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喪」這一習俗,應不應該堅持

2022-07-04 19:40:22 字數 1163 閱讀 4986

1樓:彧彧彧顏

常看電視劇的朋友們應該都見過這樣一種場景——家中有人去世,在鋪設的靈堂之內就有一些人在大聲的哭泣。如果駕鶴西去的是老人,那就是兒媳婦、女兒、孫女之類的趴在遺體上哭比較常見,如果是年齡不大的人去世,哭泣的人就會是自己的親朋好友。這就是在我們國家農村地區特有的一種「哭喪」文化。

那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討論一下,這種獨特的文化是否應該繼續傳承下去?

要想對這個問題有一個確切的答案,首先我們就需要從這種獨特文化的由來進行**!我們國家自古以來都是受儒家思想感染比較多,所以也造就了我國「禮儀之邦」的稱號。的確,孔老夫子創辦儒家學說提出的八字真言是為人處世的標杆,特別是孝字,更是讓我國有了「百善孝為先」的說法。

那麼問題來了,親人去世後想表現出自己的孝道,不悲傷又怎麼行呢?而一個人在悲傷的時候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哭泣!所以人們才會趴在棺材上對著逝者大哭不停。

這種行為本來的初衷本來是好的,但是在時間的洗禮下卻逐漸變了味兒!

眾所周知,一個人在真正悲傷的時候其實並不會這樣大哭大叫,反而他會特別的沉默。所以,我們必須對此提出質疑——這些哭天喊地不捨得逝者的人,他們是真的對逝者的離去感到惋惜麼?他們是真的因為逝者的離去而感到悲傷麼?

我的回答是:「不,她們並不全都是真心實意的!」我們不排除在哭喪的時候有真心的賓客親人在,但是我覺得這只是少數,更多的哭喪者只不過是逢場作戲罷了。

所以,我認為,這種文化大可不必留下!

2樓:小小小達人呀

「哭喪」這一習俗不應該堅持下去,哭喪原本是古代表現孝義的一種習俗,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種作秀,早就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3樓:微風的輕柔

「哭喪」這一習俗,我認為有堅持的必要。因為哭喪自古就是儒家禮儀之一,出自周禮的哭喪也是傳統的文化,所以有堅持的必要。

4樓:黎黎立離

我個人覺得不應該堅持。在親人逝世時落淚是我們內心真摯情感的表達。但是現在的「哭喪」變成了商業活動。請一位陌生演員來為離世的親人哭喪,實在是太虛偽了。

5樓:情感姐說大師

我覺得不應該堅持,雖然哭喪沒有什麼危害,但我覺得它是一種思想上的落後,因為孝心,不應該是葬禮上的哭喊,而是在人活著的時候盡孝。

跟不上應不應該轉班,跟不上應不應該轉班?

不要輕易說轉班,轉了班也不見得就能夠對你現在的情況有所幫助。尖子班的師資力量確實會好很多,你的父母不同意你轉班也是依據他們那麼多年來的生活經驗做出來的判斷。需要注意的是,能夠擠進尖子班,說明你的智商肯定是比很多其他同學更優秀,所以你的問題不在於智力,所謂的 跟不上 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首先解決睡眠的...

家長應不應該撕孩子作業,作為家長應不應該陪孩子寫作業

呵呵呵,沒關係。我媽媽今天就把我寫了一天的作業給撕了。就因為我寫字太大太密了。我跟她那麼頂了幾句話,就連讓我寫作業的機會都不給了,我懷疑她是不是我親媽了。後媽還差不多 不要哭,要堅強,這都是氣話。她情緒好了跟她溝通交流一下。女孩子都要堅強,她,從來沒問過我的心,我的感受是什麼。還打我兩巴掌,好好想想...

小孩應不應該去學國學班,小孩應不應該讀國學經典?

現在的國學班大同小異,無非是帶孩子讀讀經典,學學琴棋書畫之類,說實話這不是國學的核心,但對孩子還是有好處的 小孩應不應該讀國學經典?首先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一些家長不是本著讓孩子學知識 長見識的目的讓他們學習國學經典的,而是看到別的孩子學,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落於人後,強迫孩子去學習的話,任何一種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