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特點簡述中國古建築中木結構的三種形式

2021-03-04 06:30:22 字數 5000 閱讀 9196

1樓:匿名使用者

結構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為主,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有抬樑、穿鬥、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聯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榦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佈局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

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藉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巨集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佈局方式。

造型特點: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造型優美,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歇山、懸山、硬山、攢尖、捲棚等形式。

歇山頂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裝飾特點: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裝飾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誌、保護、象徵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簷的樑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製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樑枋彩畫最為矚目。

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牆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杆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

環境特點: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的古代木匠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佈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

另附: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優點:

1.取材方便

2.適應性強

3.抗震效能好

4.施工速度快

5.便於修繕、搬遷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缺點:

1.嚴重破壞了環境,使得木料日趨匱乏

2.易遭受火災

3.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的空間需求

參考:《中國建築史》《藝術設計史》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建築以木結構為主,用構架式結構原理,由屋頂、基礎、柱子、門窗、牆組成,在柱子和屋簷之間,由縱橫疊加的短木構成的向外懸挑部分為斗拱,中國建築由於使用木材大多數是橫向的,在木結構上的浮雕裝飾,還有山水畫等給建築增添了藝術感。

簡述中國古建築中木結構的三種形式

3樓:暴走少女

中國古代木結構大致可分為枱樑式(疊樑式)、穿鬥式、井榦式三種。樑柱間運用榫卯結合,由於榫卯是鉸接,因此這種方式使層架在受水平外力(**、風力等)時,能有一定的可變性與適應性。

木結構按連線方式和截面形狀分為齒連線的原木或方木結構,裂環、齒板或釘連線的板材結構和膠合木結構。

齒連線的原木或方木結構是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工地製造的結構。加工簡便,發展最早,應用也最廣。在中國應用最多的也是這種結構形式。

擴充套件資料:

一、歷史沿革

中國是最早應用木結構的國家之一。根據實踐經驗採用樑、柱式的木構架,揚木材受壓和受彎之長,避受拉和受剪之短,並具有良好的抗震效能;建於遼朝(2023年)的山西省應縣木塔(見彩圖),充分體現了結構自重輕、能建造高聳結構的特點。

在木結構的細部製作方面,採用乾燥的木材製作結構,並使結構的關鍵部位外露於空氣之中,可防潮而免遭腐朽;在木柱下面設定礎石,既避免木柱與地面接觸受潮,又防止白蟻順木柱上爬為害結構;在木材表面用較厚的油灰打底,然後油漆,除美化環境外,兼有防腐、防蟲和防火的功能。

中國的木結構建築在唐朝已形成一套嚴整的製作方法,但見諸文獻的是北宋李誡主編的《營造法式》,是中國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木結構房屋建築的設計、施工、材料以及工料定額的法規。對房屋設計規定「凡構屋之制,皆以材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

即將構件截面分為八種,根據跨度的大小選用。經按材料力學原理核算,當時木構件截面與跨度的關係符合等強度原則,說明中國宋代已能通過比例關係選材,體現出樑抗彎強度的原理。

與樑、柱式的木構架溶為一體的中國木結構建築藝術別具一格,並在宮殿和園林建築的亭、臺、廊、榭中得到進一步發揚,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組成部分。

二、結構特點

木結構即建築結構以木結構體系為主。

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效能較高;取材方便,施工速度快等等。

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築維持時間不長;成材的木料由於施工量的增加而緊缺;樑架體系較難實現複雜的建築空間等。

4樓:明誠地坪

結構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以木構架為主,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有抬樑、穿鬥、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聯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榦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佈局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

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藉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巨集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佈局方式。

造型特點: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造型優美,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歇山、懸山、硬山、攢尖、捲棚等形式。

歇山頂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裝飾特點: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裝飾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誌、保護、象徵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簷的樑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製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樑枋彩畫最為矚目。

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牆壁上的磚雕、臺基石欄杆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

環境特點:

建築本身就是一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的古代木匠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佈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一個大的環境空間。

另附: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優點:

1.取材方便

2.適應性強

3.抗震效能好

4.施工速度快

5.便於修繕、搬遷

中國木結構古建築的缺點:

1.嚴重破壞了環境,使得木料日趨匱乏

2.易遭受火災

3.難以滿足更大、更復雜的空間需求

5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硬山,懸山,廡殿,歇山,亭

中國古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藝術形象,並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屋頂: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簷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簷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

宋代以後,又大量採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再加上後來又陸續出現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複雜形體,使中國古代建築在運用屋頂形式創造建築的藝術形象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成為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特徵之一。

2、色彩: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

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3、襯托性建築:襯托性建築的應用,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階建築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它的作用是襯托主體建築。

最早應用的並且很有藝術特色的襯托性建築便是從春秋時代就已開始的建於宮殿正門前的「闕」。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和代表建築,中國古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1,中國古建築以木材 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 橫樑 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樑 穿鬥 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 抬樑式 宮殿 壇廟 寺院等大型...

中國古建築問題,中國古建築問題

第一個問題,最早建於遼朝 1056年 的山西省應縣木塔 第二個問題,臺基 圓柱 開間 橫樑 斗拱 更多的知識,可以看看古建中國,上面有很多的古建知識 如果按照中國傳統概念,以30年為一代,那麼可以說,中國建築研究已凝聚了三代人的努力,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些中國建築研究的先驅者,以一種...

中國的三大古建築?中國著名古建築都有哪些?

中國三大古建築群分別是曲阜孔廟 北京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為世界五大宮殿之首。有屋8700餘間,建築面積15萬平米。是全世界規模最大 儲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最高水平的傑作。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 世界文化遺產 曲阜孔廟又被稱之為 聖廟 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