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開闢,在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的發展關係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2021-03-26 18:04:02 字數 5363 閱讀 9006

1樓:貞觀之風

1、帶動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品之間的互相流通,豐富了民間百姓的物質生活,促進了經濟繁榮。

2、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文化交流。中國的科學技術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中亞、西亞;中亞西亞地區特俗的民族文化啊也傳播到了中國。

3、促進了中國和中西亞地區的和平,正是由於這樣的絲綢之路,使中亞到中國的道路上的小國和平共處,通過商貿獲取物資,而不是戰爭。

2樓:我是龍的傳人

1、帶動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商品交流。

正如「絲綢之路」的名稱,在這條逾7000公里的長路上,絲綢與同樣原產中國的瓷器一樣,成為當時一個東亞強盛文明的象徵。各國元首及貴族曾一度以穿著用腓尼基紅染過的中絲綢之路國絲綢,家中使用瓷器為富有榮耀的象徵。此外,阿富汗的青金石也隨著商隊的行進不斷流入歐亞各地。

這種遠早於絲綢的**品在歐亞大陸的廣泛傳播為帶動歐亞**交流做出了貢獻。這種珍貴的商品曾是兩河流域各國財富的象徵。當青金石流傳到印度後,被那裡的佛教徒供奉為佛教七寶之一,令青金石增添了悠遠的宗教色彩。

而葡萄、核桃、胡蘿蔔、胡椒、胡豆、波菜(又稱為波斯菜)、黃瓜(漢時稱胡瓜)、石榴等的傳播為東亞人的日常飲食增添了更多的選擇。西域特產的葡萄酒經過歷史的發展融入到中國的傳統酒文化當中。商隊從中國主要運出鐵器、金器、銀器、鏡子和其他豪華製品。

2、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文化交流。

中國古代技術西傳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剛經》就發現於敦煌。造紙術曾經為中國古代科技領先於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這種技術似乎只有東亞及南亞部分國家才有發達的造紙工業。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闢,紙製品開始在西域以及更遠的地方出現。人們已在在樓蘭遺蹟的考古發現了2世紀的古紙。而中亞地區雖然也是用紙,但沒有發現造紙工業的證據。

很多人認為造紙術的西傳為歐洲及中亞帶來了一次巨大的變革,而最初這場變革卻是殘酷的:唐朝與新興的阿巴斯王朝在中亞的勢力摩擦不斷。在對中亞政治格局具有強大影響力的怛羅斯戰役中,阿拉伯人將中國戰俘沿著絲綢之路帶回撒馬爾罕,而這些戰俘中就有長於造紙術的中國工匠。

最終造紙術就這樣傳播到世界各地。

西域地區沙漠密佈,各國的繁榮與水往往是脫不開關係的。天山與崑崙山溶化的雪水是西域的主要補給水源之一。然而收集這些雪水並不是容易的事情,溶化後積聚在山腳的水很短時間就會被蒸發或滲入地下。

自漢朝派遣軍隊囤積在西域發展農業時,流傳於山區的坎兒井和井渠技術被同樣需要水源的軍人使用在西域,並逐步流傳至更遠的國家。早先西域地區坎兒井技術究竟是由中國還是波斯傳入西域一直事件有爭議的問題。不過井渠技術和穿井法被證實是用中國傳向西方:

《史記》中記載,貳師將軍李廣利率兵攻打大宛,利用斷絕水源的方式圍困城市。然「宛城中新得漢人知穿井」,令大宛人堅持了很長時間。

中國古代印刷術也是沿著絲路逐漸西傳的技術之一。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已經發現了用於雕版印刷的木刻板和部分紙製品。其中唐代的《金剛經》雕版殘本如今仍儲存於英國。

這說明印刷術在唐代至少已傳播至中亞。13世紀時期,不少歐洲旅行者沿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將這種技術帶回歐洲。15世紀時,歐洲人谷騰堡利用印刷術印出了一部《聖經》。

2023年,第一個印刷廠在義大利出現,令這種便於文化傳播的技術很快傳遍了整個歐洲。

3、促進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的宗教交流。

唐朝(7世紀)時在中國北方發現的西方傳教士像東漢初期,佛教自於聞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側之「絲綢之路」子孔道,全面傳到西域各國。關於佛教傳入西域地區,目前尚有許多說法。但是國內外「學術界基本看法是:

佛教早在公元前2世紀以後,晚在公元前1世紀末已傳入西域了」。據此,佛教公元前87年傳入西域于闐以後,公元前60年至公元前10年左右自佛教聖地于闐向西或北方向傳播到葉城、莎車、塔什庫爾幹、喀什、阿克蘇、庫車、焉首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北路各地和向東北方向傳播到且末、若羌、米蘭、樓蘭等西域之「絲綢之路」南北路諸地是理所當然之事。除了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仰。

並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韓國、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

3樓:逍可宣

自從張騫通西域以後,中國和中亞及歐洲的商業往來迅速增加.通過這條貫穿亞歐的大道,中國的絲、綢、綾、緞、絹等絲製品,源源不斷地運向中亞和歐洲,因此,希臘、羅馬人稱中國為賽里斯國,稱中國人為賽里斯人.所謂「賽里斯」即「絲綢」之意.

19世紀末,德國地質學家李希霍芬將行走的這條東西大道譽為「絲綢之路」.德國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礎上,撰寫成專著《絲路》.從此,絲綢之路這一稱謂得到世界的承認.

絲綢之路,概括地講,是自古以來,從東亞開始,經中亞,西亞進而聯結歐洲及北非的這條東西方交通線路的總稱.絲綢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義.這是亞歐大陸的交通動脈,是中國、印度、希臘三種主要文化的交匯的橋樑

4樓:李金正

帶動了中國與中亞和西亞經濟的發展,是亞洲東西部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交流。

5樓:青蓮荷花藕

讓商貿和文化大大的提升了。

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

6樓:熱心網友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

1.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漢代開闢)

2.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闢)3.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闢)

7樓:常常喜樂

絲綢之路,它並非只有一條。因朝代不同、西去目的地不同,而有若干條。

但主要線路有三條:沿天山山脈北側的是天山北路;沿天山山脈南側的是天山南路;沿崑崙山脈的是西域南道。

這三條路由北至南依次稱為北道、中道及南道。

北、中、南三路在新疆樓蘭之前基本上呈現為一條路線:

西安-蘭州-河西走廊-武威-張掖-酒泉-敦煌-玉門關(陽關)-樓蘭。

北道:樓蘭-吐魯番-哈密-烏魯木齊-伊寧-伊犁-西去裡海沿岸;

中道:樓蘭-庫車-阿克蘇-喀什-西去伊朗並沿地中海沿岸至羅馬;

南道:樓蘭-且末-于闐-莎車-南至印度,西南去阿富汗方向。

8樓:黑裙子

絲綢之路路線,在中國境內總長約4000多公里,全程7000多公里。起點,西漢時期,始於長安,東漢時期以洛陽為起點。最遠的終點抵達法國的里昂。

絲綢之路簡介:

絲綢之路是歷史上橫貫歐亞大陸的**交通線,促進了歐亞非各國和中國的友好往來。中國是絲綢的故鄉,在經由這條路線進行的**中,中國輸出的商品以絲綢最具代表性。19世紀下半期,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就將這條陸上交通路線稱為「絲綢之路」,此後中外史學家都贊成此說,沿用至今。

廣義的絲綢之路指從上古開始陸續形成的,遍及歐亞大陸甚至包括北非和東非在內的長途商業**和文化交流線路的總稱。除了上述的路線之外,還包括在南北朝時期形成,在明末發揮巨大作用的海上絲綢之路和與西北絲綢之路同時出現,在元末取代西北絲綢之路成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絲綢之路等等。

9樓:邴澄邈狂霽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安(長安)、終點是歐洲。路線圖如下:

10樓:靠_好名都沒了

網友們的觀點似乎並不被博物館所接納啊

中國絲綢博物館 絲路地圖

11樓:從山中來呦

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終點站在歐洲,當時被中國人叫做大秦。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的東南沿海,在漢代是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後來發展到了波斯灣地區。

陸上絲綢之路起源於西漢(前202年—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2023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正式運用。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12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通往西域歐洲的主要交通要道,連綿1.4萬餘里,如果單靠步行,得走上一年多才能走完單趟。絲綢之路對中國古代的經濟發展和政治、軍事等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此偉大的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分別是在**呢?

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般來說是在長安。因為打通絲路的第一人張騫是西漢人,而當時西漢定都在長安,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都認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是在長安。然而到了東漢時期,由於東漢定都在洛陽,所以東漢時期絲路之路的起點在洛陽。

翻開地圖可以看到,洛陽在河南省,長安在陝西省。而想要通往西域的話,如果從洛陽出發,必經陝西。因此絲路的起點還是要由時代決定的。

絲綢之路從長安或者洛陽出發,通過河西走廊,達到敦煌。在敦煌這裡,絲路一分為二,南路經過樓蘭、于闐、莎車等國,過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最後到達條支、大秦。西路從交河、龜茲、疏勒,過蔥嶺,然後到大宛,又向西經安息到達大秦。

網頁連結

13樓:鳳鳴魅力語言

絲綢之路政策,起點和終點在**?看完我自豪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這條道路也被稱為「西北絲綢之路」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絲綢之路」名稱的交通路線)。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故得此名(而且有很多絲綢都是中國運的)。

其基本走向定於兩漢時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條路線。

「絲綢之路」是指起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路上商業**路線。狹義的絲綢之路一般指陸上絲綢之路。廣義上講又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歐洲諸地的陸上商業**通道,形成於於公元前2世紀與公元1世紀間,直至16世紀仍保留使用,是一條東方與西方之間經濟、政治、文化進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幹道。它以西漢時期長安為起點(東漢時為洛陽),經河西走廊到敦煌。

從敦煌起分為南北兩路:南路從敦煌經樓蘭、于闐、莎車,穿越蔥嶺今帕米爾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達條支、大秦;北路從敦煌到交河、龜茲、疏勒,穿越蔥嶺到大宛,往西經安息到達大秦。[2] 它的最初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出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紀70年代將之命名為「絲綢之路」後,即被廣泛接受。

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至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

2023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國聯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成功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首例跨國合作而成功申遺的專案。

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是什麼,絲綢之路的開闢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 連線歐亞大陸的著名陸上商貿通道,在現代,成為以現代交通設施與服務為基礎的連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亞歐陸上經濟紐帶,對促進沿線各國的經貿合作 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意義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

絲綢之路在今天的價值和作用絲綢之路在今天有什麼價值和作用

依然有交通的作用和價值,是中國與中亞 西亞乃至歐洲通商的重要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算是連結東西方文明的紐帶,經濟 文化 政治等多方面促進著東西方的對話與交流是中華悠久歷史的見證,大量的遊客被這條古道悠久的歷史吸引,已經成為繁忙的旅遊之路。或新絲綢之路是連線中國腹地與西歐工業中心的現代化道路網,將由許多分支...

絲綢之路不是有張騫開闢的,那麼又是由誰開闢的呢?(請附一句)

是張騫開闢的 絲綢之路,簡稱絲路。是指西漢 公元前202年 公元8年 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的以長安 今西安 為起點,經甘肅 新疆,到中亞 西亞,並聯結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這條道路也被稱為 西北絲綢之路 以區別日後另外兩條冠以 絲綢之路 名稱的交通路線 因為由這條路西運的貨物中以絲綢製品的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