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占卜師豆豆
中醫四大流派也稱為金元四大家。分別為劉完素、張從正、李杲、朱震亨。
1、劉完素
劉完素(西元1100一1200),字守真,河間人,故世稱劉河間,北宋末至金章宗年間敬搭,因母病不治發憤學醫,從《內經》病機19條闡發病多從火化,故稱為火熱派的代表人物,藥喜用寒涼,對後世溫病學派影響較大。一生著述頗豐亮枝拿,傳世有《河間六書》等。
2、張從正
張從正(西元1156一1228),字子和,號戴人。睢州考城人。私淑劉河間,但治病以攻邪為主,對汗、吐、下三法有獨到見解,成為攻下派的代表人物,傳世之作有《儒門事親》等,因其善治急證,故推為四大家之首。
3、李杲
李杲(西元1180一1251),字明之,號東垣,河北真定人,師從《醫學啟源》作者,易水學派創立搭畢者張元素(字潔古)。注重臟腑功能的調節,而以脾胃為中樞,成為脾土派的創始人。傳世有《脾胃論》等。
4、朱震亨
朱震亨(西元1281一1358),字彥修。騖州義烏人,因其居前有一溪流,名丹溪。故世人尊其為丹溪先生。
學術觀點認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善用滋陰之法,被後世視為滋陰派創始人。傳世之作有《格致餘論》,《丹溪心法》等。
中醫分為四大流派是哪些?
2樓:天策府品牌創意
中醫地方四大醫學流派:
江西的「旴江醫學流派」、安徽的「新安醫學流派」、江蘇的「孟河醫學流派」、廣東的「嶺南醫學流派」。
3樓:帳號已登出
1.劉完素(西元1110-1200)金時河北省河間縣人,人稱劉河間。劉氏提出「降火益水說」。主張六氣(風、寒、暑、溼、燥、火)皆從火化。
認為**以火熱為多,提倡火熱學說。提出的**原則是:降心火,益腎水。
用藥多屬寒涼,故人稱他為「寒涼派」。他的代表著作有《素部玄機原病式》。
2.張子和(西元1156-1228)金時河南人,提出「邪去正安說」。他認為病邪來自外,或從內生,均須祛邪為主,邪去則正安,不可畏攻而養病。張氏在**上善於運用汗、吐、下三法,尤其注重下。
尤其注重下法,故人稱之為「攻下派」著有《儒門事親》。
3.李東垣,又名李杲(西元1180-1251)元時河北定縣人,提出「胃氣為本說」。主張脾胃健全、則不易生病,既是生了病也易於治好,發明了「補中益氣」即補脾益胃的**方法。因此後人稱李氏為「補脾派」。
李氏的代表著作有《脾胃論》等。
4.朱丹溪、名震享(西元1281-1358)元時浙江人。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因而在**上注意滋陰,後人稱之為「滋陰派」著有《局方發揮》等。
希望我的答覆能讓您滿意。
中醫理論博大精深,你知道中醫的七大流派嗎?
4樓:美倪倪影視娛樂
我知道中醫。
發展中的七大流派。
傷寒學派:創立於東漢之際。漢代醫家將理論與方藥熔於一爐,著《傷寒論》,奠定了學辨證論治的基礎,專門**傷寒雜病的診療規律。
5樓:樂樂在此呢
知道,七大流派分別有傷寒學派,寒涼學派,易水學派,攻邪學派,補土學派,溫補學派,溫病學派。
6樓:不爽的爽朗菌
傷寒學派,寒涼學派,易水學派,攻邪學派,補土學派,滋陰學派,溫補學派,溫病學派。這就是中醫的七大流派。
7樓:阿樂秋季雨
中醫的七大流派分別是匯通、溫熱、醫經、傷寒、河間、經方、易水、這七大流派所指的辯證都是不同的。
8樓:網友
流派越多,越說明了中醫藥可以「亂」來。只要你會運用中草藥就行。「流派」只是為自己的用藥做辯解罷了。
而療效是唯一標準!!
中國剪紙有哪些流派,中國剪紙三大流派
三大流派 山東民間剪紙 山東民間剪紙從造型風格上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渤海灣區域粗獷豪放的風格,與黃河流域其他省份的剪紙一脈相承。一類則是更有特點的山東膠東沿海地區以線為主,線面結合的精巧型剪紙,它似乎與山東漢代畫像石細微繁縟的風格一脈相承,以其花樣密集的裝飾手段,使單純爽快的外型更飽滿豐富。山東膠東...
龍眼木雕的三大流派,福建龍眼木雕有哪些三大流派?
象園流派 又稱柯派 人物刻劃注重神韻,衣紋線條柔順飄逸 動物作品豐富多姿 人物面具為一枝獨秀。傑出藝人有柯傳鍾 柯世仁 柯慶元等。柯世仁傳世之作有 男觀音像 等,柯慶元以具有故事情節的活動作品轟動藝壇。大阪流派 又稱陳派 以人物雕刻為主,在傳統木胎貼金的 金佛體 基礎上發展起來,吸收戲劇人物的舞臺藝...
什麼叫麵食主義,麵食三大流派是什麼
食主義者在我們宿舍就是窮人的代名詞,當然我們宿舍幾個人都是不大不小的窮人,只是麵食主義者特指我.我特別愛吃麵食,大一時舍友很吃驚我對面食的痴情度,她們都擔心我把自己吃成花捲饅頭或是包子之流的東東,所以在起綽號時賜了我個 蟹肉包 可能是怕我五行裡缺這個吧,呵呵,很溫馨的記憶.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愛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