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讀書人有很多勤學的例子

2022-05-16 00:00:27 字數 1364 閱讀 7415

1樓:謝絕的閒聊

不恥下問

釋義:不以向學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為恥辱。

春秋時期,衛國有個人叫孔圉,勤奮好學,而且很謙虛。他死了以後,衛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並讓後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稱號,所以,後來人們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有個學生叫子貢,也是衛國人。他認為孔圉不像人們所說的那樣,稱他為「孔文子」,似乎是有點評價過高了。他想來想去,覺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請教。

子貢說:「那個孔文子並沒有什麼了不起,憑什麼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孔子回答說:「孔圉聰明好學,勇於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賜給他『文』的稱號。」

子貢聽孔子這樣一說,猛然省悟,頓時感到心悅誠服。

2樓: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髮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憤圖強努力讀書。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準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這兩個故事引申出「懸樑刺股」這個成語。雖然告訴我們發憤忘食地刻苦學習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們也要認識到為了學習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體,讀書也是需要適可而止的。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

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

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 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羨慕不已。

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藉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讀書人要關心國家大事的俗語,讀書人要關心國家大事的名言相對的一句俗語

讀書人bai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好du好zhi學習資本論的剩餘價值與負能dao量,學會防範小人,回同時也要鑽研施答國寶的知本論,發揚協新價值與正能量,這就是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但知本論認為,一個人精力與時間太有限了,也存在嚴格的分工協作,所以不可能聲聲入耳,更不...

讀過很多書的人進來,你是讀書人,還是讀過書的人?

讀書的好處有 第一,積累足夠的詞彙量,以及對這些詞彙的正確理解和正確使用。語文詞彙散見於古今中外優秀的文學作品中。廣泛的閱讀和細心的積累可以提供幫助。第二,提升精讀文章的能力。讀一篇文章不僅僅要讀懂內容,還要讀懂文體 結構 技巧 主旨。不能總是讓自己成為讀者,而應該從創作者的角度去思考。作者說了什麼...

形容讀書人的詞語,形容讀書之人的詞

學富五車,中國成語。形容學問淵博。語本 莊子 天下 惠施多方,其書 回五車。答 惠施,戰國中期宋國 今河南商丘 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辯客和哲學家,是名家思想的開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縱抗秦的最主要的組織人和支持者,他主張魏國 齊國和楚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自稱的有 小生 不才 學生 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