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詩仙」

2022-09-18 01:40:48 字數 6491 閱讀 7928

1樓:匿名使用者

詩仙: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唐代詩人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後貢的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李白是我國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豐富的想象力,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唐代另一詩家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呼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之名譽滿長安城。

唐大詩人杜甫有詩讚雲:「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狂客,李白好友賀知章也,因此,後人便把李白尊為「詩仙」。

李白生於公元701年,今年是他誕生一千三百週年。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郡護府,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他即出生於此。五歲時,隨父內遷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故別號青蓮居士。

李白青少年時即顯才華,吟詩作賦,廣覽博學。「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上李邕》),少年時就氣盛志壯,他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將進酒》)。

二十五歲時,李白離川,南窮蒼梧,東涉溟海,漫遊各地,後來寓居安陸。後又北上太原,西入長安,東至魯郡,交遊頗廣,長江上下,黃河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陪侍郎步遊洞庭,醉後三首》)、「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一路留下了許多詩篇。

李白性格豪放,廣為交遊,一年散金三十萬。興致一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將進酒》),豪不吝惜。

唐天寶元年(742年),因吳筠等薦舉,李白被召奉翰林,並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禮遇,使他因此名噪天下。然而李白雖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的政治抱負,但不受重用。由於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枚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便動輒得咎,處在「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留別廣陵諸公》)的境地。

故僅一年餘,李白便離開長安,再次遠遊。「還家守清真,孤潔勵秋蟬」(《留別廣陵諸公》)。居宮一年使他對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獲得較深認識,「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五十九首》)。此後,李白長期漂泊流浪,足跡遍及樑宋、齊魯、幽冀,並多次往返於東越、金陵、宣城間。結識了杜甫、孟浩然、王昌齡、汪倫等好友、知己,又寫下了許多名篇。

後因永王李璘事件被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為之不平。行至巫山,遇赦東還,李白悲喜交加,「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朝發白帝城》)。六十一歲時,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聞訊前往請纓,中途因病返回,次年(762年)卒於安徽當途。

李白狂放不羈,好尋幽訪勝,「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他的一生訂是在漫遊和流浪中度過,在長期的漫遊生活中,接觸了各種生活、人物,領略了各地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這對他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詩風都有重要影響。他的詩表現出蔑視封建權貴的傲岸精神,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這在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作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他的詩,對人民的疾苦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對勞動人民的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歌》),表現了冶煉工人的辛勞;「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四首》),描寫了妻子思念遠征丈夫的悽情。李白對安史叛亂予以斥責,並謳歌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戰爭。李白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則表達了熱愛之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帝地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詩風雄奇豪放,語言流暢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明方孝儒詩云:「君不見,唐朝李白特達士,其人雖亡身不死,聲名留落天地間,千載高風有誰似?……詩成不管鬼神泣,筆下自有云煙飛。

丈夫襟懷真磊落,將口淡天日月薄。泰山高兮高可夷,滄海深兮深可涸。唯有李白天才奪造化,世上誰得窺其作。

」這是後人對李白的頌讚。

李白為後人留下了一千餘首詩,結為《李太白集》,其中的《古風》、《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很有氣勢,《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也都是為後人傳誦的名篇,《登金陵鳳凰臺》則更為千古絕唱。

我國於2023年8月10日發行了《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一組)郵票,其中第一枚介紹了李白,郵票畫面以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為意境:李白瀟灑地站在江邊,送友遠行,佇望天際漸逝的帆影,感情仍順江流追隨友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窮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樓:蝸牛得快跑

李白「詩仙」一稱的來歷

凡談古詩,必稱李白。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26年),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他才華橫溢,詩風奇特,有飄逸如仙之意境。

同代詩人賀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為「謫仙」。宋代詩論家嚴羽撰《滄浪詩話》雲:「人言太白仙才,長吉(李賀)鬼才,不然。

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年。」明代詩詞大家楊慎的《升庵詩話》則說:「李白神於詩。

杜甫聖於詩。」後世評詩家冠於李白的「仙」與「神」,均因其詩而得,遂使李白「詩仙」的雅號廣為流傳。

3樓:飄舞的沙沙哦

凡談古詩,必稱李白。我國古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26年),字太白,自號青蓮居士。他才華橫溢,詩風奇特,有飄逸如仙之意境。

同代詩人賀知章推崇李白,溢美其為「謫仙」。宋代詩論家嚴羽撰《滄浪詩話》雲:「人言太白仙才,長吉(李賀)鬼才,不然。

太白天仙之詞,長吉鬼仙之詞年。」明代詩詞大家楊慎的《升庵詩話》則說:「李白神於詩。

杜甫聖於詩。」後世評詩家冠於李白的「仙」與「神」,均因其詩而得,遂使李白「詩仙」的雅號廣為流傳。

4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他的酒量大,而酒後必作詩,作詩的時候飄飄欲仙,詩也縹緲豪爽,所以稱為詩仙嘍

5樓:波波諾

可能是他寫的詩就像神仙寫的那樣好,就叫"詩仙"了吧.

6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是唐朝的有名的詩人,就像現在的明星一樣的,"詩聖"又被杜甫搶了所以就是"詩仙咯!

7樓:

主要因為他的詩太具詩意 就像到達了一種仙境一樣

8樓:

因為他作詩是愛喝酒,就象仙人一樣

9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詩聖」稱號已經被杜甫拿走了,他只有這一個選擇了。

哈哈,^_^,開個玩笑。小弟同問,高手給解。

10樓:匿名使用者

詩寫的好啊,厲害,泡妞厲害的,也叫情聖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詩風奇特,有飄逸如仙之意境!!!!!!!!

12樓:尕鰻魚

因為李白作詩時喜歡喝酒

13樓:匿名使用者

詩仙主要說他的詩風詩意

14樓:呼星騰

我也不知道誒....好象是死的時候昇仙了吧

15樓:陳黎立

和「詩鬼」、「詩佛」一樣是因為各自風格、特色

「詩聖」就不一樣了

16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他是我國浪漫主義詩人知道哇!

李白為什麼被稱為"詩仙"?

17樓:

詩仙: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唐代詩人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後貢的人便把李白稱為「詩仙」。

李白是我國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豐富的想象力,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唐代另一詩家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蜀道難》一詩,呼李白為「天上謫仙人」,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之名譽滿長安城。

唐大詩人杜甫有詩讚雲:「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狂客,李白好友賀知章也,因此,後人便把李白尊為「詩仙」。

李白生於公元701年,今年是他誕生一千三百週年。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東),隋末其先**寓西域碎葉(唐時屬安西郡護府,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他即出生於此。五歲時,隨父內遷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故別號青蓮居士。

李白青少年時即顯才華,吟詩作賦,廣覽博學。「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上李邕》),少年時就氣盛志壯,他認為「天生我才必有用」(《將進酒》)。

二十五歲時,李白離川,南窮蒼梧,東涉溟海,漫遊各地,後來寓居安陸。後又北上太原,西入長安,東至魯郡,交遊頗廣,長江上下,黃河南北,都留下了他的足跡。「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陪侍郎步遊洞庭,醉後三首》)、「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一路留下了許多詩篇。

李白性格豪放,廣為交遊,一年散金三十萬。興致一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將進酒》),豪不吝惜。

唐天寶元年(742年),因吳筠等薦舉,李白被召奉翰林,並受到唐玄宗的特殊禮遇,使他因此名噪天下。然而李白雖有「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行路難》)的政治抱負,但不受重用。由於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枚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遊天姥吟留別》),便動輒得咎,處在「騎虎不敢下,攀龍忽墮天」(《留別廣陵諸公》)的境地。

故僅一年餘,李白便離開長安,再次遠遊。「還家守清真,孤潔勵秋蟬」(《留別廣陵諸公》)。居宮一年使他對當時統治集團的腐朽,獲得較深認識,「奈何青雲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古風五十九首》)。此後,李白長期漂泊流浪,足跡遍及樑宋、齊魯、幽冀,並多次往返於東越、金陵、宣城間。結識了杜甫、孟浩然、王昌齡、汪倫等好友、知己,又寫下了許多名篇。

後因永王李璘事件被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杜甫為之不平。行至巫山,遇赦東還,李白悲喜交加,「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朝發白帝城》)。六十一歲時,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聞訊前往請纓,中途因病返回,次年(762年)卒於安徽當途。

李白狂放不羈,好尋幽訪勝,「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他的一生訂是在漫遊和流浪中度過,在長期的漫遊生活中,接觸了各種生活、人物,領略了各地雄偉、秀麗的自然風光,這對他的豪放性格和浪漫詩風都有重要影響。他的詩表現出蔑視封建權貴的傲岸精神,對當時政治的腐敗作了尖銳的批判,這在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一詩中作了淋漓盡致的抒發。

他的詩,對人民的疾苦也表示了深深的同情和對勞動人民的愛。「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秋浦歌》),表現了冶煉工人的辛勞;「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

良人罷遠征」(《子夜吳歌四首》),描寫了妻子思念遠征丈夫的悽情。李白對安史叛亂予以斥責,並謳歌維護國家統一的正義戰爭。李白對祖國的大好河山,則表達了熱愛之情,「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帝地瀟湘去不還,空餘秋草洞庭間。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詩風雄奇豪放,語言流暢自然,音律和諧多變。

明方孝儒詩云:「君不見,唐朝李白特達士,其人雖亡身不死,聲名留落天地間,千載高風有誰似?……詩成不管鬼神泣,筆下自有云煙飛。

丈夫襟懷真磊落,將口淡天日月薄。泰山高兮高可夷,滄海深兮深可涸。唯有李白天才奪造化,世上誰得窺其作。

」這是後人對李白的頌讚。

李白為後人留下了一千餘首詩,結為《李太白集》,其中的《古風》、《蜀道難》、《行路難》、《將進酒》、《夢遊天姥吟留別》等詩很有氣勢,《靜夜思》、《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望天門山》等也都是為後人傳誦的名篇,《登金陵鳳凰臺》則更為千古絕唱。

我國於2023年8月10日發行了《中國古代文學家》(第一組)郵票,其中第一枚介紹了李白,郵票畫面以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為意境:李白瀟灑地站在江邊,送友遠行,佇望天際漸逝的帆影,感情仍順江流追隨友人,「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窮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另外:l

詩聖:唐代詩人杜甫的詩氣勢雄渾、絢麗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歷代的許多詩人都把他的詩奉為學習的典範,尊稱他為「詩聖」。

詩魔:唐代詩人白居易寫詩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說:「酒狂又引詩魔發,日午悲吟到日西。」過份的誦讀和書寫,竟到了口舌生瘡、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稱「詩魔」。

詩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詩人李賀的詩大都構思奇特,意境怪誕,迷離恍惚,變幻莫測。宋魏慶之雲:「太白仙才,長吉鬼才。」故其有「詩鬼」之稱。

張三影:宋代詞人張先善寫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稱讚他:

人們都叫你『張三中』哩!因為你的《行香子》寫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張先不以為然地說:

「那倒不如叫我『張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張解釋道:「『雲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飛絮無影』,這三個『影』字是我平生最得意的呵!

」於是,「張三影」便傳開了!

王昌齡被稱為詩什麼?如 李白被稱為詩仙

1 詩骨 陳子昂 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 漢魏風骨 被譽為 詩骨 2 詩傑 王勃 其詩流利婉暢,巨集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 詩傑 3 詩狂 賀知章 秉性放達,自號 四明狂客 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 詩狂 4 詩家天子 七絕聖手 王昌齡 其七絕寫的 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因而舉為 詩家天子 5 詩仙...

李白為什麼對古代人們稱為詩仙

李白的詩充滿了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唐代詩人賀知章歎賞李白的詩,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 仙人 後人便把李白稱為 詩仙 李白是我國唐代的著名大詩人,他的詩顯示出很高的才華 豐富的想象力,富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唐代另一詩家賀知章歎賞李白的 蜀道難 一詩,呼李白為 天上謫仙人 意為天上下凡來的神仙。從此,謫仙 ...

誰被稱為詩仙,被稱詩仙的詩人是誰

李白 被稱為 詩仙 李白在 對酒憶賀監 的詩前小序曰 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餘,呼餘為 謫仙人 因解金龜,換酒為樂。歿後對酒,悵然有懷,而作是詩。謫仙人 意為天上貶謫下來之神仙也。後世遂以 詩仙 稱呼李白。被稱過 詩仙 的共有三人,一是李白,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另有一個是曹植,蘇軾乃第三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