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楊柳表達送別或思鄉的詩句,寫有楊柳的送別古詩詞

2021-03-19 06:45:43 字數 3901 閱讀 5615

1樓:深色呢喃

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劉禹錫

釋義:別離時的美景,樹木蒼鬱,正是陽春三月的季節,但是我卻要離別了。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

釋義: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所以才不催這柳條發青。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唯

釋義:渭城早晨一場春雨沾溼了輕塵,客舍周圍青青的柳樹格外清新。老朋友請你再乾一杯餞別酒吧,出了陽關西路再也沒有老友人。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鄭谷

釋義:揚子江頭楊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楊花似雪漫天飛舞愁殺渡江人。

柳絲長玉驄難系,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王實甫

釋義:柳絲在崔鶯鶯眼裡,已經不是柳絲,而是能夠挽住張生馬蹄的韁繩,她還有對疏林的恨,恨疏林不能替她挽住時光。

借楊柳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情的古詩有哪些?(至少兩句以上)

2樓:匿名使用者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2、《賦得長亭柳》戴叔倫

濯濯長亭柳,陰連灞水流。雨搓金縷細,煙嫋翠絲柔。送客添新恨,聽鶯憶舊遊。贈行多折取,那得到深秋?

3、楊巨源《賦得灞岸柳留別鄭員外》: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儻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4、李白 《勞勞亭 》

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5、羅隱《柳》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3樓:陌上·煙雲遙

灞岸晴來送別頻,相偎相倚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唐)羅隱

玉樹朝日映,羅帳春風吹。拭淚攀楊柳,長條宛地垂。——(唐)宋之問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北宋)柳永渡頭楊柳青青,枝枝葉葉離情。——(北宋)晏幾道記得的暫時這幾句o(∩_∩)o~

借楊柳表達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

4樓:呵呵葫

楊柳依依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關於借楊柳表達送別或思鄉的詩句有哪些?

送別類意象的有

古詩中「楊柳」特殊含義是什麼?

5樓:鹿小勳麼麼噠

以折柳表惜別,借楊柳抒寫惜別深情,楊柳意象有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性。

柳」與「留」諧音,折柳送行,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達眷眷難捨之情。

借詠柳來讚美春光歌詠大自然。

借楊柳表達惜春傷春之情的。

借楊柳描寫女子和愛情 。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

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從審美的角度講,楊柳隨風披拂,嬌羞依人,千般姿態,萬種風情,極具女性的陰柔美,因而古人常用楊柳來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顏。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白居易《長恨歌》,「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白居易《不能忘情吟》。

6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楊柳」是一個情思纏綿的意象,最早出現在《詩經》。孔子一句「歲寒而不凋」的讚歎,使氣節堅貞成了松柏意象的基本內涵,《采薇》作者一聲詠歎,使離愁別恨成為楊柳意象的最基本意蘊。詩人們或詠柳喻人,或借柳送別,凡此種種,「柳」成為中國詩歌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借柳送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暫憑尊酒送無聊,莫損愁眉與細腰。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

——李商隱《離亭賦得折楊柳》

李商隱的《離亭賦得折楊柳》屬於詠柳送別的代表作品。詩人對於離別的無可奈何,只能暫時憑藉杯酒來驅遣離愁。既然不能挽回,那就好好地保重身體。

除了死亡沒有比分別更痛苦的了,春風就不要吝嗇那長長的柳條,讓分別的人們盡情地攀折吧!面對楊柳依依,枝條曼舞,一派多情難捨之狀,友人去要分別而去,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生怨?

據說,折柳送別的風俗始於漢代。古人贈柳,寓意有二:一是柳樹速長,角它送友意味著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而纖柔細軟的聊絲則象徵著情意綿綿;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相贈有「挽留」之意。

而我們今天從詩歌中所看到的用「柳」來表現離情別緒的詩句,要早於這種「習俗」。早在《詩經•小雅》中就有「昔我往矣,楊柳依依」那令人蕩氣迴腸的詩句。

「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既然分別已成定局,那就盡情地攀折柳條吧。你看從前,往時是多麼風光和暢懷,楊柳方盛,而再觀此時之景象,雨雪霏微。

一轉瞬而時序頓殊、故不覺觸景傷懷耳。就連道路上的楊柳枝條婀娜,隨風擺動,都像是依依不捨的樣子。詩人將當時與友人的生離死別之情用楊柳這個景物含蓄委婉而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了。

楊柳的動人之處,就在於它能體會人世間的別離之苦。柳者,留也。

「柳」做為「留」的代名詞,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個亮點。那無邊的柳色,碧綠的枝條,如雪的飛絮,無不契合著人間的離情別緒,無不契合著人間的相思與憂怨。

從此,「楊柳」就成為一個語碼,一個意象,成了古詩中表現別情的最優美動人、情意纏綿的一個意象。

二、詠柳喻人: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章臺柳,章臺柳!往日依依今在否?

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

——韓翃《章臺柳》

借問章臺的柳啊,你那婀娜多姿的容貌和往日一樣嗎?縱然那細長柔嫩的枝條和往日一樣隨風飄垂,可能也被他人攀折得不像樣了吧。

唐宋兩朝是我國詩歌的**時代,楊柳意象急速膨脹,成為古詩中內涵最豐富的審美意象之一。自南朝詩歌始,楊柳意象又有了另一層涵意。「柳徑春深,行到關情處,顰不語,意憑心絮,吹向郎邊去。

」這裡詠柳喻人,借柳樹代表著戀愛中的女性,柳絮則是她的纏綿情意。

從審美的角度講,楊柳隨風披拂,嬌羞依人,千般姿態,萬種風情,極具女性的陰柔。

7樓:by碧小落

柳樹 以折柳表惜別。

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如 1987 年曾考過的《送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兒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

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說的是笛聲中《折楊柳》的曲子倒是傳播得很遠,而楊柳青青的春色卻從來不曾看見,以此來表達傷春嘆別的感情。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說的是今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鄉的感情呢?

借楊柳表達依依惜別之情的詩句,借楊柳表達送別或思鄉的詩句

楊柳依依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借楊柳表達送別或思鄉的詩句 借楊柳來表達依依惜別之情的古詩有哪些 例如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離亭不放到春暮,折盡拂簷千萬枝。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柳管別離。劉禹錫 楊柳...

「借風夜月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漁家傲 秋思 宋代 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靜夜思唐代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望月懷遠 望月懷古 唐代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

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有什麼,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比如說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表達思鄉之情的詩句有哪些 1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出處 唐 李白 靜夜思 解讀 詩的後兩句,則是通過動作神態的刻畫,深化思鄉之情。望 字照應了前句的 疑 字,表明詩人已從迷朦轉為清醒,他翹首凝望著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鄉也正處在這輪明月的照耀下。於是自然引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