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替籃球迷悲哀

2022-09-16 14:55:21 字數 4040 閱讀 3437

1樓:煙屁的寂寞

你是籃球迷嘛?

如果不是你有什麼資格替籃球迷悲哀?

如果 是! 那你是否悲哀?

世界第一的運動或世界第一百運動有什麼意義?

你寫這帖子把自己裝成一個很熱愛運動的人,但是請你去看看奧林匹克精神。

看你是個新號 不願意與你計較。

如果你是用心寫的帖子

只能說你活著很浪費空氣!

2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喜歡就行了,管它是第幾呢,快樂就行

3樓:

只吸菸的罵只喝酒的:「酒鬼」

只喝酒的罵只抽菸的:「煙鬼」

菸酒不佔的說:「吸菸傷肺 喝酒傷肝」

菸酒都來的說:「一群2b 吸菸使人清醒 喝酒使人陶醉」

4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一個星期,國際足聯的官方款待計劃也在中國尋找到了合作伙伴,開始在中國尋找合適的企業和機構推銷精心設計的周到舒適的南非看球之旅。據國際足聯介紹,這項並不奢華但是**不菲的服務在中亞地區銷售極好,他們基於對中國未來市場的期許,相信未來中國客戶將是他們的主要服務物件。

4年前,德國世界盃賽的球票銷售在網路預售階段就曾經創造過驚人的紀錄。當人們期待南非世界盃賽的門票銷售資料的時候,發現德國的熱銷景象沒有被複制,當然原因極其複雜,經濟危機和遠離歐洲都會造成相當部分球迷的放棄。最新的資料顯示,美國已經有93000名球迷訂購了明年世界盃賽的球票,遠遠領先於人們印象之中傳統的足球超級強國巴西、西班牙和德國。

基於這個資料以及近來美國國家隊的一系列不俗戰績,美國足協主席古拉蒂在接受採訪的時候斬釘截鐵地表示,美國是一個真正的足球大國。

古拉蒂是在2023年世界盃賽前匆忙走上美國足協領航人崗位的,不到4年的時間裡,足球這個在外人看來只是屬於美國西語族裔的專案在美利堅大陸上的影響力取得了巨大的提升。我們可以通過美國人自我認知的思維方式,來細細品味一下足球運動在我們生活之中的影響力是提升了還是下降了。

今年聯合會盃賽中,美國隊風頭出盡,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隊,決賽中憾負於巴西隊,在南非的寒風之中,美國足球的旗幟高高飄揚。回國之後,espn破天荒地在年度大獎espy中將最佳團隊獎授給了美國男足,走上領獎臺的時候,恐怕現場的眾多體育巨星們除了認識多諾萬之外,其他國腳都有如菜鳥般陌生,這並不妨礙美國足球人煥發出豪情。

聯合會盃賽,在比勒陀利亞的比賽現場,我曾經在看臺上與一幫美國球迷為鄰,當時就感嘆於有如此執著的球迷會追隨自己的球隊來到一個陌生大陸的老舊球場之中。近日,讀到美國足球現狀調查的時候才知曉,美國國家隊和職業聯賽雖然無法如美國本土專案那般強勢,但是在過去15年的苦心經營之下,已經在沙灘上逐漸夯實了堅實的基礎。美國國家隊專門有擁戴者俱樂部——「山姆大叔部隊」,穩定的會員已經超過14000名。

這些會員形成了追隨美國隊走遍世界的最堅強核心。資深球迷回憶說,2023年美國男足國家隊比賽的時候,現場的觀眾人數屈指可數。到了2023年德國世界盃賽,在蓋爾森基興的火車站前的廣場前,居然聚集了數千名身著美國隊球迷的忠實擁躉。

近20年間,美國足球的拓荒者們體會到了一項陌生運動艱難前行的所有的艱辛。品嚐著眼前的勝利果實,美國足球市場的觀察者們一致認為,世界盃賽是拓展足球在美國市場生存環境的最有效因素,每屆世界盃賽都給美國人一個機會睜開眼睛體會到足球運動的魅力和快樂,所有市場資料也是每4年會有一個令人欣喜的增長。自2023年世界盃賽之後,美國人就再也沒有缺席過每4年一次的盛會,2023年本土世界盃賽則成為了幾代美國人足球運動的最佳啟蒙儀式,影響深遠。

2023年世界盃賽,美國居然擊敗了勁敵墨西哥隊,打入了八強,更讓美國人相信,自己有機會、有能力成為這個專案的強者。

上世紀80年代,古拉蒂和同道一起發起申辦世界盃賽的時候,大多數美國人還不知道世界盃足球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比賽。申辦成功之後,古拉蒂到紐約的會展中心聯絡是否可以租用場地舉辦抽籤儀式,接待他的女士問道,會有多少場比賽安排在會展中心舉行。唯一肯定的是,古拉蒂並沒有絕望,回想匆匆過去的20年,他感慨地說:

「現在人們已經完全知道這是怎樣的賽事了。他們接受了,他們渴望它,非常神奇!20年間,翻天覆地。

」因此,美國足協早在幾年前就暗自準備再次申辦世界盃賽,目前的現實目標是2023年和2023年世界盃,不管勝算幾何,世界盃賽對於一個國家足球運動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

行文至此,還要再添上一句話,我們自我放棄對於世界盃賽的申辦實在令人痛心啊,我們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巨大的損失我們一定會在10年之後看得更加清楚。如果說,美國人一再誇耀2023年世界盃賽巨大意義有炒作再次申辦的嫌疑,但是沒有人可以否認,美國足球堅定擁躉中有很多人都是從那一年開始蓄積對於足球的摯愛的。

4年之後的法國街頭,人們看到了不少年輕的美國揹包客,他們就是為了一張球票而四處奔走,他們都是未來美國足球發展的堅實基礎所在。美國世界盃賽之後兩年,職業足球聯賽(mls)隨即創立。

球迷的熱情可以感人至深,但是在深入研究的時候,還需要更多的市場資料來標註美國足球的成功。首先,看看**資料吧。在美國轉播足球最為專業豐富的當屬espn,據他們提供的資料,過去幾屆世界盃賽有線電視收視率都以80%的增幅成長著。

2023年德國世界盃賽的收視率達到了不俗的1.9%,174萬個家庭穩定收看了比賽。今年的聯合會盃賽與巴西隊決賽的收視更創新高,觀眾人數達到了375萬人,令美國足協興奮不已。

因為美國男足的成績穩定,espn踴躍地花費數億美元與國際足聯續約,持續在未來的歲月裡轉播國際足聯的比賽。為了推廣南非世界盃賽,espn還破天荒地將王牌節目sports center安排到南非製作,而此前可以享此的賽事只有美國職業橄欖球賽的超級碗,由此可見足球對於美國的電視受眾已經是太重要了啊。另外一個熱衷於轉播足球比賽的頻道是fox足球頻道,也在加大足球比賽的播出量,2023年全年的足球節目總量是1000小時,今年預計將達到1700小時。

還有一個小小的資料可以來說明美國足球的長足進步。2023年,美國男足國家隊全年的商業經營收入為3750萬美元,10年之後,增幅雖然不是跨越式的,但是畢竟還是達到了4840萬美元。當然,這個數字與那些老牌足球強國比較起來還是少了一些,更為重要的是,單憑美國目前的足球實力,尚不可能撼動世界足球的競賽格局,還只能是一個足球消費和參與大國。

這是不是也該是我們的現實目標呢?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運動是指他的普及率而言,這其中成本最低的就是足球,因為只需要一個球,門可以用任意物品擺出來,所以玩的人多,自然受眾面廣,再加上足球的歷史悠久,所以無可爭議是世界第一運動。但是話說回來,美國三大球基本分庭抗禮,美式足球(橄欖球),籃球和棒球(壘球)都有很多的球迷,並且很多也是喜歡其中的2樣或者3樣都喜歡,一般白人喜歡棒球多一些,黑人喜歡籃球多一些,橄欖球則是黑白人都喜歡,所以理所當然排在棒球和籃球前面,只是籃球需要籃球架,美式足球需要嚴格的場地和球門,所以很難在非發達國家普及,雖然美式足球是一項很棒的運動。另外糾正一下,美國人的驕傲一般是一種文化優越感,來自於科技和經濟的發達而已,他們的認知也不能說明什麼。

不知道lz看不看nba,季後賽最後的總冠軍,老美叫世界冠軍。。那我真不明白世界錦標賽和奧運會角逐出來的是什麼。。。

6樓:道彰

足球發展的要比籃球要早一些,的確身邊的人打籃球的比較多,也許是我們沒有接觸到踢足球的人,其實也是很多的,應該沒有具體統計哪個人數多一些。歐美的人踢足球的人比較多。呵呵,我也覺得籃球好玩,呵呵,球進的一瞬間,過人的一瞬間。

我們開心就好,何必要去爭什麼第一呢?

7樓:匿名使用者

我替你悲哀

不是第一運動又如何

問號和歎號都不知道雜用的,真悲哀

8樓:匿名使用者

頂樓上的 爭什麼第一啊 功利心理 小年輕的幼稚病

9樓:撒你啊的啊

說實話,籃球在世界上的普及度 影響力 都遠低於足球 籃球在美國也只是第四運動, 在歐洲籃球就更別說了 也就中國人打籃球的多點

10樓:咋全都被註冊了

足球是最噁心的專案,不僅假球、黑哨、賭球多出於足球界,單看那些球員在賽場隨意吐痰就令人作嘔到極點!還有第二項運動象這德行的嗎?我估計踢足球的都難免有傳染病,大家避而遠之吧!

11樓:鐵桿實況迷

不是第一運動咋了?我熱愛它,有很多人熱愛它就行了~~

12樓:匿名使用者

爛球有什麼資格跟足球比?

爛球在美國也只是第四運動,足球世界第一運動

為什麼說曼聯球迷素質最差 我是曼聯球迷,我很慚愧

誰知到呢。我是米蘭球迷,但是有的國米球迷老是詆譭米蘭,同樣,米蘭也老是詆譭國米,我認為這樣的球迷根本就算不上一個球迷。不用這樣。我也是曼聯球迷,我沒什麼好愧疚的。我從不在論壇上罵人,最多來點諷刺。其實每個隊的球迷都是這樣的。另外,你想上賽季曼聯雙冠,能不樹大招風嗎?因為是曼聯的球謎都會為足球而變得瘋...

我能替奶奶做什麼造句,我替奶奶做什麼造句

我替奶奶做好吃的,奶奶看到了都感動的哭了。希望採納!奶奶在幹什麼造句?根據題意,造句如下 1.奶奶正在織毛衣。2.奶奶在給小孫子換衣服。3.奶奶在給我講故事。奶奶在家裡,可是個好好先生,遇事都當和事佬。奶奶在跳廣場舞。奶奶在收拾房間。奶奶在練習書法。奶奶造句一年級 1 男孩向他的奶奶揮手再見。2 我...

我長這麼大最遠只去過縣城你說我悲哀不

不悲哀 我就在上大學了才出來 一直呆在家鄉 不會 看你多大 我等到了23才出省的 我就一劉姥姥 有點吧.雖然很多時候被環境和經濟等問題阻礙了,但是有決心去做,去更遠的地方並不是很難的事。從學生步入社會,如果除了工作,就是在幾個同事或者幾個同學之間走動,很難遇到自己心儀的異性,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