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是指什麼啊?如果是說反對人殉

2021-03-22 00:06:35 字數 1735 閱讀 1802

1樓:匿名使用者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出自《孟子·梁惠王上》。通常解釋為:第一個用俑陪葬的人大概會斷子絕孫吧。

關於這樣的解釋以及孔子的本意自古以來就頗有爭議,直到今天仍然有各種觀點。這主要是因為,這句話有很多疑點,比如最明顯的疑點就在於,孔子是講究中庸之道的,似乎不應該罵人斷子絕孫。

因此,「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應該可以這樣解釋:現在你們這些作俑陪葬的貴族啊,你們的祚命不會太久的。

祚命:(1).謂上天賜福。《晉書·樂志上》:「祚命於 晉 ,世有哲王。」

(2).指上天所賜的福運。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原法》:「後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長也,子孫之不能保有也,思患於未然以為之法。」

2樓:匿名使用者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梁惠王上》)。

是孟子和梁惠王對話,對這句話歷來有多種解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代表了孟子對「始作俑者」的鄙視和反對。但是孔子的原意就需要分辨,我們現在採用的是孔子的原意,而不是孟子的杜撰。

其一解:孔子反對作俑,而認為這是欺騙祖先(應該用真人),所以始作俑者,應該「無後」。但是我們想以孔子的仁義,不可能支援人殉,也不可能詛咒始作俑者;

其二解:孔子反對始作俑者,認為做甬還不如直接用一些草人或者一些傳統的東西陪葬,這樣完全是浪費;如果連作俑都反對,肯定也是反對人殉的。

其三解:孔子反對人殉,提倡以甬代替人殉,這句話是反問,是對用人殉的人的一種勸解。

我們一般採納後一種,原句的意思是: 第一個作俑的人,難道就沒有後嗣了嗎?(非要人殉才能保證自己的後嗣嗎)

3樓:蘆葦殤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飢而死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從原文來看,此句是反問式。意即肯定「始作俑者,其有後」。意思如下最先開始用土陶俑殉葬的統治者,他們(並)沒有斷絕子孫後代。

(為什麼他們這樣做呢?因為他們心中有仁,所以取消了殘酷的活人殉葬方式)採用類似人的土陶俑來殉葬。這樣的統治者怎麼會忍心讓它的人民飢餓而死呢 ?

4樓:老熊兄

這句話是孟子引孔子的話。未見於《論語》。

有幾種解釋:

1,最流行的解釋。

宋代朱熹有注:「古之葬者,束草為人以為從衛,謂之芻靈,略似人形而已。中古易之以俑,則有面目機發,而大似人矣。

故孔子惡其不仁,而言其必無後也。」原來孔子主張「束草為人」,而不贊成用俑,因為一旦開了這個頭,就可能用活人來殉葬了。

2,文革中批孔的解釋。

中外大量的考古證據表明,「人殉」遠在「俑殉」之前。中國的商朝就是個盛行「人殉」的奴隸制國家,孔子支援人殉,咒罵用俑代替真人,他主張恢復奴隸制。

3,最新的解釋。

用疑問詞來表示支援。

孔子周遊列國,到了某地,那裡不太開化,但也開始接受周禮,「俑殉」開始取代「人殉」。但有位維護「人殉」的士人認為這樣欺騙祖先,大不敬,是該斷子絕孫的。他知道孔子是主張祭奠要「誠」的,以為孔子也反對欺騙祖先的「俑殉」,於是來找孔子尋求支援,孔子回答: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意思就是最開始作俑的人真的斷子絕孫了嗎?顯然沒有啊。

5樓:醒獅

孔子反對用俑殉葬,曾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意思是最早發明來用俑作殉葬的人,大概不會有後代。後用「始作俑者」來比喻惡劣先例的開創者,也就是第一個做壞事的人

6樓:一個朝南

是指用俑殉葬的人 因為俑是根據人的形狀製造的

種樹者必培其根的下一句是什麼,種樹者必培其根的下一句是什麼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傳習錄 種樹木必須將樹木的根系培養好,修養品德的人必須先培養好自己的心性。俗話說澆花澆根,交人交心。講的就是同樣的道理 要想培育一棵大樹,要從樹根培育。要想教育一個人就要從德開始。種樹木必須將樹木的根系培養好,修養品德的人必須先培養好自己的心性。這是明代大思想家王守仁...

孔子的影響是什麼?其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對後世影響極大

孔子的學說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思想,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對後世影響極大 現代的考題怎麼這樣。這個題目一幅冷漠審查的樣子,對傳統文化一點恭敬的心都沒有。好像是按在案板上被殺死的魚一樣。孔子的影響,這也能說的盡麼?現在的學者不要用這種蔑視的態度去定義考題,你們的責任是培養聖賢,怎麼對祖先一點尊敬...

適口者珍是什麼意思,食無定味適口者珍的下聯

適口者珍 意思 如果做出來的東西適合別人的口味,那麼這樣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適口者珍 出處 出自 林洪的 山家清供 食無定味,適口者珍。是說每個人對味道的偏好不一樣。而要根據吃東西的人的口味來做它。如果做出來的東西適合別人的口味,那麼這樣的東西就是好東西。這與孟子的 口之於味,有同嗜也 還有法國諺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