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文中表時間推移地點轉移的詞語

2021-03-03 22:41:32 字數 4885 閱讀 6608

1樓:匿名使用者

這篇**寫故鄉,主要是寫故鄉人的變化,主要寫了閏土和楊二嫂的變化。

**以「我」為敘述者,敘述中包含著強烈的感**彩。「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我」怎樣對待閏土,「我」怎樣看故鄉所發生的讓人傷心的變化,「我」對這樣的變化有什麼樣的反應,等等。通過對「我」這個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窺見舊中國要求變革的進步知識分子心靈的一角。

作者最後所說的:「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

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段話可以這樣理解: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

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鬥、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並始終不渝地鬥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滿懷希望奮鬥,就會迎來新生活。

本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敘述。試以此為線索,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2樓:牢蓉城毛格

以「時間變化、地點轉移」為全文的敘事線索,

寫翻越老山界全過程是體現出紅軍戰士們堅強意志與樂觀主義精神。

3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山高,擺出困難。點題第二部分回(2—33段):

翻越老答山界的經過。按翻山經過將這部分分為四層,標上「│」號(常規要求),編寫各層提綱。 第一層:

(第2---11段)山腳訪瑤家。(表現了軍民關係,既不脫離中心, 八年級語文組教案 執筆:陳惠玲 教者見解(內容增刪、步驟調整、方法改變、教學後記等) 又展示了長征生活的一個側面。

) 第二層:(第12---23段)從天黑以後寫道黎明之前,主要內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現登山艱苦和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層:

(第24—31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鐘,主要內容:1.攀登雷公巖;2.繼續登山,到達山頂;3.山頂所思。(表現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點明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 第四層:(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

(最後一段)呼應開頭,小結全文,回顧了整個長征。本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

4樓:椋露地凜

第一部分(1自然段bai

):概括介紹du老山界,點明山高,擺出zhi

困難。dao點題第二部分(2—版33段):翻越老權山界的經過。

按翻山經過將這部分分為四層,標上「│」號(常規要求),編寫各層提綱。 第一層:(第2---11段)山腳訪瑤家。

(表現了軍民關係,既不脫離中心, 八年級語文組教案 執筆:陳惠玲 教者見解(內容增刪、步驟調整、方法改變、教學後記等) 又展示了長征生活的一個側面。) 第二層:

(第12---23段)從天黑以後寫道黎明之前,主要內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現登山艱苦和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層:(第24—31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鐘,主要內容:

1.攀登雷公巖;2.繼續登山,到達山頂;3.山頂所思。(表現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點明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層:

(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呼應開頭,小結全文,回顧了整個長征。

本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

5樓:匿名使用者

在文中標明表示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詞語,並概括作者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6樓:匿名使用者

和老師講的差不多有用

對於語文閱讀題一般思路是什麼?

7樓:羽毛和翅膀

高考散文閱讀題的解題技巧

散文是一種自由、靈活地抒寫見聞感受的文體,它通過一個十分精粹、親切的形式,表現作者對於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若能抓住散文自身的特點來思考有關的測試要求,散文閱讀題的解答還是有技巧可言的。

一、整體感知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最大特點是「形散而神不散」。「神」,指文章的主旨,即貫穿文章始終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散文的材料雖散,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必須圍繞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閱讀散文,要從文章的整體入手,巨集觀把握作者在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思想感情,從而讀懂作者的感悟,領會文章的主旨。高考試卷中的散文閱讀幾乎每年都有這方面的命題。

例如202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為千古佳話,但作者為什麼還要「唐突地勸慰他」?根據文意,簡要回答。

《話說知音》這篇散文是以作者對知音的獨特感悟為主旨的。作者崇敬伯牙子期的高尚友誼,但對伯牙因子期的不在而不再彈琴的做法不以為然。他認為,伯牙依舊應該演奏出那「震撼人們靈魂的」「美麗動人的樂曲」,並「薰陶」出更多的「知音」。

再說,伯牙高超的演技來之不易,怎能因子期的不在而輕易放棄呢?因此,本題的答案為:(1)知音越多越好,俞伯牙不能因為失去鍾子期而不去尋求更多的知音。

(2)千辛萬苦學得的技藝不應輕易放棄,藝術的追求必須不懈地堅持下去。

二、深入分析文章的思路。

葉聖陶先生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散文的材料是按照一定的思路組織在作品中的,作品的結構就是它的思路的具體展現。

高考試題常常通過對作品的結構進行設題,考查學生對作品的思路的把握能力。閱讀散文,要善於捕捉文中體現時間、空間、人物、事件、感情的語句,更要把握文章的脈絡。

例如202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寫到看見玉簪花開,「先是一驚,隨即悵然」,(1)作者為什麼吃驚?(2)聯絡全文看,作者為什麼悵然?

要解答這兩個問題,必須結合上下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作者為什麼看到玉簪花「探出頭來」就吃驚呢?該句後面用「先是」作標誌,對其作了回答,那就是「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至於「悵然」的原因,第五段末的「讓人心裡警惕著」和第六段中「總是在不安的焦慮中」提示了作者的思路,稍加歸納整理,可得答案「收穫季節還兩手空空」。

三、仔細品味散文的語言。

散文的語言描寫細膩,表達深刻,內涵豐富。高考散文閱讀命題有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對散文中負載資訊量大、內容含蓄、意義深刻、表現力強的語言進行鑑賞。鑑賞散文的語言,只有聯絡文章的主旨,根據上下文的具體語境,細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確理解其中的含義。

這也是閱讀散文的基礎。

例如202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作者開頭說:「開門和關門是人生中含義最深的動作。」請根據文意,寫出「開門」和「關門」的含義。

《門》這篇散文賦予「門」以象徵意義,寫出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悟。要解答「開門」和「關門」的含義,就必須通觀全文,理清文章的脈絡,找出相關的資訊。文中說「每一扇門的關閉就意味著一個結束」,據此可以直接概括出「關門的含義是意味著一個結束」。

而關於「開門」的含義,相關的句子很多,如「它包含著某種未知的情趣,某種進入新的時刻的感知和人類繁瑣儀式的一種新形式」,「它包含著人間至樂的最高閃現,即使在悲傷之際,一扇門的開啟也許會帶來安慰……」,但歸納起來,「開門」的最主要的含義是「預示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新的發展」。

四、正確鑑賞散文的表達技巧。

散文的寫作,一般都很講究表現手法的恰當運用,如借景抒情、寓情於景、託物言志、欲揚先抑、烘托對比、虛實相生、象徵手法、修辭技法等等,這些手法的巧妙運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更加鮮明突出。高考試題通過對這些技巧的鑑賞,可以直接透視學生的閱讀品位。所以,閱讀散文還要注意鑑賞常見表達技巧的表達效果。

例如202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2題: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2)第六段的結尾改用了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這道題就是考查學生對散文表達技巧的初步鑑賞的。《長城》這篇散文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在於將長城擬人化,便於作者直接與長城對話,便於作者抒發感情。至於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是因為「它」之前說的是「由是人們發現:

邊牆是屏障,紫塞不再嶔奇」,這裡變換了視角,是通過人的眼光來看長城,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所以這種變換是自然而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精心組織符合要求的答案。

高考散文閱讀試題,一直以主觀性測試為主,題型基本不變,每年只在所考查的知識點上略有不同。從試題的要求和要求回答的問題看,難度在逐步降低,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多數問題的答案在原文中都有照應、有暗示,甚至直接暗示。這就告訴我們,回答問題要善於從原文中抽取關鍵語句,並根據題目要求進行適當整合,這樣才有可能寫出精練確切的、符合要求的答案。

例如2023年高考語文試卷第21題:本文第四段寫了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浮海遠遊的潮流,並讚頌他們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獻,與祖國休慼相關。請你結合鄉土情結,分析這樣寫的作用和好處。

此題重點考查學生散文閱讀的綜合分析能力,有一定的難度。學生首先要能從原文第一段中找出「鄉土情結」的定義:「每個人的心裡……都不會使這種感情褪色。

」第二步要能提煉出海外遊子與鄉土情結關係的幾點交叉:一個是離開故鄉的「時間因素」,一個是海外的「空間阻隔」,一個是對故鄉思戀感情的「久而彌篤」。這就是答案中的第二點:

「具體說明鄉土情結不因時間的悠遠(歷史)和空間的阻隔(地理)而褪色。」不過,要寫出答案中的另外兩點,還必須考慮結構、主題等方面的情況。

文章常見的線索有幾種

8樓:默默她狠傷

1、以人物為線索:如《背影》以父親的背影為線索。

2、以事情為線索:如《皇帝的新裝》的情節發展的線索是:(皇帝)愛新裝——做新裝——看新裝——穿新裝——展新裝。

3、以物品為線索:例如:《燈市口的兔兒爺》中「這篇文章的線索兔兒爺。

兔兒爺做燈很有辦法;兔兒爺給平兒補好破帽子;兔兒爺每天教平兒唸詩;市場啟用後,兔兒爺離開,臨走給平兒留了一個畫著自己面孔的兔子燈。

4、以地點為線索:《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分析線索。文章題目「從……到……」就可以看出文章所寫之人、所敘之事是以地點的轉移來組織材料的。

像這樣以由一個地點到另外一個地點的轉移為線索來寫出人物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很多,文中人物活動的空間很大,地點的轉換很具體而且明顯,至少變換的地點有兩個或兩個以上。

5、以時間為線索:如《藤野先生》以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為敘事線索組織材料。

6、以感情為線索:主要以作者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線索;事件線索,是以某個中心事件或人物的行為活動為線索。

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文言文中表示時間的四個詞語

表示一會兒以後的 無何未幾 既而俄而 表示忽然的 倏忽忽 這是一些中國傳統的關於時間的說法 子時 夜半,又名子夜 中夜 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 雞鳴,又名荒雞 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 平旦,又稱黎明 早晨 日旦等 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

古文中表示學校的詞是什麼,請問古文中表示學校的詞是什麼私塾除外?

古代帝王學習之地叫明堂 周王朝為貴族子弟所設的大學叫辟雍 鄉學叫庠,即地方所辦學校 國家設立的學校叫國學 官府設立的學校叫官學 對兒童進行教育的地方叫蒙館 漢朝稱呼 國學 為 太學 古文中表示 學校的詞是什麼 歲 年。捕蛇者說 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期年 滿一年。鄒忌諷齊王納諫 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

古文中表示不要的字,古文中表示不公平的字

同 否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古文中表示不公平的字 偏 偏私 不公正 不公平。王道蕩蕩,不偏不黨 王道平平,不黨不偏。墨子 兼愛下 私,假借為 厶 私人的 自己的。與 公 相對諸葛亮在 出師表 中有 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3.阿,迎合,偏袒 附。其所好。諛逢迎。玄 墨 黝 黮 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