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火星探索領先中國

2023-03-10 18:20:08 字數 3029 閱讀 2212

1樓:虎踞江南

這是印度**的一面之詞(印度近年來不管做什麼,尤其是高科技領域,總喜歡跟中國比。說好聽點,這是有自信心的表現,說難聽點,其實更是自卑的表現)。再加上某些國家(俄羅斯)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而幫其吹噓,更加助長了阿三們yy的勁頭,所以出現類似「印度火星探索領先中國」的新聞也就不足為奇了。

ps:火星探索屬於航天領域的前沿,而從航天技術的整體水平上來說,印度至少落後中國20年。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哥的嘴炮科技一向遙遙領先於中國。

3樓:匿名使用者

a:可以買這本書來看或者網上**: 叩開宇宙之門--人類探索太空的歷程 b...不僅僅使得中國人的千年飛天夢想變為現實,更重要的是它標誌著在人類探索太空。

印度火箭技術很強大嗎? 為什麼我國一直因為火箭技術在火星探測上受阻,印度卻宣佈要進行火星探測了?

4樓:一顆大楊樹

中國的液體火箭技術非常強,印度的固體火箭技術強,這是由於兩國維度、溫度不同導致的。

印度的固體火箭燃料搞得不錯。因為它是低緯度地區,利用地球自轉可以節省一些燃料,但是它天熱,加註時液氧極易揮發,火箭待機過久非常危險。液氫液氧必須處於超低溫狀態,在熱帶使用成本高。

所以它的導彈在發射臺待機時間短,以至於檢測等各項工作的時間都受到限制,逼得它必須研製固體燃料。「烈火」、「大地」導彈都是固體的,運載火箭也都是固體的。而中國的「長征」系列連助推器都是液體的,這就是固體燃料方面的差距。

你看印度的火箭都特別細長,因為它用這麼多固體燃料就夠了。液體火箭一般要搞得較粗,因為液氧用一部分後,剩下的會晃動,產生很多穩定性問題。所以要短粗以降低重心。

固體燃料表面看並不複雜。一部分是過氯酸氨,這是氧化劑。另一部分是改型的烴基橡膠,一般為端羥基聚丁二烯,它是一種粘合劑和緩燃劑,還有就是鋁粉。

這三種東西里面有很多竅門。比如燃燒速度越快,單位時間產生的氣體就越多。再如,燃料顆粒和固體鑄型內腔的形狀都很複雜,一般我們知道里面像菊花一樣的內腔是空的,這樣燃燒面較大。

固體推進劑中有一些助劑,起著多種多樣的作用,大多屬技術訣竅,要花大量時間和試驗才能調製出來,有些類似石化工業中的催化劑。計算這個腔體截面積的公式也牽扯大量課題。固體推進劑的水平反映一個國家化工的最高水平。

沒有卓越的領軍化學家,特別是高分子化學家、催化劑專家、燃燒理化專家和化學工程專家(否則研究出來也未必能大規模生產),沒有長年的大量實驗資料,沒有豐富的經驗積累,指望短時間的突擊是很困難的。如果把固體推進劑突破,會帶動中國整個精細化工、火炸藥化工、人造橡膠等。晶片是拉動電子工業,複合材料是拉動高分子合成化工等,渦輪葉片是全面拉動冶金工業和應用物理學。

5樓:虛實九變

近日,「月船2號」任務的發射視窗臨近,負責運載「月船2號」的gslv-mkiii火箭也已經在安得拉邦的薩蒂什達萬太空中心發射臺起豎,然而,就在發射前接近一小時的時候,印度太空大國夢又一次「破碎」,火箭遇到了麻煩。

6樓:菲諾飛流

怎麼說了,美國在火星探測上也不是一波三折,經歷多次失敗,而且探測火星的目的不是很明確,所以中國不是很熱衷探測火星,再說你能相信印度的話嗎,他探測火星,還不如說是俄羅斯探測火星!再說火箭的技術可以再導彈上顯現出來,中國的導彈可以打衛星,但是印度可以嗎?俄羅斯目前都沒有進行這樣的實驗,所以中國在等美國探路,等時機成熟,中國一定會探測火星,而且目前已經有這樣的計劃了。

7樓:匿名使用者

三哥的三代機和阿瓊坦克就是例子,不是咱貶低三哥,人家的工業基礎實在是不敢恭維。印度之前還有過太空梭的計劃,也進行過一系列的研製和測試,但是到現在還是沒有做到可以應用的程度。其實這個東西能不能做成是次要的,主要是通過搞這個來進行技術儲備。

咱中國的火箭發動機現在不是很好,但是一直在進步,相信不久的將來就會有很大的發展。

8樓:匿名使用者

印度吹的很強 號稱很牛逼 其實洲際導彈都沒有 你信他就是傻子了 都知道 火箭裝個彈頭就是導彈 如果他火箭牛的話 他的導彈怎麼可能連洲際都算不上 告訴你 萬公里(洲際導彈的標準)換掉彈頭就意味著 是萬公里的火箭 很抱歉 阿三沒有。

印度火星探測器

印度新發射的火星探測器搭載的是什麼火箭?

9樓:影象處理知識庫

pslv-xl極軌衛星運載火箭。

極軌衛星運載火箭高達44米,略矮於日本的h-2b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極軌衛星運載火箭是四節火箭,有固態及液態燃料系統互動使用,第一節為固態推進火箭有138頓重的燃料(htpb),直徑為米,外殼使用馬釘鋼為材料;他擁有六支輔助推進引擎,其中四支在地面就點燃,其他兩支則在空中點燃,每支固態輔助推進火箭都有九噸重,其使用燃料(sttvc)被瀝青完好的包覆在容器內;第二節的燃料被注入在兩個鋁合金槽內,燃料為四氧化二氮及聯氨,重量為41.

5頓(c-5任務只用了頓),也用瀝青防止滾動;第三節有七噸的燃料,使用固態推進劑(htpb),使用凱拉夫合成纖維製成的低角度噴嘴和陀螺儀(+2至-2度以內),控制偏差;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的第四節是有兩個引擎的設計,且使用液態推進劑(甲基聯氨/氮氧化物可釋放氧的液體),極軌衛星運載火箭被反應控制系統控制。酬載的外殼是由奈米碳纖維管所製成,並能將衛星送達地球同步軌道。

極軌衛星運載火箭由位於喀拉拉邦特里凡得琅的維克拉姆薩拉巴伊太空中心(vikram sarabhai space centre,vssc)設計及研發;內部系統則由位於特里凡得琅的isro inertial systems unit (iisu)研製;第二節及第四節的液態燃料推進器則由特里凡得琅的液態推進系統中心(liquid propulsion systems centre,lpsc)所研製,固態燃料推進器由安得拉邦斯里赫裡戈達島的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研製,薩迪什·達萬太空中心亦為火箭的發射地點。

印度原計劃2023年11月發射火星探測器「曼加里安」號,由於火箭推力不夠大,不能直接離開地球大氣層,所以「曼加里安」號需繞地球飛行將近一個月,獲得足夠速度後,再奔赴火星。12月1日,這顆重達1350公斤的火星探測器將脫離地球軌道,踏上為期300天的向火星進軍之旅。預計在飛行6.

8億公里後於2023年9月24日進入這顆紅色星球的軌道。

人類探索火星的歷程,人類探索火星經歷了什麼?

由於火星與地球是近鄰,因此人類對它一直情有獨鍾。自1962年以來的40多年間,美蘇及俄羅斯先後向火星發 34個各類探測器,但2 3的探測器最終 壯志未酬 以失敗而告結束。成功完成任務的航天探測器幫助人們擴大了對火星的認識。就在40年前,部分天文學家還堅持認為,火星表面生長著厚厚的植被。直到上世紀60...

探索火星60年,人類到底獲得了哪些成果

火星的表面地圖目前已較為清晰,火星表面的組成成分還在進一步探索,目前也發現火星的環境是極端惡劣的,最重要的是探測發現火星曾經存在過水,這為以後人類對火星的改造 開發開闢了前景。人類獲取了火星表面的影像,得到了火星土壤的分析,瞭解了火星的天氣情況和環境情況。人類在探索火星的過程中,航天技術取得了很大的...

為什麼科學家會樂此不疲地致力於火星探索,想要把火星變為人類的「第二家園」

火星是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非常關注的一個天體,最關心的問題是 它有沒有生命?究竟能不能把它改造成我們人類的第二個棲息地?其中靠太陽最近的是水星,水星表面年平均溫度是180攝氏度,而且變化範圍很大,晝夜溫差接近600攝氏度。水星就是一個火和冰之間的世界,生命是難以生存的。與水星相比,離太陽稍遠一點 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