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唐太宗 朱元璋 雍正這幾個皇帝哪個的反腐力度最厲害

2021-03-26 02:18:37 字數 5680 閱讀 5693

1樓:陌上淺墨痕

唐太宗!

按說這幾個皇帝都挺重視反腐的,在位時也都大力整頓吏治。最狠毒的莫過於朱元璋,**六十兩銀子以上的**格殺勿論,對**處於酷刑,絕不手軟,哪怕是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也絕不姑惜,可惜即便如此,**現象終未**,明朝**依然前腐後繼。

而雍正皇帝,是清朝第5任皇帝。史實記載,雍正皇帝即位之初,稅收短缺,國庫空虛,吏治廢弛,**腐敗已然成風。他克服各個方面的阻力,在全國上下大規模的開展清查虧空,設立會考府,實行耗羨歸公,實行養廉銀製度,取締陋規等多項工作,由於他態度決斷,雷厲風行,清朝的財政狀況在短時間內得到明顯改善,官吏**吏治腐敗的壞況都有很大的轉變。

但上面兩位比起唐太宗李世民來,在反腐效果上還是略遜一籌。唐太宗李世民,可以堪稱是反腐倡廉最自律,反腐效果最顯著的皇帝。在李世民統治下的唐帝國,皇帝率先垂範,**一心為公,吏佐各安本分,濫用職權和**瀆職的現象降到了歷史上的最低點。

尤為可貴的是:李世民並沒有用殘酷的刑罰來警告**汙吏,主要是以身示範、戒奢崇儉,制定一套儘可能科學的政治體制來預防貪腐的發生。在一個精明自律的統治者面前,官吏**的動機很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降到歷史最低點。貞觀王朝被稱譽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沒有**的王朝」。

2樓:匿名使用者

朱元璋在我國歷史上,反腐決心最大、力度最強、辦法最多、懲處最嚴的,莫過於明朝朱元璋了。但事實證明,他的許多做法,並未取得預想效果,並未有效遏制貪腐,直落得個反腐越反越腐的結局。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應當可以從中找到些規律性的東西,足以使我們引以為戒。

朱元璋在立國之初,清醒地認識到,正是由於元代晚期吏治的極端腐敗才給了自己以推翻舊朝、建立新朝的機會,而他自己的天下,絕不能重蹈元朝覆轍。故而在建國之初,就不能放鬆吏治整肅給今後的江山留下隱患。

他對群臣的告誡是,要讓那些**腐敗分子猶如置身荊棘叢中,寸步難行,即便是僥倖出了這荊棘叢,也要落得一身體無完膚。因此,他在法律的「全」、「重」、「廣」三字上狠下功夫。

所謂「全」,是指立法較全。朱元璋對頒佈的《大明律》,把《受贓》專設一篇,條目詳盡嚴謹,懲罰苛刻殘酷,並且,在《大明律》之後,又相繼頒佈《大誥》、《大誥續篇》、《大誥三篇》等等,這一切便構成了中國歷史上僅見的對官吏**行為的超強律法羅網。我們可以這樣說,歷朝歷代,似乎很難再找到一個皇帝能夠在對律法的重視程度上和朱元璋媲美,朱元璋在建國之初即把綱紀法度的建設明確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他認為這樣做可以起到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的作用。

確實也在後來的國家建設、律法建設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所謂「重」,是指量刑較重。朱元璋實施的律法內所規定的刑罰手段,其殘酷程度駭人聽聞。在具體實施中,不少**被凌遲、閹割、剁手、挑筋,諸多漢代即遭廢除的肉刑被再次起用,更有一些則是全新的發明。

如在洪武年間最駭人的刑罰當屬「剝皮實草」:凡**數額在六十兩以上的官吏,梟首後在地方衙門旁邊專設的「皮場廟」剝皮,皮被剝下以後被填上稻草,擺在衙門的公座邊上,起著殺一儆百的作用。

3樓:我有布隆

朱元璋,他廢除了丞相,懲罰了很多**,還設立了錦衣衛,專門監督**的一舉一動

4樓:匿名使用者

雍正皇反腐力度最厲害

歷史一定是正確的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實,沒有正確與錯誤一說,只有真實和虛假的區別。但歷史上的人物卻有正確與錯誤的評價,這必須是與這段歷史無關的後人才能給出的結論。在中國,也許結論要過去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出,只要有利益人存在,歷史就很難做到真實。

6樓:岳陽周航

用日本人的話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最合適不過「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其中的貓膩現在你一定就會間接的明白,歷史書上的歷史,道聽途說的歷史,你自己懷疑的歷史,是怎麼回事了???

7樓:斟梎卂

首先要明確一點,歷史是正確的,但是記載或者說傳承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個人偏向從通過古代文學作品來輔導正史思考歷史的真實性··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又勝利者編寫,再不涉及當代統治階級的利益下,只能說大體上是正確的,很多事情在歷史上已經成迷

9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一詞的意思是正面確定一個觀點歷史是個過程無正邪一說

10樓:司翰

我也老是想這個問題,像古代君王也可能篡改歷史也說不定

11樓:csr很天真

歷史都是被美化過的!

12樓:【寧兒

不一定。這個就要看史官怎麼寫了,但大部分還是正確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手長在編寫歷史的人身上,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比如《史記》我們不知道現實,也只好信嘍

14樓:陽小光跳

不一定。但歷史自信是要有的。

15樓:小費

啊可能,篡改歷史的多著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過去的史,當然不一定正確,許多是荒唐的歷史。史料也是勝利者寫的,站在自已的立場或利益上寫的。

17樓:穀倉內調外養祛斑

正確的辨別就好了。

是的,這你都知道

看來你是比較清楚的

是呀,看來你也很清楚的

初中歷史學不好怎麼辦

18樓:海煙人

初中歷史為什麼學不好

1、知識方面,初中主要從巨集觀角度入手,兼顧歷史知識的時序性和基礎性;

2、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在於識記、理解,尤其是識記層面,屬於「記憶式歷史。

3、課程體系方面,初中採取了主題+時序的通史體例,主要以主題的形式,知識體系欠完整,知識結構較散落,通史不通,理論概念模糊。

4、在課程內容上,初中課程重中國史,輕世界史,重政治史,經濟史相對薄弱。

再說說你們現在的狀況

(1)學生初中階段歷史的基礎知識是相對欠缺的,既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更不用說對歷史基本理論和概念的瞭解。

(2)初中歷史學科長期被視為「副科」,學校、學生乃至社會都不夠重視。

(4)在學習方法上,學生習慣於機械背誦,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這給抽象的高中歷史學習帶來了一定障礙。

學習方法

一,高密度串連知識網路

知識網路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複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絡,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

1.抓點。如士族制度問題,可抓住四個點:

①魏晉時期,在地主階級中形成士族制度;②東晉南朝時期,士族勢力發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勢力漸衰;④唐朝末年,在農民起義打擊下,士族被進一步摧垮。這樣,對士族問題就有了完整而明確的認識。

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絡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

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縣,兩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廢丞相、八股取士、軍機處和***,這些都是「點」,由這些點構成了中國古代**集權建立、鞏固、加強的發展史。

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鬆地掌握一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徵,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二,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

教材是按照時間順序對歷史進行敘述的,是一個平面系統。但高考命題則往往抽取歷史線索,挖掘知識聯絡,古今中外、縱橫交錯形成立體系統。因此,備考複習不僅要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路,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拓寬、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形成立體知識體系。

1.相對完整的敘述 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如2023年高考第48題「簡要說明18世紀—19世紀中葉法國社會經濟和階級關係的主要變化,並根據這種變化分析2023年革命與2023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處。

」此題要求對法國18世紀—19世紀中葉的歷史進行相對完整的敘述,其中又含有對革命原因、革命任務、革命物件和革命主體等方面的深層次分析。再如第47題「概括指出並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唐朝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此題同樣要求學生從原因、特點和歷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概括和歸納。

從表面上看史實明確易見,但對分析能力的要求卻比較高。

2.巨集觀分析 微觀考查。例如2023年高考第48題「概括指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係並舉例說明。

試分析這一體系為什麼不能長久維護世界和平。這一體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題主要考查對歷史現象的巨集觀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從巨集觀和整體的高度去認識協約國列強間的相互關係,同時也要求對協約國列強進行具體分析,也含有微觀分析的成份。

3.顯性聯絡 隱性聯絡。「顯性聯絡」是教材中歷史知識間較明顯的聯絡,而「隱性聯絡」則隱藏於知識之間。

換言之,就是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而隱性問題是對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比較和系統化,顯性問題只有通過隱性問題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價值。如2023年上海高考第46題「英國、法國、**和美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麼方式來解決土地問題的?

各國土地問題的解決對其資本主義發展有何作用?」在這個問題中,命題者就抓住了它們的隱性聯絡,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問題,經過發掘,能力考查的層次就明顯提高了。

19樓:distance凱亞

初中的話,不知道題主那兒是不是開卷考試,要是開卷的話,把自己不熟悉的知識點寫在書上能快速翻到的地方,花時間熟悉書本就行。

閉卷的話,短時間想提高很多不現實,掌握整個歷史的框架,然後靠自己的記憶將知識點向裡面填充,填完了之後不記得的再翻書記憶,這樣可能效率高一點。

20樓:倒黴熊二代

首先初中歷史比較簡單,就是些歷史事實的記憶工作,如果用心學肯定能記住,當然前提是你對歷史有興趣,否則效率會很低。

怎麼提起對歷史的興趣呢?其實不妨這麼理解歷史:其實歷史就是故事,學歷史其實就是歷史老師在講故事,本人對古代文化,尤其考古非常感興趣,因此對學習歷史有天生的興趣。

然後時間是主線,用時間這個主線把歷史從頭到尾串聯起來,是非常有意思的。不要把記憶當成是任務,即便暫時記住了,後期肯定還會遺忘,而如果是跟聽故事似的記住那經久不忘,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21樓:雲心教育

歷史是一個文科性質的學科,所以各位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做到以下幾點對學習成績有幫助:

1、初中歷史的學習在於閱讀、理解,記憶。需要初中生具備的基本技能是將掌握的知識點可以熟練運用。所以在學習時一定要提高學習效率。

所以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學習,如某些某些學生更容易理解條理清晰的知識點,那麼在學習時就要將學習過的知識點進行整理。或者是自己學習時效率低那麼就要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所以各位初中生一定要找到自己在學習上的特點,

2、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需要掌握的另一個基本技能就是學會速度記憶。這是提高初中生學習效率的一種辦法。這樣初中生可在學習時舊件大部分的知識點進行記憶,大大縮短了課下的學習壓力。

3、初中生能否將學習過的初中歷史知識點進行整理是初中生能不能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因素。初中生要把學習過的知識進行整合,方便記憶、複習。而且還要講新學習的知識點與以前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聯絡。

以增加這個知識點在自己腦海中的記憶。

4、做題是初中生學習任何任何一科都必不可少的,但是並不建議初中生使用題海戰術。做題在於質量而不在於數量。有些初中生在學習初中歷史時盲目的使用題海戰術,非但知識沒有學習明白,反而讓初中生自己將所學的知識點記混了,得不償失。

所以初中生要把握好做題的數量,在做題中最重要的是學會反思、歸類和整理出相應的解題技巧。並且對自己的知識體系進行調整完善。

唐太宗是不是歷史上被洗得最白的皇帝

我們確實對他十分稱讚,但也不否認他的玄武門之變之類的事情啦,而且他在上位之後是個明君,各個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他是靠自己的實力洗白的。是,李世民的登基之路充滿的血腥的味道,但是李世民上臺之後,也確實做到了太多的有益的政績 玄武門之變吧,因為他的野心和對權勢的追求才有了這次兵變,後來說是被逼無奈也就洗...

為什麼歷史上只有唐太宗開國後才沒不殺功臣

中國自秦以來,由漢人完成統一的王朝有西漢 東漢 隋 唐 宋 明。北宋勉強算做 一統 而南宋只是偏安一隅,無所謂統一,更無所謂開國。隋 唐 宋的建立者都是舊朝的王公貴族。隋高祖楊堅,禪位前貴為北周的隋國公 唐高祖李淵世代閥閱,起兵前也是獨鎮一方的 太原留守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 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之前,...

歷史上真的有楊吉兒嗎?唐太宗最愛的女人真的是她嗎

是真的有楊吉兒,但是唐太宗最愛的女人卻不是她。歷史上楊吉兒並不得寵,她只是一名幾乎在唐太宗眼裡可有可無的妃子,並且連正式的冊封都沒有的到過,由此可見唐太宗最愛的女人不是她。李世民曾說過,再沒有一個女人能取代吉兒在他心中的位置,她是他一生唯一的至愛。這句話是成立的,它不只是一句熱戀時的甜言蜜語,它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