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什麼作用?其中門下省的職能

2021-03-08 04:09:06 字數 1606 閱讀 5247

1樓:蘇嘉愛娛樂

唐代三省制的特點是在建立不久就向二省、一省轉變。這種變化的動因在於皇權對於相權的控制、以及提高行政效率。首先、為了控制相權,皇帝逐漸使用一些資歷較輕的**參為「同中書門下二品」,因為尚書僕射是職事官從二品。

貞觀十七年,蕭瑀、李勣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因為侍中、中書令朝政,實際行使宰相的權力,但是由於沒有宰相崇高的體制,所以便於控制。

漸漸的,中書令、侍中、尚書令以及左右僕射這些宰相職務已經變成了一個崇高的虛銜,而真正的宰相卻成為一種臨時性質的職務,這符合從漢代開始的相權不斷下降的規律。

門下省在唐代一度改稱東臺、鸞臺、黃門省等,旋復舊稱。門下省一般設有:侍中二人,正三品。掌出納帝命,相禮儀。凡國家之務,與中書令參總,而顓判省事。

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共議國政,並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其長官稱侍中,或稱納言、左相、黃門監,皆因時而異。其下有黃門侍郎、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等官。宋。

擴充套件資料

三省六部制是西漢以後長期發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確立,唐朝進一步完善的一種政治制度。隋唐至宋的**最高**機構。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

尚書省形成於東漢(時稱尚書檯);中書省和門下省形成於三國時,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尚書省的權力。在發展過程中,組織形式和權力各有演變,至隋,才整齊劃一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政令和政策的制定、稽核與貫徹執行。

漢光武帝劉秀在尚書檯設三公曹、吏曹、民曹、客曹、二千石曹、中都官曹等六曹尚書,為六部前身。西晉時,有吏部、殿中、五兵、田曹、度支、左民六曹,屬尚書省。

宋公元2023年,反變法派執政,改為三省共同議事,奏請取旨,分省治事行下,實際上使三省合一,後習慣上常統稱三省。

南宋公元2023年,又實行三省合一,二十四司也時或省並,如公元2023年以禮部兼主客,祠部兼膳部,兵部兼職方,駕部兼庫部,比部兼司門,工部兼虞部,屯田兼農部等,還省並若干寺監入六部。

公元2023年,又進一步省並六部下屬諸司,如以司封兼司勳,禮部兼祠部,兵部兼駕部,都官兼比部,工部兼屯田等。

遼代南面官系統中,設三省六部(其中「中書省」初名「政事省」),設官同於宋制。金、元、明只設一省六部,一省,金為尚書省;元、明為中書省。明2023年罷中書省,分中書省之權歸於六部。

至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制。

2樓:匿名使用者

三省長官都是宰相,為最高政務機構;門下省稽核政令。

三省六部制其實是皇權逐漸增強的產物:眾多宰相集體議事,分工明確的三省互相牽制,使個別宰相難以擅權專斷。

3樓:雪琳戀庚

唐朝的三省六部作用:三省六部制進一步完善了**主義**集權制度。

職能:尚書省掌管行政,下設六部。中書省和門下省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和審批。

門下省是**政權體系中的三省之一,主要負責審查詔令內容。除門下省以外,還有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的中書省,以及負責執行國家的重要政令的尚書省。其中,中書省和門下省為決策機構,尚書省則為執行機構。

門下省長官在隋朝稱為納言,唐朝改叫侍中,門下侍郎副之。門下省內設給事中、散騎常侍、諫議大夫、起居郎、拾遺等官,掌規諫。

宋朝的三省六部製圖表,宋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怎樣的

三省 中書省 尚書省 門下省 六部 吏部 戶部 禮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職責 中書省起草決策,門下省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具體執行 擴充套件資料 三省六部制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 官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三省指中書省 門下省 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

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職能各式什麼?這一制度有什麼特點

歷史書上正解 嶽麓版 1職責 中書省 起草詔令 門下省 封駁審議 尚書省 負責執行 2作用 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 相權被分割,有利於加強皇權 中書省 長官為內史令,副長官為內史侍郎,主要職官有中書舍人。中書省主要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起草之責主要由中書舍人負擔。門下省 ...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國三權分立體制的異同

異 一個是加強皇權,分割相權,一個是 和國會等權 同 都是分散權力,減少執政失誤,提高行政效率 一個是 制度的產物,一個是民主下的產物 都有利於權力的制衡和防止一人 不是一個東西好嗎 一個 集權一個三全分立 美國的三權分立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有什麼本質區別 性質不同 美國是資產階級性質,而唐朝是封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