年女性亦可作自謙。

臣、微臣、下臣、臣等:文官對皇帝自稱。

下官、卑職:文官對上級**的自謙之詞

末將:武將對上級**的自謙之詞

妾、妾身、賤妾:女性自謙(后妃、命婦對皇帝的自稱)小女子、奴家:女性自謙

奴才、老奴:宦官對皇帝、貴族自稱,奴僕對主人自稱,清朝時滿族**對皇帝自稱

奴婢:女官、宮女對皇帝、貴族自稱,婢女、女僕對主人自稱,清朝時妃嬪、滿洲貴族女性和滿臣妻女對皇帝自稱

貧僧、貧尼、老衲、小僧:佛教僧侶自謙之詞

貧道、小道:道士自謙之詞

草民、小人、小的:庶民對**自謙之詞

2樓:白土知道

稱自己——敝人 在下 小弟 為兄 小人 草民

3樓:匿名使用者

餘、吾、予、愚、某、獨都是,帝王自稱「寡人」,普通人自稱「鄙人」,老人稱「老朽」

4樓:李昱君

通用的有:餘、予、吾,在下等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5樓:匿名使用者

總角:指童年

垂髫:指童年。

束髮:指青少年

及笄:指女子15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弱冠:指男子20歲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又稱「知天命」

花甲:指60歲

古稀:指70歲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髮,鮐背,指長壽老人

期頤:指百歲。

6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

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幼學之年.

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

及髻.抓髻.)而立.

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

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

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

凍梨.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7樓:匿名使用者

10豆蔻

20弱冠

30而立

40不惑

50知天命

60花甲

70古稀

80,90耄耋(mao四聲,die二聲)

100期頤

風華正茂的解釋:

風華:風采、才華;茂:旺盛。正是青春煥發、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

古漢語中對青年的稱呼

8樓:匿名使用者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

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幼學之年.

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

及髻.抓髻.)而立.

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

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

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

凍梨.黃髮.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9樓:撰轡高翔

郎君,夫君,臣妾,賤內,拙荊

茶在古漢語中有什麼別稱

10樓:匿名使用者

1、茗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為茶之雅稱。晉代的郭璞注:「今呼早採者為茶,晚採者為茗」。

2、不夜侯

茶的雅號。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別稱不夜侯,美其功也。」

3、滌煩子

唐代施肩吾詩云:「茶為滌煩子,酒為忘憂君。」古人謂茶能消除煩惱,故稱。

4、餘甘氏

茶的雅稱。宋代李郛《緯文瑣語》說:「世稱橄欖為餘甘子,亦稱茶為餘甘子。因易一字,改稱茶為餘甘氏,免含混故也。」

5、荼《野客叢書》世謂古之荼卽今之茶,不知荼有數種,惟荼檟之荼卽今之茶也。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夜侯、滌煩子、雲華、荈、茶茗、王孫草、餘甘氏、冷麵草。

12樓:匿名使用者

早採為茶,晚摘為茗,

也稱滌煩子或不夜候,

還叫秦甘氏和荼。

而今統稱為茶。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夜侯」、「清友」、「滌煩子」、「餘甘氏」、「消毒臣」、「清風使」、「酪奴」、「森伯」、 "苦口師" 等

14樓:匿名使用者

荼在古漢語中有茗、茶、茶茗、葭萌等。

15樓:小棉love棉花糖

茗,品茶,品茗,記得沒錯的話。

16樓:匿名使用者

不夜候。 茗

其在古漢語中的所有意思其在古代漢語中有哪些意思

名 1.通 期 期限 predetermined time scheduled time 既辱且危,死其將至。易 繫辭下 1.形聲。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 箕 本字。金文又加聲符 丌 j 變成 其 j 本義 簸箕。今字作 箕 其 假借為代詞 他 他們 那等 2.彼 他 he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 孔子...

古代漢語註解有哪幾種常見的情況,古代漢語中異體字有幾種型別

我不太清楚你具體想問的是什麼,如果是古書註釋的體式型別,一般有以下幾類 1.傳注類 1 訓 詁 側重於字 詞 名物解釋。2 傳 原本指解釋儒家六經的手掘書,到後代也作一般的註釋名稱。3 注 始於東漢鄭玄,下己意,作解拿薯讓說,使經義著明,與傳一脈相承。4 箋 對原注隱而不顯 略而不詳之處加以闡發消局...

四方在古漢語中的解釋司在古漢語中有幾種解釋

四方 s f ng 的解釋有 1 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禮記 射義 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唐 韓愈 閔己賦 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水滸傳 第六六回 四下裡,十數處火光亙天,四方不辨。2 天下 各處。易 姤 後以施命誥四方。淮南子 原道訓 泰古二皇,得道之柄,立於 神與化遊,以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