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沒有講,曾經造的惡業,消去和不報應的辦法啊

2022-06-09 08:20:22 字數 5510 閱讀 3619

1樓:一身三影

種下因,在助緣下就會結出果。但如果在這個果報成熟之前,加以如法懺悔並實踐各種方便法門,那還是有迴轉的餘地的。

這裡要搞清楚的是,種下因就一定會結出果,這個因果法則是改變不了的。但是這個果報到底如何,我們是可以加以改變的。比如說,本來要受很重的果報,但經過懺悔等法門修行後,就轉為輕的果報。

一般來說,最根本的「消業」,就是明心見性,證到果位,證到無餘涅盤,這是最徹底的。

其次是,帶業往生,到了諸佛的清淨國土(不單是極樂世界),這個惡因雖然還在,但是因為沒有惡緣的輔助,就像種子放在倉庫裡沒有陽光雨露,它也是發不了芽結不了果。在諸佛的教導下證得無餘涅盤,那就一了百了了。

而我們凡夫最常用的,也是必須的,那就是如法懺悔,然後如法修行,將重的轉輕,有果報來臨,就心甘情願地去承當。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樓:手機使用者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八

善業道品第六之一

…………所有前際輪轉五趣沒生死河,因殺生故,造身語意諸惡業障、諸煩惱障、諸有情障、一切法障、諸壽命障,自作、教他、見聞隨喜,由此遠離殺生輪故,皆悉輾壞,摧滅無餘,不受果報。…………

3樓:蓮子居士

懺悔不但是佛教有告訴如何做,各大宗教都有教,懺悔。

真正的懺悔是,懺悔自己做過的事情,永不再做再想為懺悔。不怕念起就怕覺遲。也可以拜佛。

4樓:匿名使用者

有,就是斷緣,過去所造的業是由於無知,現在真心懺悔,多造善業,沒有惡的緣,報應自然就不起現了。現在的辦法就是求生淨土,待業往生,到了那裡就永遠沒有惡緣了。但要記住因果關係還在,既然造了惡的因,就一定有惡的果,這是必然的。

5樓:

我是這樣理解的,不知道對你的解答有沒有用!

曾經造的惡業在你冤親債主的記憶裡消不去的,但是我們可以懺悔,其實懺悔就是真心認錯,並有心改過,請求你的冤親債主原諒和認可,但不要存僥倖心理,以為每次做造惡業後就懺悔,就能消業,而後再犯錯,再懺悔,周而復始,要是那樣,死後直接進地獄的可能性最大。

但真心的懺悔和認錯對消業很有幫助的,因為你的誠心會感動你的冤親債主的,另外你信奉的本尊如果認為你的心意很誠的話,他也會替你規勸你的那些冤親債主的,如果你造的也太惡了,那些冤親債主對於你的嫉恨無法平息的話,佛在勸說他們的時候也很遇到很大的障礙。

我知道你來生怎麼樣 但今生要多做善事,那樣的話,會有更多的菩薩以及你幫過的今生以及前諸多世的人替你說情,那樣的話,你的冤親債主不追究了你的話,也就算是消業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有!佛經中關於懺悔的方法有很多,悔是對所做的事覺得不應該、不妥當,懺是對所悔之事決心不再做。真誠的懺悔是一定可以消去曾經造作的惡業。

用一比喻來說,悔是斬草,懺是除根。將惡業的根都去除了,自然就不會受報應。

另外,定業中有一些是極難轉的。比如謗法,法是去除惡業的,可是謗法後還想用法來去除惡業,是沒有這種道理的。就象我們要用船渡河,可是卻把船打破了,如何過河呢!

7樓:啊渡啊渡

要想消業和不報應,首先要抱著平和的心態和積極的心態,其次,既然信佛,要信,願,行為基礎,慈悲心為主體,以上所做任何事,都能消業,不必過多執著,人的業很多的,沒那麼容易消的,只有淨土法門往生前能心不亂唸佛,觀佛像,戴業往生,這個也要有定力才能達到的;還有,唸佛經,必須迴向眾生;

8樓:吾道以一貫之

《金剛經》中曾說,只要誠心念,就可以消業。

9樓:密語界

這裡佛說懺悔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去做,不僅要去念經持咒,還要有所行動,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心,是否真的去懺悔了!

11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懺悔。我是這麼做的。

12樓:道一貫之

以真誠心多誦《金剛經》

13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我們聽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也沒有辦法否認!為什麼呢?擺在外面的形式因果又叫業因果報,又叫因果報應。它和迴圈週期輪,生滅變化法則一起是

14樓:

有,要誠信懺悔,並且以後在也不犯,懺悔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念 阿彌陀佛的名號!!!

往昔所造誅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義之所生 一切惡業皆懺悔

15樓:我是西方一朵蓮

佛教電影《唸佛滅罪》

16樓:匿名使用者

唸佛就可以 萬德洪名

17樓:匿名使用者

往昔所造諸惡業

皆由無始貪嗔痴

從身語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懺悔

佛教,好多學佛人講小三讓人家家破人亡,不應該遭報應!這是人家前世的緣份!小三不出現,他們也會姻緣斷

18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不可以,那是不道德的,被社會主流唾棄。而且做了惡因,以後肯定會有惡果。給別人家帶來痛苦,給別人的妻子和孩子帶來傷害,還有他的整個家庭,您說這個惡大不大呢?人家

「五行缺金的人不能穿紅衣服。」雖然這種觀點在佛教中沒有。但佛教講「緣」(條件)。即,造下的惡業要成

19樓:

穿紅衣服不能構成緣。

關於佛教的因果報應問題

20樓:aaa**王

當然了 你思考的對 凡事看出處 佛說可信 凡說不可信但 魔道眾生是五欲識勝 積累很大福報 死後去第6層天 轉世會破壞佛法的

修行有磨難和考驗 不然看不出真心來 這個和魔道眾生兩回事的罪業是違反戒律的因果導致的 多多懺悔 做功德可以化解罪業的

佛教上的「業」是什麼意思?

21樓:匿名使用者

【業】梵語karman,巴利語kamma。音譯作羯磨。為造作之義。

意謂行為、所作、行動、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動,或單由意志所引生之身心生活。若與因果關係結合,則指由過去行為延續下來所形成之力量。此外,『業』亦含有行為上善惡苦樂等因果報應思想,及前世、今世、來世等輪迴思想。

本為印度自古以來所流行之思想,佛教即採用此一觀念,作為人類朝向未來努力之根據;其於佛學中之含意與界說分述如下:

一般而言,業分身、語、意等三業,小乘說一切有部更進一步解釋為:內心欲行某事之意志稱為意業;以身體之行動與言語表現其意志者,即是身業、語業(口業)。此外,業又可分為二種,思業指意志之活動,思已業指思業中已付諸行動者;於此,思業同於意業,思已業同於身、語二業。

對三業作用之本體(業體、業性),一切有部等諸部派認為意業屬於心法(意志),而身、語業屬於色法(物質);大乘佛教與經量部則主張所有諸業盡屬於心之活動。若論佛教之基本立場,理應採取後者無疑。

22樓:禮進

佛教使用的「業」是梵文कर्मन्(karman,羯磨)的意譯,今譯為「行為」(英譯act, action, performance, business)。「造業」也就是做一定的行為。

「業」按倫理屬性分,可分為「善業」、「惡業」和「無記業」(非善非惡)。所以說「業」就是「壞事」,那是不對的。壞事應該叫「惡業」。

業按作用方式分,還可分為身業、口業與意業等。

——————————————————

〔業〕指有情之行為。梵語karman,音譯羯磨,為『造作』、『行為』之義。此『業』之思想,原是印度獨特的思想,在印度人中相當普及,並以之為招致輪迴轉生之一種動力。

佛教沿用此語,謂以此『業』為因,能招感苦樂染淨之果。而得眾生與器界之報;若於迷界而言,由煩惱起業,由業招感苦果,現出迷界之依正二報。佛教認為一切萬法無不基於因果之法,不僅眾生之種種苦樂果報,其依報——世界之淨穢等,亦悉由業所感。

業之種別甚多,大別之,不出身業、語業、意業三種。此身語等業又可依表、無表之標準加以區分。能表示自心之善等以令他人知曉之業,稱為表業;不能表示自心之業,稱為無表業。

依《俱舍論》卷十三所載,表業、無表業俱以色性為體,故身語二業各有之。意業非色,不能表示,故不稱為表;無表故亦無無表。依此說,業總有五門,即身表業、語表業、身無表業、語無表業、意業。

然若依《成實論》卷七所說,意業亦有無表。另外,《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三(末)載,大乘亦有人謂意有表、無表二種。又,《成實論》卷八分別作業、無作業、非作非無作業,謂業有此三種,其中非作非無作即是意業。

此外,諸經論中將業分別為思業、思已業二種。『思業』是所謂心所之思,即意業;『思已業』又稱思所起業,謂思之所作,即身語二業。此中,說一切有部說身語二業系以色聲為體,故思已業即為色業,然而經量部及大乘謂三業皆以思為體,故思惟思(即『審慮思』、『決定思』二思)為思業,作事思(即動發勝思)為思已業。

此外,又可約三性,而將業分為善業、惡業、無記業三種。或約界之上下及感果之可愛、非可愛,分為福業、非福業、不動業。或約苦、樂、舍三受,分為順樂受業、順苦受業、順不苦不樂業三種;又,此三受業各有定、不定之異,故可再分為決定業、不定業二種;又,決定業中由於受報之時限不同,故可分為順現法受業、順次生受業、順後次受業三種,此三種與不定業合併為四業;又有將不定業分為時分不定異熟定、時分不定異熟不定二種,合併前三種決定業而稱五業;又可將三種決定業各分『時分異熟定』與『時分異熟不定』二種,加上前述二種不定業,總計為八業。

此外,又有多種分類法,文繁不具。

關於業之感果,亦有多說。綜言之,斷道之有漏業具有五果,即異熟果、等流果、離系果、士用果、增上果。斷道之無漏業唯有四果,即除去異熟果。

其餘非斷道之有漏善及不善業亦有四果,即除去離系果。其餘非斷道之無漏及無記業唯有三果,即除去異熟與離系二果。一一諸業準之可分別其果。

此外,業為感果之因,故稱業因;牽引業之力,稱為業力;業之作用,稱為業用;繫縛有情,令不自在,稱為業縛、業系或業繩;其所感之果報,稱為業果或業報。

23樓:煩惱即菩提

用白話講就是記憶所造成的心理力量。

24樓:安裝機電

佛教術語。音譯羯磨,意指造作、作、行動。這一概念是佛陀從傳統印度宗教中繼續下來的,但佛陀更強調作業者的動機及其修持行為對業的支配作用。

從分類上說,有身業(行動)、語業(語言)和意業(動機、意志)三業;從是否以現象表現於外,可以分表業(可見者)與無表業(不可見者);從生果的性質言,可以分黑黑業(引惡報者)、白白業(引善報者)、黑白業(所報善惡相雜)、不黑不白業(擺脫善惡黑白之無漏業,宗教修習行為)四業。業的理論是佛教宗教學說的基本內容之一,聯絡到佛教對人生,對社會現象,以至對宇宙發生的基本解說。佛教主張無我,如何說明沒有自我主體情況下,造業者與受報者的關係是由來已久,並爭執不下的問題。

25樓:累劫修行

自己的所作所為,好的叫善業,不好的叫惡業。

26樓:悠遊坊

業分善業和惡業兩種,簡單講就是做的好事,發的善心,都是善業,做的惡事,發的噁心,都是惡業,業與果相對應,要想有善果,就必須種善業。業其實同因果的因。

請問 佛教講空,佛教的世界中有沒有美的概念?莊嚴 妙 自在等形容詞算嗎?,佛教如何理解「美」

不貪是美,不嗔是美,不痴是美,不妄語是美,不飲酒是美 不淫慾是美,不執著是美,不打妄想是美。唸佛是美,念法是美,念僧是美,參禪是美,明心見性是美。不嫉妒是美,不我慢是美。發菩提是美,慈悲心是美。實在講,語言是一種表達方式。真正的境界,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我們這個回世界,眾生接受文字的東答西,因此就...

佛教中有沒有毗溼奴,佛教中有梵天,大自在天的描述,為什麼沒有毗溼奴的描述?

有的,屬於色界的第一層天。欲界最高是天人,天人上有魔宮,再上就是色界。色界的第一層天就是梵天,梵天再分四禪天,四禪天各分三個等級,共12天 加上外道1天,佛教聖者5天,色界共18天。印度教三大神之一,可參考如下說明 阿彌陀佛,這個是印度教的神,不是佛教的。佛教中有梵天,大自在天的描述,為什麼沒有毗溼...

大家有沒有特別逗樂的笑話,給我講幾個。和下面那個差不多的

有個小學生不認識 槐 字,便向他上初一的哥哥請教。哥哥,這是個什麼字?鬼 字。鬼哪有 木 字旁呢?這是樹上的吊死鬼。小明都5歲了,還是不會說話。一天,他的媽媽叫他去外面學說話,小明就出去了。他去的第一個地方,就看到一棟房子塌了,一個人就在那邊大喊 樓塌啦!樓塌啦!小明就記住了。他去的第二個地方,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