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的名字是怎麼來得,黃瓜名稱的由來

2022-04-02 19:21:18 字數 5280 閱讀 4686

1樓:匿名使用者

黃瓜名字的由來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

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

」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

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現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

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

2樓:

其實,你若種過黃瓜就知道了,留種而成熟的黃瓜是黃色的。

3樓:科普觀察

做個有知識的人☺️點個贊吧?

黃瓜名稱的由來

4樓:昊

1.黃瓜的原產地是印度的熱帶雨林,由漢朝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引進中原,原名稱為「胡瓜」;

2.後趙時期出現一條法令,嚴禁使用「胡」字,違者問斬無赦,所以胡瓜更名為黃瓜。

擴充套件資料

1.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

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2.黃瓜富含蛋白質、糖類、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胡蘿蔔素、尼克酸、鈣、磷、鐵等營養成分。

參考文獻

黃瓜

5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黃瓜名字的由來,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

在我國古代,西方邊遠的民族被稱之為「胡」,根據我國的史料記載,漢代張騫去西邊民族,帶回了一種瓜,並在民間推廣種植,成為了百姓餐桌上的主要蔬菜之一,因此被稱為「胡瓜」。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殲滅群雄,佔領了中國北方,建立趙國,在現在被稱為邢臺的襄國登基做皇帝,石勒要求百姓稱羯族人「國人」, 它認為胡人這個稱呼是對他們的尊重,但是很多百姓還是習慣稱他們「胡人」,於是他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嚴禁使用「胡」字,誰犯了這條禁忌,就要殺頭。

一次,石勒召見地方**,襄國刺史樊坦穿著破衣服拜見,他大發雷霆,厲聲責問「你為何衣冠不整,穿一雙破鞋來朝?」樊坦為官清廉、忠厚老實,被責問的,不要驚慌,不要生氣。」

這件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為了進一步試探樊坦對他是否尊敬,石勒「賜御膳」,其中就有一盤胡瓜,他指著胡瓜問樊坦:「你認識這個嗎?」

樊坦經常吃胡瓜,當然很熟悉,剛才的事情讓樊坦有了警惕心,於是起身恭敬的說道:紫案佳餚,銀盃香茶;金尊甘露,玉盤黃瓜。石勒一聽十分高興,於是赦樊坦無罪。

至此黃瓜就在民間流傳起來,一直沿用至今。

6樓:和貓貓醬一起看劇吃瓜

黃瓜的原產地並不在中國,而是原產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熱帶雨林,漢朝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時,將黃瓜從中亞地區沿著絲綢之路引進中原。當時的人們把外國人統稱為「胡人」,所以當時的黃瓜就被人們順理成章的稱為「胡瓜」了。

後更改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所以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擴充套件資料

由來故事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

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吃黃瓜作用及禁忌

單從黃瓜本身來說,它是好吃又有營養的蔬菜。口感上,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營養上,它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多種維生素、纖維素以及鈣、磷、鐵、鉀、鈉、鎂等豐富的成分。尤其是黃瓜中含有的細纖維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促進腸道蠕動,加速廢物排洩,改善人體新陳代謝。

新鮮黃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還能有效地抑制糖類物質轉化為脂肪,因此,常吃黃瓜可以**和預防冠心病的發生。

黃瓜中含有一種維生素c分解酶,會破壞其他蔬菜中含量豐富的維生素c,而西紅柿就是典型的含維生素c豐富的蔬菜,如果二者一起食用,我們從西紅柿中攝取的維生素c,再被黃瓜中的分解酶破壞,根本達不到補充營養的效果。

辣椒、菜花、芥藍、苦瓜等蔬菜也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最好不要和黃瓜一起食用。

7樓:叫那個不知道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

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

」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

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擴充套件資料

1、黃瓜的彎直主要取決於生長條件,品種也會對此有一點影響。溫度、光照、水量、施肥適宜時,植株生長旺盛,直黃瓜的比例就高。也就是說,直黃瓜才是正常的形狀。

2、因為我們平時食用的黃瓜都是沒有完全成熟的,黃瓜完全成熟後,它表面的顏色就是黃色,沒有成熟它的顏色就是綠色的,不單單是黃瓜,很多植物沒有成熟前它的顏色也都是綠色。

3、因為如果等到黃瓜成熟了,就會變得特別不好吃。外面的那層皮又軟又厚,裡面的果肉也沒有多少水分,一點都不好吃,沒有綠色時那麼的清脆爽口。所以我們看到的黃瓜都是綠色,而不是黃色。

4、生長習性

(1)溫度:黃瓜喜溫暖,不耐寒冷。生育適溫為10-32℃。

一般白天25-32℃,夜間15-18℃生長最好;最適宜地溫為20-25℃,最低為15℃左右。最適宜的晝夜溫差10-15℃。黃瓜高溫35℃光合作用不良,45℃出現高溫障礙,低溫-2-0℃凍死,如果低溫煉苗可承受3℃的低溫。

(2)光照:華北型品種對日照的長短要求不嚴格,已成為日照中性植物,其光飽和點為5.5萬勒克斯,光補償點為1500勒克斯,多數品種在8-11小時的短日照條件下,生長良好。

(3)水分:黃瓜產量高,需水量大。適宜土壤溼度為60-90%,幼苗期水分不宜過多,土壤溼度60-70%,結果期必須供給充足的水分,土壤溼度80-90%。

黃瓜適宜的空氣相對溼度為60-90%,空氣相對溼度過大很容易發病,造成減產。

(4)土壤:黃瓜喜溼而不耐澇、喜肥而不耐肥,宜選擇富含有機質的肥沃土壤。一般喜歡ph5.5-7.2之間的土壤,但以ph值為6.5最好。

8樓:戒為良藥

名稱由來的傳說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

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

」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

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

」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我國歷史上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自隋朝之後,凡屬漢族居統治地位的時期,黃瓜依然被稱為胡瓜,凡屬少數民族居統治地位的時期,黃瓜就只能被稱為黃瓜,至少官方是絕對不敢稱其為胡瓜的。

黃瓜這個名字能流傳下來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古人當時並不知道鮮嫩的黃瓜最好吃,而是象其它的瓜類一樣,等到其黃熟後才會採摘下來食用。後來才知道,碧綠鮮嫩的黃瓜才是最好吃的。

黃瓜老熟後的顏色是黃色的,而且黃與胡的讀音又基本相近,這就是樊坦慌亂之中將其稱為黃瓜的主要原因吧。

黃瓜的名字怎麼來的?它是瓜的一種麼?

9樓:我是孤竹無淚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臺)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

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不赦。

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

」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

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

「紫案佳餚,銀盃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另一典故:隋煬帝楊廣的母親獨孤氏是鮮卑人,因此隋煬帝有一半的胡人血統,但是他本人卻十分崇尚華夏蔑視胡夷,根據唐代吳兢的《貞觀政要》第6卷《慎所好》載:「隋煬帝性好猜防,專信邪道,大忌胡人,乃至謂胡床為交床,胡瓜為黃瓜,築長城以避胡.

」另有唐代杜寶的《大業雜記》載:大業四年「九月,(煬帝)自幕北還至東都,改胡床為交床,胡瓜為白露黃瓜,改茄子為崑崙紫瓜.」

補充一點:我們吃的都是還未真正熟的黃瓜,真正熟的黃瓜是黃色的皮,裡頭的籽也很硬,當年樊坦看著的一盤黃瓜是真正熟了的黃瓜,皮呈黃色,口感較老,但後人發現黃瓜生(指未長成熟)吃更脆更好吃,所以就在綠的時候摘下來。+

黃瓜屬葫蘆科

黃瓜是綠色為什麼叫黃瓜黃瓜的歷史由來

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黃瓜。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 今河北邢臺 登基做皇帝后,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 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 胡 字,違者問斬個赦。有一天,石勒在單于庭召見地方 當他看到...

黃瓜是綠色的為什麼要叫黃瓜,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要叫黃瓜?

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要叫黃瓜?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黃瓜是出使西域的張騫發現的,剛開始叫胡瓜,後來因為皇帝才改了名字!提起黃瓜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可是黃瓜明明是綠色的,為什麼稱它為黃瓜呢?黃瓜以前叫胡瓜,後來胡字不可以用了,而胡瓜完全成熟的時候,果實...

黃瓜怎麼醃製,整個的黃瓜怎麼醃製?

主料 鮮嫩黃瓜兩至三根 頂花帶刺的做出來才爽口 1 選擇鮮嫩,帶刺,條細的黃瓜擇去花蒂 2 用清水洗淨,晾乾水分 3 在缸內碼一層黃瓜,撒一層精鹽,直至裝完 4 第二天開始倒缸,連續倒10多次 5 最後添足適量的鹽水封缸,放在陰涼處,以防起白膜 6 如上法醃製,1個月左右便成 7 食用時取出改刀調入...