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麼,康德的「三大批判」指的是什麼?

2022-04-18 22:25:38 字數 4885 閱讀 4171

1樓:匿名使用者

康德:永不過時的思想巨人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偉大的哲學體系,即《純粹理性批判》(2023年)、《實踐理性批判》(2023年)和《判斷力批判》(2023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讓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外,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柏拉圖以來年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對康德來說,要想回答「我們能知道什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認識者和被認識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古典哲學中的真理被看成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相應。

康德問道:這種一致如何才能成為可能?事物是具體的和物化的,而語言是抽象的,這兩種東西怎麼會一致呢?

實際上人只能感知物體的某些特性,例如質量、體積、形狀、數量、重量、運動速度等等。沒有這些特性,我們對物體也就無從想象。這是物體的主要特性。

物體還有其他從屬特性,例如顏色、聲音、味道和溫度感覺等。這些從屬特性雖然是物體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可以進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們可以把一張藍色的桌子想象成綠色的桌子。

這種主要特性和從屬特性的區別讓人進一步問道:外部世界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因為如果我對物體的某些特性可以進行不同的想象,那麼,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樣才能肯定世界只不過是存在於我的頭腦當中呢?

因此,只有在人的頭腦中,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才是可能存在的。

這當然是令人絕望的極端懷疑主義。如果人們不甘於接受這一觀點該怎麼辦?也許確實存在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外部世界,即又該怎麼辦?

在康德以前,哲學家簡單地把這個問題推給上帝:我們的思想與外部世界是一致的,這是因為上帝願意這樣安排。但問題是:

我們怎麼知道上帝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康德把這個問題給徹底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認為,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呢?

康德將這一思維方式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在哥白尼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繞著地球轉,而哥白尼卻認為,我們所處的地球在圍繞著其他星球轉。

康德給哲學帶來了哥白尼式的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認為,其實我們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實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與時間。存在於時間與空間裡的物質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為經驗,而康德卻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為「純範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將其理解為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構架在這些原則之上的。

《純粹理性批判》是研究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的問題,而康德2023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回答的是倫理學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簡單地解釋,康德告訴人類:

我們儘自己的義務。但是,什麼叫做「盡義務」?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命令」:

「無論做什麼,都應該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同時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法律。」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限制,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在道德方面具有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

如果真能做到有道德的話,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終了。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最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2023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力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干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2樓:日理星辰張老師

回答康德的三大批判內容如下:1、純粹理性批判:理論理性低於實踐理性,科學知識應該讓位給宗教信仰。

2、實踐理性批判:人在絕對服從道德律令的情況下,不應該只是去尋找快樂,而應該去尋找上帝賜予人們的幸福。3、判斷力批判:

尋求兩個分割的世界的溝通,認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現實世界實現出來,其中介是反思判斷力。

親親 可以參考一下

康德的「三大批判」指的是什麼?

3樓:石油工業出版社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的偉大哲學體系,它們是:「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和「判斷力批判」(1790)。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到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使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從柏拉圖以來的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純粹理性批判」研究的是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的問題,而康德2023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倫理學的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簡單地說,康德告訴我們:

我們要盡我們的義務。但什麼叫「盡義務」?為了回答這一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範疇律令」:

「要這樣做,永遠使得你的意志的準則能夠同時成為普遍制定法律的原則。」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為人,就在於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

如果真正要做到有道德,我們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結束後並不是一切都結束了。「判斷力批判」中,康德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康德帶來了哲學上的哥白尼式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我們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認為,我們其實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康德的著名論斷就是:人是萬物的尺度。

他的這一論斷與現代量子力學有著共同之處:事物的特性與觀察者有關。

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麼?

4樓:愛看小

康德的三大批判內容如下:

1、純粹理性批判:理論理性低於實踐理性,科學知識應該讓位給宗教信仰。

2、實踐理性批判:人在絕對服從道德律令的情況下,不應該只是去尋找快樂,而應該去尋找上帝賜予人們的幸福。

3、判斷力批判:尋求兩個分割的世界的溝通,認為自由的道德律令要在感性的現實世界實現出來,其中介是反思判斷力。

5樓:重要的是髮型

康德:永不過時的思想巨人

康德的「三大批判」構成了他偉大的哲學體系,即《純粹理性批判》(2023年)、《實踐理性批判》(2023年)和《判斷力批判》(2023年)。

《純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能知道什麼?康德的回答是:

我們只能知道自然科學讓我們認識的東西;哲學除了能幫助我們澄清讓知識成為可能的必要條件外,就沒有什麼更多的用處了,自柏拉圖以來年形而上學問題其實是無解的。

對康德來說,要想回答「我們能知道什麼?」這個問題,首先要看認識者和被認識者之間的關係如何。古典哲學中的真理被看成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相應。

康德問道:這種一致如何才能成為可能?事物是具體的和物化的,而語言是抽象的,這兩種東西怎麼會一致呢?

實際上人只能感知物體的某些特性,例如質量、體積、形狀、數量、重量、運動速度等等。沒有這些特性,我們對物體也就無從想象。這是物體的主要特性。

物體還有其他從屬特性,例如顏色、聲音、味道和溫度感覺等。這些從屬特性雖然是物體的一部分,但是人們可以進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們可以把一張藍色的桌子想象成綠色的桌子。

這種主要特性和從屬特性的區別讓人進一步問道:外部世界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因為如果我對物體的某些特性可以進行不同的想象,那麼,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樣才能肯定世界只不過是存在於我的頭腦當中呢?

因此,只有在人的頭腦中,語言與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才是可能存在的。

這當然是令人絕望的極端懷疑主義。如果人們不甘於接受這一觀點該怎麼辦?也許確實存在一種我們無法認知的外部世界,即又該怎麼辦?

在康德以前,哲學家簡單地把這個問題推給上帝:我們的思想與外部世界是一致的,這是因為上帝願意這樣安排。但問題是:

我們怎麼知道上帝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來面目?

康德把這個問題給徹底顛倒了。在此之前,人們讓認識向外部事物看齊。而康德認為,如果我們顛倒一下,讓事物向我們的認識看齊,該會如何呢?

康德將這一思維方式與哥白尼的「日心說」相比較:在哥白尼以前,人們一直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繞著地球轉,而哥白尼卻認為,我們所處的地球在圍繞著其他星球轉。

康德給哲學帶來了哥白尼式的轉變。他說,不是事物在影響人,而是人在影響事物。是人在構造現實世界,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

康德甚至認為,其實我們根本不可能認識到事物的真實性,我們只能認識事物的表象。

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類感知的形式,即空間與時間。存在於時間與空間裡的物質被人類的理解力加工為經驗,而康德卻把人類理解力的形式稱為「純範疇」。這些人類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們對靈魂世界和上帝的設想,康德將其理解為某種制約原則,人們的經驗世界就是構架在這些原則之上的。

《純粹理性批判》是研究人類如何認識外部世界的問題,而康德2023年發表的《實踐理性批判》回答的是倫理學問題:我們應該怎麼做?簡單地解釋,康德告訴人類:

我們儘自己的義務。但是,什麼叫做「盡義務」?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絕對命令」:

「無論做什麼,都應該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準則同時能夠成為一條普遍的法律。」康德認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為雖然受客觀限制,但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人在道德方面具有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判斷力批判》要回答的問題是:我們可以抱有什麼希望?康德給出的答案是:

如果真能做到有道德的話,就必須假設有上帝的存在,假設生命的結束並不是一切的終了。在《判斷力批判》中,康德最關心的問題還有人類精神活動的目的、意義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學鑑賞能力和幻想能力。

2023年出版的《論永久和平》應該是康德為人類貢獻的最後一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力作,書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聯邦、不干涉內政的主權國家原則等至今仍有現實意義的構想。

誰能講講叔本華對康德哲學的批判

康德哲學框架抄分析命 襲題是主語包含謂詞的 命題 綜合命題是主詞不包含謂詞的命題分析命題都是先驗命題 綜合命題多是後驗命題 但存在先驗綜合命題,這論證了數學的可能康德認為這可以推演到形而上學領域,即在物自體和現象界存在這樣的調和性概念 也就是他所謂的純粹理性將之類推在實踐中則是實踐理性 將之類推在審...

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哪個譯本比較好

鄧曉芒的比較好。鄧曉芒先生曾經在他的課堂上帶著同學逐字解讀過 純粹理性批判 而後來將課堂的錄音整理成冊,出版了 純粹理性批判句讀 除了解讀康德字面意思之外,還穿插了很多當時時代的背景以及康德的言外之意。鄧曉芒的句讀還是有很多在哲學史層面的延展,包括對萊布尼茨 洛克 休謨 笛卡爾等人觀點的總結和對比。...

三大巨匠為什麼被稱為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莫泊桑 十九來世紀法國著名的自批判現實主義 家。1880年發表第一個短篇 羊脂球 此後陸續寫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 契可夫 十世世紀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戲劇家和短篇 藝術大師。他的早期合作諷刺和揭露了 社會官場人物媚上欺下的醜惡面目,寫得諧趣橫生,發人深思。代 歐.亨利 十九世紀末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