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為什麼一定要葬在定軍山

2021-03-20 05:42:46 字數 5258 閱讀 7134

1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統領的軍隊是一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技術型軍隊。它嚴守軍紀,講求效率,尤其重視**,特別是弓弩的使用。史料記載,諸葛亮曾經發明瞭一種連弩,每次可連續發射十支箭,它有一個可怕的名字,叫做「摧山弩」。

勇冠三軍的魏國戰將張頜就是喪生在「摧山弩」下,他至死也無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凶猛的**。但可惜的是,這種**後來失傳了。有人也曾根據想象繪製了所謂連弩圖,但都很牽強,無法付諸實施。

弓弩最核心的部分----弩機,它由相當於扳機的懸刀、相當於瞄準器的望山以及機芽和箭槽組成。把弓弦拉到機芽,通過望山瞄準,扳動懸刀,箭就會出去。諸葛連弩是否也是這樣嗎?

今天,這個叫李希勇的人終於破解了這個謎,他復原的連弩被專家們一致認為最接近於歷史原貌。連弩用連桿取代了弩機,利用槓桿原理,使原本需大力拉動的弓弦輕易就能扣上,並且連續發射。令人驚歎的是,它將箭槽改為箭管,這要求每支箭桿的直徑誤差小於1毫米,不亞於現在槍管的精度。

在當年的戰場上,諸葛連弩的巨大威力彌補了蜀軍缺乏戰將的劣勢,而魏軍倒先後有十幾位將領死於箭下。司馬懿寧受巾幗之辱也不出戰,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懼怕連弩的神威。

從公元228年到公元231年,諸葛亮先後發動了四次北伐戰爭,雖然也奪取了一些州郡,取得了一定的區域性勝利,但令人失望的是,每一次戰爭的結局都是終點又回到起點,大軍退回了漢中。面對一次次的挫折,當年這個院子的主人內心該是怎樣的痛苦:他深知天下三分,魏國有其八,蜀國在國力上與魏國存在著巨大的差距,這是多次北伐失敗的最深層原因。

在《後出師表》中,他向後主劉禪指出,和平競爭對弱小的蜀國來說只能是坐以待斃,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奮起一搏、死中求生,所謂"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雖知天定三分鼎,猶竭人謀六出師,他堅信人謀可以勝天。而如果屈從於所謂天意,結果只能是沉湎苟安、不思進取,走向滅亡。

諸葛亮心中還有更深的一層擔憂,他怕隨著時間的推移,曹魏政權越來越穩,在百姓心中由"非法"變為"合法",蜀漢的"正統"地位就會失掉號召力。 所以時不我待,他別無選擇。

公元234年,諸葛亮率軍第五次北伐,這次他給漢中留下的是一個決絕的背影,他帶領的不是幾萬人,而是傾全國之兵12萬,欲與敵人一絕生死。這,就是位於勉縣西南四公里定軍山下的武侯墓。這裡山環水抱,古木參天。

傳說這些柏樹是武侯歸葬時種下的,原有54棵,象徵他在世之年,這樣算來,每棵樹的樹齡當在2023年以上。

每月的月初,武侯墓的工作人員都要對墓區文物進行例行的保養和維護。現在這項工作,您可能見都沒見過,瞧,把一桶桶的食用油倒進了樹根下。這就是一代人傑諸葛亮的長眠之所,一個高4米、直徑21米的覆鬥式墓冢,這是他生前自己選定的安息之地。

春去秋來,歲月匆匆,武侯墓前的野花開了又謝,謝了又開。千百年間,到此祭拜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疑問:諸葛亮沒有選擇回南陽葉落歸根,也沒有選擇去成都陪侍先主,最終卻以一代丞相之尊寄身於定軍山下的一掊黃土。

這,是為什麼呢?

透過千年的時空阻隔,我們試著接近這位先賢,傾聽來自他內心深處的聲音。在最後一次出征前,諸葛亮常常一個人來到定軍山上。"興復漢室"是他奮鬥終生的理想,但歷史一次又一次地嘲弄了他的雄心,辜負了他的心血,但「此魂何甘歸故土」,作為一位軍人,他寧願選擇定軍山下的戰場當作自己的歸宿。

據史料記載,作為一代權臣,諸葛亮還有更深的顧慮。雖然他是受劉備的「託孤」重任才總攬了一切軍國大事,但這難免會引起後主劉禪等人的怨恨,人走茶涼,歸葬成都怎保不受反戈一擊?與其如此,倒不如躲在漢中避開身後的風風雨雨,以自葬僻地的透骨悲涼沖淡生前所有的恩恩怨怨。

公元234年8月,諸葛亮在五丈原軍中迎來了一生中最後的時刻,出師未捷身先死,這也是他一生中最傷感的時刻。此時,他心中最放不下的是西蜀北大門-漢中的安全。他讓人將自己葬在定軍山下,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即可,人殮時穿平常衣物,不必有隨葬的器物。

可以這麼說,諸葛亮是用自己丞相的尊軀鑄成一座凝重的豐碑,警醒將士們把好漢中這個大門。

在給後主劉禪的遺表中,諸葛亮說: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五十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臣在外任,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治別生,以長尺寸。

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

2樓:匿名使用者

我以為原因有三:一 生而治蜀,死尤護蜀。二 北伐壯志未酬,希望葬定軍山以激勵後人,姜維因此累年伐魏以繼其志。

第三種也是最有可能的,就是另有苦衷,在封建年代,忠臣難做,尤其是像諸葛亮這樣的集大權於一身的忠臣,很容易遭到猜忌,而事實上也確實有人對諸葛亮的權利問題質疑,亮死後百姓請命為諸葛亮立廟,朝廷卻一直未許,以此可見。故我以為,諸葛亮葬定軍山,很可能是為了避免身後遭人猜忌,以保全國家和家人。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是孔明鞠躬盡瘁的地方,他一生的輝煌就在那。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求安葬在定軍山?

4樓:黑暗霸主霸鯊

諸葛亮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人們稱他神機妙算,用兵如神。但他死後究竟葬身何處無人知曉,這與他的神機妙算有關。 他的墓地,據《三國演義》和歷代的一般說法,均認為是陝西勉縣的定軍山。

其實,定軍山並不是他的真墓。 原來諸葛亮自五丈原一病不起後,自知壽數已盡,便對後事作了精心安排。

一般都認為,定軍山武侯墓系諸葛亮死葬之地。那麼,諸葛亮為什麼生前「遺令葬定軍山」,而沒有回成都安葬或遷葬成都呢?對於這件事,陳壽的《三國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沒有多發議論。

可是,後世讀史的人,出於對諸葛亮一生忠貞的感佩,對「遺令」葬在定軍山之事作了不少的感嘆。

一說:生而治蜀,死猶護蜀。定軍山武侯墓殿內,就有這樣一幅楹聯:

生為興劉尊漢業;死猶護蜀葬軍山。人們普遍認為此聯語體察了諸葛亮「遺令」葬定軍山的隱衷。《三國演義》也據此創作了諸葛亮「顯聖」定軍山的故事,託夢給徵蜀大將鍾會:

「汝入境之後,萬勿妄殺生靈」云云。

二說:北伐壯志未酬。柳春藩《諸葛亮傳》就認為:

諸葛亮之所以要「遺令」葬在漢中定軍山,是因為北伐壯志未酬,想讓後人不忘北伐曹魏。唯其如此,諸葛亮的後繼者姜維才不顧一切而堅持「八伐中原」。

其實定軍山只是他的一處衣冠冢」。 後主劉禪按諸葛亮的生前安排,悄悄命四名關西壯漢抬著棺木往南走。四人走了一天一夜,棺木越來越重,抬得個個腰痠背痛,但絲毫不見繩槓有斷爛的跡象。

這四人商議,如果這樣抬下去,豈不是要到猴年馬月才能交差?便決定擇一荒山野嶺無人之處,悄悄將棺木埋了。

回到成都呈報劉禪,說是繩槓已爛斷,已將丞相屍體就地掩埋。劉禪開始信以為真,後來一想不對,怎麼新繩新槓僅一兩天便斷了呢?其中一定有詐!

劉禪對四人嚴刑拷問,四人只得將實情招了。劉禪大怒之下,以欺君之罪」將四問斬。人被殺後,劉禪才發覺殺人之前未將墓開清,後不已。

於是,諸葛亮葬於何處就永遠無人知曉了。其實,定切早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

5樓:匿名使用者

表明自己生前時刻銘記北伐中原,並且付出了實際行動

6樓:摯愛走原地徘徊

在漢中定軍山,是因為北伐壯志未酬,想讓後人不忘北伐曹魏。

7樓:孤久

我感覺是因為北伐壯志未酬,想讓後人不忘北伐曹魏。

8樓:溫眸淺含如水

原因有三:一 生而治蜀,死尤護蜀。二 北伐壯志未酬,希望葬定軍山以激勵後人

9樓:匿名使用者

表明自己生前時刻銘記北伐中原 故而讓後人銘記於心

10樓:yue雪玉

因為諸葛亮到死都沒有完成北伐,故而讓後人禁忌。

11樓:夏淺墨

因為有特殊紀念意義,也為了銘記北伐為酬讓後人記得。

12樓:匿名使用者

表示自己的信心和決心,給後來的將士以鼓勵榜樣。

13樓:你的貓哥呀

因為是諸葛亮鞠躬盡瘁的地方,他一生的輝煌就在那。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葬在定軍山?定軍山有什麼故事?

14樓:從前有坐靈劍山

古人們死後都希望自己能夠落葉歸根,葬在自己的故鄉。這樣的話,有人不理解為什麼諸葛亮死後要立遺囑,讓別人把自己的葬在定軍山 。這樣做其實是為蜀國的未來著想 ,他是想用自己的葬身之地 ,來告訴蜀國定軍山的重要性。

劉備和諸葛亮都知道要想要攻打魏國,就必須要奪取漢中。漢中在那時有著重要的地理優勢,它就相當於西川的門戶 。只要蜀國能夠拿下漢中 ,即時北伐戰爭沒有成功,那麼蜀國至少可以保住西川。

在魏國已經爭奪到漢中的張魯後,蜀國的軍心就不穩定了 ,即使蜀中的將軍「殺雞儆猴」都穩不住局面。於是劉備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率軍佔領定軍山,只有佔領定軍山,蜀國才有機會拿下漢中 。

當劉備率領蜀國的軍隊在軍君山下駐紮陣營後 ,魏國也看出了佔領定軍山的重要性。因為守住了定軍山,就相當於守住了漢中、秦嶺、關中、潼關和洛陽。而在之後的北伐戰爭中 ,諸葛亮也時常駐守於漢中 ,自然知道漢中有著多麼重要的軍事意義 。

諸葛亮為了讓蜀國的將領們知道漢中定軍山的重要性 ,讓這些將士們要以北伐為目標 ,才沒有讓別人把自己葬在故鄉。而諸葛亮葬於定軍山的另一層意義,是為了告訴世人自己北伐魏國的志向 ,讓蜀國的將領們也以此為志 。

15樓:j清如

我覺得是因為諸葛亮死的時候北伐還未成功,壯志未酬,決定葬在定軍山希望後人繼續能夠繼續他的北伐之路。

16樓:紅塵若夢

諸葛亮的一生都忠於劉備一家,為了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他為蜀國奉獻了他的一生。在他身前沒有拿下定軍山,所以他死後,葬於定軍山。

17樓:夏之涼九

我個人認為諸葛亮之所以死後要葬在定軍山,也不願意回成都,是因為不想麻煩自己的主人和士兵。定軍山是指諸葛亮派黃忠、嚴顏,打天蕩山,大家都不相信他們兩老將會成功,但是最後兩老將卻奪得成功。

18樓:木瑾瀚

好像是藉此來告訴蜀國的人們定軍山的重要性,是一個兵家必爭之地,讓蜀國好好的佔有。

19樓:兂玍

他這是在告訴後人,定軍山非常重要,是兵家必經必爭之地,所以一定要將定軍山奪回來。

20樓:驚鴻壹面

因為諸葛亮死前的心願就是拿下定軍山,所以最後也就把他葬在了這個他想的地方。

21樓:晚曦城

好像是因為諸葛亮生前一直想要打下定軍山,但是一直沒能夠打下來。所以他死後葬在了定軍山,希望蜀國的軍隊能夠打下軍山。

22樓:loser的無賴

主要是定軍山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特別的存在,而且古人都喜歡落葉歸根,對於諸葛亮來說,那裡才是他的根

23樓:啊洋

她可能是想告訴蜀國,定軍山是非常重要的,只要奪得漢中,蜀國就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優勢,而奪取漢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佔領定軍山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一定要葬在定軍山

諸葛亮統領的軍隊是一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技術型軍隊。它嚴守軍紀,講求效率,尤其重視 特別是弓弩的使用。史料記載,諸葛亮曾經發明瞭一種連弩,每次可連續發射十支箭,它有一個可怕的名字,叫做 摧山弩 勇冠三軍的魏國戰將張頜就是喪生在 摧山弩 下,他至死也無法相信世上竟有如此凶猛的 但可惜的是,這種 後來失傳...

諸葛亮為什麼一定要殺魏延,諸葛亮為什麼要殺魏延?

諸葛亮並沒有一定要殺魏延,甚至很器重魏延。說諸葛亮要殺魏延的是 三國演義 的杜撰。魏延之死也和諸葛亮沒有直接關係。建興十二年 234年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魏延被任為前鋒,夢到自己頭上生角,問占夢人趙直,趙直說 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戰而賊欲自破之象也。退後卻對人說 角之為字,刀下用也 頭上用刀,其凶...

人死後為什麼一定要蓋住臉,人死後為什麼要蓋住臉?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麼一件事情人死後 要把他的身體他仰面朝天躺著用一張輕薄的黃表紙或白紙把臉蓋上 人死後為什麼要把臉蓋上?傳說 人死後 陰氣盛 一紙可斷陰陽避免陰氣侵襲祭奠的親朋好友 科普一下!人去世之後為什麼要蓋住臉?人死後為什麼要蓋住臉?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過這麼一件事情人死後 要把他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