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問一種菩薩或者是佛有慈祥和凶惡兩種面目形態,好像帶什麼母字

2021-03-20 10:11:48 字數 4875 閱讀 2610

1樓:匿名使用者

您說的是不是「度母」

名稱又作多羅菩薩(梵語:tārā,意為「眼」、「妙目睛」、「瞳子」、「極度」、「救度」;藏語:སྒྲོལ་མ།,drolma,意為「救度」),又譯為多羅母、多羅佛母、度母、救度佛母。

佛教認為衪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化身的女性菩薩,因此,有時經論、典籍又稱作多羅觀自在菩薩、多羅觀音。

多羅菩薩的信仰在古印度時代就非常的流行,包括從那爛陀大學遺蹟所出土的佛菩薩像中,有很多就是多羅菩薩像,現在的菩提伽耶大覺塔上,還是保留雕刻著多羅菩薩像。在漢傳佛教中,多羅菩薩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其中一尊,或從觀世音菩薩目光所化現的女性菩薩,而稱為「多羅觀自在菩薩」或獨稱「多羅菩薩」。在藏傳佛教中則是觀世音菩薩悲淚所化現的女性佛母,而稱為「多羅母」、「多羅佛母」、「度母」、「救度佛母」。

在藏傳佛教所有教派,都對於多羅菩薩極為崇信,不管是阿底峽尊者傳入的噶當派,或是其他教派都是相同。

多羅菩薩二臂、身綠色,是「諸佛菩薩的事業代表」,並稱作「三世諸佛之母」與「一切眾生之母」,而度母也有許多不同的名稱,像是「世間母」、「度諸窮苦中之母」等等。

多羅菩薩為了不同根器的眾生,又化現了二十一多羅菩薩、五百多羅菩薩等等,包括了非常有名的「白度母」、「紅度母」等等,其中像是「持世菩薩(持世母、財續母)」、「辯才天女(妙音天女、具海天女)」、「孔雀明王」等等,全都是度母的化現,這在漢文、藏文的經典、續典當中都有記載。

詞義多羅菩薩是漢語傳統譯詞,是在唐、宋時代,由梵語直接音譯成漢語,由於梵語「tārā」含有多種意思,在翻譯上符合「五種不翻」之一的規則,所以直接音譯「多羅(菩薩)」,而沒有采用意譯,包括玄奘大師、不空大師、法賢大師等都是翻成多羅菩薩。

現在日本、韓國、越南佛教界仍延用此譯詞;但華人文化圈因受藏傳佛教的佛典藏文影響,反而較少人用此譯詞,多用「度母」或「救度佛母」。

有人以為漢譯的多羅菩薩一詞當中,用「菩薩」位格來作稱謂,是漢傳獨有情況;其實在《藏文大藏經》中,也有用「菩薩」位格來作「度母」稱謂的例子。

2樓:匿名使用者

葡萄老母:大話西遊裡面的神仙

3樓:最勝子

我想您說的應該是吉祥天母,作為**神是青黑色騎驢的忿怒像,此外還有寂靜像的白拉姆。

4樓:t深深海底行

這是喇嘛教(所謂的「藏傳佛教」)中的形相,不是佛教。

5樓:匿名使用者

送子娘娘,送的時候樂,轉臉凶

佛教與道教的區別

6樓:樂曉文化

道教與佛教的本質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1、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存,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盡情理就是皈依僧。

2、道家的「三華」就是性、心身。性華開天理足,心華開道理足,身華開情理足。道家從煉身做起,佛家從養性做起。

3、佛教以入世求超脫,道教以出世之心入世。佛教是萬法如一總歸寂滅,道教卻是師法自然人各有道。

4、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

5、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

6、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

7、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8、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

9、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託在來世上。

7樓:東逆耳少公子

(一)對待生和死的態度 。

佛教追求的目標是「涅磐」,脫離生死輪迴。佛教認為,人生是苦。生是苦,死是苦。而且這種苦是沒有盡頭的,是在一個迴圈往復、不到頭的生死輪迴中。只有實現涅磐,才能脫離生死輪迴。

那麼怎樣實現涅磐呢?就是人要「覺悟」。佛者,覺也。說到底,就是對人生是苦的覺悟。佛教認為,當你真正認識到人生是苦的時候,你就「覺悟」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這個。

道教對人生總的來說持積極的、正面的態度。這是道教與佛教乃至其他宗教的最大不同之處。比如,**教認為人生來就帶有原罪,人生下來就要贖罪,佛教認為人生是苦。

就是通過修煉達到不死,長生不老。道教修行祕訣中有一句話,「順**,逆成仙,全在陰陽顛倒顛」,就是道教對如何取得長生不老的方法。這句話是源自中國的五行理論,而五行理論又是中醫的基礎理論。

(二)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佛說來世,勸世人忍耐,所謂今世作孽,來世償還,這輩子悽慘,可能下輩子不再受苦,簡單地說,它的宗旨是,把希望寄託在來世.

而道教則完全不同,所謂修煉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長生不老,道教講究今世,通道則信永生,來世的事來世講,反正今世就要成不滅。

和尚需禁慾,心中只有佛,死後坐化,留舍利,蓮花寶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則不是那麼嚴,且更實際,有助人的信念,講究修煉,最後羽化飛昇。

(三)基本區別在於:道教主張以生為真實,追求延年養生、肉體成仙。道教認為,人的生命由元氣構成,肉體是精神的住宅,要長生不死,必須形神並養,即有"內修""外養"的工夫。

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無生",認為現實對一切來說都是苦海。對現實,人們是無能為力的,所以只能忍受。要忍受,必須放棄各種慾望,把希望寄託在來世上,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

可見,道教主張對現實生活的追求,而佛教則主張捨棄對現實物質的追求,注重的是精神的修持和對來世的嚮往。

佛教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懷,棄惡楊善的教條,因果輪迴的法則還是令人敬佩的,也是佛教的生命力所在對比於伊斯蘭和**教,佛教少了一些野蠻的排他性,多了出世性。佛教更像是一朵嬌嫩而精緻的蓮花。

(四)命本源應該來自易經及河圖洛書等中。在小乘佛法裡,四分律規定,佛教**,無論在家還是出家,不能算命、卜卦、風水等等。大乘佛教,佛陀在《梵網經菩薩戒本》也是規定不能做這些的,被稱為邪命。

但是佛法在中國,有中國的特色,中國人向來信命,易經本來就是從占卜而來,所以孔夫子就說,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中國的幾千年的文化,實際就是周易文化,因為在四書五經之中,易經為群經之首。

佛法有云,只要是勸信眾生一心向善,一切法皆是佛法,善人用惡法,惡法亦善,惡人用善法,善法亦惡。有易經的時候,還沒有道教呢,所以道士把易經歸為自己的學說,是有些盜竊思想意識的,至於太極圖和陰陽魚,都是道家的運用了易經的思想。從總體來說,易經既不是佛家,也不是道家,儒家思想發展了易經,可以說,易經從某種程度來說,更接近儒家,歷代大儒為易經做注的比比皆是,比如,宋代的朱熹、王安石、三國的虞翻、漢代的董仲舒、近代的俞樾、等等國文化的源頭

(五)佛是以般若的智慧自內證打破無明煩惱,成就菩提(覺悟)之道,所以佛是覺悟的意思.佛不是萬能,佛不能賜我們以解脫,他只能教導我們,他不能使我們上天堂,也不能判我們入地獄.佛是一個自覺覺他、覺行圓滿的人。

換句話說,佛就是一個自己已經覺悟了,而且進一步幫助其他的人也能夠覺悟,而這種自覺和覺他的工作,已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們通常所熟知的佛有釋迦牟尼佛.

如來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

包括孫悟空

教是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是中國主要宗教之一。東漢時形成,到南北朝時盛行起來,距今已有1800餘年的歷史,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它的教義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道教的名稱**,一是起於古代之神道,二是起於《老子》,道教奉老子為教祖,其哲學思想的最早起源可追溯到老莊,以「道」為最高信仰,認為「道」是化生宇宙萬物的本源.

道教求成仙,求長生之道.道士是道教修道的代表人物.我們通常所熟知道教人物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八仙及黃帝 老子,莊子等等.

等等.兩種不同的信仰,現在卻被混淆的厲害,遇上與宗教信仰有關的事就和尚.道士一起請,殊不知他們是代表兩種完全不同的宗教,這些都是吳承恩撰寫的**《西遊記》惹的禍,這部神魔**把東方道教的仙和西方佛教的佛結集在一起"演出",使很多的民眾把兩個宗教混淆在了一塊.雖然兩個宗教都是本著引導人們向善的,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把"宗教自由"變成"自由宗教"吧!?

道教與佛教的最大區別就是,「道曰今生,佛說來世」。

——這個應該是有出入的。道教確實講究修仙,但是佛教並不是寄託於來世。否則密宗說什麼「即身成佛」,禪宗說什麼「頓悟」呢?

只不過因為根器不同,所以佛教也了不同的法門,對於部分信眾,採取了一種特別的手段。但這也是符合道教的思想的,《老子》裡面說「曲則全」,傳法的手段不妨廣泛一點。

和尚需禁慾,心中只有佛,死後坐化,留舍利,蓮花寶座重生;道士的要求則不是那麼嚴,且更實際,有助人的信念,講究修煉,最後羽化飛昇。

——戒律不單是佛教有吧,道教中也存在。全真不是也有三壇大戒嗎?另外,往生極樂,也只是佛教的一個法門而已,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有此願的,不少願意生生世世在此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要追求超脫生死輪迴的"苦海"而進入涅般木(無苦的極樂世界)

——您對涅槃和極樂有點論混了。

佛教以其悲天憫人的情懷,棄惡楊善的教條,因果輪迴的法則還是令人敬佩的

——道教也吸取了佛教的因果報應的法則,或者說其實本在中國就有著類似的思想。《易經》中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秧。」《太上感應篇》裡面不是說「禍福無門,唯人自召。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嗎?

.而和尚是佛教中修佛的代表人物.我們通常所熟知的佛有釋迦牟尼佛.如來佛.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包括孫悟空

——佛,如來,包括世尊,大雄等都是佛的稱呼而已。孫悟空?o(∩_∩)o~,您看多了《西遊記》了。

把兩個宗教混淆在了一塊.雖然兩個宗教都是本著引導人們向善的,但我們不應該就此把"宗教自由"變成"自由宗教"吧!?

——這是兩個不同的宗教。但是這兩個宗教相對一神教而言,確實是比較的接近的。不贊同混同,但是保持兩教慈悲,寬容的優良傳統是很好的一件事。

佛家沒有一類經典可以學一輩子。如果有還請指明。

——般若類,恐怕要勞兄學很長一段時間了,另外,中觀,唯識,因明恐怕都要費很多心思的。

道教講究的道是無邊界的。道可以簡單認為是自然規律,是永恆不變的。就醫道而言就需要學習一輩子。

——老莊確實是非常智慧的兩本經典。我贊同您對醫學和道家的看法。

有兩種女人。一種漂亮聰明但心眼壞是小人,一種愚蠢醜但善良。你們會怎麼選擇

所以這世界上剩下這兩種女人了嗎?這種問題毫無意義 選伴侶我只選擇我喜歡的,至於他會長怎樣,我無法預知但我很肯定我不會喜歡一個小人,不管他多漂亮 善良,是人生的一條後路。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皆是一場緣。有些人,不能強留 版 人可以權看穿,但不要戳穿。有些事,不能強求 事可以看透,但不要看破。善良的...

聽說匡威有兩種,一種是國產的,一種是國外的?是不是啊

目前有all starchuck taylor 全明星經典帆布鞋 jack purcell 開口笑 pro star 古典帆布鞋 三大系列。所謂的海外版converse 匡威鞋就是銷往海外這國家的款式.以此類推,就可以知道,銷往美國的就稱為 美版 銷往中國就叫做 華版 統稱為海外版 產品系列all ...

人有兩種孤獨一種是你想說沒人聽,一種是你說了沒人懂什麼意思

唐婉寫的來 釵頭鳳 有句源欲箋心事,獨語斜闌,說得就是你想說沒人聽,這是一種孤獨,人都需要有朋友來傾聽,我們遇到一些事情都想找個人分享,如果沒有,就是孤獨,另一個就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意思,你說的都不被別人理解,這樣逐步就變成你想說沒人聽了,上面說的只是字面意思。如果這句話給別人聽,就有點說你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