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放下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性體是什麼意思?

2021-03-22 09:41:46 字數 5050 閱讀 6221

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放下:

人生苦短,不要對任何事物耿耿於懷,對功名利祿、富貴得失、悲歡離合、嗔恨嫉妒、憂悲苦惱,就得要「放下」。所謂「放下」,就是不要過分計較。

一個人如果無論什麼傳統都放下了,他的人生還能擁有什麼呢?所以正念要提起,正義的行為要提起,正語要提起,正見要提起,慈悲要提起,道德要提起,善緣要提起,精勤要提起,不把這些提起,人生就沒有價值、沒有意義了。

2樓:匿名使用者

放下的意思是不執著,確切地說,是因為看清楚了實相之後的坦然自在。貪戀當然是因為沒有放下,但因不執著而放下,並不是厭惡,因為就像貪是不對的,是一種執著,厭惡也一樣是不對的,因為厭惡是嗔恨的一種,同樣是一種變相的執著,所以不執著而放下,這樣的放下是自在坦然的,既不貪戀,也不厭惡,無喜亦無怨。

就您的情況看,您有點走偏了。因為念佛對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樣貪戀,這是好的,但由此而對生活中的事情產生厭惡,想要逃離,甚至產生煩惱,那已經是走向嗔恨了。應當及早調整心態,對生活中的事情該如理作意,該如何對待,就如何對待,守持五戒,不要執念便可。

即便對世俗生活厭離到想要出家,正確的心態也絕不是帶著厭惡現實的感覺離去,一個真正想要出家修行的人,對現實人生也是懷著一份坦然的心態的,只有真正放下了,才有可能平靜地走向修行的。

3樓:匿名使用者

佛說未經有因緣經白話版,你可以看一下。

放下,就是放下心中的執著。

金剛經中的心無所著,就是指心靈不要被香色味觸法所迷著並束縛住,才能達到完全解脫的涅槃境界。

世尊因黑氏梵志運神力,以左右手擎合歡、梧桐花兩株,來供養佛。佛召仙人,梵志應諾。

佛曰:「於下著。」

梵志遂放下左手一株花。

佛又召仙人:「放下著。」

梵志又放下右手一株花。

佛又召仙人:「於下著。」

梵志曰:「世尊,我今兩手皆空,更教放下個甚麼?」

佛曰:「吾非教汝放舍其花,汝當放舍外六塵、內六根、中六識。一時舍卻,無可舍處,是汝免生死處。」

梵志於言下悟無生忍。

提違向辯才說道:聽了您說滅罪的道理,雖然十分欣慰歡喜,但還是有些疑問,請您為我們說說除滅罪業的方法,我們好遵照實行。

辯才回答說:

罪業的**是由於身口意的造作。

身業造作的惡是殺生、偷盜、邪淫。

口業造作的是妄語、兩舌、惡口、 綺語。

意業造作的是嫉妒,嗔恚 驕慢、邪見。

這是十惡。造作了這十種惡行就會受到惡的果報。現在應當專心一念,至誠懺悔:

前世今生所造作的這十種罪業今天完全懺悔,發露出的罪業才會滅除。並應自行立下誓言,以後堅守十善,不再做惡。

同時我們的父母、丈夫、兄弟等親人所做的罪業,我也一心代他們仟悔。**提違以今天仟悔、改惡修善的福德因緣,佈施給一切遭受苦難的眾生,讓他們離苦得樂。眾生所有的罪業我都代替他們承受。

再立下誓言,因為今天我改邪歸正、懺悔罪業修積福報的因緣,後世轉生直至成佛,會始終遇到明師和善知識,壽命無量,常和父母夫婿於女眷屬,相互顧念,不會遭受和今大一樣的痛苦災禍。

最後辯才告訴提違說:懺悔滅罪的方法就是這樣。

4樓:百度使用者

打坐與唸佛不相駁 打坐也可以唸佛 不難要如何才能念 一切修法中都有打坐嘛 求一心一念 事是暫時不做的 雖然行住坐臥都能唸佛 不過最好是打坐念 而且唸佛與修習禪定也沒有區別 都以攝心為方便

所以也是建立在定的基礎之上 所以看見佛來迎接 唸佛之中有念般舟三昧 這個是不可以坐躺靠的在時間天數之內 算是絕對有效率的也是最笨最苦的一個修法

以上回答你滿意麼?

5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  放下

消除身上一切汙垢,恢復真實的如來本性。如來,猶如在心中一樣,如來佛就是自身佛,你們去廟裡看看如來佛的臉都是一樣的,如果你們以後能到西 方極 樂世界去,你們在聽阿彌陀佛**時,每個人的臉都是一樣,因為你們都是佛呀,你們恢復了你們的本性,你們就得到了如來,就像過去一樣。要消除累世所造的業,我們要把過去生中所造的業,全部消除掉,我們就是真佛如來。

比如,本來這個人長的是這個樣子,只是臉上長了很多雀斑,長了很多疙瘩,最後都沒有人能認出來了,這個時候他就不是原來的他了,你們聽得懂嗎?等到把**修整好了,疙疙瘩瘩都沒有了,臉上黑的東西全部都擦乾淨了,他不就是跟如來(原來)一樣嗎?不就是跟過去一樣嗎?

就像一個人化了妝之後,就找不到本來的樣子了,等她把妝一卸,哦,原來是你呀,就找到本來的她了,就找到本性了。人的本性是什麼?是善良,而現在的人不善良;人的本性是誠實,而現在的人不誠實。

我們要放下一切,因為我們沒帶來什麼,所以我們願意放下一切。我們來人間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帶來,所以等我們走的時候,什麼也帶不去,既然帶不去,也沒有帶來,還不如放下,猶如我們到別人家裡去做客,沒有給別人帶來什麼東西,在別人家裡又吃又喝又睡,等到時間差不多要走了,不要再把別人家裡的東西帶走,其實,我們也帶不走別人的東西,因為你睡過的床,用過的東西都是別人的,不是你的,你是帶不走的,你留下的是在別人家裡的印象,如果你幫助別人做了很多好事情,等你走時,別人可能會感恩你,感謝你,對不對?就像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上是臨時的家,我們又吃又喝又拿,到了最後要走的時候,這個是我的,那個是我的,我都要帶走,人家會讓你帶走嗎?

這是人家家裡的東西,是地球上的東西,你到地球上是臨時住的,不要以為你是永久居民,既然不是永久居民,還不如早一點放下,所以在無奈間我們也會放下,萬般無奈呀,不如早一點放下,給自己自在,安詳,多好,會讓你很痛苦,既然帶不走早一點放下吧。

接下來**給大家講出離心,出離心就是要離開你的心,就是把你這個心走出去,就是離開六道輪迴,知道六道輪迴的苦。要脫離六道輪迴,就必須要有出離心,我再也不要到人間來了,再也不要做人了,再也不要輪迴吃苦了,這叫離開六道。出離心是靠什麼來維持的呢?

是靠願力。我經常講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很大「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阿彌陀佛有四十 八 大願,每一個願力都是為眾生想的,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沒有一句是為了自己。

如果你發願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和四聖道,這個也叫願力,因為你許了這個願,不願意再到這個人間來了,這個願力就讓你下輩子不再六道輪迴,這個就叫出離心,明白了嗎?很多人跟隨 **修學,他們發的願是我這輩子要度盡全世界有緣之人,這個願力也是很大的,當你要度盡有緣之人的時,你已經是佛了,佛就是回到佛的地方,佛的地方在**呢?就是西 方極 樂世界了,四聖道了,都是脫離六道輪迴,對不對?

如果你的境界已經到了這個境界,那麼你所得到的果一定是這個境界的果。如果你發願說,我要慈悲眾生,我要讓更多的眾生能夠離苦得樂,我要勸化他們一起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你這個願力也叫出離心。

**曾經給大家講過願力是很重要。出離心就是有了自己修心的方向,因為我不願意再到六道輪迴了,所以我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如果沒有出離心就不會懂得佈施,不會懂得供養,不會懂得濟世,為什麼?

因為還很貪戀這個世界上的一切,什麼都不知道、不明白,你說怎麼可能開悟懂佈施呢?什麼話都聽不進,怎麼懂得供養呢?什麼東西都舍不掉,怎麼會去幫助世界上的人呢?

所以,沒有出離心一定不會供養、濟世。雖然我們生活上滿足了,富有了,但是沒有出離心就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因為你不想離開六道輪迴,因為你感覺今天自己吃的好,物慾充足很開心,滿足了。當你滿足的時候,你就不想往上走,覺得自己很滿足,就一直滿足下去了,下一輩子只能再來投人,聽得懂嗎?

就像很多女人生孩子很痛苦,知道痛苦了之後,說我下一輩子再也不要做女人了,但是,她還覺得做男人好,做女人痛苦,如果下輩子做了男人,也還是沒有脫離六道輪迴。所以只有你的境界很高,才能脫離六道輪迴。

覺悟一切有情眾生的苦,就是必須要覺悟,要明白所有的有情眾生,包括貓、狗等,都是我們的有情眾生,因為你不知道這個貓,這個狗跟你前世是什麼關係,很多人養的狗或貓說不定前世是你的奶奶,或是你的外婆,或是你的孩子,你都是不知道的,它們都是有情眾生呀,當它們生病時跟人一樣難過,身上流 血時的痛跟人是一樣的呀,你要理解所有的有情眾生,這就是學佛。我們要度 化眾生,解除眾生的痛苦。

都說時間像海綿,你不擠它,裡面的水永遠不會出來,你擠它,它就出 水了。時間是靠擠出來的,你忙,大家都忙,別人擠出時間唸經了,別人家裡就平安了,你不念經家裡就不平安了,人家4點鐘就爬起來念經了,你整天忙得不得了,不念經,你能得到什麼呢?你什麼都得不到,嘻嘻哈哈過一生很可憐的,等到走的時候什麼都得不到,是在無為的困惑當中,煩惱當中度過悲慘的一生。

等到人要死的時候,是最慘的,因為躺在床上,不知道自己要到**去?最慘的是會問自己我真的要離開人間了嗎?難過呀,看見那麼多熟悉的臉,看見那麼多愛過自己的人,看見還有那麼多物質的東西等等,不捨得呀,離不開呀,瞬間什麼都沒了,為什麼要跟著**學呀,就是要學永久的東西,心中的擁有勝過一切,心中的富有,勝過你生活當中的富有,心中的知足勝過你在人間得到的任何知足。

-----恭錄:白話佛  法  恢復如來本性  勤修苦練出離心

佛教中的性體是什麼意思?

6樓:1234傻

在佛教中,體性指實體,即事物之實質為體,而體之不變易稱為性,故體即性。若就理之法門而言,佛與眾生,其體性同一而無差別。俱舍論卷十三(大二九·七一上):

『體性是善,猶如良藥。』體是本體,性是本性。體與性,同體而異名。

《體性》篇出自《文心雕龍》第二十七篇,是劉勰風格論的主要內容。從作品風格(「體」)和作者性格(「性」)的關係來論述文學作品的風格特色。

擴充套件資料:

佛教中的自性和空性

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法身)。佛教裡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個心中的太陽。

空性即名佛性,簡名為空,或名為佛、第一義、涅槃、圓覺、虛空、真空、真如、本質、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來藏性、菩提、太極等名,異名雖多,實相不二,法界一如!

世界構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為根本,空性運動,則能變化出四大元素的現象,進而形成世界,現象是虛假的,所以必須以不斷運動才能維持,並且無常敗壞,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實,空性即是本質,空間的基本構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見,佛故概說為虛空,而不是虛無。

它非有非無,動則能顯一切萬物之相而非有,靜則如太空而無一物亦非無,不墮有無生滅之道,能周而復始,流轉不息,故名太極。

公曆紀元前後,印度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傳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佛教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含靈指具有靈性的有情眾生。如說 蠢動含靈,皆有佛性 靈性就是佛性的表現。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於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 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後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佈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佛教廣義地說...

佛教中「如來」是什麼意思,佛教中如來的含義

佛教中的如來就是指佛的十大稱號之一。民間常以如來 如來佛專指佛教創始者釋迦牟尼佛,釋尊,即當時的悉達多太子。實際上如來是佛的德號之一。如來不是名字,而是一種稱呼,類似於經理 隊長。是 佛的十大稱號 之一,也就是說,但凡是佛,都可以被稱為如來,佛門有多少佛,就有多少如來。佛還有世尊 無上師 天人師等其...

佛教心法是什麼佛教中說的心法是什麼意思

佛教心法有兩種,一種叫心王法,就是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這叫前六識,還有末那識,再加上就叫前七識,也叫七轉識,因為都是轉生出來的,不是本有的,最後加一個本有的第八識,阿賴那識,一共叫八大心王。1 心所法是簡稱,全稱是心所有法,一共有五十一個,包括五遍行心所,五別境心所,十一個善心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