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到底有什麼用? 10,對修身的看法?

2023-03-14 04:25:06 字數 1739 閱讀 8137

1樓:匿名使用者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簡而概之的說就是: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條目表現出較強的邏輯性,他們由小到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當然由於它產生於春秋戰國交屆的時期,受了宗法制度的影響很大,但是現在其積極的部分人們領會的主要內涵。

?? 對於人之是善是惡之說,先賢有兩種說法,一為性本善,一為性本惡。誰對誰錯,只是個人理解的問題!

人之生來是為惡,所以需要我們不斷的修身養性!不斷的讓自己少犯錯誤,從另一個方面來看,人犯錯是在所難免,不必苛責!

?? 人在青年,有兩件事情需要做,一為修身養性,二為收斂!至於齊家治國,卻看日後你的造化!

古人的修身養性之道—「靜」、「忍」。古人關於修身養性之道,特別強調一個「靜」字、一個「忍」字。如,諸葛亮即有「非靜無以成學」、「寧靜致遠」等,而曾國藩就非常推崇「忍」的功夫。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古人的所謂「修身養性」,實際上就是通過自我修煉來達到自我完善的一種途徑,就是要把先賢之美德才學化為自身之習性功力。而要「修」要「養」,就首先要能「靜」能「忍」,否則,心浮氣燥,如何修得下去,養得起來?

所以,古人說:「躁心浮氣,淺衷狹量,此八字是進德者之大忌也。去此八字,只用得一字,曰主靜。」「萬事忍為上」等等。足見「靜」、「忍」的重要。

對於年輕人來說,修身養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做得比較到位的話,那麼可能他就沒有朝氣了。但是修身養性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又是很重要的境界。

對修身的看法?

2樓:樂慕蕭記

我覺得修身是一個得做的,它能提高一個人的素養和內涵,咋們中國人都喜歡修內,先修內,是自己有內涵的第一步。

3樓:成靈寒

他,對修身的看法有很多,比如修練瑜伽,跆拳道等等。

4樓:有向日葵的明天

修身養性,磨磨自己的心性。對自身修養很好。

5樓:檸梔

那是一個很不錯的習慣,我們每個人都要注意。

6樓:顧西臨

修身,即為修身養性,諸葛亮曾寫下《誡子書》告誡過自己的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從此可知,修身重在「靜」、「儉」。人生在世,厭倦了塵世的喧鬧之後,就只求一寧靜。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在他們的後半生歸隱,他們也只不過是求一安靜。

「小隱隱於山,大隱隱於市」。陶淵明曾「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比乃修身的一高度!

修身修什麼

7樓:天然槑

修身修什麼?修身其實就是修心,修心很重要,心修不好,身也難以修好。

修心修到什麼程度算修好了呢?這個標準說不好,就好像學無止境一樣,什麼時候是盡頭,什麼時候到了底說不好。

修心修到平和,清靜,遇事豁達,凡事看開想透,不鑽牛角尖,不患得患失,不鬱鬱寡歡……說起來有很多很多表現,這些應該是修心修到一定境界了吧。

心修好了身就能同步跟上。修心修身**去修呢?日常生活中就行,滾滾紅塵諸事煩瑣煩惱,能在這許許多多的雜事雜情雜人中修得百事不擱心不掛心實在不是一樁易事。

大概修到吃飯是吃飯,穿衣是穿衣 ,睡覺是睡覺就算修成功一點了吧。

孩子學藝術到底有什麼用,藝術到底有什麼用?

培訓愛高,提高素質,審美 藝術到底有什麼用?長期以來,藝術在中國 僅僅是茶餘可有可無的東西。我們熟悉很多家長的育子經驗,孩子的時間表上 一切和升學考試無關的東西都去掉,沒有藝術 沒有遊戲,沒交友 沒自由 但影響人一生幸福最重要的東西,沒有讓孩子學,家長可能認為,這樣就能讓孩子獲得希望的人生。我想告訴...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上學到底有什麼用?

讀書沒用,你看看吃飯買菜哪個人用三角尺量規去量的?讀書沒用,你看看那些混的像人像樣的不會外語不是也活的自由自在?如果你就想當個家庭婦女,或就想做個給人打工的,就不要讀書!讀書或者是娛樂或者是為了獲取知識,每個人的出發點都不一樣吧?或許我看這本書是為了寫東西,下本書是為了打發時間,也都不會很一樣吧?還...

讀書到底有什麼用

01 腳步不能丈量的地方,文字可以 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02 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03 我讀過很多書,但後來大部分都忘記了,你說這樣的閱讀究竟有什麼意義?回答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