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佛教裡的一切皆虛妄,佛說 一切皆為虛妄?為什麼?客觀存在的事物為什麼是不存在的?

2021-03-12 15:08:55 字數 5593 閱讀 7002

1樓:因緣法

聖嚴法師開示: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兩句話是《金剛經》所說,也可以說是佛法的根本原則。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將它當成是虛妄的,只要不去執著它,就會產生智慧。

《六祖壇經》講的無相,是說一切相都是虛妄相,不是真實相。現象雖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緣有而自性空,只因為因緣的湊合而有了現象;如果另外的因緣產生,現在的現象就會改變,形成另一種現象,所以稱它為虛妄相。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實相,就不會被其困擾,而產生痛苦的煩惱心,此時智慧就出現了。

「法住法位」是指當下現在的這一刻,每一法都有其特性與狀況,如果有新的因緣參於進去,原有的狀況就會改變;就好像化學變化,只要一個成分不同,所產生出來的便是完全不一樣的結果。

記得我小時候在上海時,有位居士是個很虔誠的佛教徒,也會講經說法,有一次他家裡失火,房子被燒掉。房子被燒之後,全家人都很懊惱、痛苦,另外一位聽過他講經的居士安慰他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房子本來就是虛妄的,燒掉就燒掉了吧,不必太難過了。

」房子被燒的居士說:「對,房子是虛妄的,我這個人也是虛妄的,但是虛妄的我,還是需要有虛妄的房子來住啊!」於是大家幫忙捐助了一些錢,讓他們暫時有地方可住。

後來有一次他發表學佛心得說:「看到別人有事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旦事臨到自己,所有相都是真實的,房子燒掉是真的,馬上就是一個現實,不知道要住在**。

」當時我的**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金剛經》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從佛的立場來看,所有的人與自己都是虛妄的;可是從眾生的立場來看,看到別人是虛妄,但卻不承認自己也是虛妄的。

不過,我們要學佛,雖然自己發生問題是真實的,但是要將它當成虛妄的來觀想,能夠如此,痛苦與煩惱就會減少。必須要有勇氣面對所發生的問題,因為你還要繼續活下去。」

修行,就是要練習著用佛的角度來體驗生活,因為我們還沒有開悟,沒有智慧,沒有辦法像佛一樣。特別是在家居士們,有家、有孩子,也有很多的責任,房子被燒是個非常現實的大問題。而我們出家人大概好些,這個廟燒了就到另一個廟去,不過在西方社會也不是這麼簡單,其它的廟並不一定會隨便接受。

所以只有學佛,練習著瞭解自己,化解心中的苦惱及牽掛,能夠「放舍諸相,休息萬事」,漸漸就能體會到「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還是要很細心的照顧、運用這些虛妄相,自利利人是要從有相開始,體驗無相、體會無相,然後才能實證無相。

我們修行用方法是在練心,不是在練環境;「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並不是說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說一切相都有,但是當實證無相的時候,心不會受其影響而波動。之所以發生影響和波動,是因為考慮到自身的利益,覺得那些人、事、物、環境狀況種種對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關,所以認為是真實相。修行時,首先一定要肯定自己、承認自己本身是虛妄的,進而體會到自己的身體與心也都是虛妄的,然後才不會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否則只是閉著眼睛說:

「虛妄的!外面的環境統統都是虛妄的!」結果別人給你一個耳光,所有的一切就變成真實;這並不是外面的狀況有什麼不同,而是自己內心的轉變。

所以,體驗、承認堅固的自我執著是虛妄的,如此,也能進一步體驗到一切的環境都是虛妄的。

我有一位**,打坐很精進,對《般若經》、《楞嚴經》的內容也很熟悉。有一次他在夜間打坐,有個鬼來找他,他跟鬼說:「你不要找我,你找**去。

」第二天他還問我:「**,昨天有沒有鬼來找你?」他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道理,既然是虛妄相,真有鬼出現時就不管它,還去找**做什麼呢?

過了兩天,夜裡我去看他,他正在打坐,經過他面前時,他馬上打了個手印,然後睜眼一看:「喔!**是你!

」。這真是有趣了,鬼在面前,叫它找**;**在面前,還把**當成是鬼。

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我執以及身體是虛妄相,所見所思是幻想幻覺,才能夠在面對外境時真正把它當虛妄來看。否則只是觀念上的理解,當自己遇上境界時就不虛妄了。

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個觀念上的認知一定要有,然而僅僅有認知是不夠的,如果不練習著體驗「放舍諸相,休息萬事」,就好像別人家的房子燒了卻跟他說:「房子燒掉就燒掉,不要執著,那是虛妄的。」但是當自己的房子被燒,就痛苦不堪。

如果能體驗到自己的身心是虛妄相,所以自我就是虛妄相,房子被燒是因緣法,接受事實,再做善後的處理,這就是智慧而不是煩惱。

2樓:磚頭鵬

就是讓你放下一切所擁有的,沒有了掛念也就沒有了壓力和痛苦。一個王子失去了他的國家很痛苦,他沒轍了,放棄了自己王子的身份和復國報仇的想法,也就沒有了壓力和痛苦。當他放棄了這些發現自己依然好好的活著,好像以前執著的事情很浮雲,所以這哥們兒開悟了,覺得一切執著都是浮雲……明白了麼?!

不過是無可奈何的一種妥協想法,自我麻痺,也可以說是逃避,一個正常人必然會擔負某種責任,這個責任不是你想不要就不要的,都拿虛妄給自己開脫責任,那這個人還能好好活麼?他的人變得懶惰不思進取,他的家變得貧困,一個國家多數都是這樣不擔責任的人,那麼國家必然頹廢衰弱!所以佛教入家破家入國亡國!

實實在在的存在就是實實在在,扯什麼自我麻醉的虛妄,我們中華民族的老祖先之所以創造出諾大的成就,泱泱中華文明,就是因為我們積極進取不畏艱辛堅韌不拔,祖先教育我們也是灌輸這個思想,所以我們父輩前赴後繼打拼奮鬥才有現在的國泰民安和安居樂業。信這些懦夫妖言惑眾,遲早後悔,說起智慧,他們除了搞詭辯自圓其站不住腳的說法,整的雲山霧罩,他們有什麼智慧而言!

3樓:青竹遺風

這就是佛教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諸法無我。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起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沒有能夠主宰的實體。由此二點,可見一切皆虛妄。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切皆虛妄,是相對於執著於有而說,虛妄和實有是事物的兩個面,離開一個,另一個也不存在。所以不能執著於實有,但同樣也不能執著於虛妄。

佛說 一切皆為虛妄?為什麼?客觀存在的事物為什麼是不存在的?

5樓:臺式子彈

因為世界的一切人事物,包括你的身體四大,三心,過去,現在,未來,六識,眼,耳,口,鼻,舌,身,意,所見,所聽,所嘗,所觸,所想,的是短暫無常而沒有實體的,而我們的實體真我本性也就是靈魂第八識本是空性,因為它是空性所以它能創適幻化出一切萬有就像電視機本是空的但能放出各種電影,但你我都知道電影都是假的。可是雖然電影是假的,但它的確放出了一切。人生。

也是如此嗎?這不就是佛說的一切有為法,如露亦如電。如夢幻泡影。

幾千年前的佛祖就知道人生和電影一樣。那個時候還沒有電視啊。佛祖他看明白了。

有什麼好執著的嘞。人生如戲,人生如夢。

6樓:野佬

你對佛家「虛妄」一詞的理解有誤。

佛家稱一切不能永恆存在的現象叫做虛妄,也叫幻相。

稱能夠永恆存在的現象叫做實相。

這種虛幻相和真實相,是可以在打坐入深定中切實感受到的。

在佛家《中論》,稱這個世界的現象:

眾因緣生法 我說即是無

亦為是假名 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 不從因緣生

是故一切法 無不是空者

佛家詞彙內涵,與中土略有不同。以上八句四十個字的解釋如下:

眾因緣生法。何以故。眾緣具足和合而物生。

是物屬眾因緣故無自性。無自性故空。空亦復空。

但為引導眾生故。以假名說。離有無二邊故名為中道。

是法無性故不得言有。亦無空故不得言無。若法有性相。

則不待眾緣而有。若不待眾緣則無法。是故無有不空法。

汝上所說空法有過者。

龍樹大士所著「中觀論頌」幾為中國曆代佛教各宗派奉為宗典,尤其以「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一偈更為天台宗、華巖宗、三論宗等所重視。我們若說代表中國佛教特色之思想由這四句偈引出亦不為過。

原文據鳩摩羅什所譯「中觀論頌」「觀四諦品」第十四載完整為:

『眾因緣說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

據牟宗三先生謂:第三句『亦為是假名』,『為』字依梵文解釋應是『因為』之義 。所以四句偈的解釋是:

『眾因緣所生法,我說它們就是空,而亦因為這空亦是假名,故這空就是中道義。』 『為』字若依中文解釋尚有一義:『是』。

依此解釋則四句偈應該是:『眾因緣所生的一切法,我說它們就是空,同時亦就是假名,因而這亦就是中道義。』 如此解釋中道義亦和前通,只是不完全合原意,衍『二諦』義而成『三諦觀』,但二諦實亦合三諦的意義:

『三論師之空有假名說實亦含有三諦義,不過他們只是渾淪說,沒有拆開說而已』。

歷代天台宗以『名』代『為』傳法,則第三句成為『亦名為假名』,則為第二種解釋,於天台宗並無差別,並不放第一義諦別立中道諦。二諦、三諦二者雖名殊但義理實同。又如「大智度論」卷六釋經初品中『大忍成就』雲:

如偈說:『因緣生法,是名空相,亦名假名,亦說中道。……』

則確實具有三諦相同的義理。或有謂『中觀論頌』一偈的要旨只是明真假二諦,而非至假中三諦:

『……違明文,龍樹在前頌中明白的說,「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怎麼影取本頌,唱三諦說……』

而大表不滿 ,如此則又未究天台三諦三觀之旨所謬,強分二諦三諦是偏執不究佛陀所明之一實諦真義。牟宗三先生分析甚詳 。「中觀論頌」確無『三諦』『三觀』之名,但據今考『三諦』、『三觀』實乃出於「仁王**般若波羅蜜多經」及「瓔珞經」 ,並非天台大師憑空而撰或誤解**而創。

智者『三觀』之觀念最早出現於「小止觀」一書,於「證果」章雲:

『……能了知一切諸法皆由心生,因緣虛假不實故空……名從假入空

觀,亦名二諦觀。……雖知一切諸法畢竟空寂,能於空中修種種行

,……乃是從空入假觀,亦名平等觀。……若體知心性非真非假,

息緣真假之心,名之為正,諦觀心性非空非假,而不壞空假之法,

若能如是照了,則於心性通達中道,圓照二諦,……則見一切諸法

中道二諦亦不取中道二諦……是名中道正觀。』

事實上智者大師亦對中論一偈表示意見雲:『深尋此偈意,非惟具足分別中觀之相,亦是秉明前二種方便觀門旨趣。』 智者大師並不只視文字表面之義,又「摩訶止觀」卷十一載:

「大經元實是一諦,方便說二,今亦例此,實是一諦,方便說三。」可知智者大師並非誤解文意,違明文,他已深知二諦之意。筆者以為「三諦三止三觀」組織結構完備,正是智者大師高明之處,恐亦正是天台宗能大興於中國之因也:

一、強調「真、俗、中」三諦,涵蓋二諦,更防墮空虛。言「中道即是空」,此『空』字乃顯體字,是實相、絕待的。但學者因習性見空字則視為描述字、形容詞,以思維見之,既動思維則「執空」矣!

欲見「中道即是空」能即「體空」而不動思維,不落言詮是很難的。立「真、俗、中」三諦,此「中」非空非有,即空即有,思維終難『知』其究竟為何物,因此脫離文字限制窠臼而真體「空」境──實相空。此乃佛法「不可說」、「不可思議」之境界,佛經常雲:

『如是!如是!』即此義。

若欲強以空字冠於諸法之上,豈又非執空矣!

二、智者大師不強調後半段偈『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筆者以為乃是因一句『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難免又將學者帶到思維的空上,難免又要執空了。豈是斷章取義。

若果真天台智者大師斷章取義,則當時三論宗正興,為何沒有人辯駁?難道是當時三論宗下未與智者大師交往,事實上智者曾在揚州(受晉王楊廣之請),荊州(出生地)傳法,而此二地正是三論宗活動最盛之地。以後天台宗能在這些地方取代三論宗是有原因的。

三、不說二諦而強調三諦以顯佛陀中道本懷,正與中國儒家中庸思想冥合。若一味強調空,必難為中國傳統思想接受,此為印度佛教不變實質的中國化。這或亦為天台宗興而三論宗漸泯之因。

二諦、三諦畢竟不異,所顯皆為「一實諦」。四明大師之第四法嗣竹庵禪師雲:『中道因緣所說法,一句道盡無餘語,我說即是空假中,珠簾幕卷西山雨。

』正是最佳的詮釋

既然佛說一切皆空,一切都是虛假的,那什麼才是真的

佛說出世間法不破世間。意思就是,佛說了脫離世間煩惱困苦的出世間法,但是沒有否定世間法。既然你生活在世間,世間法就是存在的。佛空不是說沒有,是說世間法的本性是空,比如說浪花。浪花因環境而產生,環境消失浪也就消失了,所以說浪花的本性是空的,但是有浪花的時候不能說浪花沒有,也不能說它是虛假的,只能說它是虛...

佛教說都是一切都是幻象,一切都是人的執念,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義?人生還有什麼意義

錯誤理解佛教的思想,就落於空虛一面了。五蘊無常 諸法無我,這些所推匯出的 空相 說的是事的外相,而不是說各種事理 各種法的無意義。所謂空,是指不要執著於事相 不執著於結果,不是說放棄行動。承認世間的變換和人事物的生老病死 成住壞滅,而後把握好自己的行為去度過和解脫,這就是修行的意義。不要以為一切都沒...

怎樣理解紫藤蘿瀑布中的“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了?當時作者是

1.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和層次描寫的?從哪些角度來描寫的?主要用了些什麼方法?按花瀑 花穗 花朵,從大到小 從整體到部分再到個體的順序和層次來寫的。主要抓住色彩 形象 情態幾個方面來寫。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擬人。如 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形象 生動 具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