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亦子怎樣解釋?「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釋

2023-01-08 00:35:22 字數 6028 閱讀 6557

1樓:匿名使用者

亦 (指事。甲骨文字形,在「大」(人)旁加兩點,指示兩腋所在。「腋」的本字。本義:人腋窩) 同本義。

亦,人之臂亦也。――說文》。字俗作腋。

胳謂之腋。――廣雅》

腋在肘後。――埤蒼》

亦:也;也是。

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也不過是摘了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戰國策·魏策》

亦盛矣哉。(也真是盛大隆重的事啊!)―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亦以明死生之大。(也就是為了用它表明死生的重大意義。以,用,後面省略了賓語「之」)。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攻一時,敵退,三保亦自喜。

亦yì也,同樣,也是:人云~雲。反之~然。~步~趨(形容處處摹仿,追隨他人)。

亦yī 1.人的腋窩。 2.

副詞。也;也是。 3.

副詞。又。 4.

副詞。尚;猶。 5.

副詞。已;已經。 6.

副詞。僅僅;只是。 7.

副詞。皆。 8.

連詞。假如,如果。 9.

助詞,無義。 10.實在;畢竟。

11.猶以。 12.

通"奕"。大。 13.

通"奕"。重,累。參見"亦世"。

14.通"易"。 15.

姓。宋有進士亦尚節。見《萬姓統譜》。

2樓:匿名使用者

1. 副詞,也,表示同樣、也是:~無不可。

~步~趨。2. 又:

「先君何罪?其嗣~何罪?」3.

不過,只是:「王~不好土也,何患無士?」4.

表示加強或委婉的語氣:「嗚呼,~盛矣哉!」「學而時習之,不~說乎?

」5. 姓。

子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3樓:欲語淚先流誒誒

通常指孔子,有時指曾子 孟子等。

「之」字在古文中的解釋

4樓:改長征咎姬

常用字「之」的用法有三種分別是:a、作動詞;b、作代詞;c、作助詞。其中作助詞「之」的用法最是靈活和難以理解。

例:「雖我之死,有子存焉。」的「之」字一般的學生很容易認為是助詞「的」;而正確的用法應是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無實義。

5樓:哈比

1、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

例如: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下》

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例如:「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

例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例如: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後漢書·隗囂傳》

5、代詞,這,那。

例如:「之二蟲,又何知」。—莊子《逍遙遊》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往,到。

例如:吾欲之南海。——清·彭端淑《為學》

之後 [zhī hòu]

緊接著某人或某事以後。

例如:作出安排之後,我們就照著辦。

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之、乎、者、也都是文言虛詞,現在常用來形容咬文嚼字與迂腐的書呆子氣 。

例如:他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

之流[zhī liú]

同一類的某人或某物。

例如:往往不是一位貴族,而是一個流浪漢之流的人 。

之前 [zhī qián]

表示在某個時間或處所的前面。

例如:吃飯之前要洗手。

之字路[zhī zì lù]

山區中之字形或人字形道路或小徑。

6樓:素雪迷璇

1、第三人稱代詞,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稱。

2、指示代詞,只是人或事物。

3、結構助詞,用於定語和中心語之間。

4、結構助詞,用於主謂結構之間。

5、結果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6、用在表示時間的副詞後,表示時間的持續等狀態7、往,至,到……

樓主你學過語法嗎?

7樓:匿名使用者

很簡單也很好記,三種分別是「去」、「他」、「的」

古文中亦已眾矣的 眾是什麼 意思

8樓:懷念a母校

這是明朝張溥《五人墓碑記》裡的一句,死而湮沒不足道者,亦已眾矣。眾是多得意思,已是副詞修飾眾,意思是不足道的人太多了。

9樓:匿名使用者

眾 《名》 (會意。「眾」從三人。「三」表示眾多。

「眾」表示眾人站立。「眾」,甲骨文字形。象許多人在烈日下勞動。

――《易·說卦》 大師之禮用眾也,大均之禮恤眾也,大田之禮簡眾也,大役之禮任眾也,大封之禮合眾也。――周禮·大宗伯》 安土重居,謂之眾庶。――後漢書·楊終傳》 庸眾而野。

――《荀子·脩身》。注:「眾,眾人也。

」 眾惡之,必察焉。――論語·衛靈公》 眾怒難犯。――左傳·襄公十年》 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

――王安石《答 眾(眾)zhòng ⒈多,許多:~多。~人。

~星捧月。 ⒉許多人:群~。

~怒難犯。~望所歸。~志成城。

10樓:歲月不寒

眾:眾多。

意思是:死後埋沒不值得稱道的人,也太多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眾」,形容詞,多)眾 眾不能堪,

12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傷仲永》裡有這個好像是平常的意思。

「病」在文言文中有哪幾種解釋?「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中的「病」譯成哪個詞比較妥當?

13樓:匿名使用者

病,bìng

(1)名詞 ①重病 君之病在腸胃。(《扁鵲見蔡桓公》) 您的病在腸胃之中。增加:

④弊病,缺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訓儉示康》) 人們都笑話我固執,不大方,我不認為是毛病。

(2)動詞 ②使……成病態 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 以把梅弄成奇形怪狀,弄成病態作為職業來求取錢財。 ⑤擔心,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論語》) 君子只擔心自己無能,不擔心別人不瞭解自己。 增加: ①生病 今而後我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祭妹文》) 今後我如果再次生病,讓我從**去叫你呢? ②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訓儉示康》) 古人把儉樸認為是美德,今人卻因為儉樸而譏笑羞辱人家。

(3)形容詞 ③困苦 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 如果我不做這個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增加:

疲勞 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揠苗助長》) 今天我太累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

「非獨見病,亦以病吾子。」(責備,羞辱)

14樓:窗晗

責備,羞辱——之意。此外在文言文中,病還有:疲憊、疾病、缺點、毛病等。

古文中「所以」怎麼解釋?

15樓:陶陶

古文中「所以」的解釋是:

表示什麼的原因: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

表示用來:用此,其〈李廣〉將兵數困辱,其射猛獸亦為所傷雲。

注音:suǒ yǐ

出自:宋蘇洵《幾策·審勢》有記載:「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例句:(1)..的原因:

《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史記·太史公自序》:「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

唐韓愈《李花》詩之一:「問之不肯道所以,獨繞百帀至日斜。」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一:「紅娘曰:『非先生所知也。』生曰:『願聞所以。』」

《儒林外史》第一回:「問其所以,都是黃河沿上的州縣,被河水決了,田廬房舍,盡行漂沒。」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2)用來:

《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史記·孟嘗君列傳》:「若急,終無以償,上則為君好利不愛士民,下則有離上抵負之名,非所以厲士民彰君聲也。」

宋蘇洵《幾策·審勢》:「故威與惠者,所以裁節天下強弱之勢也。」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

明袁巨集道《虎丘記》餘與江進之謀所以復之。

16樓:朋秀愛薩棋

1指實在的情由或適當舉動。

忘乎所以。2所用;用來。

夫仁義辨智,非所以持國也。

3原因;緣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17樓:雀懷雨前夏

所以,古意:1.緣故2.表原因的虛詞3.用來,靠他來。

一般的古文用第3個。

18樓:己秀榮帖妍

1因此,表解釋2「

所」字結構,不譯。

3「用來」--例:師著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決疑惑的。

19樓:閃士恩儲醜

1.原因,情由。《文子·自然》:「天下有始主莫知其理,唯聖人能知所以。」

2.可與形容詞或動片語成名詞性片語,仍表示原因、情由。《莊子·天運》:「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

3.用以,用來。《莊子·天地》:「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

4.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荀子·哀公》:「君不此問,而問。

舜冠,所以不對。」

5.連詞。表示因果關係。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史記·魏公子列傳》:「

勝所以自附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義,為能急人之困。」

6.連詞。表示因果關係。上半句用「因」或「緣」,下半句用「所以」。後來發展為「因為……所以……」的句式。唐劉肅。

《大唐新語·諧謔》:「只因心溷溷,所以面團團。」

7.可以。《易·乾》:「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

8.所作,所為。《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引」在古文中的所有解釋和例句

20樓:楓凝洛歌

引 yǐn

①《動》拉開(弓)。《塞翁失馬》:「丁壯者引弦而戰。」

②《動》延長;伸長。《三峽》:「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

③《動》拉;牽引。《廉頗藺相如列傳》:「左右欲引相如去。」

④《動》延請。《廉頗藺相如列傳》:「乃設九賓禮於廷,引趙使者藺相如。」

⑤《動》帶領。《垓下之戰》:「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⑥《動》招出;牽連。《蘇武傳》:「虞常果引張勝。」

⑦《動》拿;舉。《歸去來兮辭》:「引壺觴以自酌。」

⑧《動》招引;引來。《蘭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

⑨《動》避開;退卻。《赤壁之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⑩《動》掉轉。《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引車避匿。」

⑾《動》延長;延續。子子孫孫,忽替引之。《詩·小雅·楚茨》:「子子孫孫,忽替引之。」

⑿《動》伸著。《中山狼傳》:「引首顧曰。」

⒀《動》援引;引錄;引用。《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

⒁《動》薦舉。《史記·魏其武安侯傳》:「兩人相為引重,其遊如父子然。」

⒂《動》承認;承擔。《三國志·吳志》:「權引咎責躬。」今有「引咎辭職」。

⒃《量》長度單位。古代以十丈為一引。

⒄《名》序言。《滕王閣序》:「敢竭鄙懷,恭疏經引。」

子在文言文裡是不是你的意思?

21樓:匿名使用者

像(子)曰:是孔子的意思。

xx之(子):兒子的意思。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就是你的意思了。

語境不同意思不同。

在古文中因有幾種解釋,去在古文中有幾種解釋,並寫出每個解釋的例句

1.動 依靠,憑藉 2.介 因為,由於 3.副 於是,就 4.介 由於 5.介 由,從 6.動 沿襲,遵循 7.名 原因,機會 8.連 因為 9.連 於是,因此 因,yin,從囗 wei 從大。就也。能大者,眾圍就之也,就也。名 1 會意。字從囗,從大。大 指事物群體規模 數量的擴大。囗 指事物的群...

詞語 悵然 在古文中的解釋,教育培訓在古文中的解釋

應該是茫然失意的樣子 形容人悵惘並充滿愁緒,若有所失的樣子。教育培訓在古文中的解釋 教,上所施下所效,育,養子使作善也。語出東漢許慎 說文解字 始見於 孟子 盡心上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培訓是沒有的,培...

然在古文中有幾種意思,古文中的「然」有幾種解釋?

基本意義 1 對,是 否。不 不以為 2 以為對,答應,信守 納 以為對而採納 諾 許諾,信守諾言 3 這樣,如此 當 後。則。4 表示一種語氣 a 表決定,猶焉,如 寡人願有言 b 表比擬,猶言一般,如 如見其肺肝 5 的樣子,用於詞尾,表示狀態 顯 忽 飄飄 6 古同 燃 作為連詞時 1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