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為什麼會成為國粹?憑什麼,為什麼說京劇是國粹?

2022-04-10 11:55:57 字數 5772 閱讀 7618

1樓:匿名使用者

自有京班百不如,崑腔雜劇概刪除。門前招貼人爭看,新排十本《五彩輿》。」詩裡的「招貼」就是當時的戲報廣告,《五彩輿》是當時到上海來的京班排演的一部10集連續劇。

這首詩作於2023年。 由「京班」、「京調」等各種類似的稱呼逐漸統一為京劇,或京戲,並且為人們普遍接受而固定下來,這大約是在辛亥革命,也就是2023年前後。後來,國民黨**把首都遷往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京劇也因此一度改稱「平劇」。

京劇是一個古老而又年輕的劇種 與崑劇等古老的劇種相比,京劇在中國戲曲中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劇種。京劇的真正形成,是在19世紀三十年代前後。離現在約有150年的歷史。

不過,人們常把京劇的歷史說成有200年。這恐怕有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我國的傳統習慣.

對一些不確定的數字往往說一個約數。像「詩三百」,揚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橋」等都是舉其大概,不是確切的數目。在60多年前,有一個日本學者寫過一本有關京劇歷史的書,當時書名就被翻譯成《京劇二百年曆史》,可是直到今天,我們還經常聽到很多人說「京劇200年曆史」這樣的話,這都是習慣性的粗略的說法。

另外,在今天,我們說京劇有200年的歷史,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200年前的2023年,發生了一件對京劇形成有著關鍵作用的事——徽班進京。 2023年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朝——清朝的第7代皇帝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皇帝的80歲生日。用當時的 乾隆皇帝像話說,正是皇上的「八十萬壽」。

北京城自然準備了盛大的慶賀典禮。揚州有一個鹽商江鶴亭,他原籍是安徽人。這一年的秋天,他投資組織了一個進京祝賀皇帝生日的戲班,名叫三慶班。

這個戲班由當時的著名演員高朗亭率領,是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北京的徽班。緊接著,又由四喜班、春臺班、和春班等許多徽班來到北京。這四個班社在歷史並稱「四大徽班」。

徽班進京是徽班由南方的地方戲曲演變為京劇的第一步,所以,習慣上我們也把徽班進京算作京劇孕育形成的開端。 不過,嚴格的說,2023年徽班進京帶來的不是京劇,應該說,那個時候還沒有京劇。京劇的出現不是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

從徽班演變成京劇,這一過程大概有幾十年的時間。 京劇形成的過程也是很複雜的。簡單一點說,在藝術上,它是徽劇與當時在北京流行的許多戲曲藝術,如京腔、秦腔、 秦腔、崑劇、漢劇等地方戲曲反覆「雜交」而成的。

京劇吸收了這些劇種的許多藝術精華,才逐漸壯大成熟起來。而京腔、秦腔、崑劇等劇種都是歷史悠久的古老戲曲。因此,從藝術淵源上來說,京劇又是一個古老的劇種。

京劇是近代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代表 京劇成長起來以後,很快受到了人們的普遍的歡迎。到了二十世紀初,就不僅是北京地區的戲曲了。它成了一個全國性的大劇種。

北京、上海一南一北兩大城市,成了京劇流傳的兩大中心。到了30年代,京劇傳遍了全國。京劇演員的足跡甚至越過了國境線:

在北面,京劇曾經到過前蘇聯的境內;東面到過日本;南面到過新加坡、馬來西亞。三四十年代,京劇就有了國劇的稱號。 京劇被稱為「國劇」,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它是我國近代傳統戲劇文化的代表。

我國的古代戲劇被戲劇理論家稱作是「作者戲劇」,就是說它是一種以劇本文學為中心的戲劇文化。元代的雜劇,明、清的傳奇,雖然也有過十分出色的演員,但是,它們傳世的主要成就是在戲劇文學方面。關漢卿、馬思遠、白樸、王實甫、湯顯祖等等,一大批優秀的劇作家給中國的文學史和戲劇史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頁。

到了近代,戲曲的文學性逐漸削弱,在各種地方戲曲裡,演員的表演佔據了主導地位,看戲主要就是看演員的表演藝術。京劇二百年的歷史使得這種以演員為中心的戲劇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 京劇的發展歷史幾乎就是表演藝術流派的發展史。

許多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他們不僅是舞臺上的主角,往往還是劇團老闆。在一齣戲的創作中,編劇、導演、作曲、舞臺美術設計他們通統都參與。而創作本身也是為演員度身定作,以利於最大限度的發揮演員的表演藝術。

這種戲劇文化發展成熟以後,許多古老的劇種都向京劇靠攏,來求得新發展;而一些新興的地方戲曲,如上海的越劇、滬劇,北方的評劇等更從京劇中吸取養料。 這樣,在國際文化交流中,京劇也就成了外國人瞭解中國民族戲劇文化的一個視窗。 早在2023年,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就把京劇介紹到了東鄰日本。

2023年,他又到美國訪問演出,並在美國獲得了文學博士的榮譽學位。2023年,他又出訪前蘇聯,在那裡與另外兩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大師——蘇聯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國的布萊希特進行了交流。 繼梅蘭芳之後,另一位藝術大師程硯秋訪問了歐洲。

他在德國、法國等6個國家考察了他們那裡的戲劇、**、電影藝術,向外國朋友介紹了中國的京劇藝術。 近年來,京劇藝術在國際上越來越受到重視。美國、日本等國的一些名牌大學還設立了專門研究中國戲曲和京劇的專業。

京劇成了一種文化象徵,是絕大多數公認的「國劇」。

2樓:似羽喻端靜

葉少蘭先生談京劇為什麼會成為國粹

京劇流派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和一批具有此種風格的代表作品,在得到了非內行觀眾的承認、內行者的追隨後才形成的。流派和流派作品一定是精品,是這個劇種的象徵和旗幟,因此必須繼承和發揚。

葉少蘭先生談到,京劇藝術是程式的、虛擬的藝術,更是綜合的藝術。京劇不僅有文學劇本,有故事情節、矛盾衝突、人物個性,還有**、歌唱、獨白、舞蹈、武術、雜技、臉譜、頭飾、服裝等等,並都是對生活的真實的藝術表現。

京劇藝術中的臉譜不是任意的勾畫,而是人臉的骨骼、臉紋、氣色、五官相貌的誇張美化,並且還有故事體現其中——孟良的腦門上為什麼畫火葫蘆的圖案、霸王為什麼勾一個只有黑和白無雙臉,為什麼包公的腦門上要畫月牙兒,怎麼魯智深一個和尚要勾成粉臉蛋,都有故事在其中,故事就是文化。同時,京劇的程式技術不能單純從技術的角度解釋,它處處包含了生活,處處都有講究。以《秋江》為例,舞臺上只有兩個人和一件道具——船漿,演員用表演可以讓觀眾看到船、看到船的大小、看到水和風浪。

京劇舞臺上的臺步有各種走法,以《白蛇傳》許仙為例,他是一個善良的藥店夥計、一個小人物,沒有顯赫的身份,所以他不能穿厚底的官靴,在舞臺上走的碎步

,不能走宰相和大將的方步兒;儘管為了藝術讓他穿綢緞做的戲裝,但他的衣服上沒有很重的繡花,這就從服飾和動作上表現出了人物的身份。在京劇舞臺上這種藝術的例子不勝列舉。並且每一個戲曲故事都以中國的傳統美德為主題。

京劇藝術在舞臺上的種種講究,是一批藝術大師創造出來後,得到了世界的認可,這裡蘊含了200年來代代藝術家的心血,所以京劇藝術能成為國粹不足為奇。

3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一個滿人自娛自樂的戲劇怎麼能算漢人大國的國粹?

4樓:匿名使用者

京劇的主體在中國文化整體中更偏於民間文化或曰底層文化,即使它因滿清帝后及八旗王公青睞有加而迅速繁榮,也不足以改變美學上的這一特質。當然,恰因基於民間趣味的京劇從清末直到整個20世紀獲得了此前所有民間藝術從未有過的地位,它也從藝術本體的層面,最大限度地擴充套件了民間文化與美學的影響,提升了民間趣味在中國文化傳統中的地位。

5樓:匿名使用者

那是因為10箇中國人有9個喜歡

6樓:神娛小師妹

王佩瑜老師講述京劇為什麼能夠成為國粹,為什麼能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劇種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國粹】:

指的是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獨特內涵的深受許多時代的人們歡迎的文化遺產。

【簡介】

京劇,也稱「皮黃」,由「西皮」和「二簧」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如柳子腔、吹腔等)和崑曲曲牌。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2023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四十年代,時有「國劇」之稱。現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國粹」,已有200年曆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1876)的《申報》,歷史上曾有皮黃、二黃、黃腔、京調、京戲、平劇、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2023年)安徽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劇種經過

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表演藝術家之多、劇團之多、觀眾之多、影響之深均為全國之冠。京劇是綜合性表演藝術。

即唱(歌唱)、念(唸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為一體、通過程式的表演手段敘演故事,刻劃人物,表達"喜、怒、哀、樂、驚、恐、悲"的思想感情。角色可分為:生(男人)、旦(女人)、淨(男人)、醜(男、女人皆有)四大行當。

人物有忠奸之分、美醜之分、善惡之分。各個形象鮮明、栩栩如生。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23年5月20日,京劇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藝術特色】

京劇舞臺藝術在文學、表演、**、唱腔、鑼鼓、化妝、臉譜等各個方面,通過無數藝人的長期舞臺實踐,構成了一套互相制約、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規範化的程式。它作為創造舞臺形象的藝術手段是十分豐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嚴格的。不能駕馭這些程式,就無法完成京劇舞臺藝術的創造。

由於京劇在形成之初,便進入了宮廷,使它的發育成長不同於地方劇種。要求它所要表現的生活領域更寬,所要塑造的人物型別更多,對它的技藝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嚴,對它創造舞臺形象的美學要求也更高。當然,同時也相應地使它的民間鄉土氣息減弱,純樸、粗獷的風格特色相對淡薄。

因而,它的表演藝術更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達到「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表演上要求精緻細膩,處處入戲;唱腔上要求悠揚委婉,聲情並茂;武戲則不以火爆勇猛取勝,而以「武戲文唱」見佳

為什麼說京劇是國粹?

8樓:所示無恆

京劇集中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國戲曲文化源遠流長,從兩千年前的漢代樂舞,到唐代的梨園百戲,再到宋代的南劇,明清的崑曲,都為京劇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養分。京劇形成的過程,也是京劇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海納百川的過程。

1919-2023年,梅蘭芳的海外京劇演出消除了當時西方對中國戲劇甚至中國人的偏見,促進了中國京劇在海外的傳播,增進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國京劇這一東方藝術奇葩在世界戲劇舞臺上大放光彩。新中國成立後,京劇的對外交流主要是由文化部和***組織的,京劇成為國家的文化使者。

中國派遣京劇團赴世界各地訪問演出,其中梅蘭芳先後於2023年、2023年和2023年赴蘇聯訪問,2023年第三次訪問日本,為中國傳統文化在海外贏得了巨大榮譽。

他的高超表演不僅讓世界對中國的「國粹」京劇刮目相看,還對日本、歐美的戲劇及電影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布萊希特在他們的創作中,都汲取了梅蘭芳表演藝術的精華。

擴充套件資料

京劇中的角色分類

京劇角色行當又稱行當,主要可分為生、旦、淨、末、醜,共五大行當。根據所扮演角色的性別、性格、年齡、職業以及社會地位等,在化妝、服裝各方面加以若干藝術的誇張,把舞臺上的角色加以劃分。

1、生:除了花臉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老生(又分重唱的安工老生,重做的衰派老生,重武的靠把老生)、武生(分長靠武生、短打武生並應工猴兒戲)、小生(分扇子生、雉尾生、窮生、武小生) 、紅生 、娃娃生。

2、旦:女性正面角色的統稱,分青衣(賢妻良母型角色)、花旦(性格活潑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劇和反面人物)、武旦(為演武功見長的女性)、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為中老年婦女)等角色。

3、淨:俗稱花臉,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風格粗獷。淨行分為:

以唱為主的銅錘花臉與黑頭花臉;以工架為主的架子花臉,如大將、和尚、綠林好漢及武花臉與摔打花臉等。

4、末:中年以上男子,多數掛須。又細分為老生、末、老外。

因為末與衰派老生非常相近,且一些擅於演老生的演員兼演末戲,一些演末的演員兼演生行戲,二者的界限被打破,末就併入了生行。末行與生行表現手法不同,化妝方式也不同,直觀上來看,最大的區別是髯口上,生行是戴「三」,其餘的都算末行。

5、醜:扮演喜劇角色,因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為方巾醜(文人,儒生);武丑,專演跌、打、翻、撲等武技角色。根據動物屬相,醜屬牛,牛性笨,醜為笨的代名詞。但舞臺上的武丑亦叫開口跳,而能說能跳,表演出活潑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與牛的醜笨性又截然不同。

為什麼說京劇是國粹,京劇為何被稱為國粹?

簡介 京劇,曾稱平劇,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腔調以西皮 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京劇為演繹 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分佈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中國。優點 京劇融合吸收了多劇種和曲調的優點,是中國最為普及的劇種 得到了世界的承認 吸取了各劇種的優點,集文學,美術,武術,舞蹈,歌...

為什麼京劇是我們的國粹

中國京劇是中國的 國粹 已有200年曆史。京劇之名始見於清光緒二年 1876 的 申報 歷史上曾有皮黃 二黃 黃腔 京調 京戲 平劇 國劇等稱謂,清朝乾隆五十五年 1790年 四大徽班進京後與北京劇壇的崑曲 漢劇 弋陽 亂彈等劇種經過 五 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是中國最大戲曲劇種。其劇目之豐富...

京劇為什麼被稱為國粹,京劇為什麼會被稱為國粹?

京劇也稱 皮黃 由 西皮 和 二簧 兩種基本腔調組成它的 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調 如柳子腔 吹腔等 和崑曲曲牌,是近代漢族戲曲的代表。它形成於北京,時間是在1840年前後,盛行於20世紀 三 四十年代,已有200年曆史。它的表演藝術趨於虛實結合的表現手法,最大限度地超脫了舞臺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