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自己你憑什麼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有何表達效果

2021-03-17 20:41:40 字數 5562 閱讀 2192

1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在這首題畫詩中,熱烈歌頌了蘇武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的崇高民族氣節。前六句寫蘇武被扣在匈奴牧羊的一段艱苦生活和堅貞操守。他雖被遠放北海荒無人煙之處,卻「時時望帝鄉」,說明他每時每刻都心懷故國。

一個「望」字,表現了懷念的深切。

陳與義《早行》用了什麼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2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用了反襯

手法,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蟲草鳴"反襯出環境的寂靜.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的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獨寂寞.

第一句,不說「雞唱」,不說「晨起」,不說「開門」,不說「整車」或「動徵鐸」,而說主人公已在旅途行進。「行」得特別「早」,既不是用「未五更」之類的語言說出,又不是用「流螢」、「棲禽」、「漁燈」、「戍火」、「殘月」之類來烘托,而是通過詩人的感覺準確地表現出來。「駝褐」,露水不易溼透;詩人穿上此衣,其上路之早可見。

而「露侵駝褐」,以至於感到「曉寒」,其行之久,也不言而喻。

第二句,詩人不寫「月」而寫「星斗」。「星斗闌干分外明」,這是頗有特徵性的景象。「闌干」,縱橫貌。

古人往往用「闌干」形容星斗,如「月沒參橫,北斗闌干」之類。月明則星稀,「星斗闌干」,而且「分外明」,說明這是陰曆月終(即所謂「晦日」)的夜晚。此其一。

露,那是在下半夜晴朗無風的情況下才有的。晴朗無風而沒有月,「星斗」自然就「闌干」、就「明」,寫景頗為確切、細緻。此其二。

更重要的還在於寫「明」是為了寫「暗」。黎明之前,由於地面的景物比以前「分外」暗,所以天上的星斗也就被反襯得「分外」明。

第三句「寂寞小橋和夢過」,可以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以夢與「寂寞小橋」結合,意象豐滿,令人玩索不盡。趕路而作夢,一般不可能是「徒步」。

獨自騎馬,一般也不敢放心地作夢。明乎此,則「寂寞小橋」竟敢「和夢過」,其人在馬上,而且有人為他牽馬,不言可知。

表達方式都有什麼,分別是什麼作用?八大修辭是什麼,作用?表現手法都有什麼,作用?

3樓:love★馨星

1.表達方式:

表述特定內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語言方法、手段,是表達方式。它是文章構成的一種形式要素。表達方式隨語言表達的產生髮展而逐步形成。

現**作學研究提出「表達方式」這一概念,延用至今。(節選自《應用寫作》學術月刊2023年第8期《表達方式之考察》)表達方式一般認為有五種:

1、敘述 2、說明 3、議論 4、描寫 5、抒情 。

(1)敘述。敘述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物件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物件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在議**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物件,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五種表達方式按功能又分為兩大類,即再現客觀類和表現主觀類。

再現客觀類,包括敘述、描寫、說明;其共同點在於反映客觀物象,這就是說,在某地出現的事,寫出來再傳告到另一地方的人,一個行業裡創造的成果再向其他行業傳遞。作者在觀察、思考與表達時,多取客觀態度,力求真實表述客觀事物。

表現主觀類,包括議論和抒情。特點是表現主觀精神。議論表達作者對客觀事物的見解,抒情表達的是作者主觀的情感。

一般議**的寫作,是作者在觀察生活發現有社會意義的問題之後,有題而議才寫成文章。作者在體驗生活過程中,產生獨特的認識和感受,有感而發才寫成一篇抒情文。一句話,主觀的東西向外轉化和傳遞,即所謂表現。

2.八大修辭手法:

1.比喻:生動、形象。

2.擬人:人格化、生動化、形象化。

3.排比:加強語言氣勢。

4.反問:加強語氣。

5.反覆:強調。

6.對比:突出其中一個。

7.對偶:句式整齊,結構統一。

8.誇張:極力的表現。

3.表現手法: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

②表現手法(託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襯托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託物言志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美景襯哀情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③選材剪材;

④行文的結構;

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的運用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鑑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1、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

4、結構:承上啟下、懸念、照應、鋪墊等。

5、修辭手法:比喻、反覆、排比、反問、擬人、誇張等

[編輯本段]【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編輯本段]【具體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編輯本段]【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

「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

「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裡盪漾。

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

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

」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

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

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

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迴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

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你沒有經歷過我的生活,憑什麼說你懂我,怎麼回覆好

從你的描述來看,別人說你沒有經歷過我的生活,憑什麼說你懂我,你可以跟他說,生活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不容易的,都是種考驗。但是每一個人走過的路都是不一樣的,別人走過的路也許對你有所幫助。其實,你不知道別人 的生活,更無法對別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輕易地去評價別人,更不要去自責或者批評別人!也許你...

如何反駁「我又不是你的僕人,憑什麼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這句話

沒錯,我只是讓你幫我一下 我只是拜託你幫下忙 其實對方這句話也沒有不對啊 不想幫忙就算了!有必要這樣嗎?呢個 其實他這句話也沒什麼不對的啊 哎 特麼多少人不明白 戀愛大多數問題其實就是態度而已。既然他這麼說,你又何必多言。你想讓我幹什麼,我就非不幹什麼,這是他說的話 你好,這明顯是鬧脾氣呢,生氣呢,...

問渠哪得清如許?下一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為有源頭活水來 這句話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 答題不易,望採納 歡迎追問 朱熹的 觀書有感 中的兩句詩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主要運用借喻的修辭手法把書比作 半畝方塘 比作 鑑 這 半畝方塘 很清澈,像明鏡一樣,可以映出 天光雲影 作者設問 這 半畝方塘 為什麼這麼清澈呢?並自答 因為這源頭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