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西方餐桌上的禮儀差異關於中西方餐桌上的禮儀差異

2021-03-04 06:30:21 字數 5618 閱讀 5952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能給你一點零碎的支援,而且需要你自己去翻譯的: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據文獻記載可知,至少在周代,飲食禮儀已形成一套相當完善的制度,特別是經曾任魯國祭酒的孔子的稱讚推崇而成為歷朝歷代表現大國之貌、禮儀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於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

客齊後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

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後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臺灣,許多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

清代受西餐傳入的影響,一些西餐禮儀也被引進。如分菜、上湯、進酒等方式也因合理衛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禮儀中。中西餐飲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飲禮儀更加科學合理。

現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座次借西方宴會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就坐於主人右側,第二主賓在主人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變通處理,斟酒上菜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後主人,先女賓,後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

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先冷後熱。熱菜應從主賓對面席位的左側上;上單份菜或配菜席點和小吃先賓後主,上全雞、全鴨、全魚等整形菜,不能頭尾朝向正主位。這些程式不僅可以使整個宴飲過程和諧有序,更使主客身份和情感得以體現和交流。

因此,餐桌之上的禮儀可使宴飲活動圓滿周全,使主客雙方的修養得到全面展示。

特別具體的英國禮儀尋找困難,可參考正規書籍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 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

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

不用刀時,可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舔嘴脣或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

喝湯時,用湯勺從裡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淨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4、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麵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麵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5、麵包一般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著整塊麵包去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6、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7、喝咖啡時如願意新增牛奶或糖,新增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四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8、用刀叉吃有骨頭的肉吃有骨頭的肉時,可以用手拿著吃。若想吃得更優雅,還是用刀較好。用叉子將整片肉固定(可將叉子朝上,用叉子背部壓住肉),再用刀沿骨頭插人,把肉切開。

最好是邊切邊吃。必須用手吃時,會附上洗手水。當洗手水和帶骨頭的肉一起端上來時,意味著「請用手吃」。

用手指拿東西吃後,將手指放在裝洗手水的碗裡洗淨。吃一般的菜時,如果把手指弄髒,也可請侍者端洗手水來,注意洗手時要輕輕地洗。

9、吃麵包可蘸調味汁吃到連調味汁都不剩,是對廚師的禮貌。注意不要把麵包盤子「舔」得很乾淨,而要用叉子叉住已撕成小片的麵包,再蘸一點調味汁來吃,是雅觀的作法。

2樓:匿名使用者

西餐禮儀知識

隨著生活方式的更新和社會交往的活躍,我國吃西餐的人越來越多。在組織的涉外活動中,為適合國外客人的飲食習慣,有時要用西餐來招待客人。西餐廳一般比較寬敞,環境幽雅,吃西餐又便於交談,因此,在公共關係宴請中,是一種比較受歡迎又方便可取的招待形式。

西餐源遠流長,又十分注重禮儀,講究規矩,所以,瞭解一些西餐方面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西餐的特點

「西餐」,是我國對歐美地區菜餚的統稱,是一個泛指。如粗略地劃分,西餐大致可以分為二類:一是以英、法、德、意等國為代表的「西歐式」,又稱「歐式」,其特點是選料精純、口味清淡,以款式多,製作精細而享有盛譽;二是以前蘇聯為代表的「東歐式」,也稱「俄式」,其特點是味道濃,油重,以鹹、酸、甜、辣皆具而著稱。

此外,還有在英國菜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美式」。如進一步細分,則還可分為英國菜、法國萊、**菜、美國菜、義大利菜以及德國菜等。各國菜系自成風味,各有各的風格,其中尤以法國菜最為突出。

但是從總體上看,與中餐相比,西餐至少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的特點:

首先,西餐極重視各類營養成分的搭配組合,充分考慮人體對各種營養(糖類、脂肪、蛋白質、維生素)和熱量的需求來安排菜或加工烹調。

其次,選料精細,用料廣泛。西餐烹飪在選料時十分精細、考究,而且選料十分廣泛。如美國菜常用水果製作菜餚或飯點,鹹裡帶甜;義大利菜則會將各類麵食製作成菜餚:

各種面片、麵條、面花都能製成美味的席上佳餚;而法國菜,選料更為廣泛,諸如蝸牛、洋百合、椰樹芯等均可入菜。

第三,講究調味,注重色澤。西餐烹調的調味品大多不同於中餐,如酸奶油、桂葉、檸檬等都是常用的調味品。法國菜還注重用酒調味,在烹調時普遍用酒,不同菜餚用不同的酒做調料;德國菜則多以啤酒調味,在色澤的搭配上則講究對比、明快,因而色澤鮮豔,能刺激食慾。

最後,工藝嚴謹,器皿講究。西餐的烹調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煎、燴、烤、燜等十幾種,而且十分注重工藝流程,講究科學化、程式化,工序嚴謹。烹調的炊具與餐具均有不同於中餐的特點。

特別是餐具,除瓷製品外,水晶、玻璃及各類金屬製餐具佔很大比重。

餐具的使用

1.西餐的餐具

廣義的西餐餐具包括刀、叉、匙、盤、杯、餐巾等。其中盤又有菜盤、布丁盤、奶盤、白脫盤等;酒杯更是講究,正式宴會幾乎每上一種酒,都要換上專用的玻璃酒杯。

狹義的餐具則專指刀、叉、匙三大件。刀分為食用刀、魚刀、肉刀(刀口有鋸齒,用以切牛排、豬排等)、黃油刀和水果刀。叉分為食用叉、魚叉、肉叉和蝦叉。

匙則有湯匙、甜食匙、茶匙。公用刀、叉、匙的規格明顯大於餐用刀叉。

餐具的擺法:墊盤放在餐席的正中心,盤上放摺疊整齊的餐巾或餐紙(也有把餐巾或餐紙拆成花蕊狀放在玻璃杯內的)。兩側的刀、叉、匙排成整齊的平行線,如有席位卡,則放在墊盤的前方。

所有的餐刀放在墊盤的右側,刀刃朝向墊盤。各種匙類放在餐刀右邊,匙心朝上。餐叉則放在墊盤的左邊,叉齒朝上。

一個座席一般只擺放三副刀叉。麵包碟放在客人的左手邊,上置麵包刀(即黃油刀,供抹奶油、果醬用,而不是用來切面包)一把,各類酒杯和水杯則放在右前方。如有面食,吃麵食的匙、叉則橫放在前方。

2.餐具的用法

刀叉持法。用刀時,應將刀柄的尾端置於手掌之中,以拇指抵住刀柄的一側,食指按在刀柄上,但需注意食指決不能觸及刀背,其餘三指則順勢彎曲,握住刀柄。叉如果不是與刀並用,叉齒應該向上。

持叉應儘可能持住叉柄的末端,叉柄倚在中指上,中間則以無名指和小指為支撐,叉可以單獨用於叉餐或取食,也可以用於取食某些頭道菜和餡餅,還可以用取食那種無需切割的主菜。

刀叉的使用。右手持刀,左手持叉,先用叉子把食物按住,然後用刀切成小塊,再用叉送入嘴內。歐洲人使用時不換手,即從切割到送食物入口均以左手持叉。

美國人則切割後,將刀放下換右手持叉送食入口。

刀叉並用時,持叉姿勢與持刀相似,但叉齒應該向下。通常刀叉並用是在取食主菜的時候,但若無需要刀切割時,則可用叉切割,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

匙的用法。持匙用右手,持法同持叉,但手指務必持在匙柄之端,除喝湯外,不用匙取食其他食物。

餐巾用法。進餐時,大餐巾可折起(一般對摺)折口向外平鋪在腿上,小餐巾可伸開直接鋪在腿上。注意不可將餐巾掛在胸前(但在空間不大的地方,如飛機上可以如此)。

拭嘴時需用餐巾的上端,並用其內側來擦嘴。絕不可用來擦臉部或擦刀叉、碗碟等。

西餐進餐禮儀

因為西餐主要是在餐具、菜餚、酒水等方面有別於中餐,因此,參加西餐宴會,除了應遵循前述中餐宴會的基本禮儀之外,還應分別掌握以下幾個方面的禮儀知識。

1.餐具使用的禮儀

吃西餐,必須注意餐桌上餐具的排列和置放位置,不可隨意亂取亂拿。正規宴會上,每一道食物、菜餚即配一套相應的餐具(刀、叉、匙),並以上菜的先後順序由外向內排列。進餐時,應先取左右兩側最外邊的一套刀叉。

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合攏並排置於碟中,表示此道菜已用完,服務員便會主動上前撤去這**具。如尚未用完或暫時停頓,應將刀叉呈八字型左右分架或交叉擺在餐碟上,刀刃向內,意思是告訴服務員,我還沒吃完,請不要把餐具拿走。

使用刀叉時,儘量不使其碰撞,以免發出大的聲音,更不可揮動刀叉與別人講話。

2.進餐禮儀

西餐種類繁多,風味各異,因此其上菜的順序,因不同的菜系、不同的規格而有所差異,但其基本順序大體相同。

一餐內容齊全的西菜一般有七八道,主要由這樣幾部分構成:

第一,飲料(果汁)、水果或冷盆,又稱開胃菜,目的是增進食慾。

第二,湯類(也即頭菜)。需用湯匙,此時一般上有黃油、麵包。

第三,蔬菜、冷菜或魚(也稱副菜)。可使用墊盤兩側相應的刀叉。

第四,主菜(肉食或熟菜)。肉食主菜一般配有熟蔬菜,此時要用刀叉分切後放餐盤內取食。如有色拉,需要色拉匙、色拉叉等餐具。

第五,餐後食物。一般為甜品(點心)、水果、冰淇淋等。最後為咖啡,喝咖啡應使用咖啡匙、長柄匙。

進餐時,除用刀、叉、匙取送食物外,有時還可用手取。如吃雞、龍蝦時,經主人示意,可以用手撕著吃。吃餅乾、薯片或小粒水果,可以用手取食。

麵包則一律手取,注意取自己左手前面的,不可取錯。取麵包時,左手拿取,右手撕開,再把奶油塗上去,一小塊一小塊撕著吃。不可用麵包蘸湯吃,也不可一整塊咬著吃。

喝湯時,切不可以湯盤就口,必須用湯匙舀著喝。姿勢是:用左手扶著盤沿,右手用匙舀,不可端盤喝湯,不要發出吱吱的聲響,也不可頻率太快。如果湯太燙時,應待其自然降溫後再喝。

吃肉或魚的時候,要特別小心。用叉按好後,慢慢用刀切,切好後用叉子進食,千萬不可用叉子將其整個叉起來,送到嘴裡去咬。這類菜盤裡一般有些生菜,往往是用於點綴和增加食慾的,吃不吃由你,不要為了面子強吃下去。

餐桌上的佐料,通常已經備好,放在桌上。如果距離太遠,可以請別人麻煩一下,不能自己站起來伸手去拿,這是很難看的。

吃西餐時相互交談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切不可大聲喧譁,放聲大笑,也不可抽菸,尤其在吃東西時應細嚼慢嚥,嘴裡不要發出很大的聲響,更不能把叉刀伸進嘴裡。至於拿著刀叉作手勢在別人面前揮舞,更是失禮和缺乏修養的行為。

吃西餐還應注意坐姿。坐姿要正,身體要直,脊背不可緊靠椅背,一般坐於座椅的四分之三即可。不可伸腿,不能翹起二郎腿,也不要將胳臂肘放到桌面上。

飲酒時,不要把酒杯斟得太滿,也不要和別人勸酒(這些都不同於中餐)。如剛吃完油膩食物,最好先擦一下嘴再去喝酒,免得讓嘴上的油漬將杯子弄的油乎乎的。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將酒杯在嘴脣邊碰一下,以示禮貌。

有人曾將一次禮貌的飲酒程式做了總結:首先,舉起酒杯,雙目平視,欣賞色彩;其次,稍微端近,輕聞酒香;然後,小啜一口;第四,慢慢品嚐;最後,讚美酒好、酒香。

總之,西餐既重禮儀,又講規矩,只有認真掌握好,才能在就餐時表現得溫文爾雅,頗具風度。

餐桌上關於夾菜禮儀,餐桌上的基本禮儀

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 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檯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摺輕輕放在膝上。2 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 切東西時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切成小塊,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

中西方教育的差異,中西方學校教育差別

近期,我們陸續選登了一些外國早期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大家看到後可能有很多的想法,也可能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如果是這樣的話也就達到我們編輯這些內容的目的了。大家都知道 各國的歷史 風土人情都有很大差異的,特別是所謂的 東西方 文化的差異。或者曾經被稱作社會制度的不同。這些都是造成教育差異的重要原因。...

餐桌上講究的禮儀在餐桌上我們需要注意的禮儀?

西餐宴會上女主人是第一順序,女主人不坐,別人是不能坐的,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就說明大家可以開動。倒過來說,女主人要把餐巾放在桌子上了,是宴會結束的標誌。金教授講禮 今天,西餐對於我們來說已經並不陌生,但是與中餐相比,西餐禮儀的繁瑣複雜可不 僅僅是筷子和刀叉的區別。人們常說,西餐吃的是情調,但是對於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