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里頭文化與夏代文化的關係?如果是,請舉例證明。如果不是,談

2021-03-28 05:59:45 字數 5398 閱讀 5368

1樓:我有書半卷

學術界對二里頭遺址有兩種看法,目前尚無定論:一種認為二里頭遺址一至四期都是夏朝文物,發現的宮城就是夏都;另一種認為一二期是夏朝文物、三四期是商朝文物,所以發現的宮城是商都。

到底有何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

2樓:baby鞋子特大號

存在證明:

一、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型別和東下馮型別)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物件,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

二、據傳宋代宣和年間臨淄出土的一組春秋時期青銅器叔夷鍾。有一段銘文同西周以來文獻中關於夏和殷(商)是前後承替的兩個王朝、『殷革夏命』的說法完全一致,成為兩週史籍有關夏王朝記載的有力佐證」。

三、2023年面世的遂公盨屬西周中期,其上有「天命禹敷土,墮山浚川」的字樣。銘文記述大禹採用削平一些山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並劃定九州,還根據各地土地條件規定各自的貢獻。

3樓:匿名使用者

(約為前2023年—約前2023年)

中國史書記載的第一個朝代。根據史書記載,夏朝是禹的兒子啟在鈞臺(今河南禹州)廢除部落傳統的「禪讓」制、殺死柏益稱王而建立的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部落王朝。夏禹傳子代替了以前的禪讓制度,由禪讓制變成王位的世襲制。

夏朝共傳13代,16王。夏的中心區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據說啟死後,太康即位,出現了一時的政權更迭,即所謂「失國」。

再經少康中興,重建夏朝。到孔甲統治時,夏朝走向衰落。此後,三傳至桀,為大一統的商朝所代替。

由於夏朝沒有文字直接流傳下來,所以,長期以來對其瞭解還主要依賴古代文獻的記載,包括夏朝的國王、官吏、軍隊以及刑獄情況。現代以來,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遺址中大型宮殿、墓葬以及許多青銅器的出土,則從一個側面揭示了作為奴隸制的晚期部落聯盟夏國的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

夏朝都城幾經變更。禹在確立王權後,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陽建立了陽城(河南登封市告成鎮)作為都城。後又遷往陽翟(河南禹州)。

4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說,沒有任何實物證據。最早的記載在尚書上,但尚書是周朝作品,周滅了商,商的王是天子,你搞死天子是不是大逆不道呢,那怎麼辦,簡單,只需要說你商朝也是滅了別人奪的天下,那我周就沒啥不可以,這是政治宣傳吧。另外,我們一直在提的四大文明古國,其實是梁啟超提出的,也就是自己哄自己玩的,國際沒人認可。

之後也一直強調夏存在,就可以把歷史拉長2023年,成就2023年文明。為什麼要2023年呢,因為希臘文明有差不多2023年曆史,希臘文明發展出歐洲文明,也就是帝國主義文明,我們能比他們短嗎?所以***我們就要5000,據說韓國教科書說他們有6000,呵呵。

其實我們不用糾結年頭長短,埃及印度都夠長,有啥好的呢,我們只要為自己是中華民族驕傲就行了。大國沙文主義其實沒啥必要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以前的生活都是群居的,後來慢慢形成了部落,到了夏朝才開始稱其為朝的!至於出處..史記中應該有!

6樓:材官一枚

bc2023年前後的大洪水記載。這種地質學證據可比所謂的文字之類可靠多了,商朝的文字誰知道是全部刻在甲骨上還是寫在竹木簡甚至麻布上的?如果商甲骨只刻商朝和占卜,而大量其他文獻是刻或寫在布匹或竹木間上這種無法儲存到現代的載體上(假設他們有這個風俗習慣),唯文字論者尷尬不?

你們要證偽,證明夏朝不存在的話,那麼在大洪水到商朝之間這段時期你如何證明這不是夏朝?呵呵?

二里頭遺址是不是證明了夏朝的存在?

7樓:紫水晶

是的,二里頭遺址基本可以斷定了夏朝的存在,二里頭遺址是夏朝中晚期的遺址,年代約為距今3800~2023年,正是和史書資料上夏朝時期吻合。

8樓:阡陌上花開

二里頭遺址並不能完全證明夏朝的存在,只是考證初七年代為距今3800至2023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本著嚴謹的角度來看,夏朝以及其都城確實還未發現現能證明自身的系統文字。

9樓:優美的山水景色

答:二里頭遺址事實應該是證明了夏朝的存在。

10樓:97年的舊時光

關於二里頭遺址與夏文化之間的關係有兩種意見。一是二里頭一期至四期均為夏文化,四期的部分時期或者全部為夏遺民遺蹟;另一種意見認為遺址的第

一、二期是夏文化遺址,第

三、四期是商湯都城的遺址。

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2023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根據測年結果,二里頭遺址年代分佈約為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一說前2023年~前2023年)。2023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

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測年結果

一般認為第

一、二期是夏文化遺址,第

三、四期是商湯都城的說法是受夏商周斷代工程年表的影響,因為根據2023年、2023年中國考古學院利用系統測定法,將二里頭遺址的碳14測年限制在前2023年~前2023年(絕大部分測定的時間落在了前2023年~前2023年之間),這樣第三期的上限就是前2023年,四期就是前1560~2023年,但是由於二里頭的一期起步,二期發展,三期繁榮,四期衰落,一到四期連貫發展,中間沒有斷層,所以二三期作為夏商分界點不合適,很顯然夏商分界點在四期,這樣結合《古本竹書紀年》商朝共29王496年(兩漢都不止12帝,但是史書上都是用前漢十二帝、後漢十二帝來介紹兩漢皇帝,對於商朝少了一王,可能是傳抄的失誤,也可能是有一王不被承認)從前2023年商周分界上推496年到前2023年,正好落在了四期中間,非常符合二里頭遺址考古的遺址,所以二里頭意義非凡,既可以找到夏朝自太康到夏桀共12世15後的夏邑遺址,也可以從中找到夏商分界的合理年代。

名家觀點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巨集:「二里頭是「最早的中國」——東亞大陸最早的廣域王權國家,這本身已經非常有意義,其重要性不在於它是否為夏都。在整個東亞大陸從沒有中心、沒有核心文化過渡到出現一個高度發達的核心文化,二里頭正好處於這一節點上。

二里頭的價值不在於最早也不在於最大,而是在這個從多元到一體的歷史轉折點上。這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城——最早的「紫禁城」、中國最早的「井」字形大道即城市主幹道網、中國最早的中軸線佈局的宮室建築群、中國最早的車轍、中國最早的官營手工作坊區、中國最早的鑄銅作坊和綠松石器製造作坊、中國最早的青銅禮器群等。從考古學本位看,這些已足夠了,暫時不知道二里頭「姓夏」還是「姓商」,並不妨礙我們對二里頭遺址在中國文明史上所具有的歷史地位和意義的認識。」

11樓:無邪可及

二里頭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點六大都邑之一[1]。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遺址上最為豐富的文化遺存屬二里頭文化,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2023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該遺址南臨古洛河、北依邙山、背靠黃河,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里。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里頭遺址對研究華夏文明的淵源、國家的興起、城市的起源、王都建設、王宮定製等重大問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術界公認為中國最引人矚目的古文化遺址之一。

根據測年結果,二里頭遺址年代分佈約為公元前2023年~公元前2023年(一說前2023年~前2023年)。2023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製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

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2]

中文名二里頭遺址

所屬年代

夏中晚期和商初期

發掘年代

2023年起

面積約3平方公里

發掘地河南偃師二里頭村

發掘歷史

2023年甲骨文的發現和2023年安陽殷墟的發掘,證實了殷商的存在。對《史記·殷本紀》的肯定,必然引發出《史記·夏本紀》也為信史的認識。由此,二十世紀50年代考古界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課題。

2023年夏,中國著名考古學家徐旭生先生率隊在豫西進行「夏墟」調查時,發現了二里頭遺址,從此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經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數十次的考古發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收穫,2023年,夏鼐先生根據新的考古成果又將這類文化遺存命名為「二里頭文化」。

二里頭遺址範圍為東西約2公里,南北1.5公里。包含的文化遺存上至距今2023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下至東周、東漢時期。

此遺址的興盛時期的年代為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的夏文化時期,考古界將其主要階段稱為「二里頭文化」。[3]

從2023年至今,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發掘隊(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工作隊)對遺址的發掘與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考古人員建立了一至四期文化框架序列,揭示了1號、2號宮殿基址,發現了青銅冶鑄遺址,清理了不同等級的墓葬,確定了遺址的都邑性質。

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 考古人員進行了一系列的搶救性發掘,其中包括鑄銅作坊遺址;發現了多處建築遺址和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青銅器、玉器、漆器、綠松石器等。

第三階段:20世紀90年代至今 自2023年起,工作隊對宮殿區進行系統鑽探與重點發掘,發現並清理大型建築基址數座;對宮殿區及其附近的道路進行了追探,在宮殿區外圍,發現了縱橫交錯的大路;2023年春季,對已發現的道路進行了解剖發掘,並發現了宮城城牆;2023年,又在宮城以南發現了另一堵始建於二里頭文化第四期的大型夯土牆以及綠松石器製造作坊等重要遺存。

2023年,經過考古人員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又有一座儲存很好的早期大型夯土基址被髮掘。此基址臺基坐北朝南,總面積超過2100平方米,由至少三進院落及東圍牆、東廡組成,至少經過三次修建或增建。考古人員推斷,其年代為二里頭文化第二期,距今2023年至2023年,這是目前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多院落大型宮室建築遺址。

在宮城東北部、宮室建築群以北發現的一處巨型坑,總面積約2200平方米,據專家介紹,這一遺址,為探索偃師**相關祭祀制度的源頭提供了重要線索。[4]

二里頭遺址綠鬆龍

文獻記載

根據眾多史料記載,夏都斟鄩的位置大致在伊洛平原地區,洛陽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也基本證實了這一點。 經碳14測定,二里頭遺址絕對年代,在約公元前2023年左右,相當於夏代,距今有4000多年的歷史,總面積為3.75平方公里,內有大型宮殿遺址。

眾多考古學家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就是夏代都城遺址,即夏斟鄩的所在地。

二里頭遺址出土夏代陶器上符號有和現存的水書一模一樣嗎

假地 好象是真的吧,我聽過報道 殄 ti n 文,又名水書,亦稱鬼書 反書,是寫給死人看的文字。殄文的最新發現 殄文是什麼,具體有什麼意義,誰能說說 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刻畫的符號表和二里頭宮殿復原圖中有哪些歷史資訊 考古學家在中國最早的都城遺址 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首次發現了一座始建於二里頭文化晚...

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開館在即,為何說它開啟了神祕的夏朝文化密碼

因為二里頭夏都的遺址裡發掘出了很多的文物,青銅器,圖騰,都揭開了夏朝的文化。這裡表明了夏朝確切地存在過,這裡記載了夏朝的歷史文化。二里頭夏都遺址出土了很多的文物,而且代表了當初的文化水平,揭開了神祕的夏朝文化。因為二里頭遺址中有許多夏朝時期的文明古蹟,順著它可以瞭解到夏朝的文明。因為它是中國最早的 ...

二里頭遺址被有些人認定為夏朝國都,你怎麼看呢?

經過後來很久的考古發掘,現在在考古界已經基本上確定二里頭遺址是夏朝中晚期的國都。因為在這裡發現了大型的宮殿遺址,如果不是皇帝的力量,很難見到這麼大的宮殿。我認為那些人一點歷史常識都沒有,考古學家已經說明了二里頭遺址不是夏朝的國都,他們都不看新聞的嗎?夏朝大禹葬會稽,孔子在 論語 裡說 禹吾間然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