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皆空是那四大啊

2021-03-04 07:13:08 字數 1570 閱讀 3322

1樓:百度使用者

不懂佛法的人,他會脫口而出地告訴你∶「空了酒、色、財、氣,就是四大皆空嘛!」

其實,這與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因為佛教所講的四大,是指「地、水、火、風」的四大物質因素。

因為佛教源於印度.印度古老吠陀文明中已有

"四大"「地、水、火、風」的記載了

2樓:百度使用者

約在公元2、3世紀,印度大乘佛教形成了最初的派別——「空宗」。

大乘空宗也叫做「中觀學派」,創立者是龍樹(約公元150一250年)和提婆(約公元170一270年)師徒二人。

大乘空宗是由於批判小乘「有部」的思想而形成的。佛教把現象世界分為兩類:一類叫做「心法」,即精神或心理為要素,包括「受」、「想」、「行」、「識」,另一類叫「色法」,即物質的要素,包括地、水、火、風。

小乘有部主張心法與色法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時間裡都有其實體。大乘空宗反對這一觀點,根據《大品般若經》等大乘經典,龍樹著《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提婆著《百論》,系統地建立了「空」的學說,主張世界上一切事物、現象,包括心法和色法都是虛幻不實的,世界的本質就是一個「空」字。佛教用語「四大皆空」,就是大乘空宗理論的具體化。

對「四大皆空」有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四大」,指地、水、火、風。

古印度認為它們是組成宇宙的四種物質要素。小乘有部認為這四種物質要素是有其實體的,分別具有堅、溼、暖、動的屬性。大乘空宗則認為它們都是空的,既然組成宇宙的物質要素都是空的,那麼世界上由它們構成的萬事萬物自然也都是虛幻不實的。

正如《般若經》裡所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意思是:

物質世界就是「空」,「空」就是物質世界。

第二種解釋出自《圓覺經》裡的「四大輪劫」說。大輪劫指的是「土劫」(**等災害)、「金劫」(刀兵之災)、「風劫」(風火之災,也叫「火劫」)、「水劫」(雨澇水溢)。大乘空宗認為,如果把這四大輪劫看破了,視作空洞無物,它們也就不成其為災害了。

大乘佛教傳入我國以後,空宗的理論對中國人的思想意識產生了一定影響,「四大皆空」這一佛教用語也就成為一條成語,用來形容一切都是空虛的。

大乘空宗的出現使佛教在理論上出現了危機,產生了自相矛盾、無法自圓其說的問題:既然一切都是虛幻不實的,那麼佛教所一心追求的涅盤境界是不是虛幻不實的呢?如果說,在萬事萬物中,唯獨涅盤境界是實在的,空宗的理論就出現了漏洞而無法成立。

如果說,涅盤境界也是虛幻不實的,那麼還有誰去追求它?佛教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

為了解決佛教理論的這一危機,約在公元4世紀時,又出現了大乘「有宗」。

大乘有宗也叫做「瑜伽行派」,創始人是無著和世親兄弟3人。根據《解深密經》和《瑜伽師地論》等經典,無著著《攝大乘論》,世親著《二十唯識論》、《三十唯識論》和《大乘百法明門論》,提出了「真如」的真實性和永恆性。真如,是「真正如實」的意思,指無生滅、無變化的永恆真理、最高原理、世界本體。

大乘有宗的這個理論彌補了空宗的不足,為虛無飄渺的涅樑境界找到了理論根據,從而使大乘有宗成為印度佛教的主流。

在公元6世紀的「空有之爭」中,中觀學派因論辯方式的本同分為「應成派」和「自續派」;瑜伽行派也因見解方面的分歧而分為「有相唯識派」與「無相唯識派」。

公元8世紀,中觀學派與瑜伽行派趨向合流,形成了「瑜伽中觀派。

“四大皆空”是什麼意思,佛家所說的四大皆空指的是什麼

佛教用語,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虛的。印度古代認為地 水 火 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佛教稱為四大。佛教中的 四大 主要指佛教術語。指地 水 火 風為四種構成物質的基本元素。謂地 水 火 風四種物體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態,不相紊亂。佛教講四大皆空,是沿用印度固有的思想而再加以深刻化及佛教化的,因為地 水 火...

人生四大樂事,是指那四大樂事人生四大樂事都是什麼?

人生四大喜 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出處 1 神童詩 四喜 作者汪洙,字德溫,北宋晚期人。汪洙九歲時即賦詩,有 神童 之佳稱。汪洙詩才橫溢,他先後寫了不少言絕句詩,都是一些便於孩童記誦的短詩。就有當時的塾師門將汪洙所賦的三十多首五言絕句彙編詮補成集,題為 汪神童詩 神童詩 文...

誰能解釋一切皆是虛幻佛教還有四大皆空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 香 味 觸 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要無我相,無人相,無壽者相,無眾生相,無法相,無非法相,空即色,色即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無為法,無法言明它,來時如雷電,去時似夢幻,無虛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