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提倡白話文的,是誰把古文發明為白話文的?

2021-03-28 14:33:10 字數 3874 閱讀 7014

1樓:匿名使用者

幾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胡適、錢玄同、劉半農、魯迅、周作人等。

一、在思想上,胡適等在《新青年》等雜誌上寫了一些文章,首先提倡白話文。著名的「新八事」,其中就有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二、在行動上,由於在提倡白話文之初,舊文人不屑一顧,為了引起大眾的注意,由錢玄同和劉半農主演了在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雙簧信」,即由錢玄同假裝舊文人寫信給《新青年》,攻擊白話文,然後劉半農再逐條反駁,最終引起林琴南等舊文人的注意,籍此,論爭,最終達到了破舊立新的目的。

三、在文學實踐上,胡適首先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首白話文新詩《兩隻黃蝴蝶》(記不太清了),接著魯迅第一篇白話文**《狂人日記》發表,文壇上開始了白話文寫作的熱潮。

2樓:舞的旋律

胡適 李大釗 陳獨秀

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率先提倡白話文的是誰

3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五四時期最早提出廢文言用白話的是胡適

2023年(戊戌年),裘廷樑作《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明確地提出了「崇白話而廢文言」

是誰把古文發明為白話文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平民階層通過努力形成的。

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清末的「新文體」是夾用口語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象小腳放大的「語錄體」。

三十年代的「大眾語」提倡徹底的口語化,文體改革趨於成熟。

言文脫節、格式束縛,早在唐宋時代就有人出來反對。唐代韓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對駢體,史稱「文起八代之衰」。八代:

東漢、魏、晉、宋、齊、樑、陳、隋。駢體起源於漢魏,成熟於南北朝,講究對仗和聲律,四字六字相間,稱「四六文」。韓愈反對這種注重形式、束縛思想的文體,提倡接近口語、表意自由的文言散文,使文體恢復到未受駢體束縛以前的時代,所以稱為「古文運動」。

「古文」其名,「革新」其實。

唐代寺廟,宣傳佛教,用講故事的方法吸引群眾。一邊展示圖畫,一邊說唱故事。圖畫稱為「變相」,說唱底本稱為「變文」。

有散文韻文相間的,有全部散文的。後世發展成為鼓詞和彈詞。這是早期的白話文學。

宋代的「語錄」是又一種早期的白話文學。起初,禪宗佛徒輯錄師傅言談,用口語體。後來,宋**學家程顥、程頤的門人,也用口語體記錄老師的言論。

「語錄體」是一種白話文,具有小腳不敢放得太大的「半大腳」風味。

宋元間又有「話本」。這是說書人講說故事的底本。「話」是故事,「本」是底本,分為**和講史兩類。前者多為白話短篇,後者是淺近文言的長篇。

明清的章回**,例如《金瓶梅》、《紅樓夢》和《水滸傳》等,用當時的白話書寫,使白話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但是,文學正宗是文言文。

清末維新運動時期,開始有意識地提倡白話,興起稱為「新文體」的「通俗文言文」。例如,黃遵憲引俗話入詩,反對崇古,他在2023年(同治7年)寫的新詩,是文體解放的開路先鋒:「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

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爛斑

裘廷樑在《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文章中提出「崇白話、廢文言」。他說:白話有「八益」,其中「省日力(時間)、免枉讀(誤解)、便幼學、煉心力(思想)、便貧民」等項是先進思想。

陳榮袞是提倡報紙改用白話的第一人。王照制訂官話字母,拼寫「北人俗話」,不拼寫文言。這時候,各地出版了多種白話的小型報刊。

白話原來是一種民間文學,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體,不是文學正宗,沒有法定地位。

五四前後,革新思潮澎湃,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舊文學不是指舊時期的文學,而是指舊性質的文學,它的特點是文體是文言的, 內容是陳腐的,思想是封建的。

新文學不是指新時期的文學,而是指新性質的文學,它的特點是文體是白話的,內容是新穎的,思想是革命的。

胡適作為白話文運動的首倡者,他深諳思想內容與文體形式的關係,「我也知道有白話文算不得新文學,我也知道新文學必須有新思想和新精神。」但限於傳統觀念的漫長曆史及客觀條件的複雜,他強調白話文與文言間對立、**的一面,不遺餘力地倡導「白話文」之工具性。「『白話文學工具』是我們幾個青年學生在美洲討一年多的新發明。

」⑿較之胡適的激進、偏執、決絕的姿態,周作人略為冷靜,他在強調文字改革的同時,更重視思想的改革與轉換,否則雖用了白話「思想仍然荒謬,仍然有害」,「古文與白話沒有嚴格的界限,因此死活也難分。」劉半農也認為文言、白話「各有所長,各有不相及之處」。「2023年1月,依當時的教育部頒令,凡國民學校年級國文課教育也統一運用語體文(白話)。

」這標誌「五四」白話文運動的初步勝利,但是「白話文」內部也面臨著嚴重問題:美學意蘊的缺乏;思想內容與文字表達的脫離。對此胡適早就有所意識,「若今後之文人不能為五四造一可傳世之白話文學……決無以服古文家之心也」。

就此而言,白話**《狂人日記》、詩集《嘗試集》、周作人「美文」系列、「冰心體」**無不具有開創或奠基的意義。新文學第一個十年,白話書面語創作在各種體裁一一,並在實踐中接受了檢驗。其中爭論最大的是白話詩歌(新詩)。

胡適的創作打破了傳統詩歌的格律,卻帶來了「非詩化」的傾向;郭沫若《女神》則能較重視詩歌本身的規律(尤其是意象);新月派創作是前二者的反撥,使詩歌走向「規範化」,並在「新」、「舊」的聯絡中,確立了白話詩的現代美學原則。

白話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綜觀「五四」白話文運動,它廣泛吸收了西方的詞彙資源、語法結構,在語言、文字、思想等多層面,這場運動不只是「語言內部的自足變革」,它同整個思維觀念的革新及國家現代化運動緊密聯絡。「白話」與「文言」的較量,很大層面上也是兩種不同價值體系與社會意識形態的撞擊。

5樓:樑宗高

你是說現在還是原來啊?

在辛亥革命期間有很多人出來主張廢除文言文,如魯迅胡適等人,他們提倡白話文是因為原來的文言文沒有標點,很容易使人誤解,並且很多的發語詞等等是文字拗口,白話文更容易理解,更便於文化的傳播,所以提倡白話文而廢除文言文。

現在有的人說要廢除文言文,認為文言文跟不上時代,在日常生活中也不實用。孰不知中華文明的精華很多都在文言文中,通過對文言文的學習我們可以真正理解文化精髓。試問用白話文你可以翻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嗎,翻譯出來了會有那種美感嗎?

所以我個人認為生活中使用白話文是無可爭議的,是絕對適宜的,但以此為由廢除文言文,是愚蠢之極的,但願百年之後中國人不要去國外留學,修習什麼中國古文化。

6樓:匿名使用者

建議lz去讀一些宋代的曲本子,已經是大白話啦

7樓:

沒人發明

白話文即口語化的文字表述

8樓:冰zv戀

魯迅 陳獨秀 李大釗 反正是新文化運動!

9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狂人日記》是第一篇白話文!!!

10樓:益卡思兒童床墊

白話文就是口語化的文章

11樓:一萼沙

白話文不是發明出來的而是隨著時代漸漸演變出來的,就是人類語言的自然而然的進步

12樓:匿名使用者

「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胡適提倡用白話文,以陳獨秀為主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言論,魯迅先生大力支援下,白話文得到人們認可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胡適提倡用白話文,第一個用白話文寫詩的是劉半農

14樓:匿名使用者

胡適提倡用白話文,第一個用白話文寫詩的是劉半農 應該是吧

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率先提倡白話文的是誰

15樓:楓凝洛歌

五四時期,反對文言文,率先提倡白話文的是:

16樓:匿名使用者

是胡適。2023年胡適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出以白話文代替文言文的意見。

胡適提倡白話文的幾條原則,胡適是最早提出白話文的,但我聽說他也反對過白話文,是嗎??

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鼓吹白話文學的 八不主義 一不言之無物,二不摹仿古文法,三不講求 拘泥 文法,四不作無病呻吟,用濫調套語,六不用典,七不講對仗,八不避俗字俚語 八事 主張,因每一事都針對封建舊文學的弊端而發,故又稱 八不主義 即 須言之有物 不模仿古人 須講求文法 不作無病之...

四大名著是古文還是白話文,四大名著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

四大名著是古白話,但不同於現在的白話文,有點白話夾雜文言的感覺,除了某些當時特定事物和過於專業的詞語,讀懂應該沒有什麼問題,你的版本如果不是給兒童看的通俗讀本,應該就是原著。四大名著並非都是白話文,也不都是文言文,知道上面關於這個 很多,卻都是誤人子弟。還是我給一個標準答案。三國演義是第一部長篇 是...

電影是誰發明的,電影是誰發明

早在1829年,比利時著名物理學家約瑟夫普拉多發現 當一個物體在人的眼前電影放映機 15張 消失後,該物體的形象還會在人的視網膜上滯留一段時間,這一發現,被稱之為 視象暫留原理 普拉多根據此原理於1832年發明了 詭盤 詭盤 能使被描畫在鋸齒形的硬紙盤上的畫片因運動而活動起來,而且能使視覺上產生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