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積累,體驗數學活動經驗

2022-05-14 03:30:25 字數 4700 閱讀 8953

1樓:少陵五老

新修訂的《數學課程標準》把"雙基"擴充套件為"四基","基本數學活動經驗"就是"四基"之一。「數學活動經驗」是一種基本的數學素養,也是數學教學關注的目標之一。傳統教學過多地關注「雙基」,而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積累的活動經驗和深刻體驗。

新課程強調「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大量的生活經驗,這些經驗往往與數學概念、法則、公式、數量關係等數學知識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絡。可見,小學生的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個人經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數學、提高數學素養的重要基礎之一。

所謂數學活動經驗是指學習者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感性知識、情緒體驗和應用意識。而基本數學活動經驗是指在數學目標的指引下,通過對具體事物進行實際操作、考察和思考,從感性向理性飛躍時所形成的認識。它是建立在人們的感覺基礎上的,又是在活動過程中具體體現的,與形式化的數學知識相比,它沒有明確的邏輯起點,也沒有明顯的邏輯結構,是動態的、隱性的和個人化的.它可以是深深銘刻在頭腦中的數學的精神、數學的思維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也可以是對數學活動的領悟。

它作為一種隱性知識,感覺非常抽象、操作性不強,但我們可以根據其特徵和內涵,加深對數學活動經驗的認識,使學生數學活動經驗的獲得具有現實的可行性,積累有效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那麼,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有效積累呢?

捕捉生活點滴,注重積累生活經驗

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與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成為學習數學的主人。小學數學具有現實的性質,所以教學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現實,基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學生學習的是與他們生活實踐、活動經驗有著密切聯絡的數學。

對小學生來說,數學是現實的、有趣的、有用的,小學數學是學生在生活與活動中產生的數學。學生並不是入學後才接觸數學,也不僅僅在學校中才接觸數學。他們在上小學之前,已經遇到許多數學,積累了一些初步的經驗。

他們玩過各種形狀的積木,比過物體長短、大小、輕重、厚薄、寬窄,他們知道幾點起床幾點睡覺,他們隨著父母一起外出購物等等。所有的活動都使他們獲得了數量和幾何形體的最初步的觀念,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們最關注生活中的哪些,經歷了哪些活動,感興趣的是什麼等等,有效地引導學生積累生活中的經驗。

如教學"圓的認識"後,教師提問:你能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說明汽車的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的嗎?多**演示:

小猴分別坐在車輪是方形和橢圓形的車上行走,很顛簸。這時,教師引導學生討論:猴子為什麼會感覺顛簸?

有學生回答:因為車輪是方的、有稜有角。繼續演示:

猴子坐在車輪是圓形的車上行走,卻十分平穩。"這又是為什麼?"教師的提問啟用了學生的思維。

學生經過熱烈的討論,運用所學知識回答:因為在同一個圓裡,所有半徑都相等。車輪做成圓形的,在滾動時,車軸到地面的距離可以始終保持不變,這樣車子在前進時,就會保持平衡,所以車輪要做成圓的。

數學教學要基於學生的生活現實,把這些生活經驗進行"數學化"處理,促使學生思考數學,以生成新的數學活動經驗。生活經驗用於幫助經歷、體驗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不僅簡單明瞭,而且生動形象,有利於學生的經驗從一個水平上升到更高水平,實現經驗的改造或重組。

二、開展操作活動,積累感性經驗

數學操作活動是讓學生直接接觸學習物件,形成對活動過程的直接體驗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產生具體可感的物化形象,為數學化的感悟和聯想積累感性經驗。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問題時,讓學生把任意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將角的頂點重合並依次拼在一起,發現正好形成一個平角,從而得出直觀視覺印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個過程,學生費時不多,但是親自動手試一試的操作活動讓他獲得了對三角形內角和的直觀感受。

再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時,我在每個學習小組中,位學生準備兩個信封,一個信封裡裝著4個不同種類的三角形 ,一個信封裡裝有2個形狀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銳角、直角或鈍角三角形,不同的小組有不同的形狀)。接著提出操作要求:

利用信封中的材料通過剪拼,變成一個我們學過的圖形。然後,通過採取導學員與學員的合作方式,學生自由操作,自主**,最後在站臺上展示交流。結果通過操作,有的小組學生通過操作把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有的小組學生通過操作把三角形拼成了一個長方形;有的把兩個相同的銳角、直角或鈍角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

學生經歷瞭如何割、拼圖形,進行圖形轉化的活動經驗,積累了從特殊情況出發獲得一般性結論的**經驗,接著,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學生髮現自己的**非常有價值價值,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數學活動經驗是學生自我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有力依託。隨著課程理念的更新與轉變,作為教師,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僅僅授人以魚,簡單的傳授、灌輸;而應授人以漁,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這才是學生終生可持續發展的資源,所以數學課堂中我們應多設計一些活動、操作,為學生積累更多的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置身生活場景,啟用生活經驗

生活是數學教學的源泉。教學中,教師要善於為學生創設生活化的學習環境,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挖掘數學知識的生活內涵,將數學與生活密切聯絡,使學生在生活氛圍中積累活動經驗。

教學「乘法的分配律」。利用本班教室內的61套課桌椅進行**。

師:我們班有多少個同學?有多少張某桌?有多少把椅子?

生:(很快回答出)

師:如果每張課桌85元,每把椅子45元,你能算出購買這批桌椅一共需要多少元?

生:列式計算,彙報演算法。(85十45)×61

85×61 +45×61

師: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生1:我是先求去一張課桌和一把培子的**之和,再乘以30套,就得到總價。

生2:我是先求30張桌子總價,再求30把椅子的總價,最後再求和。

師:這兩種演算法有什麼關係?

生:相等。

師:能試著用語言來說一說等式的兩邊表示的意義嗎?

生:嘗試用數學語言口頭表述兩式的意義,小組內進行互說交流。

這個教學片斷,有效地利用學生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進行實際計算,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支撐起計算和語言描述活動,為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提供可依託的數學事實,事實、經驗、知識相互作用,有利於經驗的逐步累積並順利上升為數學模念。

四、 尊重個性差異,積累數學交流、體驗活動經驗

學會數學交流是培養數學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因為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化過程。由於每個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方式不同,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個稚嫩的想法都有它成長的空間和機會,體驗由成功帶來的快樂。

例如:在「認識倒數」教學時,我採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在小組學習中,學生出現了以下三種不同的意見:

「0的倒數是0;0的倒數是任何數;0沒有倒數。」出現了三種答案後,我並沒有急於給他們正確的意見,而是讓他們各自陳述自己的理由。允許他們如果對別人的話有意見,請在別人說完後進行反駁。

希望通過討論得出正確的結果。學生通過討論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生1:

0×0==0,所以0的倒數是0。

生2: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0的倒數是任何數。

生3:書上告訴我們「0除外」所以0沒有倒數。

生4:「0除外」就是告訴我們,不能像其他數一樣只有一個倒數,應該是無數個,所以「0除外」。(一片贊同聲)。

此時生3與生4爭論起來。這時又有一個學生說:「我想到了,兩個數的乘積必須是1,兩個數才互為倒數,0乘任何數都得0,所以0沒有倒數。

」當學生出現三種不同的意見時,我沒有發表任何意見,而是以鼓勵的語氣激勵他們自己動腦筋,尊重他們每個人的想法,充分地表達出自己的所想,由自己來解決問題。學生們在相互交流、討論、碰撞,最後迸發出了思維的火花,並讓學生有自我反思的空間,自覺矯正錯誤所在,有效地鍛鍊了學生們的交流能力,豐富了學生的體驗。

五、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積累數學猜想、**活動經驗

猜想、**學習是數學新課標倡導的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利於培養學生的**精神。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為他們創設寬鬆、和諧、愉悅的環境,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包括課堂和課外),促使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有效積累猜想、**活動經驗。

例如:在課堂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按以下三步進行教學:(1)給學生提供的材料有紙片圓、布片圓、鐘面上時針轉動形成的動態圓。

問:能量出這些圓的周長嗎?怎麼量?

(2)猜一猜,圓的周長可能跟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根據測量結果驗證自己的猜想。(3)當學生初步發現圓的周長與半徑或直徑只有商才存在一定的規律後,教師才出示**。

學生當無法利用繞繩、滾動的方法測量時,自然誘發了重新探索的慾望。尤其是無法直接測量時針轉過的圓的周長時,學生自然轉入探索圓周長的計算方法,這個過程充滿了挑戰性與探索性。更巧妙地是教師沒有直接呈現例題的**,而是讓學生猜一猜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然後動手測量、計算、驗證自己的猜想。

這樣,給了學生一個自主探索的時空,各個小組測量、收集各圓的周長、直徑或半徑,通過對周長和直徑或半徑的長度進行加減乘除四則運算後,找到了它們之間只有除法才存在規律。這時出示**,通過填表,不同的研究物件得到相同的結果,從而得出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或「圓的周長總是半徑6的倍多一些」的結論。整個過程中,學生自己猜想、自主操作、主動思考、交流互動,真正經歷了有效地**過程。

除了注重課堂教學以外,課外的活動也不能忽視。每當節假日,商場銷售總會搞一些**活動。師就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去比較幾種不同的**方式,為家裡提供一份比較合算的購買方案,從中培養他們的**精神。

學生學習時認知參與的過程越充分,獲得的體驗就越深刻,就越便於**意識的形成與提取。因此在活動時,教師應注重讓學生大膽猜想、嘗試,採用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方式解決問題,從中體會**所帶來的快樂。

總之,教師要從有利於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的高度出發,注重積累並適時提升學生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讓學生由表及裡獲取理性的數學經驗,使數學教學成為學科的數學、理性的數學、學生的數學、有價值的數學,進而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如何積累社會經驗,年輕人怎樣積累社會經驗

你想知道是的如何積累社會經驗,而不是具體的社會經驗,就說明你想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一番事業,我覺得有這樣的想法,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需要你用實際行動去完成。我覺得要想積累社會經驗,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1.是靠自己的實踐去認識和積累社會經驗,因為從別人那裡得到的都是別人的一家之言,他成功了怎麼說都是...

什麼是基本活動經驗,新課標提出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內涵是什麼?它包括哪些內容

摘要 教師教學應該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 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 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數學教學應引導學生通過實踐 思考 探索 交流等,獲得數學的基礎知識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活動經驗。實驗稿說的是 廣泛 的數學活動經驗。修訂稿強調的是 基本 活動...

如何快速有效做題,跪求如何快速,有效提高數學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做題速度和準確率

在多年的自己學copy習和教學過程中總結出來一下幾個步驟,可以提高做題的效率,供參考 先利用 過電影 的方式回顧所學課程老師講過的內容,基本知識點 回憶不起來的內容,開啟書複習一下 合上課本 筆記 輔導材料等,獨立完成要做的習題 遇到不會的可以先略過 翻開課本 筆記本,看是否能將沒有做出來的題目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