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誡子書》,諸葛亮為什麼寫這封家書

2021-03-04 04:27:33 字數 3061 閱讀 1321

1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

要學得真知必須使身心在寧靜中研究**,人們的才能是從不斷的學習中積累起來的;如果不下苦工學習就 不能增長與發揚自己的才幹;如果沒有堅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學業成功。縱慾放蕩、消極怠慢就不能勉勵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險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節操高尚。如果年華與歲月虛度,志願時日消磨,最終就會像枯枝落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

這樣的人不會為社會所用而有益於社會,只有悲傷地困守在自己的窮家破舍裡,到那時再悔也來不及了。(

諸葛亮的誡子書中,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的用意是告誡他兒子要注意【 】,勉勵他【 】

2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寫這封家書用意是告誡兒子要注意珍惜光陰,勉勵他刻苦勤奮

3樓:檻外隱士

(淡泊寧靜)(立志勤學)

<<誡子書>>的作者諸葛亮,這封家書寫給誰,目的是什麼

4樓:雲秋子

誡子書是諸葛亮晚年時對兒子諸葛瞻寫下的「家書」,教育兒子要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學以廣才,珍惜光陰,務求「接世」。

仔細閱讀《誡子書》一文,說說諸葛亮寫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告訴兒子要修身養性,生活節儉,從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6樓:陽光he清水

本文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淫慢和險躁。讓他的兒子懂得恬淡寡欲,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能平和安靜就不能實現自己遠大的目標。

7樓:春雨綿綿

《誡子書》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

諸葛亮寫《誡子書》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來是三國時期著源

名政治家諸葛亮54歲臨終前

bai寫給8歲兒子諸葛瞻的一du

封家書zhi,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

dao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諸葛亮對其一生的總結。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言中。

通過這些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如此深切。後人有留存有多篇《誡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韜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本文選自《諸葛亮集》。(題目是後人加的)

9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10樓:匿名使用者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內修身養性要從淡容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11樓:匿名使用者

以一個過來人對晚輩的教導,教育子女淡泊名利,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諸葛亮寫誡子書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麼?

12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從下面的文字中總結出答案: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

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雙重否定」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諸葛亮運用了《邏輯學》中的「否定之否定規律」來強調他要表達的「淡泊以明志,寧靜而志遠」。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話。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13樓:臨表涕零耳

教他不能陪伴在身邊的兒子諸葛瞻做人的道理,學習的方法,希望他不要虛度光陰,要勤學勵志,修身養性,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對這個社會做出貢獻

14樓:尹沙

主要是希望他的兒子能夠活得更加豁達

15樓:柳春泉恩

《誡子書》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16樓:佘恩宰父沛珊

《誡子書》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長,言簡意賅,主旨是勸勉

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對比鮮明。

17樓:習運禰嘉榮

1是教育孩子

2是明志

18樓:伍可欣尋煙

以一個過來人對晚輩的教導,教育子女淡泊名利,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

諸葛亮的誡子書給後輩留下了什麼,諸葛亮的誡子書給後輩留下了什麼?

為後世歷代學子樹立了修身立志的榜樣 誡子書三國時期 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有道德修養的人,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

《誡子書》是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家書,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怎

誡子書 是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家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的 誡子書 這既是諸葛亮一生經歷的總結,更是對他兒子的要求。在這裡諸葛亮用的是 雙重否定 的句式,以強烈而委婉的語氣表現了他對兒子的教誨與無限的期望。用現代話來說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

《誡子書》諸葛亮提出的「君子之行」包括那幾點

君子之行 諸葛亮在 戒子篇 裡說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釋義 君子的行為以寧靜來修繕自身,以儉樸來淳養美德,非淡泊不能明晰志向,非寧靜不能 遠矚。總結為 1 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2 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3 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