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道教,佛教,三者有何區別?謝謝

2021-03-20 11:06:28 字數 5373 閱讀 6297

1樓:dani海格

儒家,道教,佛教,三者主要有如下七點區別: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的文化。儒家倡導知識的獲取和品德的培養,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

道家文化——遵循規律的文化。道家遵循自然規律,提倡無為而治,順其自然,是一種尊重自然,尊重規律的文化。

佛家文化——無私奉獻的文化。佛家思想中蘊含了慈悲和福報論,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文化。

二、做人標準。

儒家文化——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儒家對於做人標準要求很高,共九點。仁是仁愛,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義原指"宜",即行為適合於"禮"。禮是孔子及儒家的政治與倫理範疇。智同"知",是孔子的認識論和倫理學的基本範疇。

信:指待人處事的誠實不欺,言行一致的態度。恕是指寬恕,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忠是指與人交往中的老實忠厚。孝是對父母的尊重。悌是對兄長的敬愛。

道家文化——領悟道法,淡泊名利。「道」是道家文化的核心,道家創始人老子認為道是世界本源,天地萬物都有道而生,同時道也是存在於萬物之中的普遍法則。兩個互相矛盾的對立面以及對立面的相互轉化都是由道完成的,只有領悟了「道」,才能更好的順應自然。

另外,「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也是利用了轉化思想完成的,淡泊名利,不爭也是爭。

佛家文化——諸惡莫做、眾善奉行。佛家文化中,因果輪迴觀深入人心。做善事有善報,幹壞事便要嘗壞果。所以佛家倡導信徒慈悲為懷,多積善果。

三、人生觀。

儒家文化——積極進取、建功立業。《論語·為政》中有言:「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句話就是對儒家人生觀的最佳闡釋,人三十當立,該當建功立業。

道家文化——順其自然、自我完善。道家的順其自然觀念就是要掌握道的法度,與自然和諧相處。這絕非簡單容易之事,想要掌握道的規律就需要多思考觀察和學習,自我完善。

佛家文化——慈愛眾生、無私奉獻。佛家文化中有業報觀,講求對世間萬物都報以同等的慈悲,無私奉獻,超凡脫俗。

四、世界觀。

儒家文化——世界是展現才華的舞臺。儒家文化重視人才,鼓勵人們追求知識。孔子創辦私學,主張有教無類也是為了給有思想有才華的人提供知識基礎,讓他們更好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道家文化——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重視自然界規律。道家順其自然和無為而治的思想很大一部分就是仰仗著自然界自身所擁有的一套平衡系統,所以要重視自然界的各種規律。

佛家文化——相由心生,心中即世界。佛家文化偏向於唯心主義,相由心生,所以佛教強調心靈的純淨,只要心靈純淨,那麼所看到的世界也就變得純淨。

五、價值觀。

儒家文化——不斷提升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我們創造物質財富額精神財富的過程同時也是在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儒家倡導提升自己的才能和道德都是為了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做服務的。

道家文化——以自身的完善促進社會的和諧。道家在治國思想上的無為而治是一個較為理想化的治國方式,所以這就對人民的素質提出了很大的要求,注重自身的完善,才能更好的促進社會的和諧。

佛家文化——在為他人獻愛心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為他人獻愛心、做好事是主張慈悲為懷的佛家最提倡的,在獻愛心的過程中,人們的精神和靈魂都會得到昇華,獲得真正的快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六、哲學傾向。

儒家文化——入世哲學。儒家文化是三家最貼近我們生活的一種文化,追求知識,培養道德,積極向上等等,都讓我們「入世」,讓我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

道家文化——出世哲學。道家的很多思想都是偏理想化的生活,超脫凡塵俗世,不計較得失,順其自然,淡泊名利,這些都是能讓心靈沉靜的思想。

佛家文化——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佛家文化具有超逸的處事態度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可以說是有了超脫凡世的思想。佛家又倡匯入凡世做好事,幫助他人。

七、物質食糧對精神食糧的比喻。

儒家文化——主食,不吃就會餓。儒家文化適合當做自己主要遵循的信念,他貼近生活,只要努力和堅持就能夠達到。按照儒家思想去行動後,你能有效感受到思想給自己帶來的提升和幫助。

道家文化——副食,不吃沒滋味。道家文化適合取裡面一些觀念遵循,要完全掌握道家文化十分困難,順其自然對於改善自己的心態有很大的好處,能有效增添生活中的幸福指數。

佛家文化——水果,不吃不甜蜜。佛家文化想要完全學習也很困難,可以學習其中的精神,不懼於奉獻,樂得奉獻,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甜蜜。

擴充套件資料:

儒家,又稱儒學、儒教、孔孟思想、孔儒思想,是起源於中國並同時影響及流傳至其他周遭東亞地區國家的文化主流思想、哲理與宗教體系。前5世紀由孔子創立,脫胎自周朝禮樂傳統,以仁、恕、誠、孝為核心價值,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

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擊**,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

儒家是中國古代自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最有影響的學派之一。做為華夏固有價值系統的一種表現的儒家,並非通常意義上的學術或學派。一般來說,特別是先秦時,雖然儒家是最有影響的學派,但也只是諸子百家之一,與其它諸子百家一樣地位本無所謂主從關係。

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很深,中國人代代傳授的不外《四書》、《五經》。中國人基因中的責任思想(以天下為己任)、忠孝思想(仁、義、禮、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倫理思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與**統治結合的結果。

道教,是發源於古代本土中國春秋戰國的方仙道,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的也積極發展。

道家雖然從戰國時代即為諸子百家之一,道教把原為道德哲學家神化了。直到漢朝後期才有教團產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師道奉老子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時道教宗教形式逐漸完善。

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為大道元闕聖祖太上玄元皇帝。

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萬物的本原。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道教是與儒學和佛教一起的一種佔據著主導地位的理論學說和尋求有關實踐練成神仙的方法。

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主要是奉太上老君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經》等為修仙境界經典非修真主要經典,追求修煉成為神仙的一種中國的宗教,

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佛教誕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錯覺,這讓尼泊爾民眾一向不滿。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覺者」。

佛又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佛教重視人類心靈和道德的進步和覺悟。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的目的即在於依照悉達多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

佛姓新稱喬達摩(s. gautama, p. gotama),舊稱瞿曇;因為他屬於釋迦(sākya)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

2樓:我的金雕

儒家教化人,懂禮,仁愛。道教追求個人的修行,修仙。佛教普渡眾生,使眾生入佛知見,皆成佛。

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三者有何區別和聯絡(1)

道教,佛教,孔子,三者有何區別?與聯絡?

3樓:高數虐

1、道教,佛教,孔子思想,三者的聯絡:

(1)「孔子的思想很多都是從道教上得來」這句話不太妥當。

孔子在世時曾多次向老子求教,求的是禮。道家是老子建立的一個學說,道教與道家是不同的。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黃老思想為基礎,雜糅神仙精怪,練丹求藥的宗教,成形於東漢末年。所以,孔子的思想並不是從道教中得來的。

(2)關於「佛教的很多思想又受到了孔子思想及中庸觀點的影響」。

因為兩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在這時期佔了統治地位,後來興起的佛教不可避免地收到孔子思想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造**們對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繼興盛發展。道教中講求修練養生,佛教中因果輪迴等觀念流傳開來,人們燒煉丹藥追求長生,或寫經造佛,修建寺觀,以求冥福,如唐代詩人杜枚所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道教,佛教,孔子思想,三者的區別:

道教不等同於道家,道教傳承了道家養生的思想,體現了真我的意識。而道家的思想範圍更廣大,強調無為,無為,即出世,其更強調的是順應自然,探求人和自然的關係。

佛教,從印度傳來,原本注重慈悲,平等,演變為節慾,眾生平等,眾生皆可成佛。超脫輪迴,成就佛果,講求解脫自我的認識。

孔子提倡出世,有所作為,如「學而優則仕」,強調的是參與社會,不重視客觀規律,主觀性強,探求人和人以及社會的關係。

4樓:老大噠噠噠

1、發展方向不同;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儒家治世、儒者言性,儒者勞心,儒者貪著,儒者有為,儒者分別,儒者治外。

道家治身。

佛家治心,佛者見性,佛者安心,佛者解脫,佛者無為,佛者平等,佛者治內。

2、發源地不同;

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所創(參考佛誕)。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聖地」形象。

道教和儒家思想都是起源於中國,老子和孔子是代表人物。

3、主張不同;

儒學主張「正人先正己」,認為應該自己遵守禮法,然後再要求別人這麼做。而且往往是高階別的「禮」,如父、夫、君,要求級別低的「禮」,如子、妻、臣。而且特別要求低階別的「自律」。

即儘量作出服從的樣子來。

道教則從「相對」的觀點,認為佛教所說的「苦」就是「樂」。作為「意識形態」的道教,與要談的《老子》存在根本的區別。

道教不等同於道家,道教傳承了道家養生的思想,體現了真我的意識。而道家的思想範圍更廣大,強調無為,無為,即出世,其更強調的是順應自然,探求人和自然的關係。

佛教比較特別。佛教認為「四大皆空」,「生即是苦」等等。

道教,佛教,孔子思想,三者的聯絡:

1、「孔子的思想很多都是從道教上得來」這句話不太妥當。

孔子在世時曾多次向老子求教,求的是禮。道家是老子建立的一個學說,道教與道家是不同的。

道教是以道家思想,黃老思想為基礎,雜糅神仙精怪,練丹求藥的宗教,成形於東漢末年。所以,孔子的思想並不是從道教中得來的。

2、關於「佛教的很多思想又受到了孔子思想及中庸觀點的影響」。

因為兩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在這時期佔了統治地位,後來興起的佛教不可避免地收到孔子思想的影響。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造**們對宗教信仰的渴求,道教,佛教相繼興盛發展。

道教中講求修練養生,佛教中因果輪迴等觀念流傳開來,人們燒煉丹藥追求長生,或寫經造佛,修建寺觀,以求冥福,如唐代詩人杜枚所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蒼天黃天青天有何區別,蒼天,青天,黃天,三者之間有何聯絡及區別?

天道之下有鴻鈞這個天道代言。天道還有蒼天 青天 黃天這三天做為行動的執行者。蒼天 黃天 青天三種不同的意思,用在不同的地方。先舉三個例子,你自己感受一下 1.蒼天啊,大地啊,是哪個神仙姐姐.一般 蒼天 是表達自己的感嘆,帶有一定的怨恨情愫。2.黃天在上,我與 結為兄弟.一般是在自己表決心的時候用。3...

場地賽,拉力賽,越野賽三者有何區別,請個別詳細說明

1 意思不一 場地賽 指比賽在固定的場地內進行。拉力賽 指在1個國家內舉行或者跨越國境舉行的多日的 分段的長途汽車比賽。越野賽 指駕駛車輛在野外進行競速比賽。2 路面不一 場地賽 路面為柏油平整路面。拉力賽 是在有路基的土路 砂礫路或柏油路上進行的。越野賽 場地多為丘陵,山地,沙漠等自然環境。3 發...

增量存量流量三者之間有何關係,增量,存量是什麼意思

流量就是物品復 舉例 在市場中流動制的數量存量就是bai生產出的物du品尚未在市場中流動的數zhi量流量大,存量少說dao明市場消費需求大,消費能力高,市場的經濟效益高流量小,存量大說明市場消費需求小,消費能力低,市場的經濟效益低同時流量的快慢也影響著市場經濟的效益 存量業務與增量業務 5 銀行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