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老子為師對不對,孔子拜老子為師的資料複雜嗎?

2021-03-03 23:12:39 字數 4399 閱讀 9776

1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拜,只是請教,他們的學說是有區別的

孔子和老子是同時代人,孔子約比老子小二十歲,並且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在莊子的《南華經》一書中,曾記述以及虛構了多次老子和孔子的會面。孔子十七歲時,第一次見到老子。

當時孔子以相禮助喪為職業,受到老子的教誨,留下深刻印象。孔子三十四歲時,專程到京都雒邑向老子請教周禮。第三次見到老子是在相邑。

此時孔子已建立了他的仁學體系,試圖通過仁學使荒廢的禮儀復活。但是在這時候老子對禮已形成新的看法了。於是老子和孔子之間了「以德治國」與「仁政治國」的論辯。

關於這場論辯,記載在莊子《南華經·天運》篇中。這一次,孔子見了老子後,回魯國三天沒得說話。 孔子五十一歲還沒有得道,於是往南到沛地去見老子。

對此,老子還大發了一番巨集論(見《南華經·天運》)。莊子這一次記述,可能就不如「相邑德-仁之辯」的可信度了。 孔子周遊列國,求仕不得,大約六十六歲時,又一次在相邑見到老子。

孔子風塵僕僕的,走了幾千裡,到了城外求見老子。此時的老子已決定西去隱居,所以這次可說是老子和孔子最後的會面。這次會見,孔子主要是向老子述說自己周遊列國懷才不遇的經歷,亦記載在天運篇中。

與孔子周遊列國所遭遇的冷漠相比,李耳的熱情給孔子以極大的感動。所以這次也是兩人「化敵為友」的一次會面。可惜老子就要去關中佈道了,可惜孔子只能在這即將陷入混亂的關外以教書苦度餘生了。

一個「騎青牛,攜書童,穿越函谷」,一個「人之初,性本善,誨人不倦」……

孔子拜老子為師的資料複雜嗎?

2樓:海上鋼琴師

孔子(公元

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儒家學派創始人,歷史有孔子問禮的故事,從而五十而知天命,沒有記載是否從師於老子。不過,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關於孔子曾經向老子請教的問題,真實性有待考量。

1 老子其人,其生卒年代為何,生平事蹟怎樣,至今仍無定論,沒有確切的證據證明老子作為某個具體的個體存在過,關於他的言論,其實都是戰國早期由後人整理收集的。

2 這個故事出現於《莊子》,莊子是反對儒家學說中利用仁義的教化來束縛人的本性的,所以他很有可能是杜撰了這個故事,藉以抨擊儒家學說,抬高道家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在洛陽城外,孔子看見一駕馬車,車旁站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穿著長袍,頭髮鬍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學問。孔子想:

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訪的老師吧!於是上前行禮,問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老人見著位風塵撲僕僕的年輕人一眼就認出了自己,有些納悶。孔子連忙說:「學生孔丘,特地來拜見老師,請收下我這個學生。

」老子說:「你就是仲尼啊,聽說你要來,我就在這兒迎候。研究學問你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

」孔子聽了再次行禮,說:「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

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師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人們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學問,也敬重他們的品行。

孔子為什麼拜老子為師?

3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的時代知識傳播極其困難,而且壟斷知識也是貴族延續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想要成才,很多時候不得不輾轉求學.

老子是周王室的守藏史,也就是國家圖書館館長.

當時,很多官職像爵位一樣,都是血脈相承.史官作為專管記載歷史、保留典籍檔案的官職,史官家族數百年傳承積累必然豐富,具有學習知識、鑑古知今的先天優勢.

老子掌握著孔子渴望的知識,掌管著孔子渴望讀到的典籍.當然要找他.

另外,孔子師談子師襄老聃.都是這個原因:談子是談國的國君,談國雖小但歷史頗久,傳承著高等貴族的知識;師襄原本是尊稱,意思是叫做襄的樂師,孔子跟他學禮樂之「樂」.

不為別的,人家掌握著孔子欠缺的知識和技能嘛.

還有一點,孔子拜訪老子時已經很有學問,去拜訪也有學術交流的意思.

孔子很有學問,孔子拜老子為師。連成一句話

4樓:匿名使用者

孔子拜很有學問的老子為師

5樓:匿名使用者

很有學問的孔子拜老子為師。

6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孔子很有學問,但是仍然要拜老子為師。

孔子拜師這一課中說明了孔子和老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7樓:剛榮

《孔子拜師》課文簡述了我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教孔子拜老子為師的故事,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和老子誨人不倦,愛護晚輩的品行,同時也告訴我們「學無止境」。

8樓:又是一魚人

孔子:學無止境,謙虛為甚。

老子:學識淵博,學富五車。

孔子簡介:

孔子(公

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國慄邑(今屬河南省商丘市夏邑縣),出生地魯國陬邑(今屬山東省曲阜市)。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生平事蹟: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成為中國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統。他興辦私學,突破官府壟斷,擴大教育物件的範圍,曾受業於老子,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

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為儒教始祖(非儒學),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和國家的祖宗神同等級別的「大祀」。

老子簡介:

老子,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曾任守藏史,孔子曾向其問禮。

思想精華是樸素辯證法。被莊子傳承,並與儒家和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代表作品為《道德經》。

生平事蹟:

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史,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向老子問禮。傳說他晚年乘青牛西去,並在函谷關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又名《老子》),最後不知所終。老子思想的精華是樸素辯證法。

例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在修身方面,講究性命雙修、虛心實腹、不與人爭。

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其思想對後代影響深遠。例如:

漢初的統治者一度把老子的「無為」思想作為信條,採取「與民生息」的政策。老子的思想被莊子所傳承,並與儒家和後來的佛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

9樓:沉香

發個猝不及防v你叫姐姐好吧

10樓:陽光的竇正陽

我要學習孔子什麼和老子什麼的精神

11樓:匿名使用者

加我:lcchh1314 好閨蜜引薦的

孔子拜老子為師。說明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12樓:匿名使用者

體現了孔子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

13樓:思無涯

敢於向別人請教而不怕別人嘲笑的人

孔子拜老子為師,他的什麼的高尚品德值得我們敬佩

14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最後成仙了,成了太上老君,被孔子發現了

孔子三十歲還拜老子為師,表現了他的什麼品質

15樓:匿名使用者

以知為師!不以虛榮為師!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為惡源,形為罪藪。

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八大人覺經》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音拿摩。

孔子到底去的是什麼地方拜老子為師

16樓:愛連君

周(指東周的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

據《史記》等古典典籍記載,老子為周朝「守藏室之官」(國家圖書館館長兼國家檔案館館長),孔子到周向老子請教禮教方面的事。

——孔子適周,將問禮於老子。老子 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 態色與淫志,是皆無益於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遊,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網,遊者可以為綸,飛 者可以為矰。

至於龍吾不能知,其乘風雲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第三》

孔子拜老子為師去洛陽路上遇到過的磨難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炎熱的夏日,寒風陣陣的冬天,瓢潑的大雨中,露水晶瑩時,夜幕降臨,天色漸暗,孔子向洛陽趕去 由孔子不遠萬去洛陽拜老子為師,我想到的兩個四字詞是啥 一個是學無止境 一個是孜孜以求 孔子拜老子為師的路上遇到了 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裡,孔...

老子,孔子的老子,孔子的資料

老子 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陽,或曰諡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 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 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 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 哲學家 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

聖人是指孔子還是老子,孔子是聖人,那老子是什麼人

親,你好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聖人 指知行完備 至善之人,回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答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 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對 至善 至美 的人格追求,所以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完美的。但後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 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但道家的黃老列莊 儒家的堯舜孔孟 墨家的大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