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球的資料

2023-05-17 18:10:09 字數 3971 閱讀 9971

1樓:楊雅馨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它也經常被稱作世界。英語的地球earth一詞來自於古英語及日耳曼語。

地球已有44~46億歲,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以天的週期旋轉,而地球以近24小時的週期自轉並且以一年的週期繞太陽公轉。迪士尼有同名紀錄片。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住在地球上的人類又常稱呼地球為世界。 地球是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 包括人類。

地球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誕生於億年前, 而生命誕生於地球誕生後的10億年內。

從那以後,地球的生物圈改變了大氣層和其他環境,使得需要氧氣的生物得以誕生,也使得臭氧層形成。臭氧層與地球的磁場一起阻擋了來自宇宙的有害射線,保護了陸地上的生物。 地球的物理特性,和它的地質歷史和軌道,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週期性地持續。

地球預計將在15億年內繼續擁有生命,直到太陽不斷增加的亮度滅絕地球上的生物圈。 地球的表面被分成幾個堅硬的部分,或者叫板塊,它們以地質年代為週期在地球表面移動。地球表面大約71%是海洋,剩下的部分被分成洲和島嶼。

液態水是所有已知的生命所必須的,但並不在所有其他星球表面存在。 地球的內部仍然非常活躍,有一層很厚的地幔,一個液態外核和一個固態鐵的核心。 地球會與外層空間的其他天體相互作用,包括太陽和月球。

當前,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是自轉的倍,這段時間被叫做一恆星年,等於太陽日。

地球的地軸傾斜與軌道平面的垂線傾斜,從而在星球表面產生了週期為1恆星年的季節變化。

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誕生於億年前的月球,造成了地球上的潮汐現象,穩定了地軸的傾角,並且減慢了地球的自轉。大約38到41億年前,後期重轟炸期的小行星撞擊極大地改變了表面環境。

地球的礦物和生物等資源維持了全球的人口。地球上的人類分成了大約200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它們通過外交、旅遊、**和戰爭相互聯絡。人類文明曾有過很多對於這顆行星的觀點,包括神創造人類、天圓地方、地球是宇宙中心等。

西方人常稱地球為蓋亞,這個詞有「大地之母」的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作為一個行星,遠在46億年以前起源於原始太陽星雲。

3樓:飄逸還舒暢的哈士奇

無聊白,老上網查,自己不能動腦筋想啊!

4樓:國足12強賽賽程

地球資料。

地球資料簡介。

如:地球位置.面積…… 注意:是簡介!!!但不能太簡單。

我來答有獎勵。

一條酸菜魚h

2019-05-06聊聊。

地球是圍繞太陽執行的行星,地球的公轉軌道並非是正圓,而是有著500萬公里的起伏變化,日地距離最遠時為15210萬千米,在天文學上這個時候的地球處於遠日點;最近時為 14710萬千米,這時地球處於近日點。

地球赤道半徑千米,極半徑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

地球表面積億平方公里,其中71%為海洋,29%為陸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藍色。

擴充套件資料:地球的誕生與演化。

1、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岩漿組成的熾熱的球,後來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度大的物質向地心移動,密度小的物質浮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個表面主要由岩石組成的地球。

2、太古宙、元古宙時期,地球自向外釋放能量,由高溫岩漿不斷噴發釋放的水蒸氣,二氧化碳等氣體構成了非常稀薄的早期大氣層---原始大氣。隨著原始大氣中的水蒸氣的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水蒸氣凝結成小水滴,再匯聚成雨水落入地表,形成了原始海洋。

3、顯生宙時期,其時限由543ma至今,這一時期生物及其繁盛,地質演化十分迅速,

5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內部的一部分能源來自岩石所含的放射性元素鈾、釷、鉀。它們在岩石中的含量近年來總在不斷地修正,有人估計地球現在每年由長壽命的放射性元素所釋放的能量約為焦耳,與地面熱流很相近,不過這種估計是極其粗略的,含有許多未知因素。

另一種能源是地球形成時的引力勢能,假定地球是由太陽系中的瀰漫物質積聚而成的。這部分能量估計有25×1032焦耳,但在積聚過程中有一大部分能量消失在地球以外的空間,有一小部分,約為1×1032焦耳,由於地球的絕熱壓縮而積蓄為地球物質的彈效能。假設地球形成時最初是相當均勻的,以後才演變成為現在的層狀結構,這樣就會釋放出一部分引力勢能,估計約為2×1030焦耳。

這將導致地球的加溫。地球是越轉越慢的。地球自形成以來,旋轉能的消失估計大約有1.

5×1031焦耳,還有火山噴發和**釋放的能量,但其數量級都要小得多。

地面附近的溫度梯度不能外推到幾十千米深度以下。地下深處的傳熱機制是極其複雜的,由熱傳導的理論去估計地球內部的溫度分佈,常得不到可信的結果。但根據其他地球物理現象的考慮,地球內部某些特定深度的溫度是可以估計的。

結果如下:①在100千米的深度,溫度接近該處岩石的熔點,約為1100~1200℃;②在400千米和650千米的深度,岩石發生相變,溫度各約在1500℃和1900℃;③在核幔邊界,溫度在鐵的熔點之上,但在地幔物質的熔點之下,約為3700℃;④在外核與核心邊界,深度為5100千米,溫度約為4300℃,地球中心的溫度,估計與此相差不多。

內部結構 地球的分層結構基本上是按**波(p和s)的傳播速度劃分的。地球上層有顯著的橫向不均勻性: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的厚度大不相同,海水只覆蓋著2/3的地面。

**時,震源輻射出兩種**波,縱波p和橫波s。它們各以不同的速度向四圍傳播。

6樓:科普

關於地球的冷知識,90%以上的人絕對一個都不知道!你知道幾個?

7樓:手機使用者

地球的基本資料。

在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三顆。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地球大約有46億年的歷史。

不管是地球的整體,還是它的大氣、海洋、地殼或內部,從形成以來就始終處於不斷變化和運動之中。

地球自轉一圈約為23時56分4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轉線速度為每秒465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 1億4千9百57萬3000公里,轉一週需天,公轉平均速度為每秒29.

79公里。黃道與赤道交角為23 度27分,因為有這個角度,自轉和公轉運動的結合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且長短不均、四季變化和五帶(熱帶、南北溫帶和南北寒帶)的區分。地球自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有長期變化、季節性變化和不規則變化。

同時,由於日、月、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各種作用,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一些變化。

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140米,極半徑6357公里,赤道周長為40076公里。地球不是正球體,而是扁球體,或者說,更象個梨狀的旋轉體。人造地球衛星的觀測結果表明,地球的赤道也是個橢圓,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形狀,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約短21公里。

地球內部物質分佈的不均勻性,進一步造成地球表面形狀的不規則性。日、月對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大氣產生潮汐現象。

8樓:焦韻磬

1、人類所居住的這個行星,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為149,597,870公里(1天文單位),在行星中排第三位,它的赤道半徑為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列第五位。

2、地球是一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橢球體。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又圍繞太陽公轉。地球自轉與公轉運動的結合使其產生了地球上的晝夜交替和四季變化(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

同時,由於受到太陽、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氣、海洋和地球內部物質的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地球自轉軸在空間和地球本體內的方向都要產生變化。地球自轉產生的慣性離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兩極向赤道逐漸膨脹,成為目前的略扁的旋轉橢球體,極半徑比赤道半徑短約21千米。地球從原始的太陽星雲中積聚形成一個行星到現在的時間。

目前對地球年齡的最佳估計值為億年通常所說的地球年齡是指它的天文年齡。地球的天文年齡是指地球開始形成到現在的時間,這個時間同地球起源的假說有密切關係。

9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的吸引力很強,有人怪地球的吸引力太強,人從兩三米的地方跳下來就會受傷,腳骨折的樣子,也是,房子就不會被風吹掉,所以地球還是很有用的。地球自轉線由每秒465米,

下面關於地球大小的資料,描述不正確的A地球表面積

赤道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圓圈,其周長約4萬千米,c選項描述不正確 故選 c 下面關於地球大小的資料,描述不正確的 a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b 地球的平均半徑是6 赤道是地球表面最大的圓圈,其周長約4萬千米,c選項描述不正確 故選 c 下列關於地球大小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平均半徑6371千米 b...

地球美麗的,地球美麗的資料

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請問他與其他七個星星兄弟們相比,到底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或區別呢?美麗的地球資料 當然啊。她曾經忍受了行星撞擊,而且還無私地哺育了萬物,不求任何回報,她的美不僅在外表,還在於她的精神 有關地球的資料 關於地球的冷知識,90 以上的人絕對一個都不知道!你知道幾個?地球形成自46億年前...

有關地球知識的,有關地球知識的資料

46億年前,地球誕生了。地球演化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地球圈層形成時期,其時限大致距今4600至4200ma。46億年前誕生時候的地球與21世紀的大不相同。根據科學家推斷,地球形成之初是一個由熾熱液體物質 主要為岩漿 組成的熾熱的球。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的溫度不斷下降,固態的地核逐漸形成。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