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賞析送別詩呢,送別詩如何鑑賞

2021-05-09 01:42:03 字數 4217 閱讀 3619

1樓:百度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精品教育

2樓:木佐

一、賞析意象:詩中出現的意象最能道出作者的心思。通過詩中的意象,在腦海中再現送別的畫面,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二、賞析妙字詞句:詩中獨到的字詞句也很值得賞玩。這既是所謂的「煉字」。

三、賞析思想感情。常見送別詩的感情有如下幾點。

1表達對友人的深切思念。

2表達對前途艱險的擔憂。

3表達一別難見的生死慨嘆。

4表達對朋友的深切祝福。(多處於盛唐時期)5其他複雜情感。

還望笑納。

3樓:匿名使用者

送別是舊時文人聚會的一個重要形式。一為寄情,無論升遷還是貶謫,一去不知還能否再見,或為之鼓勵或為之嘆息。如高適的《別董大》「天下誰人不識君」,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等等。

聚會還有另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製造**,一般較大規模的送別聚會,都會有文集傳於當世,不論是送行的人還是被送的人都有了**的機會,或是表露才情,以期被貴人看重,或是表露不滿,展示自己的抱負等等。如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一片冰心在玉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等等。

所以送別詩內容豐富,應該從詩文內容、作者背景、歷史背景等多方面考量。

4樓:匿名使用者

由情入景,由景入心。送別詩包含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實樸質的情感和依依不捨的留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即是此類。「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則明顯表達了作者的豪邁大氣和對友人的重視。「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則是另一種悽美清涼的境界。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則是大漠孤煙,戰場廝殺的鬥士笑傲江湖,快意人生的俠客豪邁之作。總之,要用心設身處地站在古人立場上理解體會古人純潔如玉不帶一絲一毫功利的真摯平凡又偉大的友誼。

5樓:匿名使用者

跟其他古詩的賞析差不多,先是詩意的分析,然後結合詩人和時代背景來進一步的深入。一些套話就是體現了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與友人真摯的感情等等。

6樓:雪之夢騰飛

一般比較悲傷的,跟亭子啊柳樹啊。。。。。。有關

7樓:秋茯苓

現根據意像,比如用柳條代替自己對朋友的不捨:再根據所描寫的環境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全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送別詩如何鑑賞

8樓:依允泌愁

柳永在《雨霖鈴》中的感嘆「多情自古傷離別」,江淹在《別賦》中說: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矣!」「送別」是古代文人在詩歌中經常表現的一種題材。實至今天,送別詩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詩歌鑑賞題材。

下面主要從思想內容與藝術手法方面做**,以達到授人以漁的目的。

一,思想內容

前面已經提及柳永與江淹都把送別與傷感聯絡在一起,但並不是說送別詩表達的思想感情都是千篇一律地抒寫惜別傷感之情。下面對送別詩歌思想內容作一較為具體的概括,大致可分為以下七種情況:

1,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

如:王勃的《送杜少甫之任蜀州》中第二句「風煙望無津」一句,用「風煙」、「望」兩個詞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在一起。自長安遙望蜀川,視線為迷濛的風雨所遮,間接表現了依依惜別的感傷之情。

2,體貼入微的寬慰

還以上面那首詩為例。詩人在第二句中流露傷感之意後,在後面三聯中感情基調立即有了變化,作者寬慰朋友,這次離別只是客中之別,只要彼此心相連,即使遠隔千山萬水,不就好像近鄰一樣嗎?這首詩極盡寬慰之意,成為溫曖孤獨的心靈雞湯。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同樣有一般送別的惜別之情,但因朋友「西出陽關」是壯舉,所以詩中不見傷感之意,只是在「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想象中包含了詩人的友人前路珍重的殷勤祝願。

4、前途艱險的擔憂

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一詩的第三句撇景入情,朋友剛出發,便想到「日暮征帆何處泊」,春江渺茫,征帆一葉該停泊在**呢?在依依惜別中表現了詩人對友人艱險前途的擔憂。

5、坦陳心志的告白

有的送別詩往往借別明心志。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的最後兩句: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則在送別感傷之外另闢蹊徑,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堅強性格,借送別而言心志,可謂一箭雙鵰。

6、積極奮發的勉勵

鑑賞詩歌,一定要能知人論世,初盛唐的詩人在詩歌中總是充滿一種積極樂觀精神。陳子昂的《送魏大從軍》一詩寫與友人分別於繁華皇都,彼此心裡總不免有些悵惘,但這種情緒只是輕輕帶過,詩人隨即把這種悵惘化為為國效力的責任。全詩以「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二句作結,作者勉勵友人建功塞外,不要使燕然山上只留下漢將功績,也要有大唐將士的赫赫戰功。

全詩一氣呵成,充滿積極奮發向上的豪情。

7、各向天涯的愁緒與思念

鄭谷的《淮上與友人別》與一般送別詩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向瀟湘,自己則北向長安。詩的末句「君向瀟湘我向秦」看起來只是交待各自行程,實際上在樸直的話語中,表現了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

通過以上思想內容的分析,我們發現送別詩的情感往往不是單一的,它在表達惜別留戀之情外往往還會寄託詩人的個人身世遭遇之感,表現詩人的性情品質,或凸現時代風貌。在分析詩歌思想情感時,我們一定要學會多角度多層面思考,切勿掛一漏萬。

二、常見表現手法

詩歌的思想情感總要藉助表現手法來表現,送別詩常見的表現手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直接抒情

如高適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直抒胸臆,「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表達自己雖不得意但滿懷信心和力量。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詩歌講究含蓄蘊籍,表達情感往往婉轉曲折,經常運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手法。這種手法更是送別詩中最常用最典型的手法。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表面寫去路煙靄迷茫,道路修遠,其實是要以此寄寓離愁之思,寓情於景顯得含蓄蘊藉。

3、想象聯想(虛實結合)

除情景交融的手法外,送別詩中還經常用到想象、聯想。這種虛實結合的手法,如劉長卿的《送嚴士元》第三聯寫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詩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這一實景而聯想到嚴士元聽去之地湖南應是萬里草青。這是虛實結合的筆法,這樣虛實結合就拓寬了詩的意境,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惜別之情、思念之情。這種手法是鑑賞中比較難把握的,需要我們有一雙想象的翅膀。

4、比喻修辭手法

為了將抽象的情感具體化,詩人在詩歌中還特別青睞比喻這種修辭手法,送別詩因為善於運用景物營造傷離別的氣氛,所以比喻手法更為常見。看下面宋代詩人劉遷的《柳梢青·盧梅坡》一詞:泛菊杯滌,吹梅角遠,同在京城。

聚散勿勿,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這首詩在表達感情時就主要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上片用「雲邊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來表現形單影隻的孤獨之感,飄泊無定的離別之苦。

下片又表明他的心會像飛塵一樣時時緊跟在朋友盧梅坡的馬後,又像明月一樣處處追隨在盧梅坡的舟旁,以此來表達思念惜別之情。

三、經典例題舉隅

2023年江蘇高考設計了這樣的詩歌鑑賞題: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後回答問題。

鷓鴣天 送人

辛棄疾唱徹《陽關》淚未乾,功名餘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蘊含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

(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

參***:(1)作者翹首遠望,水天相接,樹木迢迢,表現了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帶雨的烏雲遮住了大半個山,路途多風雨,表現了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抒發了前程迷茫的鬱悶之情。運用了借景抒情手法(或寓情於景)。

(2)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

綜上所述,我們對送別詩的常見思想情感及藝術手法有了概貌瞭解,有了這個瞭解,在鑑賞送別詩時可以有一種高屋建瓴的優勢。再通過對經典例題的**,我們會發現鑑賞題的答題步驟也是有章可循的。如果是思想內容方面的鑑賞題,一定要抓住重點意象,賞析情感產生的原因或依據,再明確意象表達的情感。

如果是關於表達技巧方面的鑑賞題,一定要先明確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然後結合具體詩句分析鑑賞這種手法,達到了什麼樣的藝術效果,傳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9樓:匿名使用者

只要有感人的詩句就是。

10樓:盧伊雯

只要是借物抒情的就行

隨便找幾首送別詩,送別詩有哪幾首

友情送別詩詞 友情送別詩詞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倫理觀念 五倫 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送別詩有哪幾首 1 謝亭送別 唐代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譯文唱完了一曲送別的歌兒,你便解開了那遠別的行舟,兩岸是青山,滿山是紅葉,水呀,在急急地東流。當暮色...

送別詩緊要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 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

王維有哪些送別詩,王維的送別詩有哪些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送別 內容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作者 王維 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 監察御史 左補闕 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