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古建築的另類看法,中國的古建築對現代建築有什麼借鑑意義?

2021-03-03 21:11:10 字數 5946 閱讀 6991

1樓:小三你等等我

中國悠久的歷史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築便是其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中國古代湧現出了許多建築大師建築傑作,營造了許許多多的諸如宮殿、陵墓、廟宇、園林、民宅等.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鑑,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代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中國古代建築從總體上說是以木結構為主,以磚、瓦、石為輔發展起來的.從建築外觀上看,每個建築都有上、中、下三個組成部分.上為屋頂,下為基座,中為柱子、門窗和牆面,在柱子之上屋簷之下還有一種由木塊縱橫穿插、層層疊疊組的構件稱之為斗拱,這是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建築所特有的構件.

它既可以承託屋簷和屋樑與天花板的荷載,又具有裝飾的效果.斗拱這個詞在談論中國古建築中不可不提,由於它在歷代建築中的做法極富變化,因而成為了古建築鑑定的最主要依據.

中國古代建築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它給我們以審美享受,為研究歷史和科學提供實證,為新建築設計和新藝術創作提供借鑑.它不僅是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歷史見證,而且是一部極有價值的愛國主義教科書.

幫我寫一份「談談對中國古建築的看法和認識」800字 50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建築

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樑、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樑、穿鬥、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抬樑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鬥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鬥接而成,故稱作穿鬥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榦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中國古代建築的高超技藝大體上是工匠之間口傳身授,然而匠人社會地位 低下,少有機會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每每暗於文字,雖然多有經典作品,可是作為一個群體,他們長期以來沒有得到社會的重視。人微自然言輕,幾千年來建築學方面的專業著作屈指可數。現在我們對於中國古代那些輝煌一時的建築,除了考古的證據,更多的是從文學作品中來玩味體會。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詩句,既成為中國古代社會充滿人性關懷的一個悽婉追求,也成為對於一代代建築工官、工匠默默奉獻的最嘹亮的讚歌。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研究中國古建築,並不能只看建築,還要看城市。因為建築的發展和當時的社會制度、法律體系、財產分配模式、宗教信仰、社會文化、風俗習慣、人口結構等都有關係,這些因素要站在城市這樣的巨集觀角度,才能夠分析。我們古代的城市規劃是非常發達的,城市 規劃的基本思想歷代都在**。

根據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趙紅軍所提出的看法,中國古代城市和歐洲前現代城市的基本區別在於,中國的城市是消費性的城市(消費農村剩餘產品,有去無回的進貢形式),歐洲的城市大多是生產性的城市(與農村進行產品互換,**為主);歐洲的城市大多起源於**,而中國的古代城市更多的起源於統治需要;中國的城市中心,被官府和衙門佔據,而西方城市更多的是以宗教建築和商業建築為中心。我們不帶著有色眼鏡來看的話,中國古典的城市規劃,確實為當時的人民提供了一種心靈上安寧,使用起來心安理得的城市空間。

3樓:霓裳羽衣

中國建築體系在特點上,可以基本上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單體建築

中國建築體系以木材結構為它的主要結構方法,中國單體古建築的材料基本上都是木材。也就是房子的房身部分是以木材做柱子和樑的,成為樑架式結構。這種結構,也是當代建築中框架式結構的前身模型,為現代建築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除了這些,中國古建築體系中建築的特點還在於它的細部等各方面的處理。

屋頂的處理

這是這個建築體系中的一個特色,它在中國建築中向來佔著極其重要的地位。瓦面是彎曲的,當屋頂是四面坡度時,屋頂的四角也就是翹起的。尤其是屋頂壯麗的裝飾性也很早就被發現面予以運用了。

相對說來,在其它的建築體系中,屋頂是向來不受重視的,除了有時候穹隆頂得到處理之外,一般坡頂都是草草處理了事的,生硬無趣。但在中國,建築師很早就發現了屋頂部分的巨大裝飾作用。在古書中都有記載和歌頌屋頂和出簷的詩句。

它是中國古建築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特色。

建築物的大膽用色

在古建築體系中,大膽地使用了硃紅作為大建築物的屋身的主要的顏色,用在柱,門窗等部位,並用彩色繪畫圖案來裝飾木構架的上部結構,比如:柱、棟樑、枋等地方,無論外部內部都是如此。在合使用顏色上,中國的古建築是最大膽的,這也是古單體建築的一個特色。

大量有色琉璃瓦的使用,充分發揮各色油漆的使用潛力。木上刻花,石面上作浮雕,磚面也加以雕刻——這些都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特徵。

木結構細處的精緻處理

中國古建築,一般會把構件交接的部分裸露出來,再在它們的外表形狀上稍稍加工,使它成為整個建築本身的裝飾的一部分。比如:在整組的樑柱上刻畫圖案、門環、角葉等,此外,屋脊、脊吻、瓦當等而下之都是屬於這一類的細部處理。

相對於西方國家,中國建築在單體體型上可能並沒有優勢,但精巧的構造,完美無缺的細部處理,以及中國傳統手法的運用,都讓中國的建築有了自身的特色。

二、建築群體

中國古代建築體系中,它的建築群體絕對有特色,有著它的優勢的。在中國的西周時期就已經有了規劃的思想,在房屋的造時候,在選址、防禦、規劃、綠化、防洪、排水等方面都有非常豐富的經驗。

規劃思想在河北正定隆興寺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當然,現存的規模最巨集大的當屬北京故宮。它是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代表性建築之一。在得用建築群來烘托皇帝的崇高與神聖方面,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它地主要手法是在1.6公里的軸線上,用連續的、對稱的封閉空間,開成了逐步的建築序列來襯托出三大宮殿的莊嚴、崇高、巨集偉。

北京故宮從大清門起經過6個封閉庭院而後達到主殿。重複的構造,使天安門的形象得到了加強,使皇權的氣勢得到了加深。在建築的處理上,應用了以小襯大、以低襯高的手法突出了主體。

屋頂也採用了不同的手法,襯托了等級秩序。這些都是為了襯托一種皇權的神聖不可侵犯,達到了很高的境界。這也是我國古代建築體系的經典之作。

三、「天人合一」的園林

西方的園林,強調「特色」兩個字。相對於西方國家,中國的園林更強調「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國古代園林佈局有主題多樣的特點。常運用欲揚先抑、曲折縈迴、意猶未盡、遠借近借、等手法,達到了人工園林與環境的驚人吻合,達到了「雖由人作,宛自天成」的效果。在水面處理上,常運用水面的「空」與「虛」,和周圍的實景形成對比,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水面上常設有亭臺、樓閣、橋、廊、島……使水面與空間既相隔又相連,相互交融滲透,層次豐富。在園林中,常用山、石等手法,從而塑造可看,可觀,可居,可遊的適合人的身心放鬆的遊憩場所。無論是北方園林的巨集偉、大方,還是江南園林的活潑、玲瓏、穿透、典雅、都很強調園林與自然環境的融合思想。

這些也是我國古代濃厚的儒家文化的體現。我國四大名園,無論是皇家園林還是私家園林,都是很好的例子。

其實,這一切的特點,都有一定的風格和手法,為匠師們所遵守,為人民所承認,按樑思成的說法,我們應該說它叫做中國建築的「文法」。它或許與文字一樣,是一個民族創造的他們世世代代所喜歡的,而且被沿用的慣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臘、羅馬體系創造了它們的體系,成了他們的法式。

中國也創造了自己的法式,一代又一代的沿用、創新,再沿用、再創新,雖有變化,卻總是那麼一個主題,一個法式。

建築也有類似的東西,比如在路邊的一座雕塑,或是街中心的幾座樓房等。它們之所以是中國建築,是因為它們具有中國傳統的特色和特性,它們都沿用著中國的法式,有著中國的「詞彙」,按中國的文法建設起來的。

我們若想用我們自己的建築上優良傳統來建造適合於今天我們新中國的建築,我們就必須首先熟悉自己的建築上的「文法」和「詞彙」,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特色的建築,就像是寫文章一樣,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適合自己,才能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中國的古代建築是非常有著特色的,雖然現代的我們不能生搬硬套,便一定要遵循我們建築上的「文法」和「詞彙」,走出一條現代化的現化建築體.

4樓:匿名使用者

幫我寫一份談談對中國古建築的看法和認識800字,中國股價五確實是歷史悠久,有時間的話,真的應該謝謝觀後感

中國的古建築對現代建築有什麼借鑑意義?

5樓:驀然回首處

中國建築,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它的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它成為中國文化遺產中的一顆明珠。這一系列現存的技術高超、藝術精湛、風格獨特的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自成系統,獨樹一幟,是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象一部部石刻的史書,讓我們重溫著祖國的歷史文化,激發起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同時它也是一種可供人觀賞的藝術,給人以美的享受。

現代建築受古代建築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上。

中國古代建築的特點:

一. 庭院式的組群佈局。

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佈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佈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後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築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佈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佈局原則的典型例項。

到目前為止,在我國北方很大一部分人在沿用著這種庭院式佈局。兩坡式屋頂,四面有院牆或者是一些建築,中間圍成一個天井。

二.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階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簷下的一束束的「斗拱」。

它是由鬥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託座。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樑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這種建築雖然很少在住宅中看到,但在許多的旅遊景點都能看得到這種木製的傳統的建築來吸引遊客的參觀。

三. 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

建築不僅僅是技術科學,而且是一種藝術。中國古代建築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並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

1、富有裝飾性的屋頂

中國古代的匠師很早就發現了利用屋頂以取得藝術效果的可能性。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簷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簷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

宋代以後,又大量採用琉璃瓦,為屋頂加上顏色和光澤,再加上後來又陸續出現其它許多屋頂式樣,以及由這些屋頂組合而成的各種具有藝術效果的複雜形體,使中國古代建築在運用屋頂形式創造建築的藝術形象方面取得了豐富的經驗,成為中國古代建築重要的特徵之一。

2.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築裝飾中最敢於使用色彩也最善於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築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因為木料不能經久,所以,中國建築很早就採用在木材上塗漆和桐油的辦法,以保護木質和加固木構件用榫卯結合的關接,同時增加美觀,達到實用、堅固與美觀相結合。

以後又用丹紅裝飾柱子、樑架或在斗拱樑、枋等處繪製彩畫。經過長期的實踐,中國建築在運用色彩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國古建築的色彩的運用,隨著民族和地區的不同,也有一些差別。中國古代建築的型別很多,主要有宮殿、壇廟、寺觀、佛塔、民居和園林建築等。

其中宮殿與園林建築的成就最為突出。如在上海世博會的中國館就選擇了沉穩的「故宮紅」作為主調顏色。

3.傳統符號在現代建築中的應用

所謂符號即是用一種明確的資訊單元來表達一些概念和具體事物內涵。建築中的傳統符號則是通過一種高度概括和提煉的方法,以某一公認的具有代表性的圖案或造型來強調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真正尊重傳統的建築並不是簡單的復古,更不是傳統符號的簡單疊加和堆砌,而是恰當地把握傳統的神和意,抓住其文化的精髓與內涵。

中國古建築問題,中國古建築問題

第一個問題,最早建於遼朝 1056年 的山西省應縣木塔 第二個問題,臺基 圓柱 開間 橫樑 斗拱 更多的知識,可以看看古建中國,上面有很多的古建知識 如果按照中國傳統概念,以30年為一代,那麼可以說,中國建築研究已凝聚了三代人的努力,經過了三個歷史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些中國建築研究的先驅者,以一種...

中國古建築的基本特點和代表建築,中國古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1,中國古建築以木材 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 橫樑 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樑 穿鬥 井榦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樑式是在立柱上架樑,樑上又抬樑,所以稱為 抬樑式 宮殿 壇廟 寺院等大型...

中國古建築中的斗拱何時定型化中國古建築中的斗拱何時定型化

斗栱用於柱頂 額枋和屋簷或構架間,它的產生和發展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代採桑獵壺上的建築花紋圖案。作為中國傳統木架建築顯著特點之一的斗拱在漢代普遍使用。宋 營造法式 中稱為鋪作,清工部 工程做法 中稱鬥科,通稱為斗拱。鬥是鬥形木墊塊,拱是弓形的短木。拱架在鬥上,向外挑出,拱端之上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