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在傍晚野望時描繪出了怎樣的景色用了什麼手法

2023-01-12 14:45:14 字數 2590 閱讀 1077

1樓:文史一家人

野望時描繪了一幅山家秋晚圖,秋天的樹沐浴著落日的餘暉,牧童、牛犢、獵馬、獵物。

作者在描寫時候採用了動靜結合的手法,先寫靜景,後寫動景,靜景和動景相結合。在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原文。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餘光。

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諸多獵物迴歸家園。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2樓:千歲鸞觴

1、日暮時分,站於東皋極目遠望,視野十分開闊。秋的手掌撫過每一株樹木,黃葉紛飛,層林盡染。落日西沉,紅霞映天,餘暉鋪灑在每一座山頭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靜穆和安詳。

放牧的人趕著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獵的人牽著馬,馬上馱著獵物也回去了。

描寫手法:白描的手法寫景物,自然樸實;

(景與人)動靜結合,活現一幅濃濃的秋暮晚歸圖。

1.《野望》尾聯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

3樓:睢寧一指禪

《野望》尾聯運用什麼修辭手法?抒發了詩人怎樣的?

——運用(用典)修辭手法。抒發了詩人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

尾聯"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最後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隱逸之士了。

4樓:小笑聊情感

——運用(用典)修辭手法。抒發了詩人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

5樓:匿名使用者

野望 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

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尾聯應是引用,抒發了作者悠閒驚喜,喜愛大自然之情。,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和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人的落寞心緒。

6樓:八戒產權

是比喻「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所以是以風塵‛喻戰爭。

《野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

7樓:

網上已經說得很清楚。

《野望》詩以王績與杜甫所作流傳最廣。王績《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著幾分彷徨,孤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也是現存唐詩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詩。杜甫《野望》詩共有兩首,均表達出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國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懷。

秋天傍晚時分,詩人遙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頗濃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願而歸,不禁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全詩於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

8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由望字著筆,因野望而生愁,國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遠望安史在河北縱橫,加之遲暮多病,報國無門,感慨無限。結句點題並與首句呼應。語言凝練,感情深沉。

(表達了作者救國無望的思想感情!

9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描繪了。是人內心的苦悶和惆悵。抒發了避世隱居的情敘。

寫野望的詩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的

野望 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10樓:troye呵噠

唐代詩人王績的《野望》在尾聯表達的情感:

茫然若失、孤獨無依的情緒。"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這最後兩句完全道出詩人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既然在現實中找不到相知相識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懷伯夷、叔齊那樣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隱逸之士。

野望這首詩所描寫的自然景物有什麼特點?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11樓:冷侃娛文

景物特點:蕭瑟怡靜。

全詩於蕭瑟怡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惆悵、孤寂的情懷。

12樓:堪葬

景物描寫蕭瑟恬靜,卻體現了詩人孤獨抑鬱的悲苦心情。

野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13樓:匿名使用者

《野望》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在秋日傍晚十分,詩人遙望山野,看到一派秋意頗濃的山野景色,看到放牧和打獵的人各自隨願而歸,不禁懷念起古代采薇而食的隱士。全詩於蕭瑟恬靜的景色描寫中流露出孤獨抑鬱的心情時寫下的。

野望(王績)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野望首聯和尾聯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

野望 的首聯和尾聯抒情言事,表達了詩人孤獨抑鬱的心情,抒發了內心的苦悶和悵惘,惆悵的情懷。野望 是隋末唐初詩人王績所作,全詩原文如下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白話文釋義 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

宋代大詩人在中的詩句

宋朝詩人 蘇軾 在 題西嶺壁 中的詩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說明的就是這個樸素的道理。蘇軾在 題西林壁 中的詩句 不識廬山真而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其是即景說理,談遊山的體會。為什麼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呢?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侷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區域性...

哪些詩人在哪個地方寫過賞月的詩,古代詩人中寫過賞月詩的有哪些?

月下獨酌抄 李白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