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的發展階段,特點,分類,應用及發展趨勢

2021-03-28 14:32:05 字數 4527 閱讀 8347

1樓:王珂

第1代:電子管數字機(1946—2023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儲存器採用汞延遲線、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儲存器、磁鼓、磁芯;外儲存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組合語言。

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

特點: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2代:電晶體數字機(1958—2023年)硬體方的作業系統、高階語言及其編譯程式。應用領域以科學計算和事務處理為主,並開始進入工業控制領域。

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3代: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2023年)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中、小規模積體電路(msi、ssi),主儲存器仍採用磁芯。軟體方面出現了分時作業系統以及結構化、規模化程式設計方法。

特點是速度更快。

特點: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圖形影象處理領域。

第4代:大規模積體電路機(2023年至今)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大規模和超大規模積體電路(lsi和vlsi)。軟體方面出現了資料庫管理系統、網路管理系統和面嚮物件語言等。

特點是2023年世界上第一臺微處理器在美國矽谷誕生,開創了微型計算機的新時代。

特點:應用領域從科學計算、事務管理、過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發展趨勢:計算機從出現至今,執行速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已經達到幾十億次每秒。計算機也由原來的僅供軍事科研使用發展到人人擁有,計算機強大的應用功能,產生了巨大的市場需要,未來計算機效能應向著微型化、網路化、智慧化和巨型化的方向發展。

應用領域:

1、資訊管理,資訊管理是以資料庫管理系統為基礎,輔助管理者提高決策水平,改善運營策略的計算機技術。資訊處理具體包括資料的採集、儲存、加工、分類、排序、檢索和釋出等一系列工作。

2、過程控制,過程控制是利用計算機實時採集資料、分析資料,按最優值迅速地對控制物件進行自動調節或自動控制。採用計算機進行過程控制,不僅可以大大提高控制的自動化水平,而且可以提高控制的時效性和準確性,從而改善勞動條件、提高產量及合格率。因此,計算機過程控制已在機械、冶金、石油、化工、電力等部門得到廣泛的應用。

3、輔助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是利用計算機系統輔助設計人員進行工程或產品設計,以實現最佳設計效果的一種技術。cad技術已應用於飛機設計、船舶設計、建築設計、機械設計、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等。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可縮短設計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設計質量。

主要分類:

1、超級計算機,超級計算機(super***puters)通常是指由數百數千甚至更多的處理器(機)組成的、能計算普通pc機和伺服器不能完成的大型複雜課題的計算機。超級計算機是計算機中功能最強、運算速度最快、儲存容量最大的一類計算機,是國家科技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

2、網路計算機專指某些高效能運算機,能通過網路,對外提供服務。相對於普通電腦來說,穩定性、安全性、效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在cpu、晶片組、記憶體、磁碟系統、網路等硬體和普通電腦有所不同。伺服器是網路的節點,儲存、處理網路上80%的資料、資訊,在網路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3、工業控制,是一種採用匯流排結構,對生產過程及其機電裝置、工藝裝備進行檢測與控制的計算機系統總稱。簡稱工控機。它由計算機和過程輸入輸出(i/o)通過兩大部分組成。

計算機是由主機、輸入輸出裝置和外部磁碟機、磁帶機等組成。

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那麼各個階段的特徵是什麼?

2樓:點點星光帶晨風

第一階段:電子管數字機(1946—2023年)

特點是體積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昂貴,但為以後的計算機發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電晶體數字機(1958—2023年)

特點是體積縮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運算速度提高(一般為每秒數10萬次,可高達300萬次)、效能比第1代計算機有很大的提高。

第三階段:積體電路數字機(1964—2023年)

特點是速度更快(一般為每秒數百萬次至數千萬次),而且可靠性有了顯著提高,**進一步下降,產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標準化等。應用領域開始進入文書處理和圖形影象處理領域。

第四階段:大規模積體電路機(2023年至今)

特點是微型計算機體積小,**便宜,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運算速度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過去的大型計算機。另一方面,利用大規模、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製造的各種邏輯晶片,已經制成了體積並不很大,但運算速度可達一億甚至幾十億次的巨型計算機。

擴充套件資料:

計算機的特點

1、運算速度快

運算速度是指計算機每秒能夠執行多少條指令,常用的單位是mips(mi11ion instruction per second),即每秒鐘能夠執行多少百萬條指令。現在高效能運算機每秒能進行幾百億次以上的加法運算。

2、計算精度高、可靠性強

計算精度由計算機的字長和計算採用的演算法決定。電子計算機的計算精度在理論上不受限制,一般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就可以實現任何精度要求。由於在計算機內部採用二進位制,在傳輸和處理時不易出現差錯,從而使計算機的高可靠性得到了有力的保證。

3、儲存能力強

在計算機內部有一個專門的記憶部件——儲存器,用以記憶資訊。它具有儲存大量資料、資訊的能力,且能夠準確無誤地長期儲存和快速讀取,從而保證了計算機能夠自動高速地執行。內部記憶能力,是電子計算機和其他計算工具的一個重要區別。

4、邏輯判斷能力強

計算機不僅能夠進行算術運算,而且能夠進行邏輯運算。藉助於邏輯運算,可以讓計算機作出邏輯判斷,根據判斷結果作出相應的對策。

有了邏輯判斷能力,使得計算機能夠進行諸如情報檢索、資料分類、邏輯推理和定理證明等具有邏輯加工性質的工作,大大擴充套件了計算機的應用範圍。這種能力保證了計算機資訊處理的高度自動化。

5、通用性強

任何複雜繁重的資訊處理任務,只要能抽象出其數學模型,都可以用程式來描述。由於計算機均採用「儲存程式和程式控制」式工作原理,使得其具有通用性。

所以只要在計算機中存入不同的程式,它就能執行並完成不同的任務。程式可以由使用者自己編寫,也可以由廠家提供,其內容靈活多樣,特別是採用數字化編碼技術,使得計算機的應用從若干傳統領域擴大到了很多新的應用領域。

3樓:娜愛歐文

第一代計算機 1946 1957 電子管 運算速度較低,耗電量大儲存容量小。

第二代計算機 1958 1964 電晶體 體積小,耗電量較少,運算速度高,**下降。

第三代計算機 1965 1971 中小規模積體電路 體積功能進一步減少,可靠性及速度進一步提高。

***計算機 2023年至今 大規模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 效能到規模提高,**大幅度降低,廣泛應用於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走進辦公室和家庭

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太麻煩了,簡單概括: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大規模整合**。

計算機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個時代的特點是什麼?

5樓:小黑裙

四個發展階段

第一個發展階段:1946-2023年電子管計算機的時代。2023年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問世美國賓西法尼亞大 學,它由馮·諾依曼設計的。

佔地170平方 ,150kw。運算速度慢還沒有人快。是計算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ator and calculator)全稱叫「電子數值積分和計算機」。

特點:體積大,功耗大,速度慢

第二個發展階段:1956-2023年電晶體的計算機時代:作業系統。

特點:採用電晶體作為邏輯開關元件;  使用磁芯作為主儲存器(記憶體), 輔儲器(外存)採用磁碟和磁帶;儲存量增加,可靠性提高; 輸出輸入方式有了很大改進; 開始使用作業系統,有了各種高階語言。

第三個發展階段:1964-2023年積體電路與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1964-1965)(1965-1970)

特點:計算機變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使用了作業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執行許多不同的程式

第四個發展階段:1970-現在: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計算機時代。

特點:體積小,運算速度快,系統穩定性高,發熱量小,維護方便。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代計算機(電子管時代):體積大,功耗大,速度慢

第二代計算機(電晶體時代):① 採用電晶體作為邏輯開關元件;

② 使用磁芯作為主儲存器(記憶體), 輔儲器(外存)採用磁碟和磁帶;儲存量增加,可靠性提高;

③ 輸出輸入方式有了很大改進;

④ 開始使用作業系統,有了各種高階語言。

總之:第二代計算機和第一代相比體積減小、重量減輕、速 度加快、可靠性增強等優點。

第三代計算機(積體電路時代):將三種電子元件結合到一片小小的矽片上。科學家使更多的元件整合到單一的半導體晶片上。

於是,計算機變的更小,功耗更低,速度更快。這一時期的發展還包括使用了作業系統,使得計算機在中心程式的控制協調下可以同時執行許多不同的程式。

***計算機(超大規模積體電路時代):體積小,運算速度快,系統穩定性高,發熱量小,維護方便。

就是這幾個了

計算機的發展階段,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各階段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計算機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 第一代電子計算機是從1946年至1958年。它們體積大,運算速度低,儲存容量不大,並且 昂貴,使用也不方便。這一代計算機主要用於科學計算,那個時候只有在重要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使用。第二階段 第二代電子計算機 電晶體計算機 第二代計...

簡述計算機的發展階段,1 簡述計算機的四個發展階段。

1 第1代 電子管數字機 1946 1958年 硬體方面,邏輯元件採用的是真空電子管,主儲存器採用汞延遲線 陰極射線示波管靜電儲存器 磁鼓 磁芯 外儲存器採用的是磁帶。軟體方面採用的是機器語言 組合語言。應用領域以軍事和科學計算為主。特點是體積大 功耗高 可靠性差。速度慢 一般為每秒數千次至數萬次 ...

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哪階段計算機的發展分為哪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 電子管計算機 2 第二階段 電晶體計算機 從1960年到1964年,在計算機中採用了比電子管更先進的電晶體,電晶體比電子管小得多,不需要暖機時間,消耗能量較少,處理更迅速 更可靠。3 第三階段 中小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 第三代計算機的特點是體積更小 更低 可靠性更高 計算速度更快。4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