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除以45編故事,2045講一個數學故事

2021-03-04 05:14:09 字數 4810 閱讀 4215

1樓:南方飛虹

解答可以編寫題目如下

一個工人4天可以加工20個零件,那麼他一天可以加工多少個零件?

20÷4=5講一個數學故事

2樓:宇宙無窮

今天,兔媽媽去集市上買回20個蘿蔔,分給他的四個孩子,每個孩子平均應該分得幾個?你能幫兔媽媽分一分嗎?(拿出準備好的蘿蔔模型,讓孩子分一分)讓孩子理解20除以4等於5。

數學小故事20字五個

3樓:筱鳶

數學小故事——找零錢

一家手杖店來了一個顧客,買了30元一根的手杖.他拿出一張50元的票子,要求找錢.

店裡正巧沒有零錢,店主到鄰居處把50元的票子換成零錢,給了顧客20元的找頭.

顧客剛走,鄰居慌慌張張地奔來,說這張50元的票子是假的.店主不得已向鄰居賠償了50元.隨後出門去追那個顧客,並把他抓住說:「你這個**,我賠給鄰居50元,又給你找頭20元,你又拿走了一根手杖,你得賠償我100元的損失.」

這個顧客卻說:「一根手杖的費用就是鄰居給你換零錢時你留下的30元,因此我只拿了你70元.」

請你計算一下,手杖店真正的損失是多少?這裡要補充一下,手杖的成本是20元.如果這個顧客行騙成功,那麼共騙得了多少錢?

2、故事:猴子撈帽

一群猴子在井旁玩,一陣風將一隻猴子的帽子吹到井裡,他招呼來18個小夥伴,從井上方的鬆上一個接一個去撈帽子,有4只猴子沒有上樹,就撈著了帽子,問:是幾隻猴子上樹下井接在一起把帽子撈上來的?

3、故事:蝸牛何時爬上井?

一隻蝸牛不小心掉進了一隻枯井裡,它趴在井底上哭起來,一隻癩**過來,翁聲翁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這裡只能在這裡生活了。我已經在這裡生活了許多年了。

蝸牛望著又老又醜的癩**,心裡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裡。

」蝸牛對癩**說:「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裡,我一定要爬出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紀。

又揹負著這麼重的殼,怎麼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終於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

「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想著想著不知不覺睡著了,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以睡覺,他心裡一驚:「我怎麼離井底這麼近?

」原來,蝸牛睡著以後,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咬牙,又開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蝸牛又滑下來4米,就這樣,爬呀爬,滑呀滑,最後堅強的蝸牛終於爬上了井臺。聰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來蝸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臺的嗎?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日常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比如說:買菜、賣才算多少錢...... 下面是幾個關於數學的小故事。 1、高斯級數小朋友們你們可知道數學天才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嗎?

高斯在小學二年級時,有一次老師教完加法後想休息一下,所以便出了一道題目要求學生算算看,題目是: 1+2+3+4.........+96+97+98+99+100=? 本以為學生們必然會安靜好一陣子,正要找藉口出去時,卻被高斯叫住了!

原來呀,高斯已經算出來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怎麼算的嗎?高斯告訴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將1加至100與100加至1;排成兩排想加,也就是說:

1+2+3+4+............+96+97+98+99+100+ 100+99+98+97+96+............+4+3+2+1 =101+101+101+............+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個101,但算式重複兩次,所以把10100除以2便得到答案等於5050。 從此以後高斯小學的學習過程早已經超過了其他的同學,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後的數學基礎,更讓他成為——數學天才。 2、雞兔同籠你聽說過「雞兔同籠」的問題嗎?

這個問題,是我國古代著名趣題之一。大約在2023年前,《孫子算經》就記載了這個有趣的問題。書中是這樣敘述的: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各幾何?這四句話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雞兔同在一個籠子裡,從上面數,有35個頭;從下面數,有94只腳。

求籠中各有幾隻雞和兔? 你會解答這個問題嗎?你想知道《孫子算經》中是如何解答這個問題的嗎?

解答思路是這樣的:假如砍去每隻雞、每隻兔一半的腳,則每隻雞就變成了「獨角雞」,每隻兔就變成了「雙腳兔」。這樣,(1)雞和兔的腳的總數就由94只變成了47只;(2)如果籠子裡有一隻兔子,則腳的總數就比頭的總數多1。

因此,腳的總只數47與總頭數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數,即47-35=12(只)。顯然,雞的只數就是35-12=23(只)了。 這一思路新穎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數學家讚歎不已。

這種思維方法叫化歸法。化歸法就是在解決問題時,先不對問題採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將題中的條件或問題進行變形,使之轉化,直到最終把它歸成某個已經解決的問題。 3、數學優秀小故事:

門開啟了,進來的是一個年輕的小夥子。劉建明先生請他坐下,小夥子自我介紹說:「我是內地的導遊,叫於江,這次我帶領了個旅遊團到香港來旅遊,聽說您的大酒店環境舒適,服務周到,我們想住你們酒店。

」 劉建明先生連忙熱情地說:「歡迎,歡迎,歡迎光臨,不知貴團一共有多少人?」 「人嘛,還可以,是個大團。

」 劉建明先生心裡一陣驚喜:一個大團,又一筆大生意,真是太好了。作為一名導遊,於江看出劉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記上心來,慢條斯理的說:

「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們團的人數,我們就住您們大酒店了。」 「您請說吧。」劉建明先生自信的說。

「如果我把我的團平均分成四組,結果多出一個人,再把每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再把分成的四個小組平均分成四份,結果又多出一個人,當然,也包括我,請問我們至少有多少人?」 「一共多少呢?」劉建明先生馬上思考起來,他一定要接下這筆生意,「沒有具體的數字,應該如何下手呢?

」他不愧是精明的生意人,很快就知道了答案:「至少八十五人,對不對?」 於江先生高興地說:

「一點都不錯,就是八十五個人。請說說你是怎麼算的?」 「人數最少的情況下是最後一次四等分時,每份為一人,由此推理得到:

第三次分之前有1×4+1=5(人),第二次分之前有5×4+1=21(人),第一次分之前有21×4+1=85(人)」 「好,我們今天就住這裡了。」 「那你們有多少男的和女的?」 「有55個男的,30個女的。

」 「我們這兒現在只有11人的房間,7人、5人的房間,你們想怎麼住?」 「當然是先生您給安排了,但必須男女分開,也不能有空床位。」 又出了個題目,劉建明還從沒碰到過這樣的客人,他只好又得花一番心思了。

冥思苦想之後,他終於得出了最佳方案:男的兩間11人房間,四間7人房間,一間5人房間;女的一間11人房間,兩間7人房間,一間5人的,一共11間。於江先生看了他的安排後,非常滿意,馬上辦理了住宿手續。

一樁大生意做成了,雖然複雜了點,但劉建明先生心裡還是十分高興的。

5樓:匿名使用者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求4到5個名人讀書的故事,20-30字左右就夠了。

6樓:匿名使用者

名人讀書的故事1、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裡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

家裡沒有錢買燈油,怎麼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牆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

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後來做了宰相。

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設法堅持學習的精神。

名人讀書的故事2、懸樑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樑上,一頭繫著頭髮。

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後來,他終於成為儒學大師。

戰國時的蘇秦因為遊說秦國失敗,家裡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後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後人將兩人的事蹟合在一起,用「懸樑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名人讀書的故事3、李白的故事

李白小時候很貪玩,經常逃學。一次,他從學堂跑出來,到河邊玩,看到一位老婆婆正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來磨去,李白很驚訝,就問老婆婆磨鐵棒做什麼。老婆婆說:

「我在磨針。」李白又問「這麼粗的鐵棒何時能磨成針呢?」老婆婆說:

「只要有恆心,鐵棒一定能磨成針。」李白聽完很慚愧,從此刻苦學習,終於成為偉大的詩人。

名人讀書的故事4、映雪夜讀

孫康,晉代京兆(今河南洛陽)人,官至御史大夫。

孫康幼時酷愛學習,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他想夜以繼日攻讀,可家中貧窮,沒錢購買燈油。一到天黑,便沒有辦法讀書。

特別到了冬天,長夜漫漫,他有時輾轉很久,難以入睡。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白天多看書,晚上睡在床上默誦。

一天夜裡,他一覺醒來,忽然發現從窗外透進幾絲白光。開門一看,原來下了一場大雪。屋頂白了,地上白了,樹上也白了。

整個大地披上一層銀裝,閃閃發光,使他眼花繚亂。他站在院子裡欣賞銀裝素裹的雪後美景,忽然心中一動:映著雪光,可否讀書呢?

他急急忙忙跑回到屋裡,拿出書來對著雪地的反光一看,果然字跡清楚,比一盞昏黃的小油燈要亮堂得多呢!

從此孫康不再為沒有燈油而發愁。整個冬天,他夜以繼日地讀書,不怕寒冷,也不感到疲倦,常常一直讀到雞叫。即使是北風呼號,滴水成冰,他也從來沒中斷學習。

功夫不負有心人,孫康砥礪求進,學有大成,終於成為一位很有名望的學者。

名人讀書的故事5、素龍圩的建立人黃世臣

素龍圩建於明朝崇禎十五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建立人為黃世臣。

黃世臣,字起白,號覺虛,素龍鎮上池岡人。世臣家貧嗜學,少年時養鴨為生,在田裡放鴨期間,經常手不釋卷,邊放鴨,邊讀書。由於勤奮好學,明萬曆三十五年,考進「歲貢」,並被委任為江南婺源縣縣丞。

由於政績顯著,以後世臣又先後被提為雲南易門縣知縣、尋攝昆陽州篆、雲南通安州知州。

數除以1商是多少,一個數除以1,商是多少

一個數除以1,商 這個數。例如 2 1 2,4 1 4,78 1 78,90 1 90,1283 1 1283.所以無論什麼時候,只要除數為1,商 被除數。除法運算性質 被除數擴大 縮小 n倍,除數不變,商也相應的擴大 縮小 n倍。除數擴大 縮小 n倍,被除數不變,商相應的縮小 擴大 n倍。被除數連...

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4也餘2,這個數最小是多少

由題意得,這個數最小是14 3 4 12 也就是這個數除以12的倍數餘2,那麼最小就是12 2 14 分析 把 除以3餘2,除以4餘3,除以5餘4 理解為除以3差1,除以4差1,除以5差1,即這個數至少是3 4 5的最小公倍數少1,因為3 4 5三個數兩兩互質,這三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即這三個數的連乘...

數除以4,商是9餘數可能是,一個數除以4,商是9餘數可能是

一個數除以4,商是9餘數可能是 0 1 2 3 解析 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中,餘數一定要小於除數,當整除時,餘數是0 也就是沒有餘數。除數是4,則餘數可能是0 1 2 3 一個數除以4,商是9餘數可能是 1,2,3 1 2 3 一個數除以4商是9餘數最大這個數是多少 一個除法有餘數 則餘數必須小於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