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賞析詩經《溱洧》分析《詩經鄭風溱洧》及其表現出的民俗節事風情。

2021-03-04 10:10:44 字數 5187 閱讀 6134

1樓:魯北野叟

《詩經 鄭風 溱洧》:

溱(zhēn)與洧洧(wěi),

方渙渙兮。

士與女,

方秉蕑(jiān)兮。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cú)。」

「且(cú)往觀乎!」

洧之外,

洵訏(xū)且樂。

維士與女,

伊其相謔,

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

瀏其清矣。

士與女,

殷其盈兮。

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

「且往觀乎!」

洧之外,

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

伊其將謔,

贈之以勺藥。

洧水是平陌境內唯一的大河,早在4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便有人類生存繁衍,洧水是古文化積澱最集中的地方,也是洧水兩岸產生情歌的原因所在。溱洧河谷可以譽為中國的愛情谷,東方的伊甸園。洧水河是平陌人民的母親河。

三月上巳之辰,鄭國溱、洧兩河,春水渙渙,男女在岸邊歡樂聚會,盛況空前,節日氣氛濃厚。

《詩經 溱洧》有兩個主要道具:蘭花和芍藥。

讀這首詩,千萬莫要忽略了其中兩個小小的道具:「蕑(蘭)」與「勺藥」。憑藉著這兩種芬芳的香草,作品完成了從風俗到愛情的轉換,從自然界的春天到人生的青春的轉換,也完成了從略寫到詳寫的轉換,從「全鏡頭」到「特寫鏡頭」的轉換。

要之,蘭草與芍藥,是支撐起全詩結構的兩個支點。

全詩是以旁觀者的語氣寫出。如果說對於成年的「士與女」,他們對新春的祈願只是風調雨順,萬事如意,那麼對於年青的「士與女」,他們的祈願則更加上一個重要內容——愛情,因為他們不僅擁有大自然的春天,還擁有生命的春天——青春。於是作品便從風俗轉向愛情,從「蕑」轉向「勺藥」。

這首詩是以善於轉折為人稱道的。

如何賞析詩經《溱洧》?

2樓:不僅僅是左耳

《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譯文》

溱與洧溱水流來洧水流,

方渙渙兮春來漲滿那沙洲。

士與女青年小夥和姑娘,

方秉闌兮清香蘭花拿在手。

女曰觀乎姑娘說道,"且去遊!"

士曰既且小夥子說,"雖遊過;

且往觀乎不妨再去走一走!"

洧之外一走走到洧水河,

洵訏且樂地大人多其快樂

維士與女到處擠滿男和女,

伊其相謔又是笑來又是說,

贈之以勺藥互相贈送香芍藥。

溱與洧溱水河來洧水河,

瀏其清矣河水深清起微波。

士與女殷青年小夥和姑娘,

其盈矣一夥一夥其是多。

女曰觀乎姑娘說道:"去看看!

士曰既且小夥子說,"已看過,

且往觀乎不妨再去樂一樂!"

洧之外一走走到洧水河。

洵訏且樂地方寬敞人快活,

維士與女到處擠滿男和女,

伊其將謔又是笑來又是說,

贈之以勺藥互相贈送香芍藥。

《賞析》

《溱洧》描寫的是三月三日民間上巳節溱洧河畔男女青年遊春相戲,互結情好的動人情景。今人多把七夕當成中國情人節,秦觀有詞「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一洗牛郎織女銀河相隔的哀怨,但這種相愛而不得相守的愛情未嘗不是短暫人生中漫長的遺憾。其實,中國情人節古已有之,即農曆三月三。

它稱為上巳節。又稱女兒節。上巳節的風俗,是在春天聚會、在聚會時祭祀高媒和祓契於水濱以求子,《詩經》中有許多戀歌是在這節日裡唱出的。

《論語》「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風乎舞雩,詠而歸。」記錄的就是當時的情境。《蘭亭序》,「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在這裡文人墨客曲水流觴,已趨風雅;更接近於上巳本色的應是杜甫《麗人行》:「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而今天,三月三,薺菜煮雞蛋。

我們多只記得「春在溪頭薺菜花」。這個美好的節日連著它純真的內涵一併湮沒於時間長流。還是讓我們回溯長河歷史之源吧,去聽聽先民的涵詠吟唱。

看過一道趣味題,問到羅馬哪段路程最近。答案豐富多彩。勝出的是:

一個朋友。放到這裡,到溱洧河畔那條路最近?最貼切的答案是:

伊人。「士曰既且,且往觀乎?」已經去過又何妨?

和你在一起,再遠的道路都覺得淺近,再長的時光都覺得短暫。於是沉醉不知歸路。「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分析《詩經?鄭風?溱洧》及其表現出的民俗節事風情。

3樓:西潤梧桐

【原文】《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蕳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士與女,殷其盈矣。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講義】:

和韓國、日本的朋友相處,彼此之間,總免不了要誇耀自己民族的文化優越性,時常說到的是本國國民的情商與浪漫。韓國的朋友說,每年的初雪,情人之間,無論相隔多遠,都要相聚賞雪的,皚皚白雪是純真情感的最好印證。日本的朋友總是說到櫻花節,每年櫻花盛開的時候,大公司都放假,男男**聚到櫻花樹下,載歌載舞,很多美麗的愛情故事便在這樣的季節裡悄然生長。

山河不驚,歲月靜好,是東方民族溫馨的迷夢。我自然無顏對韓、日朋友吹噓我今日之國民如何如何,但我正告韓、日朋友:這樣的情人節,在我們的先人那裡也是有的。

對於物候的敏感,以及潛在的天人合一的群體意識,是東方民族共有的特徵。

我要說的是詩經時代的情人節。

在中國的民間文化裡,七夕是可以視為的情人節的。但七夕的起源並不是十分的古老,七夕成為中國民間的情人節,和唐明皇、楊貴妃七月七日長生殿誓約有關,即使不是源於此,至少它也起過很重要的推波助瀾作用。但詩經時代的情人節與七夕無關,那時代的情人節是上巳。

孫作雲先生有兩篇很重要的文字,有助於我們對於詩經時代情人節的認識。其一是《詩經戀歌發微》,其二是《關於上巳節二三事》(均收在《詩經與周代社會》一書,中華書局,1964)。前者以民俗為線索,通過對《鄭風·溱洧》等十五篇詩經作品的分析,論證了《詩經》中許多戀歌與上巳節有關,指出:

上巳節的風俗,是在春天聚會、在聚會時祭祀高媒和祓契於水濱以求子,《詩經》中有許多戀歌是在這節日裡唱出的。後者則在前者的基礎上寫成,追述了上巳節的起源以及它在後代的演變。

一般讀者對於上巳節的印象可能來自王羲之《蘭亭序》,但這已經蛻變為文人墨客表現風雅的道具,更接近於上巳本色的應是杜甫《麗人行》裡所寫:「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三月天氣,永珍皆新,草木瘋長,陽光明媚,麗人們徜徉河邊,臨水照花,愛慕者們在努力追隨、接近……。

這樣的日子、這樣的環境,正是愛情生長的溫床。

《鄭風·溱洧》的開篇便是如此。「溱與洧,方渙渙兮。」簡簡單單七個字,傳遞給我們多少欣喜、興奮和歡樂的氣息!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人的活動週期和自然界成對應關係,寒冷的冬天是蟄伏的季節。裹著厚重的衣物,手腳都不靈便,思維也凍結了,我們難以創造和表現。

春天到來,陽光從一張張的綠葉上爬過,磨薄了我們的翠綠的衣袖。脫去一冬的重負,束縛太久的手腳急需舒展,蟄伏已久的心靈渴望飛揚,我們如何能不起舞和歌唱!聽吶,郊外的溱河和洧河解凍了,我們聽見那河水如同我們的血液在嘩嘩地流淌。

我們如何來表達內心的喜悅和激動呢?我們按耐不住內心的興奮,奔向河邊,在河邊飛跑,彼此訴說內心的喜悅。 愛情和喜悅之情一起在我們的心靈裡瘋長,我們陶醉在這一片春光裡。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短短十四個字,為我們勾勒和呈現了一副歡樂祥和的遊春圖。

這是一副永恆的中國文學遊春圖。《論語》的「暮春者,春服既成。童子五六人,冠者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相比之下,多了些文人雅士的雍容華貴,少了里巷男女的真切和煙火氣。

李後主的「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馮延巳的「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對春日冶遊的追憶,庶幾近之。但對環境的勾勒和渲染,總覺不如「溱與洧,方渙渙兮」來得直接和聲勢浩蕩。

記得有一次,一位老北京的朋友問我北京春天來的標誌是什麼,我做了各種的回答,都被他一一否定。最後,他告訴我,老北京判斷春天來的標誌是北海的冰開始融化。我自己喜歡附庸風雅,常到水邊去走。

紫竹院和什剎海的冰還沒有全化,成群的野鴨子們已經在展現他們優美的舞姿,像戰鬥機一樣轟炸薄冰。東坡的「春江水暖鴨先知」,老杜的「長安水邊多麗人」,都將水暖河水邊人或物的活動,當作春天的表徵,大概也是他們高於一般詩人之處吧。

「溱與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兮」,十四個字好。接下來的「女曰觀乎?

士曰既且。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亦好。

或許大家要揣摩這士與女的關係。他們或許認識,女孩子可能心裡老早喜歡這帥哥,今兒個正好找個藉口一起玩兒。或許並不認識,只是一見鍾情而已。

這女孩兒的內心大約有幾分羞怯,但她決不做作,她大膽地邀請,真誠、執著,略略有點兒纏人,以至於對方不忍拒絕。坦誠、率真,正是那個時代年輕人的特色。健康和溫暖的氣息,真令人神往。

這樣的文化心態,在今日幾難夢見。我只在每年元旦的北大未名湖狂歡會感受過。那時候,人和人的心靈之間是不設防狀態。

新年的鐘聲敲響,無數的青年從各個方向湧來,無論性別,無論相識與否,彼此友好地招呼和微笑,或是一群人拉成一個圓圈死命地跑,或是大家排成長隊繞未名湖轉圈。歌聲和笑語,是今夜的未名湖。那時候,彷彿回到了詩經時代,總讓我想起《鄭風·溱洧》裡滿是青春與喜樂的那一段對話。

我之所以格外喜歡這篇詩,是因了春的緣故。本篇不著一個「春」字,卻處處透露和洋溢春的氣息。春天是戀愛和歡樂的季節,國風的愛情詩多半關乎春天,本篇尤勝。

本篇的藝術表現亦有特色。我們讀這篇詩,彷彿是在看電影,這裡分明有著鏡頭的切換:

開篇是一個全視角的總場景:嘩嘩流淌的河水邊,是無數手拿蘭花歡笑的青年男女。緊接著,鏡頭一轉,用了定點視角,將光圈固定在一對青年男女的身上,展現了他們交往的細節過程。

接下去又是一個全視角的放大鏡頭,是無數的「士與女」互贈芍藥,定情嬉笑。這樣鮮明的畫面感,也是詩經作品特有的。後代的詩歌,尤其是近體格律詩定型併成為詩壇主流以來,詩歌裡便少了這樣鮮活的場景感,也少了濃郁的生活氣息。

鮮活的場景感和濃郁的生活氣息,是國風作品的根本特徵。

附:這裡需要做一個小小的說明。「四月移花帶芍藥,不知憂國是何人!

」可見芍藥是在農曆四月開花,而不是在三月三日的上巳節。歷代的學者,多主張「贈之以芍藥」的「芍藥」不是今天的芍藥,是另一種香草。

怎樣賞析送別詩呢,送別詩如何鑑賞

內容來自使用者 精品教育 一 賞析意象 詩中出現的意象最能道出作者的心思。通過詩中的意象,在腦海中再現送別的畫面,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感情。二 賞析妙字詞句 詩中獨到的字詞句也很值得賞玩。這既是所謂的 煉字 三 賞析思想感情。常見送別詩的感情有如下幾點。1表達對友人的深切思念。2表達對前途艱險的擔憂。...

如何賞析環境描寫的作用如何舉例分析環境描寫在文中的作用?

環境描寫的作用是什麼?1 物活動提供背景。如 驛路梨花 一文開頭,先寫哀牢山山勢連綿,寫夕陽西下等自然環境,表明時間,襯托出 我們 的焦急心情,為小屋的出現做好鋪墊。2 烘托 渲染 氣氛。通過特定的環境描寫,營造特定的氣氛 暗示社會環境。如 故鄉 中描繪了故鄉蕭瑟的景象,渲染了農村蕭條 荒涼的氣氛,...

如何賞析席慕蓉的《為什麼》一詩,賞析席慕容的《為什麼》

全文 席慕蓉 抄為什麼 襲 我可以鎖住我bai的筆 為什麼卻鎖不住愛du和憂傷 在長長的一生zhi 裡為什麼 歡樂總是乍現就凋落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時光 賞析 這首詩,用詞準確 生動,很值得欣賞。第一行 鎖 字,流露出強制的情緒,第二行的 鎖不住 隱含著無可奈何的嘆息。寫歡樂的到來用 乍現 顯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