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故事

2021-03-03 22:20:44 字數 4212 閱讀 4201

1樓:和諧吧管理

讀過這樣一則小故事: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

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我則未敢苟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式去做。《詩經·大雅》的《思齊》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之語,意思就是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試想,一個不願掃屋的人,當他著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因為這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掃屋之類。

於是這事業便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築一樣,華而不實,連三四級**也經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這又使我想起許多老師曾經說過的學習基礎問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重視鑽研一些綜合繁雜的大題 ,而不知不覺地放棄了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 ,後悔也不能夠挽回失去的時間,便只有從頭鞏固,印象卻淡多了。

我受這種思想的危害已不淺,因而對「掃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發覺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這些都說明了沒有平日的積累,縱然有最好的命運降臨到他頭上,他也只能手足無措地眼望它擦肩而過,那將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所以我們必須先會「掃屋」,分清楚應先掃地還是先灑水,抑或是先拖地板;這樣,在「掃天下」時,你才會知道哪些是應該馬上解決的,哪些事可以暫緩,甚至放棄。

我們敬愛的***堪稱欲掃天下而先掃一屋的代表 ,他從小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巨集偉目標 。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學習成績是一流的,社會活動是廣泛的。他辦過報紙,寫過文章,做過洋洋萬言的演講 ,有過人的口才與機敏,這些對於他日後出任總理時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說有相當大的影響。

假若他沒有當年腳踏實地的「掃地」工作,那麼,當他面對一個6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局勢,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他能夠當好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嗎 ? 這說明***「掃天下」的光輝革命業績與他早年的「掃屋」工作是分不開的。

「掃屋」與「掃天下」一脈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掃天下」又怎麼能排斥「掃一屋」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故事!!!我要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老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關於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傳說。據說老子的母親理氏有一天正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

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理氏懷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

這男孩一生下來就白眉白髮,白白的大絡腮鬍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對母親說:

「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後來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這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職,因為這個緣故,老子知識淵博,在當時名聲很大。孔子年輕時曾經專門拜訪過老子,向他請教周朝的禮儀。

老子寫過一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名字是《道德經》。書中講了很多能啟發人的道理。老子說: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說,雙臂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芽開始長成的;很多層的高臺,是從第一筐泥土開始壘起來的;千里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才能走完的。在這裡,老子用生動的事例,說明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發展變化的。

後人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為成語,比喻事情總是從頭開始,逐步發展的。

3樓:海曉朝陽

老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關於他的名字有很多有趣的傳說。據說老子的母親理氏有一天正在村頭的河邊洗衣服,忽見上游飄下一個黃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樹枝將這個拳頭大小的黃李子撈了上來。

到了中午,理氏又熱又渴,便將這個李子吃了下去。從此,理氏懷了身孕。理氏懷了八十一年的胎,生下一個男孩。

這男孩一生下來就白眉白髮,白白的大絡腮鬍子。因此,理氏給他取的名字就叫「老子」。老子生下來就會說話,他指著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樹,對母親說:

「李就是我的姓。」

老子後來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的官。這是一個管理藏書的官職,因為這個緣故,老子知識淵博,在當時名聲很大。孔子年輕時曾經專門拜訪過老子,向他請教周朝的禮儀。

老子寫過一本只有五千字的書,名字是《道德經》。書中講了很多能啟發人的道理。老子說: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是說,雙臂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幼芽開始長成的;很多層的高臺,是從第一筐泥土開始壘起來的;千里遠的路程,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才能走完的。在這裡,老子用生動的事例,說明事物都是從小到大發展變化的。

後人將「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作為成語,比喻事情總是從頭開始,逐步發展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事例

4樓:茅舍賣酒翁

讀過這樣一則小故事:東漢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齷齪不堪。其父之友薛勤批評他,問他為何不打掃乾淨來迎接賓客。

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反駁道:

「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仔細一想,陳蕃之所以不掃屋,無非是不屑而致。胸懷大志,欲「掃除天下」固然可貴,然而一定要以不掃屋來作為「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的表現,我則未敢苟同。

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正所謂集腋成裘,必須按一定的步驟程式去做。《詩經·大雅》的《思齊》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之語,意思就是先給自己的妻子做榜樣,推廣到兄弟,再進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國。試想,一個不願掃屋的人,當他著手辦一件大事時,他必然會忽視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因為這對於他來說也不過是掃屋之類。

於是這事業便如同一座沒有打好地基的建築一樣,華而不實,連三四級**也經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這又使我想起許多老師曾經說過的學習基礎問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往往重視鑽研一些綜合繁雜的大題 ,而不知不覺地放棄了基礎知識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 ,後悔也不能夠挽回失去的時間,便只有從頭鞏固,印象卻淡多了。

我受這種思想的危害已不淺,因而對「掃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發覺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機遇只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這些都說明了沒有平日的積累,縱然有最好的命運降臨到他頭上,他也只能手足無措地眼望它擦肩而過,那將是多麼遺憾的事啊!

所以我們必須先會「掃屋」,分清楚應先掃地還是先灑水,抑或是先拖地板;這樣,在「掃天下」時,你才會知道哪些是應該馬上解決的,哪些事可以暫緩,甚至放棄。

我們敬愛的***堪稱欲掃天下而先掃一屋的代表 ,他從小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巨集偉目標 。在他的青少年時代,學習成績是一流的,社會活動是廣泛的。他辦過報紙,寫過文章,做過洋洋萬言的演講 ,有過人的口才與機敏,這些對於他日後出任總理時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說有相當大的影響。

假若他沒有當年腳踏實地的「掃地」工作,那麼,當他面對一個6億人口的泱泱大國,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局勢,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天災人禍,他能夠當好日理萬機的國家總理嗎 ? 這說明***「掃天下」的光輝革命業績與他早年的「掃屋」工作是分不開的。

「掃屋」與「掃天下」一脈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掃天下」又怎麼能排斥「掃一屋」呢?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真正含義是?

5樓:米格戰鬥機

意思是事情是從頭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逐步進行。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從點滴的小事做起,逐步進行的。再艱難的事情,只要堅持不懈的行動必有所成。

出自——春秋戰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四章》。

原文: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壘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譯文:合抱的大樹,生長於細小的萌芽;九層的高臺,築起於每一堆泥土;千里的遠行,是從腳下第一步開始走出來的。

6樓:忘川有鯨魚怪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謂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

走一千里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比喻事情是從頭做起,逐步進行的。再艱難的事情,只要堅持不懈的行動必有所成。

7樓:

偉大的旅程也是一步一步走完的,如果沒有積累就做不成大事。

8樓:匿名使用者

沒有足下之物,你可能都出不了家門…光腳走不遠,飛機馬車遊玩天下

9樓:呢喃

有在遠大的抱負也要從身邊的小事開始做起

10樓:匿名使用者

做事是一步步開始的, 只要堅持不懈,任何事情都能做成

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意思相近的格言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功到自然成 1.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2.不積矽步,何以至千里。3.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4.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5.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6.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7...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有異曲同工之處是那首詩

冰凍抄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襲非一日之功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行百里路者半九十。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鍥而舍之,朽木不折 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曹操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螣蛇乘霧,終為土灰。老...

幹裡之行的下一句是什麼,千里之行的下一句是什麼?

答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下角 採納答案 千里之行,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下一句是什麼 前一句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後一名是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斜陽寒草帶重門,苔翠盈鋪雨後盆,玉是精神難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