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綸的塞下曲中心思想,塞下曲 盧綸主旨

2023-01-24 20:40:22 字數 3687 閱讀 6759

1樓:匿名使用者

盧綸的塞下曲的中心思想是表達對將士們殺敵熱情的讚美。

塞下曲 盧綸主旨

2樓:匿名使用者

盧綸《塞下曲》

作者簡介。盧綸,字允言,唐大曆十才子之一,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市)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曆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後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

出為陝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後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

有《盧戶部詩集》。

概述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語多讚美之意。此為第四首,描寫我軍勝利後慶祝時的場景。

其一鷲翎金僕姑,燕尾繡蝥弧。 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 【譯文】將軍配戴著用鷲鳥的羽毛做成的箭,燕尾形刺繡的旌旗飄帶迎風飄動。

屹立著宣佈新的命令,千營的將士一齊回應。 【註釋】 鷲翎:箭尾羽毛。

金僕姑:神箭名。 燕尾:

旗的兩角叉開,若燕尾狀。 蝥弧:旗名。

獨立:猶言屹立。 揚新令:

揚旗下達新指令。 【賞析】此為塞下曲六首中的第一首。本詩描寫了威武的將軍傳達新命令時的誓師場面,千營軍士的一同回應,正表現出威武的軍容,嚴明的軍紀及大家必勝的信心,讀起來不免被這種雄壯的氣勢所征服。

盧綸的塞下曲表現了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3樓:感性的花火

盧綸《塞下曲》共六首一組,分別寫發號施令、射獵破敵、奏凱慶功等等軍營生活。因為是和張僕射之作(詩題一作「和張僕射塞下曲」),語多讚美之意。

此為組詩的第二首,寫將軍夜獵,見林深處風吹草動,以為是虎,便彎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進一塊石頭中去了。通過這一典型情節,表現了將軍的勇武。

詩的取材,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據載,漢代名將李廣猿臂善射,在任右北平太守時,就有這樣一次富於戲劇性的經歷:

「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鏃,視之石也。因復更射之,終不能復入石矣。

」首句寫將軍夜獵場所是幽暗的深林;當時天色已晚,一陣陣疾風颳來,草木為之紛披。這不但交代了具體的時間、地點,而且製造了一種氣氛。右北平是多虎地區,深山密林是百獸之王的猛虎藏身之所,而虎又多在黃昏夜分出山,「林暗草驚風」,著一「驚」字,就不僅令人自然聯想到其中有虎,呼之欲出,渲染出一片緊張異常的氣氛,而且也暗示將軍是何等警惕,為下文「引弓」作了鋪墊。

次句即續寫射。但不言「射」而言「引弓」,這不僅是因為詩要押韻的緣故,而且因為 「引」是「發」的準備動作,這樣寫能啟示讀者從中想象、體味將軍臨險是何等鎮定自若,從容不迫。在一「驚」之後,將軍隨即搭箭開弓,動作敏捷有力而不倉皇,既具氣勢,而形象也益鮮明。

後二句寫「沒石飲羽」的奇蹟,把時間推遲到翌日清晨(「平明」),將軍搜尋獵物,發現中箭者並非猛虎,而是蹲石,令人讀之,始而驚異,既而嗟嘆,原來箭桿尾部裝置著白色羽毛的箭,竟「沒在石稜中」,入石三分。這樣寫不僅更為曲折,有時間、場景變化,而且富於戲劇性。「石稜」為石的突起部分,箭頭要鑽入殊不可想象。

神話般的誇張,為詩歌形象塗上一層浪漫色彩,讀來特別盡情夠味,只覺其妙,不以為非。

塞下曲這首古詩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4樓:彤彤

《塞下曲》一詩,寫的是將軍雪夜準備率兵追敵的壯舉,表現了將軍們英勇豪邁的氣概。

盧綸的塞下曲其三表現了詩人 的思想感情

5樓:戴醉巧

對於詩人的思想感情和愛留給。

6樓:掌真如

思鄉之情和愛國之情!

7樓:汝運潔

你是什麼學校幾年級班的。

盧綸的塞下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盧倫的塞下曲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邊塞軍人們的讚美。

《塞下曲》組詩共六首,這六首詩通過寫將軍發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懾敵、慶功宴舞、狩獵等場面。盧綸雖為中唐詩人,其邊塞詩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雄壯豪放,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

9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bai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邊du塞軍人們的讚美。

《塞下曲zhi》組詩共六首,這六首詩通dao過寫將軍發令出征、夜巡射虎、雪夜懾敵、慶功宴舞、狩獵等場面。盧綸雖為中唐詩人,其邊塞詩卻依舊是盛唐的氣象,雄壯豪放,字裡行間充溢著英雄氣概,

10樓:匿名使用者

對祖國的熱愛對戰士的讚美。

11樓:尛尛呆瓜

愛國情感, 這是一首描寫我軍勝利後慶祝時的詩。

12樓:匿名使用者

其一其二還有其三,是哪一首啊。

13樓:漂亮的雨喬

哪一首呀?有那麼多首呀!

14樓:

一一關注一段時間了?!

盧綸的《塞下曲》表現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5樓:黑羽

詩歌的起源。

在我們這個詩的國度,幾千年來,詩歌一直是文學史的主流。

詩是怎麼樣產生的呢?原來在文學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鬥爭中的經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聞一多先生考證。

[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生以後,有了文學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

在心為志,發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生的,它的產生遠在文學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考察歌的產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時都讀同一個音:

"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出的[啊]叫作歌。

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後來為什麼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並稱呢?這隻要弄清楚它們的關係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遠遠不夠用了。

於是在歌里加進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生之後,詩與歌的結合又進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二是歌詞,**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就是歌,不配**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

關於詩與歌的結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在聯絡。由於這種情況,後來人們就把詩與歌並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盧綸的塞下曲表達了詩人什麼感情

16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描寫了一個風雪之夜的場景,大致內容是將軍率領一大群軍隊去追趕逃敵,全詩以這種形態把將軍率領一大群軍隊去追趕逃敵的場景寫了出來,表達了詩人讚揚戍邊戰士勇敢頑強的戰鬥精神,也突出了逃敵崩潰慘敗,寡不勝敵場景。

17樓:匿名使用者

《塞下曲》寫的是將軍血液準備率兵追其的壯舉,表現了將士們英勇豪邁的氣概。

盧綸的塞下曲的意思,《塞下曲》唐盧綸其二的意思

盧綸 塞下曲 賞析中國臺灣網 2006年01月16日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賞析盧綸 字允言,河中蒲 今山西水濟 人。大曆十才子 之一。官至檢校戶部郎中。詩多送別酬答之作,也有反映軍士生活的作品。原有詩集已散佚。明人輯有 盧綸集 本詩又題作 和張僕射塞下曲 原詩共為五言絕句...

盧綸中的綸怎麼讀《塞下曲》作者盧綸的綸怎麼讀?

盧綸中的 綸 念 l n 綸是古代官吏系印用的青絲帶。是多音字,有二個讀音,分別為名詞與動詞。l n 1.較粗的絲線,多指釣魚的絲線 垂 釣魚 2.化學纖維的商品名稱。中國暫行規定合成短纖維一律稱作綸。長絲則在末尾加一 絲 字,如錦綸 錦綸絲 滌綸 滌綸絲等。gu n 綸巾 古代一種青絲編織成的頭巾...

盧綸塞下曲的寫作時期塞下曲描寫了什麼時期

朱泚之亂髮生後,咸寧王渾瑊兼河中尹 河中絳慈隰節度使 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鎮守版河中,召盧綸為元權帥府判官。軍營生活,使盧綸詩風較為粗獷雄放,關於軍旅邊塞的詩作,寫得極有生氣。盧綸為判官在渾瑊鎮守河中期間,所以本詩當作於唐德宗貞元初年,很可能就是渾瑊平定李懷光叛亂的貞元元年 回答者 李奉禮 同進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