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老子原文談談老子道論與政治哲學和人文哲學的關係

2021-03-07 08:37:12 字數 3080 閱讀 9866

1樓:仙源渺渺

我不可能給你一個什麼「客觀,本質,規律,物質,價值,真理上的說教。

這些完全是形而上學的東西,依老子的話來說:就是天下萬物生於有與無的合一性的東西。

起今就沒有一個定義讓人信服。故而,我們「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之道是以身觀身,以本身之思在情境下,自然而然的博弈智慧的經驗之談。

故而「正言若反」。

反起來說我們不輕易發現的大道理,而大道理從正面說就顯呆板和生硬。

「大道廢,有仁義」的情境。

這是老子的歷史演化觀。老子對現實社會的看法和社會改革主張,首先是從對歷史演化的回顧中得出來的。老子生活的春秋後期是一個大變革、大動盪的時代。

從社會的表象層面看,舊的制度、傳統、習俗迅速崩壞,大大小小的統治者貪婪殘暴,兼併戰爭加劇,人民陷入深重的災難。表現在更深的思想觀念的層面上,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道德淪喪,人們不再保有純真質樸的自然之性。老子曾是周王朝的史官,對過去的歷史比較熟悉,有豐富的政治經驗,又親身經歷了社會上發生的一切,從而提出了自己對人類社會歷史演變的獨特而深刻的看法。

「治大國若烹小鮮」

通過對社會現狀的深入反思和對歷史經驗的總結,老子提出了自己獨特的政治主張。如前所論,道家思想與史官有一定的淵源關係。據《漢書。

藝文志》,史官的職責是「歷記成敗存亡禍福古今之道」,為統治者總結和積累政治經驗。老子身為周王室的史官,他基於歷史的經驗和關於」大道「的哲學理論,提出了「無為而治」的著名政治理論。

老子認為,天道是自然無為的,人道是天道在社會政治領域的落實,是對天道的效法,因而也應是自然無為的。然而統治者們卻違背了自然無為的原則,肆意地擴張一己的私慾和野心,導致了社會的危機和人民的苦難。「無為而治」的主張,就是對這種違背天道的「有為」政治的反思和糾正。

老子說:「愛民治國,能無為乎?」(十章)

陳鼓應先生說:「推天道以明人事是道家承繼於史官而來的一種思維方式,其要點在於從自然現象中確定社會、人生的法則。老子的整個思想體系就是依照這樣一種思維方式建立起來的,因而從大的方面看,老子的學說就是由天道觀和人道觀兩方面的內容構成的。

」天道觀是對於宇宙、自然的一般看法,人道觀是對社會、歷史、人生的看法。從老子思想體系的邏輯結構來看,人道觀是建立在天道觀的理論基礎之上的,是天道觀的推廣、運用和具體化;而從其產生來看,卻是先有其人道觀,然後再為這個人道觀建立天道觀方面的根據。在老子的思想體系中,天道觀居於高層次,人道觀居於基礎的層次,但天道觀又是作為人道觀的依據而存在的,它必須落實到人道觀的層面上來,以人道觀為目的和歸宿。

這是中國傳統學術思想的一個基本套路或特徵,這一基本套路或特徵被史家概括為「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而其以哲學的形態表現出來,正是發端於《老子》。

2樓:匿名使用者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老子的哲學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

老子認為「道」是萬物的始基,是天下萬物產生的根源,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從「道」產生出來的。但「道」又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此「道」又叫「無」。

「無為而治」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在「道」的思想支配下,老子主張「無為而治」。這裡的「無為」,乃是聽其自然的意思。

1.請結合老子原文,談談該書中「有」和「無」之間是什麼關係。2.老子三十四章與其他各章間的關係。

4樓:匿名使用者

道德經原文中,存在有和無辯證的章節: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本章個人理解:

天下都認為美好的美存在,是因為討厭惡;都認為善良善的存在,是因為不善的存在。

所以有無互相生長,難易相互體現,長短相互區別,高低相互補充,音聲彼此搭調和諧,前後相互聯絡。這些現象永遠存在。

所以聖人按照不違背事物本質的規律,做不施令人民的教化。

萬物興起而不誇耀,養育萬物卻不據為己有,有作為卻從不掌控,建立功業而不自居。

只有不居功自傲,功德才永不離去。

第十一章

三十輻共一轂(gǔ),當其無,有車之用。

埏(shān)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yǒu)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本章個人理解:

三十輪輔組成一個車輪,車輪中間的空孔洞,穿插車軸就有車可以用。

用陶土製作器皿,中間是空的,有裝盛物品的用途。

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房屋是空的,才有了居住的作用。

所以「有」帶來了好處,「無」創造了用途。

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本章個人理解:

迴圈往復是道的運動,強弱變化是道的用途。

天下萬物產生於有形的物質,有形物質產生於無形能量。

結合老子原文,有和無的關係為三種:

第一種:「有無相生」:從規律上看,有和無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相互共生、相互依賴。

第二種:「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從用途上看,「有」有利處,「無」有用處(仔細翻譯十一章)

第三種:「有生於無」:用**上看,一切有的表象都是**於虛無縹緲的宇宙能量。

道德經三十四章與其他章節關係:

第三十四章

大道氾(fàn)兮,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

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常無慾,可名於小;

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本章個人理解:

大道普遍存在,它可以操持一切。

萬物依賴它生長卻從不說,生長成功之後卻不闡釋其存在。

它養育萬物而不自以為主人,又沒有慾望,可以稱它為「小」;

萬物歸附它且不自以為主宰,可以稱它為「大」。

正因為他不自以為偉大,所以才能成就並完成它的偉大。

關係:本章闡明瞭大道的普遍存在,和大道的功績,在全書中弘揚並謳歌了「道」,確立的「大道」的偉大。

老子,孔子的老子,孔子的資料

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 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 哲學家 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

老子是道教始祖麼,老子是道教的創始人嗎 老子和道教的關係

道教三祖,始祖為軒轅黃帝,道祖為老子,教祖為祖天師張道陵。黃帝的年代比較久遠,那時候屬於人類文化啟蒙時期,而且有著黃帝問道廣成子的傳說。所以道教一般奉黃帝為始祖。老子寫下一部 道德經 奠定了道家思想的總綱領。張道陵開創道教,被稱為教祖。不是,道教始祖是東漢末年的張道陵,他以 老子 為宗建五斗米道,與...

老子說柔能克剛的原文,柔能克剛怎麼造句 柔能克剛造句大全及是什麼意思

一 概述 老子主要是說 柔弱勝剛強 以及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二 原文 1 道經 第三十六章 李耳將欲歙之,必故張之 將欲弱之,必故強之 將欲廢之,必故興之 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譯文 想要收斂它,必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強它,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