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繡的介紹,織繡的歷史演變過程

2021-03-18 12:22:13 字數 4926 閱讀 6409

1樓:手機使用者

織繡是用棉、麻、絲、毛等紡織材料進行織造、編結或繡制的工藝。中國織繡工藝品種繁多.絢麗多彩。主要有刺繡、織錦、緙絲、抽紗、花邊、絨繡、機繡、繡衣、繡鞋、珠繡、地毯、手工編結等

刺繡的簡介

2樓:的人

中國刺繡起源於3000多年前,傳說古代蘇州有一位聰穎漂亮的姑娘,在結婚前正在趕製一件新嫁妝,在製作過程中不小心在衣襟上戳了一個洞。她急中生智用彩絨繡了一朵小花,不僅將破洞掩蓋住,而且還顯得格外漂亮,起到了錦上添花的效果。首次啟發,聰明的蘇州人從此就開始喜歡穿繡花衣服了。

根據西漢劉向所撰的《說苑》記載,早在春秋時期,吳人就開始把刺繡工藝應用於美化生活。到了三國時期,蘇繡已發展到較高水平,據說三國時期的趙夫人利用自己既能畫又能繡的特長,為孫權作的一幅"畫繡",被時人堪稱"針絕",從而趙夫人便成為"畫繡"的鼻祖。

織繡的歷史演變過程?

3樓:不曾明瞭

中國的絲織物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始於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此後,經過殷商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織繡工藝,已具有較高的水平。絲織品的品種有絹、羅、紗、錦等。

花紋有幾何紋、菱形紋、s形紋等,幾何紋中還飾有龍鳳、麒麟和人物。

秦漢的織繡工藝,尤其是漢代,在繼承戰國傳統的基礎上,有著飛躍的發展。絲織品種更為豐富,有錦、綾、綺、羅、紗、絹、縞、紈等。漢代絲織的花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雲氣紋、動物紋、花卉紋、吉祥文字、各種幾何紋。

六朝時期的織繡紋樣,在繼承漢代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變化,它改變了漢代雲氣紋高低起伏的不規則變化的格式,構成了有規則的波狀骨架,形成幾何分割線,而更加樣式化。

唐代的織繡工藝十分發達。封建**設有織染署專門管理生產,分工很細。民間的織繡生產幾乎遍及全國,而且產量很大。

唐代織繡工藝努力追求華麗的色彩效果。絲織的品種很多,而以織錦最著名,一般稱為"唐錦"。它是用緯線起花 ,用二層或三層經線夾緯的織法,形成一種經畦紋組織。

因此,區別於唐代以前漢魏六朝運用經線起花的傳統織法,稱漢錦為"經錦",稱唐錦為"緯錦"。緯錦的優點是能織出複雜的裝飾花紋和華麗的色彩效果。加以唐錦在傳統的圖案花紋基礎上又吸收了外來的裝飾紋樣,所以它具有清新、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唐錦的裝飾花紋有:

聯珠紋、團窠紋、對稱紋、散花等。唐代刺繡向著更精緻的主向發展,因為它的基礎太普遍、太深厚了:在男耕女織的社會制度下,千千萬萬的女孩子都要學習"女紅",都要掌握刺繡。

宋代的絲織,在唐代的傳統生產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宋代的織錦具有時代特色,稱為宋錦。其特點是採用小朵花,規矩紋,有變化多樣的八達暈、龜背紋、鎖子紋、萬字流水等,組織規則嚴整,色調沉靜典雅。

宋錦除作為服飾、賞賜及經濟**外,還作為裝裱書畫的特用材料,為書畫家所樂用。在絲織物中,緙絲是一種新興的絲織品。緙絲有多種名稱,如刻絲、克絲、兢絲等。

緙絲主要是織作繪畫或書法,反映絲織工藝由實用向欣賞方面分化。宋代緙絲的主要產地,北宋時在河北定州,南宋時以雲間(松江)為中心,名家輩出。宋代的刺繡針法精細,用色典雅;它也和緙絲一樣,向欣賞品發展,成為後來的畫繡。

宋代刺繡由繡院組織生產管理,民間刺繡亦較發達,並可作為商品**。

元代的織繡工藝,絲織、毛織、棉織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絲織中以織金為有特色。織金在元代稱為"納石失"或"納失失"等。

元代統治者喜歡用金,"無不以金彩相尚",所以織金成為生活所需的一種時尚。金錦的花紋有團龍、團鳳、寶相花、龜背紋、回紋等。毛織在元代得到特殊發展,這是由於適應蒙古遊牧民族的生活需要,多作為地毯、床褥、馬鞍、鞋帽等。

毛織以寧夏與和林為主要產地,棉織是在元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工藝。我國古代無棉,稱為"吉貝",最早只種植在西北和西南一帶。元代在我國廣大地區得到推廣,棉紡織工藝家黃道婆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時松江一帶的"烏泥涇被",成為大江南北的著名產品。

明代的織繡工藝,絲織得到了較大發展。全國有江南、山西、四川、閩廣等四個絲織產區,而以江南為主要產地。織錦具有時代特色,被稱為明錦。

明錦有三類主要品種,即庫緞、織金銀、妝花。庫緞系本色花,具有光柔的特點;織金銀則是在織錦中織進金線或銀線,高雅華貴;而最精巧的則是妝花,它用過管的織法,即每一花朵均用不同的色線,邊織邊繞,色彩多,花朵大,具有富麗輝煌的藝術效果。明錦的圖案組織有團花、折枝、纏枝、幾何紋等。

纏枝是明錦的主要組織,具有時代特點。明錦花紋豐富多彩,有云龍鳳鶴、花草鳥蝶、吉祥錦紋等,其造型敦樸大方,富於程式化的裝飾美。刺繡工藝中以「顧繡」為有名。

顧繡是一種畫繡,所繡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絲細過於發,針如毫。」因而名噪一時,為人所重。此種刺繡以製作欣賞品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評賞和讚美,故當時影響很大,幾成刺繡工藝的代表。

清代織繡品主要產自清宮內務府管轄的江寧(南京)、蘇州、杭州三大織造(統稱江南三織造),它利用江南盛產的上等好絲及熟練的技工,在內務府織造局精心的設計和監督下,織造

成各種供皇帝和后妃享用的織繡品。此外,全國各地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織繡珍品也源源不斷地貢進宮廷。這些織繡品代表了當時繡品工藝的最高水平。

中國古代織繡發展史是怎樣的

4樓:楊星興

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始於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此後,經過殷商的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織繡工藝,已具有較高的水平。

春秋戰國

2023年,曾在湖北江陵馬山發掘了一座楚墓,出土了大批絲織品、編結和刺繡等。絲織品的品種有絹、羅、紗、錦等。花紋有幾何紋、菱形紋、s形紋等,幾何紋中還飾有龍鳳、麒麟和人物。

在大批的刺繡中,有繡衣、繡褲、繡袍等,繡地多用絹,用辮針繡出龍、鳳、虎、三頭鳥,以及草葉、枝蔓和花朵,線條流暢,技術高超。

秦漢秦漢的織繡工藝,尤其是漢代,在繼承戰國傳統的基礎上,有著飛躍的發展。絲織品種更為豐富,有錦、綾、綺、羅、紗、絹、縞、紈等。

漢代絲織的花紋,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雲氣紋、動物紋、花卉紋、吉祥文字、各種幾何紋。漢代絲織的製作工藝已非常精美,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曾出土一件素紗禪衣,衣長128釐米,通袖長190釐米,只重49克,不到一兩重,可見極為精巧。

漢代刺繡的針法,主要是辮繡,也稱鎖子繡,其特點是針路整齊,繡線牢固。馬王堆漢墓曾出土了大量刺繡實物,品種豐富,製作優美。

三國兩晉南北朝

六朝時期的織錦,以四川生產的蜀錦為著名, 《丹陽記》 :"歷代尚未有錦,而成都獨稱妙,故三國時魏則市於蜀,吳亦資西蜀,至是始乃有之。"可見蜀錦是三國時魏國、吳國所爭求的一種高階絲織品。

六朝時期的織繡紋樣,在繼承漢代傳統的基礎上,有所發展變化,它改變了漢代雲氣紋高低起伏的不規則變化的格式,構成了有規則的波狀骨架,形成幾何分割線,而更加樣式化。

隋唐唐代的織繡工藝十分發達。封建**設有織染署專門管理生產,分工很細。民間的織繡生產幾乎遍及全國,而且產量很大。

唐代織繡工藝努力追求華麗的色彩效果。絲織的品種很多,而以織錦最著名,一般稱為"唐錦"。它是用緯線起花 ,用二層或三層經線夾緯的織法,形成一種經畦紋組織。

因此,區別於唐代以前漢魏六朝運用經線起花的傳統織法,稱漢錦為"經錦",稱唐錦為"緯錦"。緯錦的優點是能織出複雜的裝飾花紋和華麗的色彩效果。加以唐錦在傳統的圖案花紋基礎上又吸收了外來的裝飾紋樣,所以它具有清新、華美、富麗的藝術風格,唐錦的裝飾花紋有:

聯珠紋、團窠紋、對稱紋、散花等。

唐代刺繡向著更精緻的主向發展,因為它的基礎太普遍、太深厚了:在男耕女織的社會制度下,千千萬萬的女孩子都要學習"女紅",都要掌握刺繡。如此,那些住在深宅大院的有錢人家的小姐們,刺繡便成為她們消遣、養性和從事精神創造的唯一活動,漸漸形成了"閨繡"。

宋宋代的絲織,在唐代的傳統生產基礎上,又有新的發展。宋代的織錦具有時代特色,稱為宋錦。其特點是採用小朵花,規矩紋,有變化多樣的八達暈、龜背紋、鎖子紋、萬字流水等,組織規則嚴整,色調沉靜典雅。

宋錦除作為服飾、賞賜及經濟**外,還作為裝裱書畫的特用材料,為書畫家所樂用。

在絲織物中,緙絲是一種新興的絲織品。緙絲有多種名稱,如刻絲、克絲、兢絲等。緙絲主要是織作繪畫或書法,反映絲織工藝由實用向欣賞方面分化。

宋代緙絲的主要產地,北宋時在河北定州,南宋時以雲間(松江)為中心,名家輩出。宋代的刺繡針法精細,用色典雅;它也和緙絲一樣,向欣賞品發展,成為後來的畫繡。宋代刺繡由繡院組織生產管理,民間刺繡亦較發達,並可作為商品**。

元元代的織繡工藝,絲織、毛織、棉織都得到一定的發展。絲織中以織金為有特色。織金在元代稱為"納石失"或"納失失"等。

元代統治者喜歡用金,"無不以金彩相尚",所以織金成為生活所需的一種時尚。金錦的花紋有團龍、團鳳、寶相花、龜背紋、回紋等。毛織在元代得到特殊發展,這是由於適應蒙古遊牧民族的生活需要,多作為地毯、床褥、馬鞍、鞋帽等。

毛織以寧夏與和林為主要產地,棉織是在元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工藝。我國古代無棉,稱為"吉貝",最早只種植在西北和西南一帶。元代在我國廣大地區得到推廣,棉紡織工藝家黃道婆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當時松江一帶的"烏泥涇被",成為大江南北的著名產品。

明明代的織繡工藝,絲織得到了較大發展。全國有江南、山西、四川、閩廣等四個絲織產區,而以江南為主要產地。

織錦具有時代特色,被稱為明錦。明錦有三類主要品種,即庫緞、織金銀、妝花。庫緞系本色花,具有光柔的特點;織金銀則是在織錦中織進金線或銀線,高雅華貴;而最精巧的則是妝花,它用過管的織法,即每一花朵均用不同的色線,邊織邊繞,色彩多,花朵大,具有富麗輝煌的藝術效果。

明錦的圖案組織有團花、折枝、纏枝、幾何紋等。纏枝是明錦的主要組織,具有時代特點。明錦花紋豐富多彩,有云龍鳳鶴、花草鳥蝶、吉祥錦紋等,其造型敦樸大方,富於程式化的裝飾美。

刺繡工藝中以「顧繡」為有名。顧繡是一種畫繡,所繡花卉、人物、翎毛、山水,「劈絲細過於發,針如毫。」因而名噪一時,為人所重。

此種刺繡以製作欣賞品為主,加以文人雅士的評賞和讚美,故當時影響很大,幾成刺繡工藝的代表。

清清代織繡品主要產自清宮內務府管轄的江寧(南京)、蘇州、杭州三大織造(統稱江南三織造),它利用江南盛產的上等好絲及熟練的技工,在內務府織造局精心的設計和監督下,織造成各種供皇帝和后妃享用的織繡品。此外,全國各地各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織繡珍品也源源不斷地貢進宮廷。這些織繡品代表了當時繡品工藝的最高水平。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織繡文物無論在數量、品種、花色、藝術上都是無以倫比的,為研究我國的織繡歷史、工藝和藝術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文字的演變過程,歷史文字的演變過程是什麼?

從漢字的演變的過程表是?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文字是記錄思想 交流思想或承載語言的影象或符號。它的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等幾個階段。是符合文字的發展由繁到簡,由不規範到規範的...

簡述護理概念的歷史演變過程,護理概念演變過程

遠古神化時期 紅山 良渚約10000年前 4000年前 伏羲 約8000年前 女媧 約6000年前 燧人 約5500年前 有巢 約5300年前 神農 約5000年前 夸父 約4800年前 蚩尤 約4500年前 五帝時期 約4300年前 4000年前 黃帝 約4300年前 顓頊 約4200年前 帝嚳 ...

紙的演變過程紙的演變過程

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記事,以後漸漸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來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 即簡牘 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木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技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區域也由晉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陽一帶而逐漸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